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方法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自2002年3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FVPTC患者30例,分析其超声表现,观察并记录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微小钙化及颈部淋巴结受累情况,同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0例FVPTC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Ⅰ型6例(20%,6/30),具备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典型超声表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呈极低回声,可见微小钙化;(2)Ⅱ型14例(47%,14/30),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境界较清晰,内部呈等回声或低回声,较少见微小钙化;(3)Ⅲ型10例(33%,10/30),声像图表现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呈均匀中等回声。30例FVPTC患者的镜下结构特征也可相应分为3类:(1)Ⅰ型6例,病灶无明显包膜,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2)Ⅱ型14例,病灶有包膜,形态不规则,病灶对包膜侵犯明显,局部突破包膜,周边可见卫星病灶;(3)Ⅲ型10例,病灶有较为完整的包膜,形态规则,病灶对包膜无明显侵犯或累及程度和范围很小。包膜内型(Ⅱ、Ⅲ型)和非包膜内型(Ⅰ型)FVPTC患者形态、边界、有无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有无微小钙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5);而包膜内型和非包膜内型FVPTC患者有无淋巴结累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 FVPTC的超声表现兼具滤泡性肿瘤和普通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特点,其超声表现与不同的病理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FVPTC患者的超声表现,其超声特征与43个甲状腺良性结节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6例FVPTC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Ⅰ型6例(16.7%),具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超声表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可呈极低回声,可见微小钙化;(2)Ⅱ型15例(41.7%),表现为境界较清晰的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其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微小钙化较少见;(3)Ⅲ型15例(41.7%),声像表现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为均匀中等回声.与43个甲状腺良性结节对比,FVPTC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52.8%)、实性结节(97.2%)、微小钙化(19.4%)以及可探及肿大淋巴结(25%),上述超声特征的显示率要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的FVPTC超声表现有很大差异,需要充分了解其声像图特征,方能提高对FVPTC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包膜内滤泡型乳头状癌(EFVPTC)的超声表现,分析其超声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EFVPTC患者的超声表现,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1例EFVPTC患者的超声表现可分为两种:①Ⅰ型15例(48.4%),表现为境界较清晰的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其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微小钙化较少见;②Ⅱ型16例(51.6%),表现为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为均匀中等回声。31例中有6例(19.4%)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表现为高回声,内可见微小钙化及囊性变。超声提示甲状腺恶性肿瘤9例,误诊22例,诊断符合率为29%。结论甲状腺内单发的分叶状病灶及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对提示诊断EFVPTC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和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照分析47例(51个)PTMC声像图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PTMC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实性不均匀低回声结节,可见微小钙化,周边无声晕,以内部血流为主。PTMC病理镜下观察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晰,有纤维假包膜,内可见砂粒体。病灶内部组织细胞由乳头状或滤泡状结构排列的癌细胞和纤维间质组成,三者在不同病灶中所占比例不同。结论PTMC不同病理组织学特征决定了其声像图特点。  相似文献   

5.
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分型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依据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周边晕圈、钙化等特征,对33例病理证实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表现及其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病理诊断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21例,纤维包膜完整,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间质纤维化伴沙粒样钙化,具有乳头状癌特有的毛玻璃样细胞核,核沟明显,可见核内包涵体。超声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边缘锯齿状、多数回声明显减低,周边晕圈少见,内可见沙粒样钙化。(2)病理诊断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12例,纤维包膜完整,其内癌细胞均为滤泡结构,无乳头样结构,具有乳头状癌的细胞核形态。超声显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中等回声,周边多见晕圈,肿块内未见沙粒样钙化;内部回声较普通乳头型肿块回声增高,周边晕圈较普通乳头型多见。滤泡型肿块(1.8~7.0cm)明显大于普通乳头型肿块(0.8~5.2cm)。普通乳头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4例,4/21)多于滤泡型患者(1例,1/12)。结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与滤泡型的超声表现(肿块形态、大小、边界、回声、周边晕圈、钙化等)与病理表现均有不同;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与通常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较一致,滤泡型与滤泡型腺瘤、滤泡癌的超声表现相似,超声难以鉴别,须行手术病理检查确定肿瘤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见超声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选取2012年1-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117例,每例患者仅评估1个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总共评估117个结节。分析超声下结节的形态与边界、内部回声、声晕、后方回声及钙化,镜下肿瘤的浸润程度、内部构成以及钙盐沉积。结果 117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下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87.18%,102/117)、边界不清(80.34%,94/117)、内部低回声(90.60%,106/117)以及微钙化(65.81%,77/117),而镜下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生长(93.16%,109/117)、内部以细胞成分为主(46.15%,54/117)以及钙化灶(56.41%,66/117)。镜下呈浸润式生长的109个肿瘤中,102个(93.58%)结节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1个(77.78%)结节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晰。而8个镜下非浸润式生长的肿瘤均为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结节。13个超声下出现声晕的结节中,8个镜下发现了肿块周围有明显的纤维包膜包绕。无论镜下肿瘤内部构成如何,超声下均以低回声结节为主。超声下高回声结节镜下均以细胞成分为主。镜下发现钙化的肿瘤中53.03%(35/66)超声同样探及钙化,46.97%(31/66)超声未探及钙化。镜下未发现钙化灶的肿瘤中82.35%(42/51)超声探及钙化,17.65%(9/51)超声未探及钙化。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均有其一定的病理学基础,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地认识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胛c)的超声表现,减少滤泡型PTC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个经病理证实为滤泡型PTC的术前超声图像指标(形态、边界、声晕、内部回声、钙化及肿瘤的血管分布状况),并与指标相应的组织病理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9个滤泡型PTC超声表现:形态光整33个、边界清楚30个、周边见声晕29个、实性低回声结节27个,砂粒样钙化17个,混合血管型20个;病理结果:瘤体几乎为滤泡细胞,且间质少(82.0%),可见包膜(25.6%)及砂粒体(30.8%);与病理结果对比,超声误诊率为71.8%。结论滤泡型PTC的病理基础决定了其超声多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可伴砂粒样钙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5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患者共计97个病灶(经典型68个,滤泡型29个)的彩色超声声像图资料,根据甲状腺超声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将甲状腺病灶分为良性、良性可能、不确定性、恶性可能及恶性5级。结果:经典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有微小钙化(41%)及边缘针刺状(15%);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有微小钙化(14%)。经典型与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超声分级为良性、良性可能、不确定性、恶性可能及恶性的比例依次为10%、16%、31%、28%、15%及48%、21%、17%、14%、0。结论: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尤其是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的超声分级多为良性、良性可能或不确定性,少数为恶性及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以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甲状腺癌彩色高频超声下的声像图特征及误诊、漏诊原因。结果本组12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病理证实乳头状甲状腺癌97例(80.83%),滤泡状癌12例(10.00%),髓样癌6例(5.00%),未分化癌3例(2.50%),转移癌2例(1.67%)。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整,呈浸润性生长,约50.83%内有微小钙化(沙粒体),76.67%以上内部可见穿入状血管,血流较丰富,阻力指数0.7以上。如果恶性结节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有晕环,内部无微小钙化等良性病变特征时容易误诊;微小癌合并多发良性结节且纵横比〈1时易被误诊和漏诊。结论掌握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及易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可提高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对不典型的甲状腺结节可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进行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诊断及组织病理分型的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单纯性ILC病灶的超声表现,包括观察病灶方位(与皮肤平行或不平行)、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等,结合其病理基础,将所有病例的超声征象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理诊断经典型60例,实性型10例,腺泡型6例,多形性型1例,小管小叶型1例,混合型38例.大多数ILC灰阶声像图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呈低回声(可夹杂高回声)的肿块,可有钙化,后方回声可衰减、不变或增强.结论 浸润性小叶癌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但无特异性,超声检查有助于浸润性小叶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乳腺慢性炎症的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0例乳腺慢性炎症的术前超声(20例)与X线(16例)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乳腺慢性炎症病灶超声表现与钼靶X线表现差异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检查示本组20个病灶纵横径比值平均为O.47±0.15;17个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不均质低回声;13个病灶后方回声增强:10个病灶血流0-I级,10个病灶血流Ⅱ~Ⅲ级。钼靶X线检查示病灶形态、边缘是否清晰、密度均质性等表现与超声表现较相似(P值分别为1.00、1.00、0.61)。超声检查发现5个病灶内点状强回声,但同时行X线检查均未见明确钙化灶;而X线检查发现1个病灶内散在钙化灶,超声检查漏诊。超声检查发现5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肿大,而X线检查仅检出1例患者腋窝淋巴结增大。本组乳腺慢性炎症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0%(8/20),明显高于钼靶X线检查的6%(1/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3)。结论乳腺慢性炎症具有一定的声像学特征,超声检查联合钼靶X线检查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侵袭性纤维瘤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超声及病理资料,总结其超声特征.结果 31例患者共34个病灶,按照发生部位分为腹壁型8个、腹外型13个、乳腺型13个.腹壁型和腹外型超声多表现为膨胀性生长,椭圆形,沿肌肉长轴走行,边界清晰,后方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超声资料,并根据血管蒂的彩色多普勒表现将其分为3型.随访27例患者的手术及病理结果,与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23例患者于卵巢肿瘤旁可探及扭转血管蒂,呈"双肿块征".其彩色多普勒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1例甲状腺良性小结节患者(良性对照组)和34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微小癌组)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血流分布特点.结果 良性对照组39个结节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3%(36/39);微小癌组42个结节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5%(38/42),且声像图表现为边界不清晰、低回声、微钙化、颈部淋巴结转移及Ⅲ级血流信号的患者较良性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颈部淋巴结检测,能明显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典型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良性肿块而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非典型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如下:小结节型16例占40%(16,40),良性肿块型14例占35%(14,40),囊肿型6例占15%(6,40),腺体结构紊乱型4例占10%(4,40).结论:掌握认识非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特点,能进一步提高对非典型乳腺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组织细胞排列的关系,提高对小肾癌超声表现病理学基础的认识,以进一步提高小肾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记录经病理证实的45例小肾癌的超声表现,术后观察其病理组织成分,总结分析声像特征与细胞排列方式的关系。结果 45例小肾癌中超声表现高回声27例,等回声3例,低回声15例。27例高回声病例镜下细胞排列类型为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15例;3例等回声细胞排列类型为Ⅰ型1例,Ⅲ型2例;15例低回声细胞排列类型为Ⅰ型10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2例。统计分析示小肾癌超声回声类型与其镜下细胞排列方式有关(P=0.001)。结论小肾癌超声表现以高回声多见,其超声回声类型(高回声和低回声)与镜下细胞排列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