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谢颖玮  李宇  邱凯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4):277-278,281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氯己定与聚维酮碘联合使用的相容性及其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棋盘式稀释法,通过杀菌浓度指数来判断葡萄糖酸氯己定和碘伏的相互作用。结果单独葡萄糖酸氯己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36 mg/L,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9 mg/L和为0.75 mg/L。单独聚维酮碘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有效碘62.5 mg/L。葡萄糖酸氯己定与聚维酮碘联合使用对上述4种试验菌抑菌浓度指数均为2.0。结论葡萄糖酸氯己定与聚维酮碘联合使用对上述4种试验菌抑菌活性的强弱无关,既不增效,也不产生拮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浓度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的临床应用,防止细菌污染。方法采用细菌检验方法对不同浓度醋酸氯己定湿化液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凉开水作平行比较。结果含量为5000mg/L和1000mg/L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湿化液,在24h内无菌生长,48h后带菌率9.62%,72h后带菌率为13.46%。用凉开水作为湿化液,12h后带菌率为30.76%,24h后带菌率为53.84%。经分离鉴定,凉开水组检出大肠杆菌4例,微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微小单胞菌2例以及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氯己定溶液检出微球菌4例,大肠杆菌3例。结论低浓度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有较好杀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醋酸氯己定与替硝唑协同抗菌效果。方法采用棋盘方阵稀释法,对醋酸氯己定与替硝唑联合应用体外抗菌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测定替硝唑和醋酸氯己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脆弱拟杆菌的MIC值,替硝唑分别为200、200、1、1μg/ml,醋酸氯己定分别为0.06、4、1、4μg/ml。替硝唑与醋酸氯己定联合应用对上述4种试验菌的MIC值与各自的单方相比较无变化,两药相加无相关作用,但相互也不干扰对方的抗菌作用。结论应用于创伤涂膜剂中的醋酸氯己定和替硝唑两种主要抗菌成分既无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但也不互相干扰。  相似文献   

4.
施宏艳  王晖 《现代护理》2006,12(27):2590-2591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烧伤病区内流行情况,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并制定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造成的烧伤病人院内感染。方法对烧伤痛区内病人分泌物及消毒前环境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分型和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学分型。结果消毒前烧伤病区内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与病人分泌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噬菌体和血清学分型部分属同型、同群,是造成烧伤病人院内感染的重要菌种。结论严格按照控制方案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消毒后的病区环境染菌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对常用消毒剂抗性情况,为消毒剂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碘伏、季铵盐、醋酸氯己定对MRSA标准株(ATCC 33591)和SA标准株(ATCC 6538)进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以细菌杀灭对数均值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该5种常见消毒剂对SA标准株的杀灭效果均低于MRSA标准株。结论 人体皮肤与手部消毒及环境用消毒剂,其使用剂量可根据消毒学试验代表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的处理剂量进行选择,避免过度消毒导致环境污染及耐消毒剂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不同杀菌试验方法对同种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差别,采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对一种复方醋酸氯己定消毒剂杀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含醋酸氯己定4040 mg/L的该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5 m in,其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5 m in,其平均杀灭对数值>4.00。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用相同浓度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3 m in,其平均杀灭对数值>3.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3 m in,其平均杀灭对数值>3.00。结论,两种定量杀菌试验评价同一复方醋酸氯己定消毒剂,其杀菌效果具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7.
由复合季铵盐溶液中分离出的洋葱假单胞菌抗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表明,由污染的复合季铵盐消毒液中分离出来的洋葱假单胞菌,原消毒剂对其最低抑菌浓度(>8000mg/L),高于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者(800mg/L季铵盐)。在杀菌试验中,该菌的抗力亦远高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烧伤病区内流行情况,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并制定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造成的烧伤病人院内感染.方法 对烧伤病区内病人分泌物及消毒前环境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分型和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学分型.结果 消毒前烧伤病区内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与病人分泌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噬菌体和血清学分型部分属同型、同群,是造成烧伤病人院内感染的重要菌种.结论 严格按照控制方案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消毒后的病区环境染菌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4种试验标准菌株对醋酸氯己定和葡萄糖酸氯己定的抗力。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醋酸氯己定和葡萄糖酸氯己定对各试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醋酸氯己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2、8和40 mg/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512、1024、1024和1024 mg/L。葡萄糖酸氯己定对上述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4、4、16和80 mg/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024、1024、2048和4096 mg/L。结论这两种消毒剂对4种试验标准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明显高于最小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醋酸氯己定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醋酸氯己定对4种条件致病菌和一种厌氧菌的抗菌效果。结果醋酸氯己定对脆弱拟杆菌MIC为4μg/ml,MBC为8μg/ml;对产气荚膜梭菌的MIC为1μg/ml,MBC为2μg/ml。醋酸氯己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0.0625μg/ml,MBC为0.125μg/ml;对大肠埃希菌MIC为2μg/ml,MBC为4μg/ml;对铜绿假单胞菌MIC为4μg/ml,MBC为4μg/ml;奇异变形杆菌MIC为8μg/ml,MBC为8μg/ml。结论醋酸氯己定对常见条件致病菌和厌氧菌都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骨科感染创面病原菌菌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骨科患者感染细菌菌群分布情况,为治疗骨科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本科住院患者感染伤口取500份分泌物标本行细菌培养,总结分析感染菌株分布情况。结果送检的500份标本中,培养出细菌248株,其中G+占43.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占12.9%);G-杆菌占52.0%,其中铜绿假单孢菌居首(占10.5%)。感染细菌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9%,G-肠球菌12.5%,铜绿假单孢菌10.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各占9.3%,鲍曼氏不动杆菌8.5%,大肠埃希菌6.9%。结论骨科感染病原菌以G-菌占多数,且有上升趋势,临床应严格监测感染细菌菌群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链和双链季铵盐对不同细菌杀灭效果之差异,为科学复配消毒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 ,对苯扎氯铵和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杀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用含3 340 mg/L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消毒液作用0.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7.27、3.06和3.78,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为2.99。用含500 mg/L苯扎氯铵的消毒液作用0.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7.65、6.05和6.11,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为6.14。结论单链季铵盐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的杀灭效果明显优于双链季铵盐,两种季铵盐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杀灭效果均好于革兰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3.
陈越英  孙巍  张伟  徐燕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8):685-686,689
目的比较研究复方季铵盐类消毒剂对几种常用消毒试验指标菌杀灭效果,为评价同类消毒剂消毒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复方季铵盐消毒剂杀菌效果变化情况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该复方季铵盐消毒剂为有效活性物含量为100 g/L的液体制剂。以有效活性物浓度为400 mg/L该消毒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5.0,作用时间分别为2.5 min和5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需要作用10 min。用活性物浓度为100 mg/L作用2.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5.0。4种指标菌对该复方季铵盐消毒液抗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该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杀灭效果较好,但4种指标菌对其抗力相差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DFI)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 DFI患者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资料。【结果】96例 DFI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34株,其中革兰阳性(G+)球菌74株(55.2%)、革兰阴性(G-)杆菌55株(41.0%)、真菌5株(3.7%)。G-球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G-杆菌则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G+球菌对克拉霉素及红霉素耐药情况严重。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DFI患者应及早、多次的行病原学检查,合理选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1月在北京市隆福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438例痰标本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438例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6株(57.7%),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25株(31.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1株(10.5%),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部敏感。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自发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SR)临床罕见,多认为与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确切机制不详.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是机体调节免疫的重要细胞,分别发挥调节初始免疫和继发免疫的关键作用.在感染诱发的白血病SR患者中观察到pDC数量明显增多并伴有IFN-α水平升高,推测细菌感染激活了pDC,在SR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能否活化pDC并观察其功能.选择健康献血员及白血病SR患者,以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分选法,得到纯化的人pDC和mDC.将所得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育,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共培育后细胞表面标志(CD40、CD86和HLA-DR)及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 IL-2、IL-4、IL-10)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能激活pDC分泌大量IFN-α并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分化.经细菌激活的pDC表面分子CD40、CD86表达明显增高,具有较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具有活化pDC的能力,活化的pDC能够产生大量干扰素,发挥初始免疫效应,提示细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菌活化pDC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烧伤病区创面感染病原菌与工作人员手带菌情况,分析病原菌特征,并提出控制对策。方法调查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烧伤病区2006年-2007年住院烧伤患者,对烧伤创面感染者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和工作人员手带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6—2007年住院烧伤患者544例,发生烧伤创面感染48例,发病率8.82%。送检创面分泌物标本82份,检出病原菌株52株,其中G^-菌29株(55.77%),G^+菌22株(30.77%),真菌1株(1.92%)。创面培养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医务人员未经消毒手表面随机采样187份,检出细菌136株,细菌检出率71.96%,可见手污染带菌比例较高,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创面感染病原菌与医务人员手污染菌有相关性,说明经医务人员污染手接触传播致烧伤创面感染情况不容忽视,故加强和重视烧伤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监管对降低创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杀菌效果及抗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聚维酮碘消毒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及抗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进行实验观察,分别以舍有效碘0.5g/L聚维酮碘溶液与不同浓度铜绿假单胞菌悬液作用10min后.比较其杀灭率:经聚维酮碘作用1min后生长的第一代铜绿假单胞菌悬液简称菌悬液B1。由菌悬液B1经聚维酮碘作用1min后生长的第二代铜绿假单胞菌悬液简称菌悬液B2,以此类推,制成菌悬液B1-B19,得到存活繁殖的细菌悬液,再以含有效碘0.5g/L聚维酮碘作用1min、10min后比较杀灭率。结果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悬液A与菌悬液B1~B19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从B4开始,聚维酮碘对该菌MBC由原0.0625g/L有效碘提高至0.125g/L有效碘,对B8的MBC提高至0.25g/L有效碘。以舍有效碘0.5g/L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悬液B9-B19的1min平均杀灭率为96.73%,10min平均杀灭率为99.89%:对铜绿假单胞菌悬液A的lmin平均杀灭率为98.77%,10min平均杀灭率为10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4,P〈0.05)。结论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经聚维酮碘作用后传代的铜绿假单胞菌.则对聚维酮碘可产生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种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对多重耐药菌的消毒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某双链季铵盐消毒液杀灭三种多重耐药菌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该双链季铵盐主要成分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其原液活性物含量为170 g/L。以其浓度为3 400 mg/L该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对悬液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 min,杀灭率均达100.00%。以该消毒液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1 min,使物体表面自然菌数达到≤8 cfu/cm2,平均杀灭对数值>1.0。结论该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对多重耐药菌杀灭效果较好,可用于物体表面卫生消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特征,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537例儿科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征。结果:537株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9.3%(426/537),以肺炎克雷伯菌(KP)、大肠埃希菌(EC)和铜绿假单胞菌(PA)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19.7%(106/53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较高,而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6%(57/59),44.1%(26/59)和42.4%(25/59),但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耐药率仅为4.2%(1/24);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9.2%(19/24)和62.5%(15/24)。结论:定期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变化,对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