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约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出现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是糖尿病进展到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标志,临床上遇到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首先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如病情持续恶化,将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则需行透析治疗。近来研究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碘化物排泄减少,体内无机碘增加,甲状腺对碘摄取增加,而体内的无机碘增加可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患者出现轻度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发生率增加。作者对40例行维持性血透的慢性肾衰合并甲减患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透析前慢性肾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159例慢性肾病患者和63例非慢性肾病患者,分析主要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经彩超检查其左心室质量指数,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变量、多变量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与非慢性肾病患者相比,慢性肾病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肥大发生率高,且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平均血磷浓度和Log FGF-23增加值均与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下降呈明显相关(P均<0.01);不同肾功能组别患者平均血磷浓度均正常,但Log FGF-23绝对值随患者肾功能减退明显增加;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病患者增加的Log FGF-23与增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密切相关,且与左心室肥大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慢性肾病患者中FGF-23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肥大存在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由于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发作频率增加、症状加重、经常住院增加家庭、子女、社会的负担.从而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我们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好转时发生栓塞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血管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易于形成心脏及血管内血栓”’。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当心功能改善后柱子易于脱落,因而心功能改善后较改善前栓塞的危险性增加。现将我们9年来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好转时发生的42例栓塞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1.三本组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为治疗好转时发生的栓塞,36例在住院治疗中发生,6倒在门诊纠正心衰时发生栓塞而住院治疗。男31例,女11例;年龄24-78岁,平均524岁。均有较明显的慢性心力衰竭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肝大,颈静脉怒张,肝颈返流征阳性,肺部湿呷音,下肢…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及180例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及血脂等指标,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结果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相关,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相关,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判定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良  曾祥菊 《临床荟萃》2004,19(2):F002-F00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的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现将我院对该病的诊疗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经我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例 5 8例 ,分为两组。观察组 2 8例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男性 17例 ,女性 11例 ,年龄 19~ 78岁 ;同期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未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 30例作为对照组 ,男性 17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0~ 70岁。观察组慢性肾炎 19例 ,高血压肾病 5例 ,糖尿病肾病 1例 ,成人型多囊肾 2例 ,梗阻性肾病 1例 ;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7年12月收治的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48例患者显效20例,有效22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我院2005年120例(A组),2006年124例(B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统计其接受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的情况。结果:A、B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的分别为18.9%和19.8%。结论:临床实践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的比例很低,且剂量偏小,β受体阻滞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尚需进一步重视及规范。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人群患病率为l%~3%,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10%。本次研究旨在评价长期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影响患者的正确治疗,促使病情恶化,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我院对1995年元月~2002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患病率日益增加的疾病,并且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增加了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认知障碍[1].有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风险要高出4倍[2].Pressler报道,25%~5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3].虽然慢性心力衰竭和认知障碍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并且在国外许多临床试验中,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联系已经得到证实,但是由于认知障碍的症状不易察觉,使护理人员在照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过程中忽略了认知障碍的筛查.为了帮助护理人员早期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认知障碍,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认知障碍表现以及测量工具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现代药物治疗(V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最后的大战场,各种心脏病到最后可能会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因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增加,这些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患者是否伴随贫血症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把不合并贫血症状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和临床症状,探究贫血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随着患者心理衰竭的程度加重,贫血患者构成比例也在逐渐增加,并发贫血加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应注重饮食和运动情况,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可以有效预防贫血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临床的治疗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导致机体出现相关症状和体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全球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寻求控制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知识掌握度现状,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综合护理管理的饮食指导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肾病饮食知识问卷对2016年8月-11月在本院肾病专科门诊就诊的2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76%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认为豆及豆制品均不可以食用;84%的患者不知晓热量与蛋白质的关系,从而造成对肾病饮食有所了解的患者出现严格控制饮食摄入,导致热量摄入不足的现象;对含磷高的食物知晓率仅有22.5%等。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对肾病饮食知识缺乏或概念有所偏差,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需要更加系统、多样化;内容更加通俗具体,才能更有效地使慢性肾脏病患者正确掌握肾病饮食知识,有效地实施,为临床治疗起到促进作用,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患者骨髓幼红细胞代偿功能。方法采集患者骨髓标本、图片,观察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情况。结果慢性肾衰性贫血均无幼红细胞代偿现象。结论贫血患者骨髓中红系可出现明显增生,不增生和低生三种现象之一,当患者红系无明显增生而又不低生时,不应报告“正常骨髓象”,而应强调为“无代偿性贫血骨髓象”,此种惜况可提示临床考虑肾性贫血或与肾病相关之贫血,给临床提供贫血诊断与治疗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预见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运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在出院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患者症状缓解率增加,p=0.000,心衰再发率下降,p=0.000.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体液平衡调节指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降低,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结果表明,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患者住院总数的20%,病死率为40%。近几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限制钠水的摄入量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因为钠水摄入过多会导致体液潴留而加重心脏的负荷使心力衰竭加重,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钠水摄人情况可以及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并预防心力衰竭的恶化。监测心力衰竭患者24h的出入量是了解钠水摄入和体液平衡的重要方法,长期监测24h出入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有何影响尚未见报道,所以本研究选择2004年10月-2005年4月我院心内科病房Ⅲ~Ⅳ级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探讨长期监测24h出入量调节体液平衡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照顾者反应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主要家庭照顾者各13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反应及抑郁得分较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反应的影响因素为照顾者的自尊、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以及家庭支持缺乏。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反应及抑郁得分较高,临床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反应情况,并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自尊、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以及家庭支持缺乏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反应及抑郁现状,从而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