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获卵数多于20个的患者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与全部胚胎冷冻,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收集体外受精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治疗且获卵数多于20个的260例患者共277个周期,分为新鲜周期移植组(A组)244个周期和全部胚胎冷冻组(B组)4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结局及OHSS发生率。结果:B组窦卵泡数、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获卵数、受精数、冷冻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上明显高于A组(P〈0.01或0.05),A组患者hCG注射日hCG剂量高于B组(P〈0.01)。两组解冻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累计妊娠率高于B组(P〈0.05)。A组的OHSS发生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B组迟发型OHSS者比例低于A组(P〈0.01)。结论:IVF-ET中获卵数多于20个的患者,取消新鲜周期胚胎移植行全部胚胎冷冻可减少迟发型OHSS发生率,但临床妊娠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期间血清CRP及取卵日糖链抗原125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417例接受IVF-ET治疗患者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非妊娠组(271例)和临床妊娠组(146例),分别于IVF-ET启动日、肌内注射人绒促性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E/(HCG日)、取卵日、胚胎移植日检测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以及于取卵日检测其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结果:未妊娠组的血清CRP水平增幅为-103.6~19.1(1.5)mg/L,临床妊娠组为-12.5—43.0(3.8)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妊娠组取卵日血清糖链抗原125为0.1~116.0(11.4)kU/L,临床妊娠组为1.7~87.1(10.2)kU/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期间监测血清CRP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IVF—ET妇女的妊娠结局,IVF—ET期间CRP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为临床成功妊娠的指标之一;取卵日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与IVF-ET妊娠结局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反复种植失败和第一次胚胎移植妇女血清催产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收集2009年3月至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44例不孕患者,其中A组为第一次胚胎移植23例,B组为既往反复种植失败21例。分别测定Gn启动日、HCG注射日、ET日和ET术后第5天血清催产素和激素水平。结果B组HCG注射日、ET日催产素水平显著高于A组(均P=0.03)。妊娠组(23例)Gn启动日、HCG注射日、ET日和ET术后第5天血清催产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妊娠组(21例)(P〈0.05)。结论IVF-ET治疗周期中反复种植失败妇女和第一次胚胎移植妇女血清催产素水平变化的规律,提示血清催产素增高可能是反复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超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对高龄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行IVF-ET治疗的高龄肥胖PCOS不孕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拮抗剂方案,观察组给予改良超长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药情况、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相关指标、受精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Gn使用总量和使用天数较对照组增加(P 0. 05),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P 0. 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 0. 05)。观察组患者成功受精卵数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平均取卵数、成熟卵数、流产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接受IVF-ET治疗的高龄肥胖PCOS不孕患者,改良超长方案能够提高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优于拮抗剂方案。  相似文献   

5.
三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的控制性超排卵方案(COH)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旨在寻求更为适合的促排卵方案。[A-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本院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细胞浆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133例,超短方案组(A组)36例,改良超长方案组(B组)34例,拮抗剂方案组(C组)63例,比较三组超排卵天数、血清激素水平、获卵数、成熟卵子数、正常受精胚胎数(2PN)、周期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等。【结果】三组治疗后超排卵天数、成熟卵子数、2PN胚胎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平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用量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B显著高于C组(P〈0.05);胚胎种植率A、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临床妊娠率B组最高,c组次之,A组最低,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拮抗剂)方案和改良超长方案治疗卵巢低反应是一种有效的超排卵方案,可有效的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患者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注射液,密切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和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病死率为6.25%(1/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P=0.33)。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3.09,P〈0.05),治愈率显著提高(x^2=4.57,P=0.033),血清BUN、Sc恢复时间和尿蛋白消失时间也明显缩短(值分别为4.26,4.04,4.32,均P〈0.05),尿量显著增加(t=-9.58,P〈0.05)。治疗组循环内皮细胞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5.34,P〈0.05)。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可保护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患者血管内皮,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辅助生育技术控制性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医源性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4%~23.0%,重度OHSS发生率为0.8%~3.0%。据国内文献报道,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宫内外同时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的发生率为1%~3%,提示IVF-ET术中将胚胎直接放入宫腔内,但并不能避免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并发症的发生。国外文献报道行IVF-ET后合并EP的发生率为3.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降调后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行体外授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一胚胎移植(IVF/ICSI-ET)PCOS患者37例(PCOS组),同期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ICSI-ET患者37例(对照组),因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0HSS)或为避免发生OHSS而取消或放弃移植的患者为取消组。所有患者均使用黄体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方案,降调节后月经来潮d2~d。测血清AMH、性激素水平,阴道B超检查窦卵泡计数(AFc)。【结果】降调节后两组AMH、雄激素(T)、AFC、获卵数、受精卵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患者取消组AMH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妊娠结局组及阳性妊娠结局组(P〈0.05);发生OHSS的PCOS患者AMH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OHSS组(P一0.02);PC0s组降调节后AMH水平与T、AFC、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0.352、0.524(P〈0.05);对照组AMH与AFC、HCG注射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0.418、0.639、0.675、0.581(P〈0.05)。【结论】降调后AMH水平能反映正常卵巢女性降调后窦卵泡水平,提示注射HCG日E。峰水平,预测超促排卵(COH)中促性腺激素(Gn)使用量,获卵数,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对PCOS患者,调后低水平AMH提示妊娠阴性结局可能,高水平则发生OHSS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8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42)给予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对照组(n=40)给予西酞普兰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12周分别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6、8、12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3.8%VS47.5%,P〈0.01);治疗12周后两组CGI-SI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5%vs75%,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超排卵过程中采用口服避孕药(OC)结合GnRH-a的PCOS患者VEGF水平,对OHSS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术的29例PCOS患者采用长方案超促排卵,其中15例在COH前采用OC+GnRH-a,14例仅用GnRH-a做为对照组,选取两组中注射hCG日E2〉14680pmol/L的PCOS患者11例与14例。收集取卵日卵泡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水平,记录hCG日至ET后4d中度及中度以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情况。结果OC+GnRH-a组在取卵日卵泡液VEGF的平均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24),OC+GnRH-a组的中度及中度以上OHS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110)。结论OC+GnRH-a在PCOS患者超排卵中,能够降低卵巢局部VEGF水平,但未改变中度及中度以上OHS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来曲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拈抗剂方案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中低反虚患者促排卵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VIP、CNKI、PubMed、EMbase和FMJS,收集有关来曲唑+拮抗剂方案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低反应患者促排卵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南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研究,共9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中低反应患者,来曲唑+拮抗剂方案与对照组相比,Gn用量[MD=-8.05,95%CI(-13.67,-2.43),P=0.005]、HCG日E,值[MD=-1026.41,95%CI(-1949.61,-103.20),P=0.03]均小于对照组;而两组获卵数[MD=-0.61,95%CI(-2.41,-1.19),P=0.51]和临床妊娠率[OR=1.03,95%CI(O.53,2.02),P=0.92]无明显差异。结论对IVF—ET低反应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性而言,来曲唑十拮抗剂方案较对照组I旆床结局无明娃改善,但能减少Gn用量,降低IVF治疗费用。来曲唑十拈抗剂方案为卵巢低反应患者提供了另一种临床选择。、由于纳入文献存在质量和数量不足以及方法学差异,建议本研究结论仅作为临床分析的参考,尚需后效评价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性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0)、万方数据库(1994~2010)、中国学术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1994~2010)、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1989~2010)和PubMed(1997~2010)、ProQust MedicalLibrary(1997~2010)、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2000~2010),并手检相关杂志,查找GnRH拮抗剂与GnRH激动剂比较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合计1208例患者,其方法学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GnRH激动剂组相比,GnRH拮抗组刺激天数[WMD=–1.07,95%CI(–1.38,–0.76)]和获卵数[WMD=–1.80,95%CI(–2.48,–1.12)]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Gn量[WMD=–0.49,95%CI(–1.63,0.66)]、HCG日子宫内膜厚度[WMD=–0.09,95%CI(–0.42,0.24)]、妊娠率[Peto OR=0.83,95%CI(0.65,1.05)]、OHSS率[PetoOR=0.77,95%CI(0.35,1.72)]和流产率[Peto OR=1.49,95%CI(0.79,2.82)]上,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nRH拮抗剂较之GnRH激动剂刺激天数短,所需Gn量少,不明显影响妊娠率,同时可减少OHSS的发生,临床上使用相对灵活,具有较好的接受性,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促排卵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受纳入研究质量和例数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和更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42例脑出血患者(实验组)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测定分析.结果 实验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751,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对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多囊卵巢IVF-ET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28例和B组(来曲唑组)28例。比较2组的促性腺激素(Gn)量、Gn时间、窦卵泡数、受精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及不同时间的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性激素水平。结果 B组的Gn量小于A组,Gn时间短于A组,窦卵泡数、受精率及妊娠率均高于A组,OHSS发生率低于A组,不同时间的AMH水平均高于A组,HCG日B组血清LH高于A组,血清E_2低于A组,移植日B组血清P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在多囊卵巢IVF-ET患者中的效果较好,患者相关指标的表达状态也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清生殖激素测定在男性不育症病因学诊断及判定睾丸受损部位及治疗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9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和25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了血清生殖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泌乳素(PR)和雌二醇(E2)]检测,并结合睾丸容积测定等进行分析。结果不育症患者FSH、L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96例不育症中生殖激素水平异常55例,异常发生率为57.3%,高泌乳素血症、睾丸功能障碍、特发性少精症发生分别占前3位。无精子症中睾丸发育不良组的FSH、LH和PRL均高于睾丸发育正常组,T和E2均低于睾丸发育正常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男性生殖激素水平异常与少弱精子症、死精子症、无精子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中FSH、LH、PRL、T和E2水平可预测睾丸受损部位,对判断导致精子生成减少、活动减弱的内分泌学病因,选择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滋阴补肾疗法治疗肾阴虚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治疗前、后空腹血清性激素6项指标[包括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改善和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并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后血清E2明显上升(P〈0.05),FSH明显下降(P〈0.05);LH、PRL、P、T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阴补肾法治疗总有效率达78%,治疗有效组血清E2、FSH治疗前、后变化明显(P〈0.05),而无效组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后血清E2、FSH较治疗前变化明显,说明血清E2、FSH的变化可能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与改良短方案控制性促排卵(CO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单纯输卵管因素首次接受体外受精的取卵周期648例临床资料,其中长方案组390例,改良短方案组258例.比较两组促排卵后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COH天数、取卵数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注射绒促性素当天(HCG日)雌、孕激素水平、卵子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移植胚胎个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长方案组在Gn使用量、COH天数、取卵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改良短方案组(P〈0.01),而HCG日LH水平低于改良短方案组(P〈0.01).[结论]在控制性促排卵中长方案获卵数、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改良短方案高,可作为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IVF-ET治疗的首选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来该院诊治并确诊为甲亢及甲减的男性患者,分为甲亢组及甲减组,另选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及病情缓解分别检测性激素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甲亢组及甲减组的血清促卵泡刺激激素(FS H )、促黄体生成激素(L H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甲亢组及甲减组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 )、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亢组的血清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血清PRL、E2及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血清PRL、E2及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血清FS H、L H水平影响不明显,主要通过影响性激素PRL、E2及T水平变化,影响性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