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低浓度对比剂在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拟行冠状CTA,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者243例(观察组),按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A组(100例)、B组(112例)和C组(31例),均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另外选择使用常规扫描(高浓度对比剂370mgI/mL,扫描电压120kV)的150例(对照组),按同样BMI分成三组进行配对比较,即A1、B1和C1组,每组各50例,比较各组辐射剂量(ED)、主动脉根部(AR)、左主干(LM)、右侧冠脉(RCA)近段CT值和标准差(SD),计算图像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所有病例的冠脉图像质量按节段进行评分。【结果】相同BMI、同样的对比剂浓度组之间的辐射剂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A1组AR的CT值、图像噪声及S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冠脉近段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B1组、C组与C1组间仅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C1组间可诊断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A组与A1组、B组与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浓度对比剂采用低管电压扫描能够获得满足诊断的冠脉CTA图像,可降低对比剂碘注射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lash CT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IRIS)技术对改善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体质量指数(BMI)为25~30kg/m2的患者行Flash CT检查,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化分成A(120kV)、B(100kV)两组,对B组图像经IRIS重建获得数据作为C组。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腔内CT值、噪声(SD),并计算SNR、CNR,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4,P<0.05);3组血管腔强化CT值、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血管腔内CT值B、C两组高于A组;B组噪声最大,CNR最低;C组SNR最高。A、C组ED分别为(8.6±1.3)mSv和(3.5±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1,P<0.05)。结论对于超重患者运用低管电压结合IRIS技术进行Flash CT冠状动脉检查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lash双源CT低管电压8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疑鼻窦炎行CT扫描患儿60例,A组30例采用100 kVp扫描,FBP重建;B组30例采用80 kVp扫描,SAFIRE重建,强度选择3级;其余条件不变.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图像噪声、SNR、CNR)、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在儿童副鼻窦扫描中采用Flash双源CT 80 kVp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还可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低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行胸部CT平扫的门诊或住院病人66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A组)运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生成图像,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扫描后分别采用FBP(B组)和迭代重建技术(C组)生成图像。对三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重建图像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A、C组噪声值明显低于B组,而CNR、SNR则高于B组(P < 0.05)。A、C两组图像质量均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观察者间具有较好一致性,而B组CT图片在图像总体质量方面评分明显较低,与A、C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迭代重建技术运用于低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中安全可靠,能够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在眼眶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疑似眼眶病变患者行CT扫描, 分为100 kVp扫描(A)组50例, SAFIRE重建, 选择强度3级, 120 kVp扫描(B)组50例, 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 P=0.01), A组较B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33.78%;与B组相比, A组图像噪声降低21.52%;SNR提高22.88%;CNR提高28.8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 P=0.88)。A、B两组CT诊断效能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08、0.10, P=0.99、0.99)。结论 采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联合SAFIRE重建技术行眼眶扫描, 能保证图像质量, 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迭代重建模型(IMR)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例疑似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均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256层MSCT扫描。若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管电压为100 kV;反之,则为80 kV。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A组)、高级混合迭代重建(iDose4,B组)和IMR(C组)进行重建。分别测量3组图像主动脉根部的CT值、噪声,并计算SNR和CNR。对图像伪影、管腔边缘的锐利度、主观噪声、总体图像质量以及冠状动脉各主干血管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图像的噪声、SNR以及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噪声由大到小依次为A组、B组和C组(P均<0.05)。SNR和CNR由大到小依次为C组、B组和A组(P均<0.05)。C组噪声、血管边缘锐利度、总体图像质量、冠状动脉各主干血管主观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图像伪影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C组(P均<0.05),且A组与C组图像伪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噪声,提高图像SNR和CN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结合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技术在中华田园犬模拟婴幼儿颅脑CT平扫中的参数优化。方法 分别以不同扫描条件对10只健康中华田园犬颅脑模拟婴幼儿颅脑行颅脑CT平扫,A组管电压100 kV,采用FBP重建;B组和C组管电压分别设定为80 kV和70 kV,采用ADMIRE重建。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3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噪声、SNR、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 A、B和C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61±0.12) mSv、(0.33±0.06) mSv和(0.21±0.04) mSv,B组和C组的有效剂量较A组分别减少45.90%和65.57%。3组图像噪声、SNR及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 3分,可满足诊断要求,C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推测,第3代双源CT 80 kV管电压结合ADMIRE重建可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低流速注射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体质量指数(BMI)18.6~24.9 kg/m~2和心率<65次/min的患者,A组60例采用12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9 ml/kg、注射流速5.0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门控扫描;B组60例采用8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7 ml/kg、注射流速3.5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对比剂均采用碘海醇350 mg I/ml,图像重建均采用迭代重建技术(SAFIRE)。测量2组的CT强化值和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对冠状动脉以4分法进行评价,其中1分为不可诊断图像。结果 A组管腔内的平均强化CT值略高于B组,B组的图像噪声较A组略高,A组的SNR、CNR高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辐射剂量[(0.39±0.02)mSv]较A组显著降低[(4.99±1.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BMI 18.6~24.9 kg/m~2、心率<65次/min的患者中,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低流速注射扫描,图像重建采用迭代重建,能够在保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结合迭代重建(SAFIRE)在肺动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优化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需行CTPA检查、无检查禁忌症的患者60例,每组20例,分别接受不同的扫描模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用5分法进行主观评估,并测量7个肺血管CT值(HU±SD),并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比较辐射曝光参数,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3种方案的影像质量在主观评价及客观测量(SNR、CNR)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辐射剂量在不同方案之间不同,实验组2的辐射剂量(CTDvol和DLP)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实验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联合应用SAFIRE及Flash扫描模式行CTPA检查时可以在满足图像诊断要求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3联合双能CT单能谱或优化对比技术在去除颈根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CT双能量增强扫描颈根部有明显伪影的30例患者图像,均采用线性融合SAFAIR-3重建、获得A组图像(SAFAIR-3重建组),之后加行单能谱分析、获得B组图像(重建+单能谱组),或加行双能量非线性优化对比处理、获得C组图像(重建+优化对比组)。分别对A、B、C组图像SD、SNR、CNR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结果 A、B、C组伪影区SD、SNR及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伪影区SNR、CNR高于A组,噪声低于A组(P均<0.05)。B组与C组的SD、SNR及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分及以上的图像少于B组及C组(P均<0.05);B组与C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SAFIRE技术联合单能谱或非线性优化对比技术可减轻颈根部硬化伪影、提高颈根部图像质量。单能谱与优化对比技术在提高颈根部图像质量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个性化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DSA冠脉造影对比,探讨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56例患者分为4组:A组78例为前瞻性门控扫描,心率<80次/min,其中36例行冠脉DSA造影检查;B组78例为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60例行DSA检查,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再分为3组,B1组(BMI< 18 kg/m2) 25例、B2组(BMI 18~25 kg/m2)25例、B3组(BMI>25 kg/m2)28例.应用Philips 256 i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A组992 mA,B1组500 mA、B2组580 mA、B3组660 mA.扫描完毕后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主观评分(4分法)和客观噪声测量2种方法评价图像质量.比较组间心率、ED、噪声及图像评分的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与B组间心率、E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间ED平均值相差7.45 mSv,相比较B组,A组ED平均降低50.41%.A、B两组间BMI、图像噪声和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3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心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噪声B1组与B2组、B1与B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与B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TA诊断冠心病(与DSA比较),A组的敏感性91.19%,特异性95.64%,准确性94.23%,Kappa值0.87;B组敏感性96.11%,特异性98.06%,准确性97.65%,Kappa值0.93.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通过心率、BMI、管电流等因素对检查者进行分类,在保证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达到个性化基础上有效减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9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应用270 mgI/mL碘对比剂同时使用迭代算法重建,再将A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A1组(25例)及A2组(35例),A1组(BMI〈24 kg/m2)管电压为80 kV,A2组(BMI≥24 kg/m2)管电压为100 kV;B组3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120 kV管电压。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记录扫描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分析。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A1组为(2.00±0.56) mSv,A2组为(2.35±0.74) mSv,B组为(3.98±1.78) mSv,A1组与B组间及A2组与B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5.34和-4.95,P〈0.05)。图像质量方面,A1组与B组间及A2组与B组间主观评价优秀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10和2.04,P值均〉0.05);客观评价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尽可能低浓度的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是可行的,超重人群(BMI≥24 kg/m2)亦可应用,同时显著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源CT大螺距扫描结合正弦图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低辐射剂量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96例心脏超声或临床拟诊复杂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48例,2组均行双源CT大螺距并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A组管电压采用80 kV,管电流按体质量分别设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管电压与A组相同,管电流根据体质量设置为A组的50%,采用SAFIRE。分别测量并记录两组图像中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主肺动脉及左心室的平均CT值及噪声(SD),并计算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影像学医师以5分法主观评价图像质量。记录两组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两组患儿相同层面CT值、SD、SNR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中位数评分均为4分(Z=1.02,P=0.31),图像质量评分评价者间一致性极好(Kappa=0.84,P<0.05)。A组、B组ED分别为(0.18±0.05)mSv、(0.09±0.03)mSv(P<0.05),B组ED较A组降低约50%。结论 对先心病患儿采用双源CT大螺距扫描联合SAFIRE技术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且可降低扫描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双源CT大螺距模式下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量的成像可行性。方法168例临床拟诊肺栓塞患者中,挑选BMI<23 kg/m2的患者105例行CTPA。患者分为3组,每组35例,Ⅰ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采用碘普罗胺(370 mgI/mL),图像重建算法为正弦确认迭代重建算法(SAFIRE);Ⅱ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采用碘克沙醇(320 mgI/mL),图像重建算法为滤过反投影重建法(FBP);Ⅲ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采用碘克沙醇(320 mgI/mL),图像重建算法为SAFIRE。105例患者中57例经CTPA诊断为肺栓塞,分别测量3组肺动脉1-3级分支、栓子及背部肌肉的CT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别比较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的图像质量的SNR及CNR;同时比较Ⅰ组和Ⅲ组的碘摄入量、Ⅱ组和Ⅲ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利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分析各组CTPA图像质量的一致性。结果Ⅰ组肺动脉1-3级分支SNR及CNR值分别为8.4±2.7、7.2±2.5、6.8±3.3及7.1±1.2、6.4±1.4、5.8±4.5。Ⅱ组肺动脉1-3级分支SNR及CNR值分别为8.2±4.3、7.7±3.6、6.2±2.7及7.4±2.4、6.6±2.6、6.0±3.4。Ⅲ组肺动脉1-3级分支SNR及CNR值分别为8.7±1.8、7.5±3.4、6.6±2.3及7.7±3.8、6.7±1.1、5.6±3.9。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的SNR及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较Ⅰ组碘摄入量下降14%,Ⅲ组较Ⅱ组辐射剂量减少45%,3组CTP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CTPA诊断为肺栓塞患者定量分析显示,3组栓子SNR及CNR值分别为1.3±0.4、1.2±0.4、1.4±0.6及7.4±3.3、7.6±1.6、7.3±3.7,3组SNR及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医师的评价结果经Kappa检验,各组图像质量分析的一致性较好(P<0.01)。结论在BMI<23 kg/m2的患者中可以使用双源CT大螺距模式、80 kV、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仿真胸部体模,比较原始数据域迭代重建(SAFIRE)算法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对胸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在新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设备上预设80、100、120 kV三组管电压值,采用自动毫安秒care dose 4D技术对仿真胸部体模进行扫描,分别用FBP及SAFIRE重建算法(等级1~5)重建图像,比较胸部不同组织结构的噪声及CT值,并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图像质量。每组扫描结束后,记录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并比较有效剂量。结果 相同扫描参数检查时,SAFIRE重建算法较FBP算法图像噪声明显降低(P<0.05);不同扫描参数检查时,无论FBP算法或SAFIRE重建算法,图像噪声均随管电压增加而降低;胸部各组织结构的噪声会随重建算法和管电压改变而发生变化;100 kV/SAFIRE(等级3)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均优于120 kV/FBP,且辐射剂量降低37.61%。结论 胸部CT扫描中,采用SAFIRE重建算法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与低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扫描方案在不具备迭代算法的CT机上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36例腹部CTA受检者按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随机分为4组.利用原始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测量计算肾动脉的客观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以Sahani 5分法评价肾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程度.统计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组之间两两比较,图像血管强化CT值及对比噪声比(CN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管电压不同时,100 kV较120 kV背景值升高、噪声增大(P<0.05);肾动脉血管信噪比(SNR)值仅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342);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电压不同时,100 kV较120 kV辐射剂量降低了约3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70 mgI/mL对比剂组较350 mgI/mL对比剂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的扫描在不具备迭代算法的CT机上也可以获得满意的肾动脉CTA图像质量,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低体质指数患者应用中的利弊,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低体质指数胸痛待查患者90例,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120、100、80 kV管电压成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 A、B、C三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良的分别占94.65%、93.37%和9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4.18±3.72)、(8.53±2.35)和(3.12±1.7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恰当的管电压对低体质指数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配合低电压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体质量指数(BM I)小于24 kg/m2的临床疑诊冠心病者59例,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及B组(14例)分别应用270 mgI/mL及320 mgI/mL的碘对比剂,管电压分别为80 kV和100 kV ,C组(2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管电压为120 kV。三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心电门控触发序列扫描,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主动脉根部的平均CT值,并对所有病例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A组、B组和C组的ED分别为(2.00±0.56)、(2.51±0.52)及(4.17±1.55)mSv,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A、B、C组主动脉根部增强程度分别为(486.8±113.980)HU、(407.43±83.63) HU、(439.73±72.12) HU ,经统计分析,仅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28,P <0.05)。A组、B组及C组分别显示225个、126个和180个冠脉节段,图像优秀率分别为94.67%、89.68%和95.56%,经统计学分析,B、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0,P <0.05),A、B组和 A、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3.03和0.17,均P>0.05)。【结论】对标准及低体质量人群应用低浓度碘对比剂同时采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扫描,能够在获得满足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碘注射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第3 代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方案应用于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102 例接受第3 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扫描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并且选取CARE kV"on"模式调节管电压.根据心率(Heart Rate,HR)将患者分为3 组:A 组(36 例):HR≤70 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