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回顾性心电编辑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3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图像,需要心电编辑的使用插入、忽略、删除、R波偏移4种方法对其进行心电编辑.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无需编辑组、需要编辑组中的心电编辑前后冠状动脉各段成像质量进行评分(1~4分).结果 无需心电编辑组的图像质量总评分为3.42±0.20.需要心电编辑组编辑前的图像质量评分为2.39±0.37,编辑后为3.22±0.24;编辑前后的图像质量评分及各个节段心电编辑前后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电编辑可明显减少甚至消除心律不齐导致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改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CA)作对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心电编辑技术在320排CT冠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7例受检者根据CTCA图像质量分为心电编辑组21例,对照组56例。1-3分评价图像质量的高低。两组间基本资料、图像质量的比较采用Independent-Samplest检验。心电编辑组重建前后图像质量的比较采用Paired-Samplest检验。频数的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以CCA作为金标准,绘制两组的ROC曲线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心电编辑前,心电编辑组冠脉节段图像的评分(1.261±0.534)高于对照组(1.161±0.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1,P=0.004)。心电编辑后,心电编辑组图像评分(1.192±0.434)高于对照组(1.161±0.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6,P=0.291)。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2,P=0.000);3分的冠脉节段所占比例显著减少(χ2=4.263,P=0.039);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仍为3分的5个冠脉节段分别为RCA2(40%2/5)、LCX13(20%1/5)、LCX15(20%1/5)、LAD7(20%1/5)。心电编辑组和对照组的AUC值分别为0.976和0.962。结论心电编辑技术在有效改善320CTCA成像质量的同时可提高诊断冠脉狭窄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电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中纠正心律失常和心电信号异常、提高图像质量和检查成功率的价值.方法 应用心电编辑软件加人工编辑相结合对冠脉CTA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和心电信号异常而影响图像质量的101例进行编辑,并重建编辑后图像.101例中期前收缩60例(室性期前收缩48例、房性期前收缩9例、房性期前收缩加室性期前收缩3例),严重心律不齐3例,心房颤动3例,心电信号异常35例(R波错误标记29例、心电基线异常无R波6例).结果 101例编辑前图像质量优等3例(2.97%),良好0例(0.00%),中等3例(2.97%),差等95例(94.36%);编辑后图像质量优等88例(87.10%),良好6例(5.90%),中等4例(3.96%),差等3例(2.97%),编辑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编辑软件加人工编辑可以纠正心律失常和心电信号异常的影响,提高图像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无创的64层冠脉CTA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心电编辑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电编辑功能对于改善扫描过程中心律失常或心电图部分信号异常中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14例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或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信号异常的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资料,使用心电编辑功能,对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14例中,1例为房颤,6例为室性期前收缩,3例为不明原因心电图缺失,4例为识别异常R波.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模糊、缺失、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54.7%: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达到86.6%(P<0.01).结论: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或者不明原因出现的心电信号异常,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尹吉林  李向东  蔡超  欧阳习  向定成  邱建 《广东医学》2006,27(12):1890-189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无创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8例临床可疑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别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处理,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充分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各段狭窄并评估其钙化情况,其中12例患者同时行介入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整体形态显示清晰,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显示良好,对部分远段血管狭窄尚有不足,对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显示最为准确、敏感。结论正确处理检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16层螺旋凹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尤其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及介入术后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目的 探讨40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月51例临床可疑冠心病及体检患者接受40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资料.使用PHILIP 40层螺旋CT机,经肘静脉以3.5 ml/s~4.5 ml/s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优维显70~95 ml.在心电图R-R间期的75%、70%、45%、40%重建轴位图像,并进行容积成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结果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用于诊断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为84.3%,特异性为9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和95.5%.结论 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其高质量的CTA图像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表现,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每个病例逐一进行冠状动脉13个节段的影像分析,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98例中,共有5 038个节段显影,能达到诊断要求的4 399个节段,649段因运动或钙化、完全闭塞未进行血管评价;30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LAD(Left Anterior Descendy Artery)有病变276例,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有病变163例,RCA(Right Coronary Artery)有病变154例;20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钙化积分<400有158例,400~1 000之间有42例,>1 000有8例;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82.40%,阴性预测值为97.94%;支架术后63例,共142段血管段上有支架;搭桥术后7例,共17支桥血管。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9.
武轶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171-117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SSF)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均使用标准算法及SSF2种方法进行重建,评价SSF的应用价值.结果 使用标准算法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0.9、4.0±0.8、4.5±0.8、3.8±1.2)分,使用SSF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0.4、4.8±0.4、4.9±0.3、4.6±0.6)分,左主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评分在两种算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支评分在两种算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F与标准算法相比能够明显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方法:244例受检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结果:心率≤70次/min,三支冠状动脉显示较好,图像质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心率≤70次/min且心律平稳,使用合适的扫描参数及重建相位窗,MSCT可满意显示冠状动脉及分支。  相似文献   

11.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材料与方法: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心电相位窗,不同重建方法以及心率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在70%的R-R间期重建图像质量最高,横断面显示为最基本的方法之一,MIP、RT3D有较大的潜力,MPR、VE可作为补充。心率小于70次/分时,图像运动伪影较少,且心率的变化主要影响右冠远段和回旋支中段。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大的潜力,有可能成为冠心病非创伤性检查中极有价值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16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CT联动扫描序列,对43例患者,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动脉将利用CT各种特殊的软件来重建成像。结果 43例患者中,心率小于60次/min的13例,共52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39支(75.0%),心率在60~70次/min的22例,共88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66支(75.0%),心率在70"80次/min的8例,共32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23支(71.9%)。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率,采取不同的心脏扫描条件,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扫描,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能获得理想的原始数据,重建出理想的冠状动脉,充分显示三级以上的冠状动脉的狭窄、变异、钙化和支架的通畅情况,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上的冠脉显示率略低,但只要选择合理的心脏扫描条件,也能获得较好的显示效果,因此,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患者易于接收,是临床上较好的筛选冠心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护理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c spiral computed to 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可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本文就其检查前后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心电编辑技术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4例患者,将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按Ⅰ~Ⅳ等级进行分段评价,其中43例因检查中出现心律失常,需对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心电编辑,编辑后再次评价图像质量并与编辑前比较。结果对编辑前后共601段冠状动脉图像进行质量评价。编辑前Ⅰ级109段(18.14%),Ⅱ级173段(28.78%),Ⅲ级205段(34.11%),Ⅳ级114段(18.97%);编辑后Ⅰ级275段(45.76%),Ⅱ级243段(40.43%),Ⅲ级73段(12.15%),Ⅳ级10段(1.66%),除右主干与左主干以外,其他各段血管编辑前与编辑后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心电编辑技术可使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达到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诊断冠脉斑块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47例,依次进行CCTA和CAG检查,以CAG作金标准,结果作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等统计。结果 CCTA检出非钙化斑块9个、钙化斑块102个、混合斑块23个,其中87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4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9个斑块未造成管腔狭窄。CAG共检出冠脉斑块116个,其中84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32个斑块致管腔狭窄<50%。CAG、CCTA对65个致管腔狭窄≥50%的斑块诊断一致、对41处斑块局部管腔狭窄是否≥50%的诊断不一;CCTA对其中22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重、对19个斑块所致的狭窄诊断过轻。CCTA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7.38%,特异性为95.83%,阳性预测价值为74.71%,阴性预测价值为96.37%,准确度为93.29%。相关性分析显示r=0.804、P=0.000。配对t检验显示t=1.583、P=0.114。CAG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例,CCTA准确诊断2例、漏诊2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脉成像能有效识别斑块及其危险程度,可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整体结构,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冠状动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与之相配套的后处理软件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对冠状动脉病变予以定性及定量诊断.结果:83例患者中22例为正常,55例为各种性质斑块导致的管腔不同程度狭窄,1例为冠状动脉起源及发育异常.9例为搭桥及放置支架后复查.5例受呼吸伪影影响对冠脉不能评价.结论:MSCT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9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人群影像资料。结果 599例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9例,检出率为1.5%,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8例,其中冠状动脉主干起源异常7例,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1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技术的进步,CT冠脉成像日益为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冠状动脉病变(44例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血管三维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结果58例冠状动脉病变三维成像图像质量中,优20例,良29例,差9例,优良率达84.5%。44例冠心病患者中,35例图像优良,其中31例VR,MIP及CPR显示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且与DSA相吻合,诊断正确率为88.6%;4例为假阳性;9例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诊断。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VR及MIP图像均显示为右侧冠状动脉一大分支血管进入右心脏壁内走行。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VR,MIP及CPR图像均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置入部位、长度、形态,均未见移位、变形及狭窄。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VR图像显示搭桥血管起源及数量;搭桥血管无狭窄、阻塞及扩张。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无创伤性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696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及细致的心理护理,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及细致的心理护理696例中有645例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达到影像学评价标准,成功率92.7%,其中有31例(4.5%)因检查过程中过分紧张造成屏气不佳出现呼吸伪影而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另20例经含服倍他乐克25~50 mg,平均心率仍>100次/min而放弃检查。本组碘过敏试验均为阴性,679例均能一次性成功注射对比剂,虽有2例出现轻微造影剂渗漏,但不影响检查结果,无1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结论]严格、有效的护理操作及细致的心理护理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