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患者26例,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脉图像模糊、缺失、显著的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脉节段为51.1%;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脉节段达到98.2%。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患者26例,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脉图像模糊、缺失、显著的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脉节段为51.1%;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脉节段达到98.2%。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起搏器置入患者行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适用性。方法 24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起搏器置入病例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分为A组(640层CT组)与B组(64层CT组)两组,请两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盲评价冠脉15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各种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和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身高、体重等一般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尽管A组的心率显著高于B组(A组的心率:71±16次/分;B组的心率:61±4次/分;P<0.001),但A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A组的ED:13.8±1.53 mSv;B组的ED:9.14±5.65 mSv;P<0.001)。在起搏器置入患者冠状动脉图像可诊断率(1级+2级)的比较上,A组与B组间有统计差异(A组:99.06%,B组:93.27%,连续校正χ2=6.572,P<0.05)。影响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伪影有运动伪影、阶梯伪影、金属伪影、数据缺失等,各种伪影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连续校正χ2=5.009,P<0.05)。其中,A组的冠状动脉图像伪影以不影响诊断的轻度伪影为主,占94.3%,中重度伪影节段仅占伪影节段总数的5.78%,而B组的冠状动脉中重度伪影节段占伪影总数的31.8%。结论起搏器置入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时,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均能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但640层容积CT以较高的图像可诊断率和较轻的伪影干扰而比64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心电编辑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电编辑功能对于改善扫描过程中心律失常或心电图部分信号异常中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14例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或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信号异常的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资料,使用心电编辑功能,对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14例中,1例为房颤,6例为室性期前收缩,3例为不明原因心电图缺失,4例为识别异常R波.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模糊、缺失、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54.7%: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达到86.6%(P<0.01).结论: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或者不明原因出现的心电信号异常,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心电编辑技术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4例患者,将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按Ⅰ~Ⅳ等级进行分段评价,其中43例因检查中出现心律失常,需对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心电编辑,编辑后再次评价图像质量并与编辑前比较。结果对编辑前后共601段冠状动脉图像进行质量评价。编辑前Ⅰ级109段(18.14%),Ⅱ级173段(28.78%),Ⅲ级205段(34.11%),Ⅳ级114段(18.97%);编辑后Ⅰ级275段(45.76%),Ⅱ级243段(40.43%),Ⅲ级73段(12.15%),Ⅳ级10段(1.66%),除右主干与左主干以外,其他各段血管编辑前与编辑后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心电编辑技术可使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达到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回顾性心电编辑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3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图像,需要心电编辑的使用插入、忽略、删除、R波偏移4种方法对其进行心电编辑.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无需编辑组、需要编辑组中的心电编辑前后冠状动脉各段成像质量进行评分(1~4分).结果 无需心电编辑组的图像质量总评分为3.42±0.20.需要心电编辑组编辑前的图像质量评分为2.39±0.37,编辑后为3.22±0.24;编辑前后的图像质量评分及各个节段心电编辑前后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电编辑可明显减少甚至消除心律不齐导致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改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在将64层螺旋CT应用于冠状动脉成像中,对由于心率变化及呼吸伪影所致的图像异常进行了心电编辑及选择多时相重建,提高了图像质量,从而获得了完美的图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不同重建算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对106例因临床疑有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重建算法为segment、burst和plus 3种方法.结果 106例共1 058个血管节段得以观察,有2个节段的血管因解剖变异而未显示.1 058个血管节段中,segment、burst、plus组显示的优良率分别为82.8%、80.2%和85.1%.segment、burst和plus 3种重建算法纠正阶梯状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0.36,P=0.000),平均秩次分别为2.34、1.35和1.31, plus组图像质量较segment和burst组明显改善.结论 plus能够明显纠正阶梯状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320排CT在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初步应用。方法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80例患者进行宽探测器平台下动态容积扫描,并对图像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对剂量的统计与文献上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剂量进行对照。结果180例冠状动脉成像质量1级153例(85%),2级25例(13.9%),3级2例(1.1%),全部无阶梯伪影。使用的放射剂量为CTDIvol(37±4)mGy/cm,明显低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文献组的剂量水平,即常规组为CTDIvol(88±8)mGy/cm。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少,图像质量高,320排冠状动脉成像的剂量远远低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电编辑技术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心电编辑技术、后处理工作结合编辑重组,对编辑前后图像的质量进行评分,观察图像质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实施了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扫描,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编辑前与编辑后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应用当中采取心电编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冠状动脉图像的而质量,同时获得较好诊断效果,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其狭窄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1d先进行对比剂增强的64层螺旋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780个节段中,712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68个节段因严重钙化、运动伪影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测定狭窄程度〈50%、50%~75%、〉75%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75%、81%、88%,特异度达97%。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心电编辑软件对心律不齐图像的质量控制.方法:把112例患者按心率波动幅度分成4组:A组0-4次/min、B组5~9次/min、C组10~14次/min和D组≥15次/min.在心电门控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容积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对各组重建图像进行定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对其中因心律不齐而图像质量欠佳的26例患者进行了心电编辑,分析编辑前后图像质量差异.结果:除RCA2外,A、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A、B、C组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RCA2受心律影响明显,其与心率波动幅度呈负相关(P<0.001,r=-0.488);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01),编辑后图像质量提高.结论:心律是64层螺旋CT成像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心率波动≥15次/min时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受影响重;心电编辑软件对心律不齐冠脉图像质量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宇 《中外医疗》2013,(18):185-186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2月—2013年2月60例临床诊断为心律不齐患者在该院行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后处理重组技术对图像进行编辑,对编辑前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选60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无不良反应。对编辑前后600段冠状动脉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区段编辑前后在图像质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心电编辑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心律不齐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编辑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心律失常18例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心电图编辑功能,比较编辑前后的冠脉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18例患者中偶发房早6例,偶发室早8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缓慢型房颤1例,频发室早1例。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1~3级血管可用于评估,心电图编辑前可评估冠脉为56.1%,编辑后可评估冠脉达到91.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电图编辑技术可减轻或消除心律失常导致的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伪影,提高影像的质量及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CTA及DSA检查冠心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DS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0级230节段、Ⅰ级71节段、Ⅱ级66节段、Ⅲ级52节段和Ⅳ级31节段;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0级229节段、Ⅰ级72节段、Ⅱ级64节段、Ⅲ级51节段和Ⅳ级34节段;CTA与DS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Kappa值为0.89。 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63%(141/149),特异性为99.01%(292/301),阳性预测值为94.00%(141/150),阴性预测值为97.33%(292/300),准确率为96.22%(433/450)。30例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分支共发现软斑10支、纤维板块9支、钙化斑块31支、混合斑块24支。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行CTA检查可以准确发现冠状动脉的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A可判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种类,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扫描时间、心率、心率变化,后处理重建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显示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将66例患者按心率≤60次为Ⅰ组,心率61~70次为Ⅱ组,心率71~80次为Ⅲ组,心率〉80次为Ⅳ组,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心率变化小,对冠状动脉三四级分支的显示优,对病变显示清晰;比较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Ⅳ组(心率〉80次)明显低于Ⅰ、Ⅱ、Ⅲ组(P〈0.05),Ⅰ、Ⅱ、Ⅲ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但心率〉80次对图像质量仍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学文 《中外医疗》2010,29(4):186-187
目的对64层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200例做冠状动脉CT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常见的影响成像质量因素分类,并分别进行调整使之获得较佳的图像。结果200例中,52例由于心率原因出现伪影,35例由于患者配合不佳出现伪影,20例由于患者本身冠状动脉大量钙化、冠脉支架及体外搭桥等病变影响图像质量,15例由于成像时相不合理形成伪影,12例由于技术方面因素影响成像质量。以上多种因素,经过不同的后处理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剩余的138例均通过常规扫描时相获得满意图像。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要获得质量好的图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率及呼吸的变化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要采集到优质的图像,需要患者、医生、技师通力配合,并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心电编辑及多时相重建对提高64层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对150例做冠状动脉CTA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方法使心律不齐、呼吸等伪影进行调整使之获得满意的图像。结果150例中,20例由于心率变化出现伪影,后通过心电编辑获得满意图像评分3—4分,占13%,15例呼吸伪影出现错层通过多时相原始数据重建选择最佳时相获得最佳图像,评分3-4分,占1%:10例是患者本身冠状动脉硬化宽块、冠脉支架及体外搭桥等病变影响图像质量,通过时相反复问隔重建选择获得好的图像评分3分,占6.6%;2例由于患者肥胖致使管电流不足出现信噪比下降使图像显示不满意,评分2分;3例患者由于严重心律不齐图像显示不良,评分2—3分,占2%:剩余的100例均通过常规扫描时相获得满意图像,评分3—4分,占66%。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要获得质量好的图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率及呼吸的变化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何在心脏跳动情况下采集到优质的图像,除要有好的设备及患者、医生、技师通力配合外,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等一系列措施后,最终才能得到一张满意的图像,为广大的冠心病患者服务。本研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广泛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比较。方法72例临床疑似和诊断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共分析了72例患者的全部血管节段(936个),单支血管病变18例,双支血管病变7例,3支血管病变11例,其中62个节段因图像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117处狭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发现117处狭窄中的96处(占82%),该组研究的敏感性83%,特异性98%,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8%。64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作为无创的检查在显示血管近端狭窄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血管远端及分支显示不如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目的 探讨影响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97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2mm以上冠脉树的13个主要节段(14.4%)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运动伪影及严重钙化分别为39个节段及43个节段,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48个节段,闭气不佳17个节段,心率75-85次/min的患者57.1%出现运动伪影;心率小于65次/min的患者10%出现运动伪影。结论 扫描时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佳及严重钙化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选择最佳的重建相位窗可提高冠状动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