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韩娟  骆冬兰  钟丽华 《当代医学》2021,27(27):69-71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效果及牛奶蛋白过敏与婴儿湿疹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湿疹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及母亲回避牛奶及奶制品方法调理,对照组采用外擦剂治疗,饮食不做调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SCORAD分值、湿疹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SCORAD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口服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及母亲饮食回避牛奶及牛奶制品方法可快速改善患儿湿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期牛奶蛋白过敏首发症状,以指导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玉溪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6例对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26例婴儿的基本情况、家族过敏史、喂养的情况、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2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或伴便中带血丝、肠绞痛、湿疹、特异性皮炎、咳嗽、喘息及营养不良等。部分患儿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及营养不良。母乳喂养者继续喂母乳,母亲回避牛奶、鸡蛋、奶制品及蛋制品。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患儿均给予氨基酸配方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及对症处理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牛奶回避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作为婴儿湿疹辅助治疗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8例完全以普通配方奶喂养的患有婴儿湿疹的足月儿分为对照组(n=20)和喂养干预组(n=28),在外用药物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和喂养干预组分别以普通婴儿配方奶和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观察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等。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与喂养干预组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χ2=2.292,P>0.05);4周后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P<0.05),且此后4周两组湿疹复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508,P<0.05)。结论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能够辅助治疗婴儿湿疹,较长时间的应用对防治婴儿湿疹的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婴儿脐血IgE值的可疑因素,提出预防婴儿过敏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 对将分娩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于分娩时采集脐血IgE,跟踪婴儿记录出生情况,对影响脐血IgE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皮肤点刺试验筛查出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并进行喂养干预.结果 检查的645例婴儿脐血中,IgE阳性共189例(29.3%),婴儿脐血IgE阳性者母亲过敏性疾病史发生率、婴儿出生时体重值均明显高于脐血IgE阴性者(P<0.05),并且性别为男孩及出生时有窒息史者对IgE阳性的发生也有影响(P<0.05);55例牛奶蛋白过敏的干预组婴儿有18例(32.7%)发生湿疹,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1).结论 父母亲尤其是母亲的过敏史是导致脐血IgE升高的危险因素,同时,婴儿的出生情况包括体重、性别、窒息史等与IgE有相关性,母乳喂养或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及高风险食物的回避使婴儿过敏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对高风险婴儿过敏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2010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期间本院门诊产检筛查出的具有过敏疾病高危因素600例胎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胎儿一出生便给予HA专佳蛋白(适度水解乳清蛋白)+BL益生菌(B.lactis)配方喂养,对照组采用母乳喂养或非适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观察时间为6个月,6个月内不添加固体食物,每月记录两组婴儿的生长发育及湿疹发生情况,以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湿疹累积发生次数评价喂养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共有20例(6.67%)婴儿出现湿疹,累计发生次数为32例(10.67%),对照组共有86例(28.67%)患儿出现湿疹,累计发生次数为105例(35.00%).结论 适度水解蛋白+益生菌配方奶粉喂养可降低具有过敏高危因素的婴儿过敏的发生率,并且其营养学价值与普通配方奶相当,可用于婴儿过敏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就诊的60例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婴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多美滋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喂养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改为多美滋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7、14、30 d,观察组SCORAD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上,运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过敏状态,同时可以降低治疗后复发率,总体效果佳,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采用饮食回避方法诊断治疗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资料3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30例患儿均以消化系统表现为主,其中慢性腹泻22例(伴血便15例)、呕吐4例、便秘2例、喂养困难2例,并不同程度的伴有湿疹、呼吸道感染、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脓毒血症等症状.所有患儿给予氨基酸奶粉替代牛奶蛋白喂养或母乳喂养儿乳母避免牛奶蛋白饮食并辅以益生菌、黏膜保护剂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氨基酸配方粉有利于确立诊断及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对剖宫产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方法以120例健康足月剖宫产婴儿为观察对象,60例给予适度水解蛋白+活性双歧杆菌配方奶喂养(剖宫产专用配方奶组);60例给予普通配方奶喂养(普通配方奶组)。通过电话随访追踪婴儿1、4、12个月的生长情况及过敏症状。于出生第3d检测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浓度。结果剖宫产专用配方奶组婴儿在1、4、12月龄时,湿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配方奶组(P<0.05);在1、4月龄时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率低于普通配方奶组,但两个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月龄时,剖宫产配方奶组婴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的体重、身高和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专用配方奶组婴儿出生3d粪便中测得双歧杆菌浓度显高于普通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添加活性双歧杆菌的适度水解配方能显著降低剖宫产婴儿过敏的发生率,而且具有与普通配方奶相当的营养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颗粒在单纯母乳喂养小于6个月婴儿中牛奶蛋白过敏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治疗安全性。方法 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106例单纯母乳喂养小于6个月婴儿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其母亲膳食中回避牛奶和(或)其制品的食物,同时母亲按1000 mg/d,补充钙剂,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颗粒2 mg/次,1次/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从第6周起,其母亲每周重新恢复一种已回避的食物,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加重或再现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6%,对照观察组总有效率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逐渐恢复已回避的食物后,患儿临床症状再现或加重出现率观察组47.9%,对照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颗粒在治疗小于6个月单纯母乳喂养儿牛奶蛋白过敏有显著疗效,且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在牛奶喂养婴儿湿疹中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牛奶喂养湿疹婴儿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对照组采取普通配方奶粉喂养,对比两组患儿的喂养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中嗜酸性粒细胞5%比例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观察组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第2~12周,观察组皮损、暴露部位抓痕累积积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氨基酸配方粉有利于缓解牛奶喂养婴儿湿疹,临床疗效安全,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湿疹婴儿随机进行不同方式的喂养干预,跟踪观察湿疹发生情况,探讨喂养干预对婴儿湿疹发病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3月就诊的符合条件的120例湿疹婴儿随机分为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组(HA组n=60),婴儿普通配方奶粉组(CMF组n=30)及母乳喂养组30例,三组均观察3个月,观察3组婴儿湿疹发生情况和检测血SIgE水平。结果:与CMF组相比,母乳喂养对婴儿湿疹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奶粉可改善婴儿湿疹的临床症状,与母乳喂养组及CMF组对比,HA奶粉喂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组喂养前后S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喂养可以治疗婴儿湿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措施对过敏高风险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影响,为过敏初级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筛查出具有家族遗传背景的过敏高风险婴儿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采用纯母乳喂养6个月、不能母乳喂养时适度水解蛋白配方作为唯一代乳品、6月龄内不引入任何半固体及固体食物等营养干预措施,控制婴儿6月龄内牛奶蛋白等食物抗原的暴露;非干预组62例正常喂养。观察追踪婴儿过敏性症状包括湿疹、鼻结膜敏感、喘息、肠胃不适等和食物过敏的发生情况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E(sIgE)。结果观察至6月龄时,干预组湿疹累计发生率27.5%(11/40),低于非干预组的48.4%(3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4.413,P=0.036);干预组鼻结膜敏感累计发生率2.5%(1/40),低于非干预组的17.7%(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5.441,P=0.020);干预组无喘息、肠胃不适症状发生,非干预组喘息发生4例,肠胃不适症状发生5例。干预组食物sIgE阳性检出率5.0%(2/40),低于非干预组的21.0%(1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4.942,P=0.026)。两组婴儿6月龄生长发育指标及血红蛋白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过敏症状发生的婴儿母亲孕期海鱼摄入高频度、坚果摄入高频度、家中豢养小动物的比例高于无过敏症状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3.898,P=0.048;礸2=4.692,P=0.030;礸2=6.060,P=0.014);有呼吸道过敏症状的婴儿被动吸烟比例高于无症状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7.178,P=0.007)。结论母乳喂养、低抗原配方奶喂养、6月龄内不引入任何半固体及固体食物等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可以降低6月龄内婴儿过敏症状的发生率,可结合环境管理对高风险婴儿进行过敏的初级预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105-107+111
目的探讨母亲食物回避法对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的疗效,为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86例纯母乳喂养发生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患儿,嘱母亲回避食物中动物及植物蛋白,观察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86例患儿,经过回避饮食2周,治疗有效80例,有效率为93.0%;加上2周后无效,暂停母乳,改为氨基酸配方奶喂养病例,有效86例,有效率为100.0%。结论母亲回避饮食来治疗纯母乳喂养儿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有效率高,经验性回避饮食失败者,也不能立即排除过敏问题;可采取暂停母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治疗婴儿湿疹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54例2个月龄大的重度湿疹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综合干预治疗:母乳喂养者母亲饮食方面忌口,配方奶粉喂养者采用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婴儿则延迟添加辅食.局部涂尿素软膏.对照组常规饮食哺乳,局部涂尿素软膏.结果 综合干预治疗组婴儿湿疹明显改善,有效率92.59%(x2=30,P<0.01);对照组疗效变化不大.结论 综合干预治疗对婴儿湿疹疗效明显,使湿疹患儿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健康成长,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游离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在牛奶过敏性婴儿湿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牛奶过敏性湿疹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喂养,期间禁止食用奶制品.观察连续喂养2周、4周及3个月时的湿疹疗效.结果:在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营养粉2周、4周及3个月时湿疹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0.0%、50.0%和70.0%.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患儿湿疹的治疗有效率也不断提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在喂养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游离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在牛奶过敏性湿疹患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湿疹也得到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奶蛋白过敏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9月住院及门诊疑似奶蛋白过敏患儿予皮肤点刺试验、SIgE检测、B超或碘水造影排、直肠肛管测压、肠镜等确诊奶蛋白过敏73例,予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喂养。结果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喂养2周,临床症状及体症缓解和消失。结论奶蛋白过敏婴儿予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喂养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患儿及家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湿疹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炎症,药物治疗暂缓症状,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婴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纯母乳喂养婴儿的湿疹与母亲进食敏感食物相关。目的 探讨哺乳期母亲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婴儿湿疹的关系,哺乳期母亲回避敏感食物对婴儿湿疹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探索非药物防治婴儿湿疹的方法。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9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纯母乳喂养的142例湿疹婴儿(观察组)和35例健康婴儿(对照组)的母亲进行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测定,指导观察组哺乳期母亲依据检测结果回避相应敏感食物,对照组母亲不进行饮食指导,3个月后电话随访湿疹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母亲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95.7%(132/138)〕明显高于对照组〔82.9%(29/3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15例母亲哺乳期间有不同程度的饮食回避,湿疹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0%(107/115),其中完全回避饮食者湿疹缓解率为93.4%(85/91),不完全回避饮食者湿疹缓解率为91.7%(22/24)。结论 湿疹患儿的母亲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升高,提示母亲对相关食物敏感,哺乳期母亲回避敏感食物对婴儿湿疹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gG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游离氨基酸配方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9例).观察组患儿以游离氨基酸配方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3个月,对照组患儿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3个月.检测游离氨基酸配方干预前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含量水平、Th17和Treg比例.结果 治疗前淋巴细胞增殖水平、IL-17和IL-10含量以及Th17和Treg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著下降,IL-17和Th17水平显著降低,Treg和IL-10水平显著增加,且游离氨基酸配方改善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强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P<0.05).结论 游离氨基酸配方可显著改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7和Treg之间失衡,且效果优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0~3个月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表现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90例疑似牛奶蛋白过敏的0~3个月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95例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为过敏组,95例非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为对照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过敏组患儿主要表现为便血、腹胀、腹泻、湿疹、黄疸消退延迟等,且过敏组婴儿母孕期抗生素使用史、新生儿期抗生素使用史、双亲过敏史、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病史、非纯母乳喂养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过敏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孕期、新生儿期抗生素使用史、双亲过敏史、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病史、非纯母乳喂养是牛奶蛋白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院0~3个月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以消化道表现为主,母孕期抗生素应用史、新生儿期抗生素应用史、父母过敏史、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病史、非纯母乳喂养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喂养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产后正常新生儿52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适量添加婴儿配方奶粉或葡萄糖水;对照组采用纯母乳喂养。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排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排黄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混合喂养能使新生儿得到充足的营养,而且不影响产妇泌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