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用药后观察患儿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脑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相关情况,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03,P<0.05)。两组患儿在病死率、氧疗持续时间、ROP和脑损伤发生率、出院时纠正胎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BPD发生率[10%(3/30例)],低于氨茶碱组[20.0%(6/30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均未发现与用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咖啡因防治AOP疗效比氨茶碱明显,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7,(5):531-534
目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防治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50例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分为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每组75例,按照咖啡因说明书推荐剂量,咖啡因组先予负荷剂量20 mg/(kg·d),24 h后维持剂量10 mg/(kg·d);氨茶碱组首剂负荷剂量5 mg/(kg·d),30 min静脉泵入,12 h后给予维持剂量2 mg/(kg·d),每12 h 1次,静脉泵入,至呼吸暂停停止1周后停药。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重复上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例数和呼吸暂停天数以及给药后发生喂养不耐受、高血糖、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患儿例数。结果咖啡因组发生呼吸暂停、重复上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早于氨茶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过程中喂养不耐受、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动过速差别不大(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按照负荷剂量20 mg/(kg·d),维持剂量10 mg/(kg·d)直至呼吸暂停停止1周后的给药方案用于防治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氨茶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患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每组60例。枸橼酸咖啡因组接受20?mg/kg的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注射 并5或7.5?mg/(kg·d)的维持剂量,氨茶碱组接受5?mg/kg的氨茶碱静脉注射并1.5或2.0 mg/(kg·8?h)的维持剂量。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跟踪检测血药浓度、心率、动脉压等指标,并监测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枸橼酸咖啡因的有效率为91.67%,氨茶碱的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有差异(P?<0.05),氨茶碱组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有差异(P?<0.05)。两组心率和动脉压在不同时间点、组内、变化趋势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的心动过速、高血压、烦躁不安和抽搐的总发生率为13.3%,低于氨茶碱组的40.0%,且枸橼酸咖啡因组的烦躁不安现象较氨茶碱组少(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均可有效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但枸橼酸咖啡因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将53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应用氨茶碱,首剂5 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 mg/kg,每12小时1次,连用3~5 d;治疗组28例应用枸橼酸咖啡因,首剂10 mg/kg,24 h后给予维持量5 mg/(kg·d),每天1次静脉注射,同时加用纳洛酮,首剂0.1 mg/kg静脉注射,后0.03~0.05 mg/(kg·h),维持3~5 h/d,连用3~5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将58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分为2组,对照组29例应用氨茶碱,首剂5 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 mg/kg,每12 h 1次,连用5 d;治疗组29例应用枸橼酸咖啡因,首剂20 mg/kg,24 h后给予维持量5 mg/(kg·d),每天1次静脉注射,连用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氨茶碱。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呼吸暂停(AOP)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41例)和低剂量组(41例)。所有患儿均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抗感染、呼吸支持等措施,2组均在拔管前24 h予以枸橼酸咖啡因负荷量20 mg/(kg·d),高剂量组维持剂量10 mg/(kg·d),低剂量组维持剂量5 mg/(kg·d),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的有效率更高(46.34% vs. 68.29%),撤机失败率(31.71% vs. 12.20%)、呼吸暂停时间[(5.02±1.44)d vs. (2.86±1.03)d]、住院时间[(23.56±6.35)d vs. (20.75±5.97)d]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2组的药物使用时间、氧疗时间、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早产儿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相比低剂量枸橼酸咖啡因,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改善AOP早产儿呼吸功能效果更佳,拔管成功率更高,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需使用呼吸兴奋药物治疗的早产儿(胎龄28~34周)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对照组应用氨茶碱静脉输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第3天、第7天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91.43%(32/35)和94.28%(33/35),均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和76.32%(29/38)(P均<0.05)。观察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尿多、体重不增、胃潴留或喂养不耐受等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5/35)]明显低于对照组[52.63%(20/38)](P<0.05)。两组病例均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与氨茶碱比较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8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与氨茶碱组各4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不良反应橼酸咖啡因组明显低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前者的安全性相对高。  相似文献   

9.
尚彪  刘娟  明虹均  何刚  张娟  唐艳  冯丽  黄秀 《西部医学》2023,35(5):719-723
目的 探讨国产枸橼酸咖啡因的早期使用对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南充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的胎龄小于34周的120例早产儿按随机原则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早期组在生后24 h内开始使用国产枸橼酸咖啡因;晚期组在生后24 h以后才开始使用国产枸橼酸咖啡因,通过临床资料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咖啡因使用天数、给氧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未闭(PDA)、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发生率。结果 早期组与晚期组相比,枸橼酸咖啡因使用天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需氧时间、BPD及AO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VH、PDA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橼酸咖啡因在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24小时内使用,在咖啡因使用天数、用氧需求、呼吸机辅助通气及BPD、AOP发生率方面优于晚期使用,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厚街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AOP临床资料,分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给予5 mg/kg低维持剂量作为低剂量组(26例)和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使用10 mg/kg高维持剂量咖啡因作为高剂量组(2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79.17%vs. 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AOP累计次数高于高剂量组,AOP持续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喂养不耐受、低血钾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AOP效果最佳,能够减少AOP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发生率,缩短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氨茶碱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氧疗时间与CPAP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剂量及低剂量两种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早产儿专业常规护理及合理喂养。对照组用小剂量咖啡因治疗:负荷量20 mg/(kg·d),维持量5 mg/(kg·d),1次/d;观察组应用大剂量咖啡因治疗:负荷量30 mg/(kg·d),维持量10 mg/(kg·d),1次/d。观察并分析两组患病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疾病恢复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尤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中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剂量较小剂量治疗效果更显著,除心动过速外未增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具备安全性,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NICU收入住院,出生胎龄34周的88例符合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采用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滴注治疗,低剂量组(首剂量20mg/kg,之后每日维持量为5mg/kg)与高剂量组(首剂量20mg/kg,之后每日维持量为10mg/kg),每组44例,直至患儿呼吸暂停消失1周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后呼吸暂停的发作频次、接受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天数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结果:高剂量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频次、接受机械通气比例均低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机械通气天数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均短于低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咖啡因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合并症,包括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以20mg/kg负荷量后,10mg/kg维持量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的疗效,120例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剂量或低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氨茶碱,每组各40例,观察治疗后三组临床效果、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及患儿临床结局。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拔管成功率最高,呼吸暂停总次数、机械通气天数、氧疗天数均最短,低剂量组次之,氨茶碱组最低/最长; 三组血氧分压(PaO2)、血氧pH值(pH)在治疗后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2)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在各组之间也存在差异。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临床积极作用较低剂量及氨茶碱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治疗早产低体重呼吸暂停患儿首选药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对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1例极低体重呼吸暂停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氨茶碱治疗,研究组36例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氧疗时间、CPAP (持续正压通气)时间、呼吸暂停消除时间、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氧疗时间、CPAP时间、呼吸暂停消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在极低体重新生儿呼吸暂停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极低体重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4月-2014年10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的82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枸橼酸咖啡因组与氨茶碱组治疗48 h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住院期间使用N-CPAP时间及慢性肺疾患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患儿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心动过速、高血糖、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与氨茶碱无明显差异,但其可减少颅内出血及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86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氨茶碱治疗,给予研究组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明显较对照组的27.91%低(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明显优于氨茶碱,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早产儿撤机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为28~32周、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早产儿7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随机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n=35)及氨茶碱组(n=35)。比较两组患儿撤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枸橼酸咖啡因组撤机成功率为85.72%,氨茶碱组撤机成功率为68.57%,枸橼酸咖啡因组早产儿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氨茶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16)。枸橼酸咖啡因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心动过速、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的例数均显著低于氨茶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拔管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能显著提高早产儿撤机成功率,同氨茶碱相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纳洛酮与氨茶碱在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APNEA)的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至2006年住院治疗、符合《实用APNEA诊断》标准、日龄在出生后1 d~10 d的患儿资料。3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应用纳洛酮荆量按0.05 mg/kg~0.1 mg/kg,静脉注射,随后改为0.03 mg/(kg·h)~0.05 mg/(kg·h),静脉滴注持续4 h/d~6 h/d,连续2 d~3 d。对照组13例,应用氨茶碱,首次剂量为5 mg/kg,静脉滴注,12 h后给维持量每次2.5 mg/kg,1次/12 h维持量。用药3 d~5 d。结果: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在用药时呼吸、心率及呼吸暂停情况,用纳洛酮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纳洛酮在治疗APNEA方面,疗效优于氨茶碱,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该院儿科收治的64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2例,甲组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而乙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乙组患者腹胀、心率增快、胃潴留和BDP等指标均优于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比较组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患者,采取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效果与氨茶碱相似,可明显的改善患者呼吸暂停的状况,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