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麻醉诱导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观察异丙酚麻醉诱导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改变,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11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静注2.5mg/kg异丙酚诱导麻醉,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后记录SP,DP,MAP和HR,应用热稀释技术测定心输出量等参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硬膜外麻醉时交感神经紧张性的变化规律,作者利用电体温计对20例腰段硬膜外麻醉的病人进行了阻滞区域和非阻滞区域皮肤温度的测量。结果显示无论在低平面(T_(8.8±0.6))还是高平面(T_(5.09±0.28))麻醉时,未阻滞区域的皮肤温度与阻滞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前臂指尖皮温梯度也较阻滞前显著增加,而阻滞区域的皮肤温度则较阻滞前明显升高,并且针刺痛觉缺失平面常低于皮温升高之平面。从而提示硬膜外麻醉时皮温的变化,反映了交感神经紧张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7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采用各型椎管内麻醉施行下肢骨折手术共3860例,随机抽取其中.5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及50例硬膜外腔麻醉,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小儿单次法硬膜外麻醉应用0.5%罗哌卡因溶液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选择下腹和下肢手术患儿3l例,ASA Ⅰ-Ⅱ级,年龄4-14岁,体重12-52kg,男20例,女11例,其中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13例,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1例,择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8例,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小儿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的阻滞区域内皮肤温度变化与阻滞效果之间的关系,探讨温度变化对阻滞效果评估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小儿手部手术30例,全身麻醉喉罩通气,行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靠近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周围各注入1 ml/kg总量1/4的0.25%罗哌卡因.随机在阻滞的各个神经分支支配的皮肤区域内取一个测量点,记录神经阻滞前、阻滞后15 min皮肤温度的变化值.以阻滞效果作为评判的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阻滞区域内温度变化对阻滞效果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寻找诊断临界值(cutoff值);Spearman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阻滞区域内温度变化对阻滞效果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88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15~0.957];阻滞区域内温度变化幅度为0.65℃时,敏感度与特异性之和值最大,其敏感度为86.4%,特异性为94.1%;Spearman相关系数:r=0.773(95%CI:0.656-0.840). 结论 皮肤温度变化对评估阻滞效果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用于全身麻醉下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后阻滞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复合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麻醉期体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度的变化。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65例,年龄22-63岁,男38例,女27例,ASAⅠ或Ⅱ级,采用异丙酚复合麻醉。以鼻咽温度代表中心温度,臂-指温度差表示血管收缩程度,体表温度通过。Ramanatyan公式计算。观察诱导前、诱导后即刻、15、30、45、60、90、120、150、180min、停药时、停药后5、10、15、20min的温度、全身耗氧量和产热量的变化。结果与诱导前比较,患者耗氧量和产热量在诱导后15min-停药后10min时均降低,耗氧量和产热量在停药20min时升高,诱导后30-180min时体表温度升高(P<0.05);与停药时比较,停药后15、20min时耗氧量、停药后20min产热量增加(P<0.05);与诱导后即刻比较,中心温度在诱导后90min-停药后20min时降低(P<0.05);平均臂-指温度差在诱导后即刻由>0℃降低到<0℃,停药时又升为>0℃。结论异丙酚复合麻醉开颅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中心温度降低,与体表温度升高、耗氧量和产热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艳  李家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2):1036-1037
在施行范围局限且短小的手术、因脊椎钙化和纤维化性退变使椎管穿刺操作难度增加的老年人以及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患者时,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我院自2005年9月起,对40例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采用外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观察比较其麻醉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随机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0例,分两组,每组20例。两组年龄、体重和性别相仿。所有患者无外周神经系统疾病。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监测BP、HR、ECG和SpO2。鼻导管给氧。穿刺前10min…  相似文献   

8.
全身麻醉辅以硬膜外麻醉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丙泊酚静脉全麻和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麻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择期胃全切除术病人100例,年龄34时间较长,拔管也晚,术后也需另行处理。因此,近年来主张上腹部手术采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取长补短。笔者体会到采用丙泊酚为主的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施行上腹部手术具有如下优点:①止痛完善,全麻和局麻药用量显著减少;②术中血流动力学调控较便易;③术后清醒完全;④术…  相似文献   

9.
麻醉前用药对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中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所致的肺病理损害与误吸物的酸碱度和量有关。实验研究表明,当误吸 pH<2.5的胃液达25ml 时就可产生吸入性肺炎。任何抑制胃排空的因素都可促使胃内容物滞留,从而增加误吸的危险性。本文利用口服扑热息痛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作为胃排空的指标,对40例择期中小型手术病人,于麻醉前测定几种麻醉前用药对胃排空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术后对中老年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48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对非心脏外科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0例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非心脏外科手术病人(ASAI-Ⅱ),其中20例施行全身麻醉,20例施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分别就7项认知功能于术前、术后3d和7d进行测定评分。7项测试项目中至少2项,其中单项测试值低于基础值20%以上者即确定为认知功能损害。结果 40例病人术后3d和7d认知功能紊乱发生率分别为65.2%和40%。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紊乱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年龄与术后认知功能测试项目中的视觉再生(r=0.49)和钉板试验(r=0.49)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非心脏外科手术后病人特别是高龄病人早期存在认知功能紊乱,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对病人血浆神经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1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胸段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浆NPY的含量。结果麻醉后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显著下降,血浆NPY则无显著变化。结论:病人处于硬膜外麻醉状态下体内NPY含量的变化与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ASAI-Ⅲ级CSEA下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观察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起效快,麻醉效果优良率98%,肌肉松弛,平面控制好。15例血压下降,经扩容和应用麻黄碱5~10 mg后恢复平稳。结论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CSEA起速迅速,麻醉作用完善,对呼吸,循环影响相对较小,只要控制好麻醉剂量和注药速度,加强术前评估和术中管理,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针外针法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针内针法和针外针法腰硬联合麻醉对下腹部、盆腔、会阴部及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探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一种更加合理方便、效果确切的实用操作技能。方法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对下腹部、盆腔、会阴部及下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针内针法腰硬联合麻醉组(针内针组,n=80)和针外针法腰硬联合麻醉组(针外针组,n=8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所需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和麻醉效果。结果实施针外针法腰硬联合麻醉组较针内针法腰硬联合麻醉组所需穿刺时间明显缩短,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两组之间麻醉效果基本相同。结论对下腹部、盆腔、会阴部及下肢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应用针外针法操作技术,可以减少麻醉所需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保证为手术的实施提供确切和可靠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氟醚-氧化亚氮低流量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氟醚是八十年代末新开发的卤化醚类挥发性麻醉剂,肺泡平衡快,诱导/苏醒迅速、体内几无代谢,生理干扰小[1]。近年国外文献较多,国内报道尚少。我院于1998年3月引进英国ZENECA公司生产的地氟醚(Desflu-rane)并临床试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48例择期全麻下手术成年病人,ASA~级。年龄(20~70)(48±14.3)岁;体重(50~84)(63±10.3)kg。上腹部手术21例、眼眶手术13例、食管、肺手术8例、盆腔和下肢手术6例,术前心、肝、肾功能正常。二、麻醉方法 (1)麻醉前用药:所有病人麻醉前半小时口服安定5mg、肌注阿托品0.01m…  相似文献   

15.
老年麻醉手术病人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5例老年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手术前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麻醉及手术开始后SOD进行性下降,切皮120min时最为明显(下降了41.2%),24h后仍处于对照值以下,文中探讨了SOD变化的机理,并就其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脊柱畸形病人手术的安危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脊柱畸形非脊柱手术病人36例,术中持续监测ECG、SpO2、BP、HR变化,观察记录硬膜外麻醉的起效时间、全效时间、持效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麻醉前及麻醉后Rf、Vt、HR、BP、SpO2变化。结果脊柱畸形病人硬膜外麻醉的起效、全效时间较脊柱正常病人缓慢(P<0.05,历史性对照);麻醉持效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及麻醉前后Rf、Vt、HR、BP、SpO2、变化与脊柱正常病人相似(P<0.05,历史性对照);局麻药的用量较脊柱正常病人有所增加(P<0.05,历史性对照)。结论脊柱畸形病人硬膜外麻醉时其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及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和正常人相似;上腹部以下部位的各种手术选择硬膜外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神经阻滞有区别。硬膜外麻醉表现为交感神经阻滞平面高于皮肤感觉消失和运动阻滞平面。腰部硬膜外阻滞后,下肢血流和皮肤电流反应动态变化,可作为鉴别交感功能改变和区别温度能力消失的指标,文献已有报道。但是硬膜外阻滞后,交感和感觉变化的时间过程尚无报道,为此作者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局部皮肤血流灌注的变化。作者选择11例(ASA1~2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矫形外科和泌尿外科手术的病人进行观察,同时选择年龄相仿行类似手术的5例病人静注利多卡因作为对照组。用激光多谱勒(Perifles PF3,Perimed AP)连续监测皮肤血液灌注,用36℃恒温探针柄固定于足弓光滑皮肤表面(骶1),因该处表面血管较丰富。监测频率限制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前后肺不张的变化。方法8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于麻醉前、麻醉诱导插管后行全肺CT扫描,选择肺尖、肺门、右膈顶上1cm三个层面的CT图像分析观察肺不张的变化。结果三个层面中,右膈顶上1cm层面的图像麻醉前后变化最明显,麻醉诱导插管后监测到明显的肺不张。结论全麻导致患者肺不张的面积和百分比增加,围术期肺部CT扫描能有效地监测到肺不张的发生,有助于优化术中机械通气,减少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辅助小儿椎管内麻醉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于骶管或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时 ,由于难以合作 ,常需辅助氯胺酮静注或静滴 ,但氯胺酮麻醉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高。异丙酚是一种诱导快、苏醒快、镇静好、无蓄积的静脉麻醉药 ,小儿麻醉后呕吐发生率低。因此 ,用异丙酚代替氯胺酮作为小儿椎管内麻醉的辅助药 ,具有一定优点。本文观察低负荷量异丙酚后 3种维持量下循环、呼吸变化、镇静深度、停药后清醒时间及副作用。资料与方法45例择期行疝囊结扎修补、尿道下裂成形、直肠阴道修补、隐睾还纳及骨盆截骨、骨折切开复位术的ASAⅠ~Ⅱ级患儿 ,年龄 2 5~ 10岁 ,体重 13~ 30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LCVP)辅助区域麻醉介导少阿片化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择期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或肝血管瘤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CLCVP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20例CLCVP辅助区域麻醉介导少阿片化全身麻醉(观察组),比较2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麻醉不良事件。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在输注硝酸甘油20 min、肝叶切除后平均动脉压降低及建立气腹、输注硝酸甘油20 min时心率增加较对照组更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4.30±0.73)h vs.(6.10±1.02)h,t=-6.406,P=0.000],术中出血少[300(100~500)ml vs. 700(300~1600)ml,Z=-5.106,P=0.000],麻醉不良事件如苏醒延迟(0例vs. 10例,P=0.000)、呼吸遗忘(0例vs. 15例,P=0.000)、恶心呕吐(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