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起搏器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长期疗效,探讨临床特异的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方法 连续选取我院37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HOCM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7例随访1年,26例随访2年,10例随访3年.分别于起搏器植入后1年、2年及3年,测试起搏频率、阈值、阻抗、房室延迟、心房和心室起搏百分比,超声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室流出道内径(LVOTd)、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观察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动态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起搏参数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 调整起搏频率60~70次/min,调整房室延迟90~180 ms,以满足95%以上心室起搏,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和起搏阻抗正常范围内,3年内起搏器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起搏前相比,起搏治疗1、2和3年后,IVS及LVOTPG显著下降(P<0.01),LVOTd显著增宽(P<0.01),SAM现象明显改善(P<0.01),但LAD、LVEDd、LVPW、LVEF及PASP起搏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起搏治疗HOCM可长期改善其心脏结构重构.IVS、LVOTd和LVOTPG可以作为长期评价起搏治疗HOCM的敏感和特异的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永久性植入不同类型心脏起搏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永久性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60例,按心脏起搏器类型分为单腔起搏器组34例与双腔起搏器组26例。计算2组患者的起搏成功率,采用超声心电图于心脏起搏器植入前与植入6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SF-36问卷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起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植入前比较,单腔起搏器组植入6个月后LVESV显著升高(P 0. 05),LVEF显著降低(P 0. 05),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双腔起搏器组植入6个月后的LVESV、LVEDV、LVEF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植入6个月后,与双腔起搏器组比较,单腔起搏器组LVESV显著更高(P 0. 05),LVEF显著更低(P 0. 05),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腔起搏器长期植入可降低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而双腔起搏器无此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三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探索通过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CRT)的效果,并评价该方式下右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成单左心室起搏组和双心室起搏组,各15例。植入起搏器后优化两组起搏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房室间期(AVD)、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面积(MRA)、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的比例(LVFT/RR)、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前间隔与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差(SPWMD)的差异,评估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与传统双心室起搏的疗效,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术前相比,单左心室起搏组与双心室起搏组患者术后12个月LVEF、TAPSE、LVFT/RR均增大,AVD、QRS时限、LVEDD、MRA、IVMD、SPWMD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双心室起搏组相比,术后单左心室起搏组AVD、TAPSE、LVFT/RR增大(P0.01);QRS时限、程控优化时间缩短(P0.01);起搏器电池预估寿命延长(P0.01);MRA减小(P0.05)。结论:RAAVD单左心室起搏与传统双心室起搏均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前者在延长左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QRS间期及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优于后者,且能缩短程控优化时间、延长起搏器电池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组织同步显像技术(TSI)评价起搏器治疗房室传导阻滞(A-V block)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集28例A-V block患者起搏器治疗前后的心尖四腔心、心尖二腔及心尖左室长轴的QRS距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值时间(Tp)、峰值速度(Vp),并计算12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峰值时间标准差(Ts-SD、Td-SD).Simpson双平面法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舒张末容积(LVEDV).比较Ts与TSI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心脏起搏器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显著增加(P<0.05);QRS距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峰值时间标准差(Ts-SD)、(Td-SD)显著降低(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TSI指数显著降低(P<0.05);Ts值的变化与TSI指数的变化呈显著相关(r=0.74,P<0.05). 结论 TSI指数作为半定量心室的机械不同步性的新参数,对评价A-V block患者心脏同步起搏治疗的疗效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安装单心室或双腔心脏起搏器对高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36例大于70岁的高龄患者安装起搏器术后(3.5±2.1)年,观察生活质量分级、运动能力、生存率、心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起搏器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3.7%与94.2%,P>0.05)。运动总时间、距离、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起搏器综合征仅发生于单心室起搏者(27.1%)。单心室起搏者术后左房内径(3.82±0.21)大于双腔起搏者(3.38±0.41),心功能两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无论是单心室起搏还是双腔起搏术后均能满足高龄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双腔起搏更能满足老年患者心脏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 imaging,TVI)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术前、术后心室间心肌运动同步性.方法 对比研究30例安置双腔起搏器术前、术后患者,获取标准心尖四腔、二腔及三腔切面,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描记左心室各室壁和右心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心肌以及室间隔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测量每一取样点心肌运动曲线上自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e).结果 双腔起搏器术前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达峰时间较右心室延长(P<0.05),双腔起搏器术后右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达峰时间较左心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安装起搏器术后较术前心室间心肌运动同步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顺序双心腔起搏双心腔感知触发和抑制型(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20例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行左室心肌同步性检测.经QLab软件分析,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收缩末期容积(LESV)、每搏量(SV)、射血分数(LVEF)、17节段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左心室最小容积点时间的平均值(Tmean)及其标准差(T~SD)、17节段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左心室最小容积点时问的最大差值(Tmax)、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LESV增大(P<0.01),LVEF、SV减小(P<0.01),T-SD、Tmax延长(P<0.01);两组年龄、心率、LEDV、Tmean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存在一定程度异常,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对其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起搏器对高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安装单心或双腔心脏起搏器对高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36例大于70岁的高龄患者安装起搏器术后(3.5&;#177;2.1)年,观察生活质量分级、运动能力、生存率、心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起搏器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3.7%与94.2%,P>0.05)。运动总时间、距离、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起搏器综合征仅发生于单心室起搏者(27.1%)。单心室起搏者术后左房内径(3.82&;#177;0.21)大于双腔起搏者(3.38&;#177;0.41),心功能两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无论是单心室起搏还是双腔起搏术后均能满足高龄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双腔起搏更能满足老年患者心脏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心室起搏比例和不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植入体内埋藏式双腔心脏起搏器(DDD)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右心室起搏比例,将右心室起搏比例≥50%患者纳入A组,右心室起搏比例<50%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的变化。同时,将A组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者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组术后1年左房内径(LAD)较术前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和B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3、4.20、6.37,P均<0.05);B组术后1年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3、0.78、1.16,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亚组术前LAD、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7、0.35、1.32,P均>0.05),两组术后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6、4.62,P均<0.05),RVS组术后LAD、LVEDD、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5、0.14、0.48,P均>0.05);而RVA组术后LAD、LVEDD均较术前明显扩大,LVEF较术前明显下降(t分别=2.20、3.13、4.31,P均<0.05)。结论老年患者中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更有利于保持患者心功能的稳定,但同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以心电图P波宽度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AV间期)的方法,以期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选择63例因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Medtronic双腔起搏器的患者,测量其心电图自身P波宽度,或从心房起搏脉冲至起搏P波末端的宽度,在此测量值上加100ms,设定为双腔起搏器的感知AV间期(SAV)和起搏AV间期(PAV)。每例患者分别在出厂常规设置的AV间期和根据心电图优化的AV间期设定值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即刻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心电图优化AV间期后,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常规出厂设置的AV间期有显著改善(69.5±11.2比72.3±12.7;29.5±9.5比27.88±10.07;63.6±5.3比67.2±6.2,P<0.05)。结论:根据心电图P波宽度优化双腔起搏器AV间期,可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左室充盈改善,LVEF上升;且该法简单易行,具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A 52-year-old man was implanted with a Gemini pacemaker for complete heart block which developed suddenly three months after coronary reconstruction and endocardial resection to treat chronic recurren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acemaker alternans, which is a rare phenomenon, occurred two days 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and then disappeared 24 hours later. The patient was followed for a two-month period during which the pacemaker system functioned normally. Many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which may produce pacemaker alternans were explored. Our findings are presented in this report.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Pacemaker Infe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Pacemaker Syndrom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