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三明  蒋民霞  鲁小民 《江西医药》2013,(11):1072-107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实验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记录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时)、T3(术中)、T4(术毕拔管时)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毕计算两组全麻药用量,记录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手术过程中MAP基础值变化平缓,而对照组则明显升高且手术过程中实验组T1、T2和T3时点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丙泊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上腹部手术采用的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实施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与对照组不同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手术麻醉效果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入选的5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刻(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气管导管拔除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和芬太尼在麻醉过程中的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气管导管拔除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和芬太尼在麻醉过程中的用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毕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用药量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60例择其上腹部手术含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C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应激反应,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A组患者术中血压平衡程度明显优于B、C组(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C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明显大于A、B组,且明显肌紧、牵拉不适、HR、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P〈0.05)。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效果评价A组优于B、C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食管癌根治手术期间对血压、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ASAI~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全麻组,每组各50例.复合组行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置管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全麻组按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两组的全麻诱导和维持用药种类和方法相同.连续监测,比较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HR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异丙酚的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复合组在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SBP、DBP和HR的变化接近于麻醉前,全麻组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明显高于麻醉前,复合组的SBP、DBP和HR与全麻组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的用量显著减少,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对血压、HR影响小,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麻醉用药量,术后苏醒迅速完全,术后躁动少,术后镇痛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32例在我院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比较麻醉前静卧时、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开腹时、拔除气管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麻醉前静卧时各项参数两组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各项指标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观察组HR、CO、MAP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CVP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SV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VO2、VCO2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时和拔出气管插管后上述指标具有所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是临床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复杂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复杂上腹部手术患者48例分为两组,各24例,研究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注入局麻药,成功后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4mg/kg和阿曲库铵0.2m/kg诱导行气管插管,用异氟醚吸入和异丙酚4mg/(kg·h)恒速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仅为单纯气管插管全麻,分别监测全麻诱导前、麻醉诱导插管后、切皮后、手术探查后、术毕拔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变化,观察两组全麻药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全麻药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血糖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变化不明显,拔管后升高,但升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组变化幅度小,相对较稳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复杂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和血糖等影响较小,术后全麻药用量少,可获得理想的术后镇痛,为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秀珍  魏昌伟  王卓强 《重庆医药》2009,38(15):1879-188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2例择期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tmannⅠ-Ⅱb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n=20)和单纯全麻组(GA组,n=22)。监测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劈胸骨时(T4)及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全麻药的用量;并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至拔管、完全清醒时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T2、T3、T4、T5与T1比较,MAP和HR均升高;GA组患者MAP和HR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GEA组患者(P〈0.05);G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高于GEA组(P〈0.01);GEA组术毕拔管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保证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是目前可行且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上腹部胸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糖(BG)、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并刻录麻醉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GA组BG于切皮时、切皮后1h显著高于GEA组(P<0.05),与COR和A-Ⅱ变化相一致。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05);在切皮时、切皮后1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表1)。A-Ⅱ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05);GA组切皮后1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GEA组在麻醉中(插管后5,30m in)SBP、DBP及MAP均比GA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HR亦相对较慢。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显著减轻但不能消除胸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和单纯全麻(GA)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文分别采用GEA和GA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麻醉,并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β-内啡肽(β-EP)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监测指标均随着麻醉的进行呈现上升趋势,而在拔管时两组患者的Cor均高于麻醉前(P〈0.05);在切皮时、切皮后1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05)。GEA组拔管时的A-Ⅱ明显高于麻醉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切皮后1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β-EP术中、拔管时均上升,与麻醉前G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IL-10术中、拔管时均呈上升趋势,但GEA组患者拔管时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GA组(P〈0.05)。GEA组的血压、心率在切皮时和切皮后1h均明显小于麻醉前(P〈0.05);而GEA组血压、心率在切皮时和切皮后1h均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以减轻但并不能完全抑制上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食管癌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Ⅱ)组,每组30例。术中采静脉血测量血糖、皮质醇和胰岛素浓度。结果 两组术中胰岛素呈上升趋势。血糖、皮质醇浓度亦均升高,在手术开始后120min时均达高峰,但Ⅱ组低于Ⅰ组(P〈0.05)。血压、心率在手术开始后30min和60minI组显著升高,拔除气管导管时达高峰,同时Ⅱ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食管癌手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全麻药物用量少,应激反应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朱士合 《河北医药》2010,32(9):1081-1082
目的评价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效果。方法64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结束后对2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随访患者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1.25%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37.50%(χ^2=12.6964.P〈0.01)。2组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均比诱导前基础值下降(P〈0.01),其中术中血压、心率相对稳定,麻醉平衡;对照组术中血压、心率均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而且苏醒相对完全。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法效果佳,而且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0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和E组(依托咪酯组),每组30例。行硬膜外穿刺麻醉效果满意后应用靶控输注系统,E组输注依托咪酯,P组输注丙泊酚,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术中探查时(T4)、拔管后5min(T5)时2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停药至唤醒时间、术后6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T1时P组MAP、HR与R时及E组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1、T4、T5时2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停药至唤醒时间、术后6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都可以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依托咪酯更易于维持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14.
张爱国  乐呈进 《中国药师》2010,13(3):399-40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新生儿全麻诱导中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0例需全麻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联合氯胺酮组(SK组),S组单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SK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同时静脉给予氯胺酮0.5mg·kg^-1联合诱导。观察并记录患儿入室时(TO),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停药时(T4)及拔除气管即刻(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儿从吸入诱导到插管时七氟醚的用量,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喉痉挛、苏醒延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T1与T0的MA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的MA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七氟醚的用量、一次插管成功率、喉痉挛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麻联合诱导可以有效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插管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七氟醚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病人上腹部手术时椎管内麻醉复合气管内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全麻诱导前先於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待硬膜外起效平面固定在T4-T12之间后常规全麻诱导插管。对照组诱导插管药物同实验组,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泵注,间断追加芬太尼与维库溴胺维持麻醉平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实验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拮抗药物的使用与实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病人上腹部手术时采用椎管内麻醉复合气管内麻能够达到肌松效果好,镇痛完善,早期拔管,苏醒质量好的优点,较单纯全麻有较大的优越性,值得在高原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临床经验。方法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溶液500ml。椎管内麻醉为硬膜外两点穿刺,穿刺点为T12L1向上和L2-3向下置管,应用1%利多卡因+0.25%丁卡因混合液。阻滞平面控制在L水平以下,术中给予氟-哌合剂或氟-芬合剂强化麻醉。结果气腹后5min、改变体位5min时,两组心率均较麻醉前明显增快(P〈0.05),各期血压变化不明显,脉搏血氧饱和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即有所下降,吸氧后改善,气腹后增大吸氧量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满足了手术的要求,保证了患者安全,是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对其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的差别。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直肠癌患者4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复合组),B组采用单纯全麻组(对照组)。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MAP、HP相对平稳,B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均出现MAP升高(P〈0.05)、HR增快(P〈0.05),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术中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且减少了麻醉性镇痛药及肌肉松弛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对128例60岁以上腹部手术患者其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单纯全麻组比较联合全麻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发生率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出气管插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而短。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比单纯全麻效果更加显著,并能达到优势互补、减少毒副反应,是老年腹部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纽。观察组29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对照纽29例,仅用全身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前(H0)MA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H2、H3、H4四个时间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全麻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好,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用于高血压病人开胸手术时对病人心血管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ASAⅡ~Ⅲ择期剖胸手术病人并有高血压者84例,将病人随机平分为两组(n=42),组1病人选择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2病人单纯应用全麻,记录麻醉前后患者循环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麻醉性镇痛剂用量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组1血压、心率较组2平稳(P〈0.05),术后组1病人麻醉性镇痛荆用量比组2少(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对高血压开胸病人循环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