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山市布病高危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唐山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有牛羊接触史人群及感染者密切接触人员的血清进行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2003~2007年唐山市高危人群布病抗体平均阳性检出率为6.85%,2006年抗体阳性检出率16.67%为五年间最高.第3季度呈现明显的感染高峰,占总感染人数的54.84%.职业分布以农庄牛羊散养人员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80.65%.结论:唐山市部分县区人间布病感染主要来自农庄散养人员及其它与牛、羊有明显接触史的人群,直接接触病畜和病畜流产物是人间布病主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北京市顺义区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感染情况,了解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阳性或可疑标本进一步利用试管凝集试验判定。对高危职业人群布病感染情况及人间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4年顺义区共报告病例3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5.002,P<0.05);农民发病病例占51.43%,71.43%的患者发病前有牛、羊接触史。累计检测高危人群1 025人,阳性20人,阳性率为1.95%,重点职业人群布病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6.960,P<0.05),其中直接接触牛、羊的职业人群布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7%和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1,P<0.05);农村地区、城区及城乡结合部职业人群阳性率分别为3.21%和0.48%,两地区布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7,P<0.05)。结论顺义区人间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直接接触牛的人群为高危职业人群,应加强对顺义区重点职业人群布病的监测和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职业人群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7年杭州市职业人群布病监测和确诊病例资料,对布病监测结果、确诊病例和新发隐性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职业人群个人防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7年杭州市共监测3 738人,血清学检测阳性95例,其中布病确诊病例82例,新发隐性感染者13例;平均布病感染率为2.5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羊饲养员布病感染率最高,为10.27%(P0.05)。布病病例和新发隐性感染者主要在屠宰场、羊养殖场聚集的余杭区、临安区和建德市;发病高峰为1—5月;传染源主要为来自绍兴市上虞区某羊交易市场的病山羊或本地病奶牛;感染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病畜或其产品。布病病例以羊乳肉加工销售和羊屠宰人员为主,占69.51%;新发隐性感染者以牛饲养员和羊饲养员为主,占69.23%。布病血清学阳性者检出布鲁氏菌23例,其中羊种3型19例,占82.61%;羊种1型4例,占17.39%。2015—2017年确诊的33例布病病例在工作过程中从不穿防护/专用服装占66.67%,从不戴口罩占69.70%,从不或偶尔戴手套占72.73%,工作结束后从不或偶尔使用消毒液占78.79%,每日工作结束后从不清洗工作场所占45.46%。结论杭州市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从事羊饲养、羊乳肉加工销售者是发病主体;职业人群布病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应加强该人群的主动监测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甘肃省白银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白银市2013 - 2017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 - 2017年全市共发生布病1 823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1.20/10万,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发病率最高,为36.51/10万;全年均可发病,但4 - 8月较集中,占病例总数的56.39%;发病主要集中在靖远县、景泰县和平川区,占病例总数的88.81%;性别以男性为主,占76.36%,男性发病率(31.40/10万)明显高于女性(10.34/10万);病例集中在50~69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42.8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3.47%。结论 近年来白银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以男性、50~69岁、农民为主,疫情控制形势十分严峻。应实施布病的零级预防,从畜间入手及时发现病畜,遏制布病在畜间传播,从源头预防危险因素流行,并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唐山市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动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布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 - 2016年重点职业人群筛查出的228例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4 - 2016年共筛查重点职业人员2 534人,确诊布病阳性病例228例,感染率为9.0%。布病患者春夏季高发;40~69岁男性多见;饲养人员阳性率最高(12.5%);回民感染布病的危险是汉族人的1.9倍;新发病例以发热、关节酸痛、乏力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与羊接触、不使用防护衣或手套、不使用消毒液、饲养环境未定期消毒、接触流产物或为羊接生、接触牲畜时有外伤、人畜共饮井、吃过病死牲畜、食用不太熟的畜肉、饮用生奶是高危人群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与动物密切接触时使用防护措施为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开展重点人群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加强牲畜检疫和市场监管是布病防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北京市85例布病患者; 14个区县高危人群2452人。调查内容包括:时间、地区分布、性别、职业、年龄及感染途径的调查;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年全市85例病人主要分布在近郊和远郊区县,40-5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较高,病例职业主要是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感染途径主要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有关,其次是非职业人员通过食源性途径感染;2452名高危人群,抗体阳性44人,阳性率为1.79%。结论 病羊是北京市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应继续加强高危职业人群尤其是散养户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陕西省2018年布鲁氏菌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为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陕西省布鲁氏菌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对重点及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掌握畜间感染情况,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及特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结果 2018年共报告4起布病突发疫情,报告发病15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对事件相关重点人群及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筛查,总计筛查265人,阳性11人,其中确诊病例7人,隐性感染者4人;血清学筛查羊只总计8569只,其中阳性180只,阳性率2.10%,扑杀病羊187只,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2018年布病疫情传染源均为病羊,饮用生羊奶、饲养防护不当是引起布鲁氏菌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及监测。  相似文献   

8.
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年,海淀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280例,发病率为230.63/10万;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较聚集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发病高峰为5-7月份;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本地人口病例中托幼儿童较多,占发病人数的49.27%,外来人群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人数的62.11%;病原学监测以EV71为主,占47.92%;大部分手足口病例均会在发病当天或发病第2 d及时就诊,本地人群发病的就诊及时性要好于外地人群。结论 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及人群差异,预防控制策略应考虑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和季节性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布鲁杆菌病(布病)感染、发病和新发疫点形成的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布病监测方案开展高危人群监测,采用病例调查方法确定新发病例感染来源,病例判定依据GB 15988-1995.结果 2004年完成2县15乡(镇)77村1 308人,监测任务超过应监测数的9.0%,经观察未发现皮试阳性者,确认新发疫点4个,确诊首例急性布病4例,新发疫点高危人群监测1 084人,新发现病例5例,感染者10例,病牛7头(均已宰杀),皮试阳性率、发病率、感染人数明显高于历年监测结果(1996~2003年无病例报告).结论如不加强畜间检疫则当地高危人群存在布病爆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伊川县2013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病、重点人群监测、羊只监测情况,对今后的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建议。方法对2013年有关布病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3年伊川县布病是近年来发病最多的一年,仍以散发为主,无季节性,以4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对重点人群1 369人进行血清学监测,阳性率2.34%。对布病患者、检测阳性人员、其他养羊户饲养的羊1 132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羊104只,阳性检出率9.20%,3种不同类型的羊只检测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伊川县的布病疫情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联防联控,加强畜间传染源的控制,降低人间布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福建省2011-2015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福建省卫生机构2011-2015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布鲁氏菌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由2011年的15例增加到2015年的115例,五年间共报告249例,发病率为0.13/10万,呈快速上升态势(Z=10.45,P<0.001)。漳州和南平发病率居前,分别为0.42/10万和0.18/10万。区县数由2011年的10个增加到2015年的37个(Z=25.86,P<0.001)。农村和城市发病率分别为0.29/10万和0.03/10万,均呈逐年上升态势。5~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发病率(0.19/10万)大于女性(0.07/10万)(χ2=57.27,P<0.001)。6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0.40/10万。农民和牧民是高发人群,占比65.46%。诊断时间小于7 d的病例占比30.52%,近5年间诊断时间趋势无统计学意义(Z=2.19,P=0.701)。福建省2011-2015年共报告14起布病突发事件,发病23人,无死亡病例。结论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疫情逐年趋于严峻,医疗机构诊断不及时,误诊较多,相关部门应根据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宜兴市不同人群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感染状况,了解非流行区的高危人群和特点。方法调查宜兴市羊肉交易从业人员及羊只的饲养人员,抽查部分生猪屠宰人员,按地理方位在宜兴市东、南、西、北、中各地区调查一般成年人群。调查交易市场主要来源地羊只。先用布鲁菌虎红平板凝集反应(RBPT)进行初筛,阳性者做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布鲁血清抗体。结果宜兴市一般人群及生猪屠宰人员中未检出布病感染,羊肉交易市场的从业人员中布病感染率为6.82%。结论宜兴市布病的发生主要是染疫羊只输入所至,羊肉交易市场为宜兴市布病的高发场所,在羊肉交易市场从业人员中布病感染潜在危险性持续存在,应加强对羊肉交易市场的整治,对从业人员加强健康教育,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控制布鲁菌病在该市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商河县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和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商河县布病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并开展布病感染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用Excel2007和EpiInfo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结果 2009-2014年商河县共报告布病病例132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3.72/10万,发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沙河乡发病94例,占发病总数的71.21%。各月均有疫情报告,2~10月发病106例,占80.30%。男女性别发病数比为2.22∶1。20~64岁年龄段发病121例,占91.67%。农民发病129例,占97.73%。病例中从事牛羊等家畜养殖和/或屠宰者116例,占87.87%。高危人群检测阳性率为4.52%。工作时不使用防护衣、不使用手套、不洗手直接进食和工作时皮肤有伤口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商河县布病疫情形势较为严峻,沙河乡是防控的重点地区,要对高危人群开展广泛持续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近年来桐乡市在布鲁菌病监测中发现的3例厨师布鲁菌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调查研究和分析,为布鲁菌病防控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对接触牛羊及制品的从业人员和出现可疑布鲁菌病相关症状就医的被动监测人员进行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血清学阳性者采血接种双相血培养瓶增菌培养,获得纯培养者进行布氏菌种型鉴定,并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桐乡市近年来每年都有布鲁菌病病例发现,并且以养羊和宰羊的职业人群为主,此次在非职业人群中发现3例厨师行业的人员感染布氏菌,分别为食堂、饭店和农村厨师,从业中偶尔接触到加工羊肉,3例患者中分离到2株布氏菌,分别为羊1型和羊3型,其中1株羊1型布氏菌为本市首次发现的菌型。结论桐乡市从事此类厨师相关行业的人员较多,建议餐饮管理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加强对此类相关行业人群的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布鲁菌病疫情向非职业人群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7年北京市海淀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水平、流行特征及菌谱分布和耐药情况,为2008年奥运会菌痢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根据海淀区的直报疫情网资料,对200f7年菌痢发病现状进行描述眭分析,对肠道门诊送检的志贺菌进行菌型和耐药试验。结果 2007年海淀区报告菌痢5286例,发病率为213.98/10万,发病居38种法定传染病的第2位;全年6-9月为发病高峰期,峰顶为8月份,发病1288例,占全年发病例数的24.37%;重点发病年龄组为0~4岁组,20岁组,5岁组和70岁以上组;发病人群以学生、散居儿童、公务人员及职员、离退休人员为主,构成比达70.17%;引发菌痢以食源性因素为主;菌型以宋内志贺菌占80.00%,福氏志贺菌占20.00%;志贺菌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有一定差异。结论 菌痢仍是危害海淀区人群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发病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0~4岁组、学生、公务人员职员为重点防控对象;宋内志贺菌已成为海淀区优势流行株,应加强各部门菌痢预防控制工作,特别是食品卫生的管理督察。  相似文献   

16.
毛康娜  王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20-2022
目的:了解强制性婚检取消后海淀区部分准备结婚者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知状况,为改善婚前医学检查状况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10~12月,以问卷形式调查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65人和海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的461人。结果:进行婚检最主要的原因是为对方负责(62.5%)和为了优生优育(26.1%);未进行婚检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33.4%)和刚参加过单位常规体检(32.6%)。婚检人群对待婚检的态度更积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3.68,P<0.05)。结论: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婚检意义的宣传,加强对婚检服务的扶持,通过提高人们对婚检的认知水平、改善婚前保健服务来促进自愿婚检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郑云亭 《职业与健康》2012,28(1):66-67,70
目的分析沈阳市东陵区近年来梅毒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2006—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东陵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46/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除外),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隐性梅毒和Ⅱ期梅毒为主,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6.16%;无明显季节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07∶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08/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83/10万,男女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以20~5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82.07%;职业分布家务及待业、不详、农民、其他职业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5.02%。结论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管理,做好梅毒筛查和检测;规范梅毒诊治,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报告及时率;实施综合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Between 1996 and 1998, a total of 2,494 samples of blood from humans and animals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for brucellosis. This total included 1,594 samples of animal blood, collected from 1,050 sheep from 20 flocks, and 544 goats from eight herds. The serum samples were tested using the Rose Bengal test, the tube agglutination test, the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and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oreover, a complete history was compiled from each flock/herd. The rate of abortions in sheep due to brucellosis ranged from 0.5% to 56%, with a mean of 33.2%. The goats had a higher abortion rate. Thirty-four aborted sheep foetuses collected from these 20 flocks were bacteriolo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examined. A pure culture of Brucella melitensis biotype 3 was isolated from 21 of the aborted foetuses. The human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groups: first, from 800 apparently healthy people who were reporting to community hospitals for routine health checks and secondly, from 100 people from groups with a high-risk of contracting brucellosis, such as veterinarians, sheep-herders and laboratory technicians. The Brucella antibody titres for the 900 human serum sample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microtitre agglutination test. The cumulative percentage of the serum samples showing a titre reading greater than 1:80 was higher in the at-risk group than among the normal population (7% compared to 4.1%). Although these resul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higher percentage of positive reactors among the high-risk group may indicate an increased risk factor among 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and veterinary personnel in Jordan. It was concluded that brucellosis is common in sheep and goats in Jordan, subjecting the human population to high risks. Brucella melitensis Rev. 1 vaccination has bee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sed as the key to successfully controlling the disease. All animals in Jordan were repeatedly vaccinated between 1996 and 1998 on a trial basis, using a reduced dose of 1 x 10(5) colony-forming units (CFU). Cumulative data on the annual rate of human cases of brucellosis indicate that fewer people are affected each year. 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rate of abortions in animals. Such evidence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 vaccination programme has been successful. However, as wild strains of Brucella have also been isolated from vaccinated animals, the authors recommend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vaccine to a full dose of 1 to 2 x 10(9) CFU and vaccinating young female animals between the ages of three and eight months. To avoid brucellosis in humans, people should be educated about the dangers of contact with infected animals and the consumption of raw milk and milk produc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张掖市甘州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以便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按照《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和《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重点对有职业暴露的人群开展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 监测期内甘州区重点人群布鲁氏菌阳性率最高为2.35%,最低为0%,平均 0.86%,主要发病人群为养殖业、屠宰业、兽医等重点人群.表明多年的综合防治成效显著,人间疫情处在较低的流行水平,2013年之后病例明显增加.结论 通过21年的连续监测显示辖区人间疫情相对平稳,近年有所波动,今后要继续加强政府领导、防治队伍建设及人畜间疫情监测工作,强化健康教育,依法开展监督和管理,继续巩固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多年平稳后出现暴发和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