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广东省非螺区输入性钉螺生存及繁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输入性钉螺在广东省非螺区水网地带及珠江口冲积地咸淡水交接区域的生存能力,为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原螺区的地貌,在非疫区选择类似的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飞龙的渠塘边地及珠江口咸淡水交接地带南沙区万顷沙原野山庄低洼地作为观察点,各设置养螺笼5个。2006年1、8月分别到湖南岳阳市洞庭湖洲滩用人工捕集法收集钉螺,采用解剖法、爬行法等对钉螺的死活、雌雄及感染性等进行鉴定;2006年1、8月分别两次(第1、2批)在两个观察点投放输入活钉螺,每笼投放活钉螺10~50只;于投螺后次月起逐月对输入钉螺的死活情况、交配情况及气温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第1批输入钉螺在水网地区的大石观察点3个月时检查的存活率为26.67%(48/180),7个月存活率为10.56%(19/180),最长存活时间达近2年,存活率为2.22%(4/180)。珠江口咸淡水交接地南沙观察点第1批输入的钉螺生存时间仅约6个月,3个月的存活率为1.67%(3/180);第2批输入的3个月、6个月、1年检查的存活率分别为31.20%(78/250)、25.60%(64/250)和1.48%(37/250)。大石、南沙2个观察点1-12月均可见钉螺交配现象,查获的活钉螺总交配率分别为15.61%(216/1384)和14.18%(134/945)(P>0.05)。2007年5月10日和6月14日分别在南沙和大石观察点查获第2代钉螺3只和4只。结论洞庭湖区钉螺在广东省水网地区及珠江口咸淡水交接地带的可疑孳生环境中可以生存、交配和繁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钉螺在青浦区环境中再生的能力。方法采用环境法取全区10个镇(街道)的10块土壤作为试验组及近年来上海市有螺地区的松江、金山区2块土壤作为对照组,随机分配植入试验基地。将不同颜料标记后的雌雄钉螺各25只采用随机法放入每个试验地块中,经过1年的试验,观察是否有新螺出现,以及越冬后次年钉螺的生存状况。结果自2008年5月22日开始放养钉螺后,经过147d首次发现有新螺出现,钉螺繁殖、孵化时的月平均气温为27.1~34.3℃,至2009年5月17日,所有试验地块均有新螺出现,春季钉螺产卵、孵化时的月平均温度仅为3.2~9.8℃。试验前后土壤pH值分别为5.5±0.7和5.4±1.0,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87)。结论钉螺在青浦区可以再生,并可以越冬生存;春季钉螺可能在较低温度下即可繁殖孵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溴-5-氟三氟甲苯进行大鼠两代繁殖毒性试验,探讨其对生殖功能及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分别灌胃染毒0 (植物油)、24.0、120.0、600.0 mg/kg 2-溴-5-氟三氟甲苯90 d,进行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结果在部分时间点,120.0 mg/kg剂量组亲代、F1代雄、雌性大鼠进食量低于对照组;F1代雌性大鼠体重低于对照组;亲代哺乳期进食量低于对照组;亲代生存率及F1代出生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亲代子宫及F1代脾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0.0 mg/kg剂量组亲代和F1代雄、雌性大鼠体重、进食量均低于对照组;亲代孕期、哺乳期及F1代哺乳期进食量亦均低于对照组;亲代生存率及F1代出生存活率、哺乳期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亲代和F1代雄、雌大鼠肝、脾、肾、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脏器系数(雌性脑垂体除外)高于对照组,亲代和F1代仔鼠体长及体重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0.0 mg/kg剂量组F1代出现脏器系数异常的器官数量明显高于亲代的数量,F1代仔鼠体长及体重比亲代更趋异常。各染毒组睾丸及附睾精子计数、附睾精子活力及畸形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异常。24.0 mg/kg组均未见异常。结论 600.0和120.0 mg/kg 2-溴-5-氟三氟甲苯呈现明显的生殖毒性作用。F1代仔鼠部分指标的损伤效应较亲代加重。  相似文献   

4.
采用经口灌胃法对ES-生物烯丙菊酯原药进行大鼠两代繁殖试验。设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各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8、25、70 mg/(kg.d),观察亲代及子代大鼠的行为表现,并计算交配成功率、受孕率、活产率、出生存活率、哺育成活率等繁殖指数。ES-生物烯丙菊酯原药试验期间,亲代、子代雌性大鼠妊娠后至染毒结束时出现抽搐、震颤、流涎等中毒症状,并有死亡发生,死亡率为2%。染毒第8周,亲代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大鼠红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一代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一代高剂量组哺乳期第4天仔鼠窝重及第14天仔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亲代、子代大鼠的交配成功率、受孕率、活产率、出生存活率、哺育成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高剂量组70 mg/(kg.d)未观察到ES-生物烯丙菊酯原药对雌、雄性大鼠繁殖机能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冬季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影响的气候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中国冬季气候变暖可能影响血吸虫病传播范围和程度。方法 从全国733个气象站中选取126个气象站的历年1月份平均气温和最低平均气温资料,分析冬季气温变暖的趋势和幅度;用1月份平均气温0℃、最低平均气温-4℃指标来评估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传播范围的影响,并分析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国冬季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和平均气温在1986年前后两个时间段内平均值分别上升1.3℃、0.9℃左右,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4℃和平均气温0℃等值线向北移动1~2个纬度。结论 冬季气温变暖有利于钉螺越冬;气候变暖和“南水北调”加大了钉螺向北扩散的可能性,应加强钉螺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测在气候变暖和南水北调运行条件下,未来20年钉螺的入侵发生率与血吸虫病在山东省流行的潜在风险。方法通过对山东省气象情景的预测,采用"再改良Malone血吸虫传播指数模型"计算山东省不同区域的血吸虫传播指数RAMI,确定传播强度等级。结果到2035年,山东省17个地市被分成3个不同的传播强度等级。南部的枣庄和临沂、中部的济南以及东部沿海城市,传播强度中等;中部的济宁、菏泽、泰安、莱芜、淄博、东营、滨州和潍坊,传播强度为低或很低;西部的聊城和德州,传播强度为很低。结论气温影响钉螺越冬存活率以及血吸虫在钉螺体内的生长发育,降雨量及蒸发量影响血吸虫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温度为26±1℃等综合条件下,同时观察经球形芽孢杆菌C_(3-41)菌液处理后的淡色库蚊子_1代和亲代生命表特征。结果发现,经处理后的子_1代卵的孵化率低于亲代,而羽化率则高于亲代,两者经检验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同时发现,处理后的子_1代净生殖率下降19.23%,平均世代周期延长约4天。本文还就有关生命表的种群参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不同比例毛蚴人工感染湖北钉螺的结果,探索实验室毛蚴感染钉螺的最佳比例。方法按钉螺与毛蚴数量比为1∶5、1∶10和1∶20三个不同比例,进行毛蚴感染钉螺试验,经一段时间饲养后,用试管逸蚴法分离感染性钉螺,统计不同比例毛蚴感染后钉螺的累计感染率、累计死亡率和尾蚴得量,确定最佳感染比例。结果毛蚴感染钉螺比例为1∶5、1∶10和1∶20时,110 d后钉螺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9.80%、43.80%和49.30%,钉螺累计感染率分别为20.10%、37.40%和38.30%,平均逸蚴量分别为911条/只、1 887条/只和1 972条/只。结论毛蚴感染比例为1∶10可作为实验室感染钉螺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三代繁殖试验,观察外源性核苷酸对于啮齿类大鼠生育能力和后代生理、神经指标发育的影响,从而做出发育安全性评价. 方法 SD大鼠(FD代)断乳后,喂核苷酸,含量分别为0、0.01%、0.04%、0.16%、0.64%、1.28%的受试物饲料90 d后雌、雄1:1交配,所产仔鼠为F1;F1断乳后喂养90 d后进行二代繁殖试验.重复上述实验方法 直到多代繁殖实验结束,F3代出生;期间观察各亲代大鼠孕期、分娩、哺乳期情况和各子代哺乳期情况、生理发育指标、神经反射指标. 结果 外源补充核苷酸并未使亲代大鼠的孕期、分娩、哺乳期以及子代大鼠的哺乳期、生理和神经发育反射出现异常情况. 结论 在本实验剂量下,补充外源补充核苷酸对于多代大鼠的生殖功能和胚胎期、胎儿期以及哺乳期的发育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可能传播血吸虫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掌握三峡库区可能传播血吸虫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三峡库区流动人口、库区移民和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可能输入库区的潜在危险因素。运用钉螺生态学的方法,观察钉螺在模拟环境中的生存繁殖状况,并提出防止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可能输入库区的对策和措施。结果 从库区流动人口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175人中,查出1例间接血凝试验(IHA)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均阳性者。通过2个年度的观察,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都能在模拟环境中生存、繁殖。结论 血吸虫病传染源已扩散到库区,一旦钉螺输入到库区,将会构成血吸虫病在库区流行。为及早杜绝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天南星块茎各种有机溶剂提取的灭螺效果.[方法]不同有机溶剂的连续系统提取法获得提取物,并将提取物以水浸法用于杀螺实验.[结果]干品的致死率为:正丁醇>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鲜品的致死率为:正丁醇>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结论]干品和鲜品的正丁醇提取物灭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东平湖湖水汞砷形态赋存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东平湖湖水中汞(Hg)和砷(As)的形态赋存特征及健康风险。方法于2016年5月,在东平湖采集30个表层水样,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对Hg和As的总浓度及其不同形态浓度进行测定,并采用美国国家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东平湖湖水中总As浓度为(7.289±0.832)μg/L,总Hg浓度的中位数为0.929(0.063~3.230)μg/L;总As浓度均符合国家Ⅲ类水标准,而总Hg的超标率为96.7%。溶解态Hg浓度占总Hg的平均比例为63.4%,高于颗粒态Hg浓度占总Hg的比例(36.6%)。各采样点溶解态As和颗粒态As占总As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53.4%和46.6%,湖区北部采样点溶解态As所占比重较大;溶解态As中致毒性较大的As(Ⅲ)比例较小。As和Hg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值分别为5.46×10~(-5)/a和1.56×10~(-9)/a,As的健康风险值远高于Hg,且超过最大可接受水平(5×10~(-5)/a)。结论东平湖湖水中Hg浓度超标,As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值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Hg和As应作为东平湖的重点监控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天南星提取物的灭螺有效成分。方法测试提取物作用后钉螺的死亡率。结果天南星正丁醇提取物的灭螺活性最强,其提取物100mg/L浓度处理2d,钉螺死亡率达76.67%,3d达100%;块茎的杀螺活性较地上部分强,如60mg/L浓度处理2d,地上部分和块茎正丁醇提取物对钉螺的致死率为13.33%和40.00%,处理4d后钉螺的死亡率分别为50.00%和100%。结论天南星块茎正丁醇提取物可能是最有效的火螺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钉螺血淋巴细胞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日本血吸虫幼虫与钉螺宿主的相容性与抵抗性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将解剖的钉螺软体组织经挤压法获取钉螺血淋巴液,以偶氮色素法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螺血淋巴细胞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在钉螺血淋巴细胞中的伸展性阿米巴细胞胞浆中可见呈棕色颗粒的ACP阳性反应物,而圆形阿米巴细胞胞浆中未见呈棕色颗粒的ACP阳性反应物。结论钉螺血淋巴细胞中的伸展性阿米巴细胞含ACP。  相似文献   

15.
空心莲子草对钉螺肝肠超微结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杀灭钉螺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空心莲子草干燥细粉水提取液(1 g/100 ml)及去氯水分别浸泡钉螺24 h后,用透射电镜观察2组钉螺肝肠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钉螺经空心莲子草干燥细粉水提取液浸泡24 h后,肝细胞明显破坏,其胞膜溶蚀,胞浆空泡化,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严重空泡变性,胞内分泌颗粒固缩,次级溶酶体和自噬体增多,细胞核浓缩,核膜残缺;肠上皮细胞核轻度肿胀,细胞间隙明显增大,胞质内及细胞间出现透亮区。结论空心莲子草干燥细粉水提取液对钉螺肝细胞有明显破坏作用,同时可引起肠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浙江省钉螺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浙江省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浙江省2005-2009年血吸虫病调查资料,建立GIS螺情数据库,应用ArcGIS9.2软件,导入GIS数据库各项属性并制作所需钉螺面积空间分布电子图和差值图.结果 2005-2009年共有28个县先后查出钉螺,5年累计查出有螺村1580个,有螺面积513.28 hm2.建立了"十一五"期间全省GIS螺情数据库;根据钉螺面积大小标记不同颜色,制作了电子分布图,实现全省钉螺分布信息电子化;2009年与2005年有螺面积比较,差值空间分布图显示有螺面积压缩或增加的县数分别占48.0%(12/25)和52.0%(13/25);在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建立了有螺环境卫星迭加图,呈现17个螺点,每个螺点显示螺情有关信息.结论 应用GIS制作的钉螺面积分布图、差值空间分布图能直观地显示螺情变化,为掌握血吸虫病疫情以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东省东平湖淡色库蚊对常用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状况,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蚊虫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生物测定方法,测定2010-2011年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和现场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及增效系数。结果现场淡色库蚊种群对氯氰菊酯、残杀威、溴氰菊酯、三氯杀虫酯、DDVP的抗性指数,2010年分别为106.40、4.30、110.75、0.60和4.09倍,2011年分别为94.30、2.70、112.33、0.61和2.91倍。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复配增效系数分别为164.39~171.08和188.28~221.84。结论山东省东平湖淡色库蚊对5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采取多种杀虫剂复配和增效剂与杀虫剂合用措施,以克服或延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卫中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3):253-254,F003
目的:探讨鲁西南地区地面水水质化学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为防治污染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微山湖、东平湖和尼山水库水样,按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和GB/T8538—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进行水质分析。金属元素测定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鲁西南地区地面水中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较高,水质盐化问题突出。尼山水库水质明显优于东平湖和微山湖;离城市近的地面水体污染重,化合物和微量元素含量多,部分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地下水。结论:鲁西南地区地面水中化学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升高可能与地质环境和人为环境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安徽省石台县晚期血吸虫的疾病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走访抽查方式对石台县2005年和2013年的螺情及晚血疾病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当地钉螺分布区域和患病人数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2005年,粪便检测有5人呈阳性反应,感染率为0.08%,累计存活例数为102例。2013年,粪便检测有2人呈阳性反应,感染率为0.04%,累计存活例数为65例。当地钉螺存活环境为944处,覆盖范围总计为249.85万m2。两次调查的统计数据变化明显,2013年疾病控制情况显著优于2005年P〈0.05。结论石台地区晚血感染情况严重而复杂,在治理石台县的晚期血吸虫疾病时,必须双管齐下,既要采取消灭钉螺的措施,又要对疾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