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不同特征老年人门诊和住院利用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中,自评健康差、患有慢性病、遭受急性健康冲击将提高老年人门诊和住院利用率,而家庭年消费支出低、无医疗保险将限制医疗服务的利用。结论需要变量中的健康水平和控制变量中的经济水平、是否参保是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慢性病控制与管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同时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经济可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识别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不同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5 585名≥60岁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展轨迹,运用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抑郁轨迹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 识别出"无抑郁症状组"(58.58%)、...  相似文献   

3.
王丽  张晓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11):1148-1151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老年人抑郁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为缩小农村老年人抑郁性别差异、促进两性健康公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中抑郁相关数据进行Fairlie分解,分析农村老年人抑郁现状及性别差异。结果 农村老年人抑郁患病率为39.09%,女性高于男性(47.82% vs 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5,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地域、睡眠时长、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自评健康、疼痛是男女两性抑郁的共同影响因素,婚姻状况、社会活动是男性抑郁的影响因素。Fairlie分解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抑郁性别差异中的72.06%是可观测因素造成的,另外27.94%是性别属性造成的。结论 农村老年男性抑郁患病率低于老年女性。生活方式、生理健康、疼痛是造成农村老年人抑郁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选取日常生活活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需要帮助的1275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OLS回归,分析代际支持各个维度对失能老人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 失能老人抑郁自评得分均值与严重抑郁临界值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是否患高血压对中国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的应对策略。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全国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分析,并采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及抑郁量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相较于未患高血压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抑郁得分高出46%(P<0.05,95%CI:0.01~0.91); 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显著负相关,日常活动能力抑郁水平显著正相关; 日常活动能力在生活满意度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水平之间起中介作用; 社会支持调节了生活满意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结论 患高血压会增加中国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应关注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及其日常活动能力并通过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来改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抑郁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的调查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对我国3 463名老年人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慢病情况、户口、教育水平、人均消费、躯体生活自理能力(B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的老年人在抑郁状况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在控制混杂影响因素后,BADL受损(OR=1.754,95%CI=1.470-2.093)、IADL受损(OR=1.774,95%CI=1.510-2.084)仍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抑郁的预测因子。结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通过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其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为开展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Andersen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框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数据,建立我国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结果:需要因素中的自评健康状况与是否患有慢性病,能力因素中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与自评生活水平,以及倾向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城乡身份显著影响我国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结论:建议按照"堵疏结合,区别对待"的原则,构建我国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2013年开展的全国调查数据,通过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不同医疗保险类型下的老年人健康的两个维度: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存在影响。结论:全民医保不仅要实现的是医保覆盖率的提高,更要实现医疗保障的公平性,让老年人享受到平等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国≥60岁老年人抑郁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抑郁症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CHARLS)2018年数据,采用抑郁自评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别山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大别山区岳西县来榜镇抽取的1 117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别山区1 117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0.17±6.624)岁,男353人,女764人;ADL量表总分为(19.37±7.101)分,其中躯体生活自理(PADL)量表得分为(6.86±2.726)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量表得分为(12.50±4.956)分;大别山区老年人ADL受损率为73.1%,其中PADL和IADL受损率分别为17.3%和72.5%,轻度和重度ADL受损率分别为54.8%和1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和患有慢性病是大别山区老年人ADL受损的危险因素;经常锻炼身体和支配部分经济是大别山区老年人ADL受损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别山区老年人ADL受损情况较重;年龄、经济支配情况、锻炼身体情况和是否患慢性疾病是大别山区老年人ADL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对高龄失能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在社会生态理论基础上构建两部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医疗保险与门诊医疗服务就诊概率呈显著正相关,新农合对高龄失能老年人门诊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影响较住院更为显著,养老保障能够显著促进失能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日常无人照料的失能老年人平均住院概率低,但是条件期望费用与非条件期望费用均相对较高。结论:建议持续加大对失能老年人的医疗与养老保障支持力度以缓解其医疗负担;重点加强对经济状况较差和无人照料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帮扶与健康管理,以有效满足其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国农村≥60岁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与失能状况的关系,为今后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2013年的全国调查数据,收集我国≥60岁农村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日常生活活动情况等;以洗澡、进食、上下床、穿衣、如厕、排便6个项目评估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判断其失能状况;慢阻肺患病情况则通过被调查者本人回答。采用χ~2检验比较患有慢阻肺与未患慢阻肺的老年人之间失能状况是否有差异,慢阻肺与农村老年人失能之间的关系则采用多个模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结果在所有6 047个样本中,患有慢阻肺农村老年人的失能率(15.0%)与未患慢阻肺农村老年人失能率(10.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P0.01);在校正模型之后发现,患有慢阻肺老年人失能的风险较之无慢阻肺老年人明显上升(OR=1.325,95%CI=1.073~1.638)。结论慢阻肺同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关节炎、心脏病)一致,是影响中国农村老年人失能的可能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情况,并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共纳入全国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或社区单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10 40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对BMI与抑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中国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为32.7%;控制社会人口学、健康行为方式、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后发现,在男性老年人当中,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超重组(OR=0.728,95%CI:0.593~0.893)和肥胖组(OR=0.582,95%CI:0.413~0.821)患抑郁的风险较低;在女性老年人中,偏瘦,超重和肥胖与抑郁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在中国男性老年人中,BMI与抑郁相关,但这种关联不存在于女性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六安市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六安市2个乡镇≥60岁的常住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DL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ADL受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 217份,回收1 080份,有效995份,问卷有效率为92.13%。调查男性454人,占45.63%;女性541人,占54.37%。ADL受损322例,占32.36%;其中轻度受损303例,占94.10%;中度受损13例,占4.04%;重度受损6例,占1.8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近1个月需要照顾、对生活不满意、抑郁、≥70岁、健康自我评估不满意、职业为农民是ADL受损的影响因素。结论六安市农村老年人ADL受损率为32.36%,ADL受损与生活满意度低、抑郁、年龄大、健康自我评估差和职业为农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人抑郁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从中选择2 713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抑郁症量表(CESD-10)评定老年人的抑郁症现状并进行统计描述,应用Amos 17.0软件构建抑郁症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在2 713名的老年人中以女性(占77.11%)、60~70岁(占61.26%)、居住在村庄(占68.85%)为主,有41.06%的老年人存在高抑郁风险。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居住地区域、睡眠时间,以及是否吸烟、是否喝酒、自身健康状况感觉、为身体疼痛而苦恼的抑郁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较好,抑郁症与个人状况(β'=0.18)、居住环境(β'=1.78)、健康行为(β'=-0.06)、健康状况感觉(β'=1.16)均相关。结论老年人群中高抑郁症风险的比例较高。老年人抑郁症发生与个人状况、居住环境、健康行为、健康状况感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相关。有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及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等应该重视老年人抑郁症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纳入836名受访者。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分失能程度估计研究样本异质性。  结果  有55.74%的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亚健康,其中抑郁状况一般的为35.05%,抑郁状况差的为20.69%。基本特征、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特征、代际支持五方面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儿女数量对总样本抑郁状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儿数量(OR=1.416,95%CI:1.055~1.901,P=0.020)和儿子数量(OR=2.012,95%CI:1.579~2.564,P=0.043)分别对中度和重度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产生负向影响,与孙辈同村(OR=0.732,95%CI:0.554~0.966,P=0.028)对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重度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产生正向影响(OR=0.527,95%CI:0.341~0.813,P=0.034)。  结论  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受多元因素共同影响。"养儿防老"与"多子多福"现象正在逐渐消失,"隔辈亲"现象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童年家庭功能障碍与老年人抑郁倾向的关系及相对贡献,累积效应、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4、2018年数据,使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分析老年人抑郁倾向在生命早期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中介和调节效应分析,研究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童年期家庭功能障碍与老年期抑郁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童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7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8家养老机构的761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测量其抑郁状况。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残障率为70.4%,其中31.3%轻度功能障碍,23.5%中度功能障碍,15.6%重度功能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患病种数、抑郁症状是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不高,照护人员应关注养老机构老年人自理能力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预防和延缓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衰弱状况与社会参与及其交互作用对抑郁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中4 521名≥60岁老年人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并将衰弱状况和社会参与作为2个交互项,调整混杂因素,评价衰弱状况和社会参与交互作用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结果 有抑郁症状者1 414人(31.27%)。抑郁与非抑郁老年人在性别(χ2 = 49.237,P<0.001)、年龄(χ2 = 119.612,P<0.001)、婚姻状况(χ2 = 14.016,P<0.001)、文化程度(χ2 = 50.851,P<0.001)、居住地(χ2 = 32.584,P<0.001)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隔离(OR = 2.457,95%CI:1.384~3.532)和衰弱前期(OR = 1.201,95%CI:1.121~1.289)、衰弱(OR = 1.860,95%CI:1.290~1.976)是老年人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衰弱与社会隔离对老年人抑郁发生存在相乘(P交互<0.001)和相加交互作用(OR = 7.715,95%CI:5.426~12.062),RERI(95%CI)、API(95%CI)、Index S(95%CI)分别为1.137(0.252~1.807)、0.316(0.158~0.476)、3.972(1.639~4.665)。结论 衰弱和社会隔离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 并关注社会网络及子女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资料中年龄≥60岁者作为研究对象。估计样本量10 215人。ADL、社会网络、抑郁状况均使用量表测量, 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社会网络及子女支持的作用进行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使用PROCESS 3.3宏程序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共纳入年龄≥60岁老年人10 760人作为研究对象, ADL对老年人抑郁状况存在直接影响(β=-0.090, P<0.01);社会网络在ADL与抑郁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β=0.035, P<0.01;β=-0.064, P<0.05), 子女支持发挥调节作用(β=-0.029, P<0.05)。结论社会网络是缓冲老年人ADL下降对抑郁状况影响的重要资源, 子女支持是增强社会网络积极作用、减轻老年人抑郁风险的有力补充, 应充分发挥社会网络和子女支持的协同作用, 减缓老年人ADL下降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