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4—2013年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福建省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登革热疫情资料和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福建省2004—2013年共报告398例登革热病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91例,输入引发本地感染病例205例,本地病例2例;2004、2007、2008、2010、2013年出现暴发疫情;病例涉及到全省9个设区市中的8个,主要集中在莆田、福州与泉州三地,为374例,占病例总数的94.0%;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36个有登革热报告病例;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以9、10月份病例数最多,为248例,占病例总数的62.3%;境外输入引起本地感染病例主要发生在8、9、10月份,2例本地病例分别发生在6和10月份,而境外输入性病例全年12个月均有发生;各年龄组均有登革热病例,其中以15~59岁年龄组为主,为344例,占86.4%;输入性病例来自于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17个国家,主要输入国为菲律宾67例(35.1%)、印度尼西亚35例(18.3%);398例病例中,发病至诊断的间隔时间为7 d(5~10 d),诊断至报告间隔时间为17 h(5~21 h),发病至报告的间隔时间为7 d(5~10 d);经秩和检验,不同年份、不同类型的登革热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诊断至报告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福建省登革热病例以输入性及输入引发本地感染病例为主,15~59岁年龄组人群是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浙江省2005-2013年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提出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浙江省2005-2013年登革热疫情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浙江省2005-2013年共报告登革热294例,除2009年一起在输入性病例后造成本地196例发病的暴发疫情外,其余98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97例是境外输入。输入性病例数每年波动在2~39例之间;7—10月是发病高峰;20~49岁人群发病数最多,发病主要人群为到登革热疫区的务工、经商和旅游人员。结论浙江省每年发生登革热输入疫情较为频繁,引发本地感染风险较大,需要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06—2010年登革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916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850例,输入病例66例。本地感染病例年发病率在0.06/10万~10.19/10万之间,疫情涉及10个区(市);850例本地感染病例主要集中于荔湾区(占38.24%)、番禺区(占22.35%)、白云区(占11.41%)、越秀区(占9.41%);4—12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8—10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9.41%(760/850);男性441例,女性409例,男女性别比为1.08∶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率以20~39和50~69岁人群居高;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148例)、工人(122例)和离退人员(85例)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7.41%、14.35%和10.00%。66例输入病例中,89.4%(59例)来自亚洲地区,其中东南亚国家占74.2%(49例)。结论广州市登革热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传染病,加强对可疑发热患者的监测和蚊媒控制是广州市预防控制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登革热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发病日期对中国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2011年1月—2015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登革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1月—2015年12月佛山市禅城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873例,其中禅城区病例858例,输入性病例15例,无死亡病例。2011年无报告病例;2012年报告发病250例,均为该地病例;2013年报告发病76例,该地病例68例,输入性病例8例;2014年报告发病542例,本地病例539例,输入性病例3例;2015年报告发病5例,该地病例1例,输入性病例4例。发病主要发生在20~49岁年龄段,占63.0%。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职业依次为商业服务415例(47.5%)、家务及待业135例(15.5%)、离退人员128例(14.7%)、工人52例(6.0%)、学生38例(4.4%)。发病高峰月份主要集中在9—11月,占全部发病的98.1%,又以10月份的发病人数最多,占55.8%。15例输入性病例中,境外输入7例(46.7%),境内输入8例(53.3%)。结论佛山市禅城区登革热病例以该地病例为主,其中20~49岁青壮年为登革热高发人群,商业服务为发病高危职业,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9—11月。应继续加强登革热的防控工作,防治登革热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2001-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广东省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01-2006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2001-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2 897例,报告外地病例320例,年发病率在0.01/10万~1.77/10万之间。疫情涉及12个市,主要集中于广州(73.89%)、汕头(6.99%)、阳江(5.10%)、中山(4.78%)等市。3-12月均有病例报告,6-11月为流行期,8-10月为发病高峰期(占88.90%)。男女性别比例为1∶1.07;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数以15~54岁年龄组居多(占73.72%),发病率以20~44、60~69岁年龄人群居高;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学生、工人和离退人员为主。每年均有国外输入病例报告,病例输入地主要以新加坡、印尼、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为主。51起本地暴发疫情中,除1起疫情为登革Ⅱ型病毒引起外,其余均为登革Ⅰ型病毒引起。结论广东省登革热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的传染病,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地区应为广东省登革热预防控制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珠海市2007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今后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珠海市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信息系统资料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现场专题调查、住院病历等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集相关标本进行登革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2007年珠海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32例,其中从澳门输入1例,本地感染131例,发病率为9.92/10万;临床表现以典型轻型为主,无死亡病例;病例集中分布在香洲区城乡结合部,东坑社区是主要暴发点;疫情始于8月13日,持续76 d,发病高峰在8月30日至9月6日;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2∶1,年龄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51.5%(68/132),职业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学生为主。实验室检测显示,疫情流行株为登革病毒1型,输入病例病毒株为登革病毒2型。暴发点社区人群登革病毒感染率为7.0%。结论2007年珠海市登革热疫情呈局部暴发,为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暴发疫情。开展持续的媒介监测,建立实验室支持的主动监测系统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11—2018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8年河北省输入性登革热发病情况及病例个案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河北省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54例,以轻型病例为主,无死亡病例。除2月外,全年均有病例输入,5—10月为高峰(占72.22%)。报告地区以保定和石家庄为主(59.26%);男女比为6.71∶1,20~49岁年龄组占85.18%,职业分布以农民(20例,占37.04%)最多。48例有明确输入来源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分别来源于亚洲(36例,75.00%),非洲(10例,占20.83%)、大洋洲(2例,占4.17%)。境内输入广东省和湖南省各1例,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6.7 d。临床诊断病例1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35例。结论 河北省2011—2018年登革热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呈波动上升趋势。防控重点在于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报告能力,发现病例及时处置,防止登革热的局部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11—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为本地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南昌市2011—2019年登革热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南昌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28例,其中输入性病例67例,本地病例61例,平均发病率0.026 8/10万;除湾里区没有病例报告外,其它8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个县区报告本地病例;除1、2月份外,全年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报告高峰时间为6—10月,占所有病例数的91.41%;病例输入的高峰为6月和8月,占所有输入性病例数的83.58%;本地病例报告高峰为9月,占所有本地病例的78.33%;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84岁,中位数39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69.53%;男性75例,女性53例,男女性别比为1.42∶1;职业以家务及待业者最多,达48例(37.50%);其次为农民22例(17.19%),商业服务10例(7.81%),工人8例(6.25%)等;境外输入病例70.18%来自柬埔寨。血清型主要以登革I型为主(97.37%),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南昌市登革热疫情主要以东南亚输入并引起本地暴发流行;加强来自东南亚疫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本地区媒介伊蚊的监测和控制,对控制登革热疫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步调整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9年广州市报告登革热的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比较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的时间、空间与人群分布差异。结果 2011—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43802例,累计报告发病率为35.37/10万。本地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至12月,输入病例一年四季发生。广州市登革热病例排名前4的行政区分别为白云区(27.50%)、海珠区(13.93%)、越秀区(11.16%)和荔湾区(10.38%)。境外输入来源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38.56%),境内输入来源以广东省内其它城市为主(49.78%)。本地病例中女性占比高于输入病例;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 20~39岁的青壮年,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占比本地大于输入;本地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输入病例中商业服务占比高于本地。 结论 2011—2013年广州市登革热病例呈上升趋势,2015年大幅下降,随后发病频率与流行强度明显增加,2019年再次出现登革热流行高峰。广州市本地登革热疫情波及范围近年来呈现市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趋势,流行特点发生变化,需进—步调整登革热防控策略,加强广州市蚊媒监测系统,提高边境检疫部门应急处置工作,在登革热疫情初期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06-2010年登革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2006-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916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850例,输入病例66例。本地感染病例年发病率在0.06/10万~10.19/10万之间,疫情涉及10个区(市);850例本地感染病例主要集中于荔湾区(占38.24%)、番禺区(占22.35%)、白云区(占11.41%)、越秀区(占9.41%);4—12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8—10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9.41%(760/850);男性441例,女性409例,男女性别比为1.08: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率以7.20~39和50-69岁人群居高;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148例)、工人(122例)和离退人员(85例)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7.41%、14.35%和10.00%。66例输入病例中,89.4%(59例)来自亚洲地区,其中东南亚国家占74.2%(49例)。结论广州市登革热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传染病,加强对可疑发热患者的监测和蚊媒控制是广州市预防控制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柳州市2005-2016年蚊媒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柳州市2005-2016年共报告3种蚊媒传染病149例,年均发病率0.35/10万,其中乙型脑炎72例(死亡3例),疟疾74例,登革热3例(输入性病例);三江县年均发病率最高,为1.29/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73.15%(109/149);平均发病年龄35.93岁,男女比为7.22:1.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10岁以下年龄组,以本地病例为主;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20~50岁组,输入性病例为主(39例).结论 柳州市蚊媒传染病以儿童乙型脑炎和输入性疟疾病例为主,今后应加强病例监测和媒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2019年南京市登革热的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指导应急准备,提早部署防控工作。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境外输入的病例数进行估计,对境内输入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对影响登革热本地传播的各种因素分别进行赋值并确定权重,采用量化指标对本地传播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2019年南京市境外输入病例数估计为7例(2~12例),存在境内输入风险但较低。2019年7-10月南京市有7个地区本地传播风险为“可能”,5-6月除秦淮区本地传播风险为“可能”外,其他地区本地传播的风险均为“不太可能”,1-3月和11-12月无本地传播风险。结论 南京市2019年仍会有登革热病例输入,7-10月需重点关注登革热本地传播,建议采取病例发现、规范处置、持续监测、健康宣教等综合措施,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13.
South Western islands of the Indian Ocean are permanently threatened by dengue fever outbreaks. On the Reunion Island, two dengue outbreaks were biologically documented (1977–1978 and 2004). And since July 2004 there has been an inter-epidemic period for the island with sporadic cases and clusters. Between January 1, 2007 and October 5, 2009, the epidemiologic surveillance system detected five confirmed autochthonous cases, five confirmed imported cases (South-East Asia), and 71 probable cases. All the five autochthonous confirmed cases occurred in Saint-Louis during two consecutive clusters. In other South Western islands of the Indian Ocean, several dengue fever outbreaks have been reported. Importation of dengue virus from South-East Asia is a major risk for a new outbreak on the isl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serotype could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new and severe clinical forms, including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用登革热病毒NS1抗原法检测病例血清标本,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进行蚊媒密度监测。结果本次疫情流行历时104 d,共确诊病例232例,其中本地感染145例,缅甸输入87例。流行季节为8-11月,病例主要集中在瑞丽市城区(124/232,53.45%);男女性别比为1.23∶1,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80岁,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农民和家务及待业者居多。结论此次疫情为瑞丽市首次发生登革热本地流行;采取伊蚊综合控制措施,布雷图指数≤5.0,疫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4-2008年登革热流行态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8年网络直报系统登革热疫情统计数据、卡片个案及现场调查等信息,用Arc View GIS3.3及Excel2007软件对2004-2008年登革热流行形式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4-2008年云南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16例,除2月外各月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以9-10月最多。104例为来自缅甸、老挝为主的东南亚各国的输入病例,12例为本地感染病例。就诊属地县(市、区)涉及10个一线边境县(市、区)及4个非边境县(市、区)。本省、外省、外籍各类人群均有一定数量的病例报告。男性病例多于女性;7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数以0~9、15~29、35~39及50~54岁年龄组居多,占72.41%(84/116);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者、农民、学生、工人、散居儿童、干部职员和民工为主。结论云南省登革热主要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病例,我国与缅甸、老挝接壤的边境地区是登革热预防控制的重点地带,男性、商业服务者、农民、学生、工人和散居儿童是感染该病高风险人群和重点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016-2018年中国登革热在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浙江省6个重点省份输入性病例的时空模式和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并整理中国南部6省份2016-2018年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的疫情资料,从空间、时间、人群的不同角度,分析6省份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全球输入传播风险强度、时空动态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中国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来源于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是东南亚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输入性病例数量多,来源广,而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则几乎局限在东南亚地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在这3年间逐年上升,发病高峰在8-11月,各省之间的时间聚集段稍有差别。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年龄[(37.0±19.6)岁]高于东南沿海地区[(36.0±11.7)岁]和西南地区[(32.0±16.3)岁];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8:1、1.04:1和1.38:1;病例职业分布中,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以商务人员为共同高发人群,此外东南沿海地区以工人、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西南地区以农民为主,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数较少,患者分散于各职业。结论 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与海南省3个地区的登革热输入模式存在差异,应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的防控措施,以实施更加精准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20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状况和病毒E基因进化特征,探讨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病毒传播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登革热病例信息,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标本并测定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运用MEGA 5.05软件构建最大相似度基因树,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