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发现经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中晚发现病例特征以及晚发现的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选择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晚发现病例的特征,比较晚发现比例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影响病例晚发现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12-2016年湖北省共报告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 11 832例,晚发现病例的比例为39.92%(4 723例),其中同性传播及异性传播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分别为27.09%和4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609,P<0.001)。4 508(已排除经推算的215例晚发现病例)例晚发现病例中,男性为主(79.41%);年龄组主要集中在35~64岁(63.38%);汉族为主(96.69%);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66.88%);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71.78%);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7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越大、经异性途径传播、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是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主要因素。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结论 现阶段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中晚发现现象依然突出,应针对不同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发现策略,强化医疗机构主动提供检测咨询(PITC)和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作用以及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男男性行为人群检测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波市海曙区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晚发现情况,为艾滋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海曙区2011—2017年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结果 2011—2017年海曙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463例,其中晚发现病例170例,年均晚发现比例为36.72%, 2011—2017年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P0.05)。HIV/AIDS病例的晚发现与年龄、职业和检测发现途径均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随着发病年龄增加,晚发现比例呈上升趋势;商业服务人员HIV/AIDS病例(31.16%)的晚发现比例低于工人/农民(48.86%);医院(41.73%)、检测咨询发现(31.82%) 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均高于其他发现途径(23.26%)。结论海曙区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逐年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职业和检测发现途径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沈阳市及周边城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红丝带门诊收治的1993年1月-2009年7月确诊HIV/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HIV/AIDS患者人口学特征、HIV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门诊累计收治HIV/AIDS患者381例,男性333例,占87.4%,19~40岁年龄组228例,占59.8%;2006-2009年确诊HIV感染者是1993-1997年确诊HIV感染者的46倍;男男性接触者(MSM)占所有感染者的比例从1998-2001年的3.3%(1/30)上升至2006-2009年的73.2%(202/276),已成为HIV感染主要人群。结论沈阳地区以男男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HIV感染者数量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柳州市不同途径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简称HIV/AIDS)的晚发现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柳州市新报告的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分析不同途径发现的HIV/AIDS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的839例研究对象中,通过医院就诊途径和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的晚发现率分别为83.8%和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5,P<0.001)。医院就诊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年龄在16~39岁、女性、未婚以及注射吸毒传播途径所占比例分别为37.3%、22.8%、15.3%和5.0%,均低于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均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医院就诊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异性性接触传播者、查出感染HIV之前有异性固定性伴性行为和非固定异性性行为者发生晚发现的危险性增加,而家庭年收入 ≥ 15 000元发生晚发现的危险性降低;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年龄越大发生晚发现的危险性越高。结论 医院就诊途径和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晚发现状况均较严重,两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其晚发现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提示今后在促进HIV/AIDS早期发现时应根据不同途径发现的HIV/AIDS的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菏泽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HIV/AIDS)的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相关历史卡片,筛选2014~2018年新报告的现住地址为菏泽的HIV/AIDS病例,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晚发现定义,分析晚发现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8年菏泽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728例,晚发现252例,平均晚发现率为34.62%。各年新报告病例分别为116、134、151、204、123例,晚发现率分别为46.55%、34.33%、38.41%、29.90%、26.83%。医疗机构的病例晚发现率(40.52%)高于检测咨询和其他检测,不同样本来源的晚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性传播的晚发现率高于同性传播,不同传播途径的晚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19岁的HIV/AIDS感染病例相比,≥60岁组晚发现风险较高(OR=7.02,95%CI:2.62~18.78)(P0.01);与文盲相比,高中或中专感染病例晚发现风险较低(OR=0.42,95%CI:0.20~0.89)(P0.05);与其他样本来源相比,医疗机构晚发现风险较高(OR=1.76,95%CI:1.10~2.83)(P0.05)。结论菏泽市2014~2018年新报告HIV/AIDS感染病例晚发现率较高,晚发现与文化程度、医疗机构、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HIV/AIDS病例早检测和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7年湖州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基本信息、感染途径和检测发现途径资料,分析HIV/AIDS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6-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晚发现情况。方法从中国传染病监测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中下载2016-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个案信息,选取≥15岁且具有报告1年内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检测结果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样本来源、传播途径、晚发现比例等特征进行统计描述;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构成比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晚发现相关因素。结果 24 792例研究对象的晚发现比例为55.6%(13 796例)。2016-2020年新报告HIV/AIDS的晚发现比例依次为52.7%、54.7%、55.2%、56.2%和59.9%,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45.714,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49岁和≥50岁的HIV/AIDS晚发现风险分别是15~24岁的1.775倍(95%CI:1.624~1.940)和2.377倍(95%CI:2.136~2.644)...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晚发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促进HIV/AIDS病例检测发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2015—2017年绍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776例,其中晚发现病例202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530,95%CI:1.074~2.181)、医院就诊发现(OR=2.573,95%CI:1.479~4.447)、检测咨询发现(OR=2.329,95%CI:1.584~3.424)和常住人口(OR=1.491,95%CI:1.061~2.096)是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论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年龄35岁、医院就诊和检测咨询发现及常住人口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4―2021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新报告中国籍和缅甸籍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择2014―2021年德宏州新报告的全部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21年新报告中国籍HIV/AIDS病例2 586例,晚发现病例763例,平均晚发现比例29.5%;新报告境内缅甸籍HIV/AIDS病例4 788例,晚发现病例707例,平均晚发现比例为1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籍HIV/AIDS病例中男性、年龄≥30岁、文盲、经异性传播、发现途径为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病例晚发现风险高于其他组别的感染者(均P<0.05);缅甸籍HIV/AIDS病例中年龄≥30岁、文盲、发现途径为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病例晚发现风险高于其他组别的感染者(均P<0.05)。结论 德宏州应继续加强各类人群的AIDS防治知识及HIV检测的宣传,促进隐匿高危人群的主动检测,减少病例的晚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扬州市江都区HIV/AIDS检测途径与晚发现情况,为调整本地区HIV检测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江都区2002年-2015年在册管理的257例HIV/AIDS患者的检测途径与晚发现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江都区257例HIV/AIDS的检测途径以"其他就诊者检测"为最多,占37.35%(96/257);被动检测方式占68.87%(177/257),主动检测方式占31.13%(80/257);晚发现比例为38.13%(98/257),其中被动检测方式与主动检测方式分别为46.33%(82/177)、20.00%(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P0.01)。结论江都区HIV/AIDS以被动检测发现为主,晚发现比例较高;应增设HIV咨询检测窗口,加强检验人员技术培训,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覆盖面,更多地发现感染者;同时要重点加强VCT等主动检测与监测,提高HIV/AIDS的早发现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015年广西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广西2015年新报告HIV感染/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首次检测结果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共收集8 586例新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研究对象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37.5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占43.12%;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及地区均为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晚发现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1.851,95%CI:1.673~2.048),农民、工人、民工(OR=1.387,95%CI:1.242~1.549),初中及以下文化(OR=1.619,95%CI:1.400~1.873),已婚有配偶(OR=1.207,95%CI:1.075~1.354)、离异或丧偶(OR=1.508,95%CI:1.309~1.738)。结论 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疫情较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与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凉山州HIV耐药毒株流行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HIV耐药株的流行现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0年8-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凉山州7个县(市)317名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治疗数据,同时采集血样进行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L)和耐药基因型突变检测.结果 调查对象VL< 1000 copy/ml的比例为73.50% (233/317);CD4+T淋巴细胞数中位数(M)为329 cell/μl,总耐药率为8.20% (26/317).84名病毒抑制失败的患者中,总耐药率为30.95%(26/84).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28.57% (24/84)、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8.33%(7/84)、对蛋白酶类药物耐药率为1.19%(1/84).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耐药发生的因素有通过静脉吸毒感染(AOR=3.37,95%CI:1.06~ 10.66,P=0.0390)、调查前无原因的慢性腹泻>1个月(AOR=8.38,95%CI:1.87 ~ 37.69,P=0.0055)、CD4+T淋巴细胞数<200 cell/μl (AOR=3.48,95%CI:1.29~ 9.39,P=0.0139)和来自布拖县(AOR=17.68,95%CI:4.97~ 62.86,P<0.0001).22名耐药的患者85.00%集中在布拖县,通过布拖县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发现民族为彝族(AOR=17.35,95% CI:2.01 ~ 149.73,P=0.0095)、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AOR=0.18,95% CI:0.08 ~0.42,P<0.0001)、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AOR=8.17,95%CI:2.35~ 28.39,P=0.001)、近1个月按要求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的比例≥90.00% (AOR =0.05,95% CI:0.02~0.13,P<0.0001)与耐药的产生有相关性.结论 凉山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获得较好效果.不同地区耐药率差异较大.需要重视静脉吸毒人群耐药预防,并强化依从性教育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 cases of HIV infection diagnosed from 1997-2001 and compare them with AIDS cases (1991-2001). METHODS: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on new cases of HIV infection detected in the Basque Country (1997-2001) and were compared with AIDS cases (1991-2001). RESULTS: A total of 912 new cases of HIV infection were diagnosed. In 299 of the new cases (32.8%), HIV and AIDS were diagnosed simultaneously.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of transmission was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followed by intravenous and homo/bisexual transmission. Significant epidemiological differences (p < 0.001) were found with regard to AIDS cases. CONCLUSIONS: Sexual transmission has replaced intravenous drug use as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of HIV transmission. A larg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ere simultaneously diagnosed with HIV and AIDS, indicating the need for new preven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2008-2016年长春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提高防治成效.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2008-2016年长春市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6年共报告3 232例HIV/AIDS,男女性别比为13.89:1,各年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2,P=0.003);经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98.51%),近几年同性传播构成比明显上升;年龄以20~49岁为主(78.03%),历年均有一定比例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报告,不同年份之间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566,P<0.001);职业分布以家政、家务及待业最多,占总人数的37.28%,其次分别为农民、商业服务和工人,学生人群所占的比例近3年均>8.00%.结论 长春市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性接触传播已成为主要途径,男男性行为者感染率快速上升,中老年人、青年学生已成为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需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艾滋病检测力度,提高预防和治疗服务的可及性,扩大HIV/AIDS密切接触者的告知范围,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了解泸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经异性传播的具体来源。 方法 招募经异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采用深入访谈的方式调查其诊断HIV之前高危性行为信息和方式,分析其感染HIV最可能的时间和地点。 结果 对300名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的感染者的调查表明,男性和女性感染HIV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34,P<0.001),男性以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90.8%),另外固定性伴性行为占5.1%,临时异性性行为4.1%;而女性中以固定性伴性行为为主(71.9%),商业异性性行为占17.1%,临时异性性行为11.0%。自述经过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的调查对象中,25.9%的人自述曾在2个以上地市发生过商业性行为,25.0%在2个及以上的省份发生过商业性行为;64.3%的调查对象自我判断在泸州市感染,而认为自己是在户籍地以外的其他省份感染HIV的调查对象占29.3%。 结论 泸州市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的情况较为复杂,亟需系统而全面地在全人群和重点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2011—2015年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5年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年龄15岁及以上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绘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恢复曲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成功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8 237例对象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0.76±14.17)岁,主要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39.61%,异性性传播55.78%,所有治疗患者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QR)为227(100~323)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的有32.17%,统计分析显示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治疗后成功恢复的比例越高(χ~2=1 251.09,P<0.000 1),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分组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的中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20.45,P<0.000 1),8 237例研究对象接受治疗后,病毒学抑制样本数(≤400拷贝/m L)占87.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情况、感染途径、文化程度、基线CD4值、初始治疗方案、CD4^+T淋巴细胞恢复情况是病毒载量成功抑制的因素。结论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开展对患者免疫重建、病毒载量的抑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影响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因素较多,建议继续采取扩大检测、扩大治疗、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等政策,进一步提高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株洲市主动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制定株洲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高危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株洲市内所有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2008-2012年的求询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4 413名求询者中,23 745人进行了HIV检测,检测率97.26%.HIV阳性者141名,阳性率为0.59%.求询者集中在20~4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群,占70.09%,初高中文化者多见.141名HIV阳性检出者中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占81.56%,且检测人数和阳性患者在逐年增多(P=0.000),进一步分析阳性检出率不断攀升的原因与株洲市商业性性行为日趋频现和男男性接触人群主动检测增多有关. 结论 应对青壮年人群进行广泛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加强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以及从事性服务工作者的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delayed diagnosis of HIV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METHOD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patients included in the Spanish VACH cohort who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HIV infection between 1997 and 2002 was performed. Delayed diagnosis was defined as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HIV infection and AIDS simultaneously or within the first month after the first positive serologic test, or those with a first CD4+ cell count below 200/ml.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remaining patients RESULTS: Of 2,820 new cases of HIV infection, delayed diagnosis was found in 506 (18%). These patients differed from the remaining patients in their lower mean age and higher HIV viral load, as well as in their distribution by sex (higher proportion of males), occupational status, history of incarceration in prison, and HIV-risk transmission group. The median survival during follow-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mong AIDS patients with a delayed diagnosis. CONCLUSIONS: Delayed diagnosis remains a cause for concern in our environment, due to its magnitud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Som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clues to guide future programs directed at increasing information and improving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接受HIV检测阳性告知后不同时期艾滋病知识和高危性行为改变情况,为进一步做好HIV感染者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云南、广西两地四县(区)于2006年1月初至2008年6月底期间通过网络直报上报到"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并且血清HIV抗体确认实验阳性或替代策略Ⅱ阳性且完成首次随访的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在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高危性行为等. 结果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共889名HIV感染者接受了HIV阳性检测结果告知,其中以2008年1月至6月接受告知的HIV感染者比例最高(3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晓HIV检测阳性结果后1.5~2.0年组和0.5~1.0年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P<0.05),两组过去6个月性行为发生频次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8.93,P<0.01),且HIV感染者在知晓阳性结果后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X~2=11.92,P<0.01). 结论 HIV感染者在接受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后,不同时期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性行为均有相应的变化.完善HIV检测咨询和阳性结果告知后的服务,在HIV感染者接受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后2年进行1次随访,加强艾滋病方面的预防干预可降低高危性行为,防止HIV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20.
HIV抗体不确定患者的随访转归及相关生物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IV抗体不确定患者随访转归、辅助诊断方法及导致出现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有关生物学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 ,对笔者所在实验室2005-2009年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的269例患者进行随访检测,同时以核酸和p24抗原检测为辅助诊断,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Ⅰ型和Ⅱ型的感染状况及抗核抗体(ANA)、甲胎蛋白(AFP)在血液中的含量,并与筛查阳性但Western blotting确认阴性患者的样本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73例HIV抗体不确定者成功随访,其中25例在随访中抗体转阳,确认感染HIV;48例抗体转阴,排除HIV感染。对于随访期间抗体转阳的患者,当回访检测时间超过1周后,任意时间段回访检测的抗体阳转率均为100.00%。HIV抗体不确定患者Western blotting带型主要集中在p24和gp160,抗体转阳组和抗体转阴组带型分布不同。核酸检测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方法的一致率及灵敏度均高于90.00%,且均高于p24抗原的69.09%( 38/55)和27.27%( 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一致率=6.875,x2灵敏度=18.893,P值均<0.05)。抗体转阴的HIV抗体不确定患者ANA、AFP阳性率分别为20.83%(1 0/28)、6.25% (3/48),高于筛查阳性Western blotting确认阴性的患者(均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ANA= 19.430,x2AFP =5.520,P值均<0.05);但两组HBV、HCV、HTLV和TP感染情况类似。结论 对HIV抗体不确定进行随访有利于患者的及时诊断。作为辅助诊断,核酸检测比p24抗原检测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患者体内ANA、AFP水平升高可能是致HIV抗体不确定的非特异性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