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采用死亡数和寿命损失年(YLL)两种疾病负担指标,定量评估大气二氧化氮(NO_2)对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六个城区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每日大气NO_2和死因监测数据,并计算每日YLL值,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别建立大气NO_2对暴露人群每日死亡及每日YLL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最后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六城区的结果进行合并。结果除和平区外,天津市其他5个城区大气NO_2均可导致暴露人群非意外死亡数和YLL值的增加。天津市城区大气NO_2日均浓度(lag0~1)每升高10μg/m~3,可分别导致暴露人群每日死亡和每日YLL值增加0.67%(95%CI:0.40%~0.93%)和1.62(95%CI:0.69~2.54)人年。结论天津市城区大气NO_2可导致暴露人群死亡和YLL的增加,但不同的城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银川市大气气态污染物水平及其对人群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银川市2013—2015年人群死亡监测数据、大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银川市大气气态污染物对人群死亡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银川市大气SO_2、NO_2的年均浓度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SO_2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为0.69%(95%CI:0.07%~1.31%);NO_2日均浓度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银川市大气CO日均浓度每升高1 mg/m~3,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为5.83%(95%CI:0.52%~11.42%)。银川市大气SO_2、NO_2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及CO日均浓度每升高1 m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1.39%(95%CI:0.06%~2.74%)、5.92%(95%CI:2.47%~9.49%)及13.73%(95%CI:3.09%~25.46%)。结论银川市大气污染水平相对较高,大气气态污染物浓度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物与温度对天津市河西区人群肺癌早死寿命损失年(YLL)的交互作用,为肺癌死亡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河西区人群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肺癌死亡相关数据及2015—2017年天津市河西区空气质量监测点环保监测数据和天津市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建立双变量响应面模型及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温度交互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与温度对天津市河西区人群肺癌YLL的交互作用。结果相对于参考温度16.3℃,高温(34℃)和低温(–13℃)分别使天津市河西区人群每日肺癌YLL上升1.12%(95%CI=0.58%~2.16%)和1.49%(95%CI=0.16%~14.25%);细颗粒物(PM_(2.5))、二氧化氮(NO_2)、一氧化碳(CO)、臭氧(O_3)-1 h和O_3-8 h可分别导致天津市河西区人群肺癌YLL上升1.00%(95%CI=0.98%~1.03%)、1.01%(95%CI=0.95%~1.08%)、1.01%(95%CI=0.99%~1.03%)、1.03%(95%CI=0.98%~1.09%)和1.03%(95%CI=0.98%~1.09%);且在低温时,每升高10μg/m~3的PM_(2.5)和NO_2可分别导致天津市河西区人群肺癌YLL上升4.14%(95%CI=0.55%~7.85%和5.44%(95%CI=–4.80%~16.78%)。结论高温和低温以及PM_(2.5)、NO_2、CO、O_3-1h和O_3-8 h均能增加每日肺癌YLL,且低温时PM_(2.5)和NO_2对每日肺癌YLL影响的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菏泽市大气PM2.5浓度超标情况,评估其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方法 收集2019-2020年菏泽市PM2.5监测数据和死亡监测数据,计算PM2.5浓度超标率。应用比例风险模型估算菏泽市2019-2020年大气PM2.5在不同季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对人群非意外、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结果 2019-2020年菏泽市大气PM2.5浓度超标率为22.71%(166/731)。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造成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0.96%(95%CI:0.24%~1.69%,P<0.01),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82%(95%CI:0.05%~1.59%,P<0.01),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92%(95%CI:0.15%~1.72%,P<0.01)。冬季PM2.5浓度超标对非意外(F=182.49,P<0.01)、循环系统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银川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其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通过收集银川市2013—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和居民死亡监测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银川市大气颗粒物物对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大气PM_(10)和PM_(2.5)年均浓度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大气PM_(10)和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56%(95%CI:0.15%~0.97%),1.33%(95%CI:0.46%~2.21%);大气PM_(10)和PM_(2.5)浓度对小于65岁组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6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在滞后7、5 d时达到最大效应,分别为1.24%(95%CI:0.21%~2.28%)和0.57%(95%CI:0.08%~1.06%);大气PM_(10)、PM_(2.5)浓度对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高于男性。结论研究期间银川市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高,且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存在一定的暴露-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 )对居民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寿命损失年(YLL)的影响。方法收集石家庄市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的每日大气颗粒物、气象资料及循环系统死亡数据,计算每日YLL值,利用广义相加模型评估大气颗粒物对居民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YLL的影响。结果 研究期间,石家庄市PM10、PM2.5 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效应最大值分别出现在lag02、lag0,分别为0.37%(95%CI:0.09%~0.64%)、0.61%(95%CI:0.18%~1.04%)。PM10、PM2.5 每升高10μg/m3,分别导致每日YLL增加1.07年(95%CI:0.06~2.09)、1.73年(95%CI:0.15~3.32)。双污染物模型中,PM10及PM2.5 均具有独立的健康效应。性别分层结果显示,PM10、PM2.5...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天津市大气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天津市城区2005-2007年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以及每日死因别死亡人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和季节趋势、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探讨SO2和NO2日平均浓度与每日死因别死亡间的相关性,分析PM10及模型参数对其相对危险度估计的影响.结果 大气SO2和NO2与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间显著相关,与呼吸系统疾病间无显著关联.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6%(0.23%~0.89%)和0.49%(0.06%~0.93%);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94%(0.17%~1.70%)和1.29%(0.29%~2.30%).结论 天津市大气SO2和NO2污染与城区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天津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收集天津市城区2005-2007年空气污染数据、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及每日死亡人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和季节趋势、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及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等气态污染物的影响,分析天津市PM10与居民每日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气PM10与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间显著相关.PM10浓度每升高10 μg/m3,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45%(0.21~0.69)、0.60%(0.29~0.91)和0.82%(0.04~1.61).结论 天津市大气PM10污染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显著相关,尤其是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菏泽市大气污染物(PM2.5、SO2、NO2和O3)对居民逐日总死亡、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2020年菏泽市逐日大气污染物(PM2.5、SO2、NO2和O3)资料、气象资料和常住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大气污染物与人群死亡的关联性。结果 菏泽市大气中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在Lag0天人群日均总死亡、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超额风险分别为0.95%、0.96%、0.82%和0.92%;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在Lag0天呼吸系统死亡超额风险为15.33%;N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在Lag0天人群日均死亡、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珠海市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居民每日死亡数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珠海市2013—201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及同期的气象资料和每日死亡人数,分析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研究大气污染物与居民每日死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珠海市3年内大气PM_(2.5)、PM_(10)、CO、SO_2和NO_2浓度均呈下降趋势,O_3浓度基本保持不变;除O_3外,污染物浓度高峰期基本为12—2月,低峰期为6月。除O_3与平均气温无相关关系外(P0.05),其他污染物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P0.01)。NO_2、PM_(10)、PM_(2.5)和SO_2对人群每日总死亡数有明显影响,其中PM_(10)和PM_(2.5)在滞后3 d时效应最大,浓度每升高10μg/m~3,死亡总数分别增加0.89%(95%CI:0.19%~1.60%)和1.60%(95%CI:0.61%~2.60%),同时可引起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1.38%(95%CI:0.29%~2.49%)和2.27%(95%CI:0.75%~3.81%)。结论珠海市大气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数有一定关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热浪与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北京市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北京市1999年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期间5次热浪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的影响。采用1∶1单向回顾性对照,选择死亡发生前第7天作为自身对照,分别计算不同长度的危险期时的OR值,以最高的OR值及其对应的危险期来反映每次热浪过程对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滞后天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发生5次热浪。第1次持续9d,最高气温为38.8℃,平均湿度为46.7%,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COPD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42(95%CI:1.310~1.588),2.667(95%CI:1.893~3.756)和1.778(95%CI:1.182~2.674);第2次热浪持续3d,最高气温为36.8℃,平均湿度为61.0%,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200(95%CI:0.973~1.480),3.000(95%CI:1.090~8.254)和3.333(95%CI:0.917~12.112);第3次热浪持续7d,最高气温为41.5℃,平均湿度为58.5%,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2.135(95%CI:1.925~2.368),3.360(95%CI:2.450~4.608)和2.897(95%CI:1.899~4.418);第4次持续3d,最高气温为39.6℃,平均湿度为31.9%,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64(95%CI:1.042~2.057),1.000(95%CI:0.375~2.664)和1.000(95%CI:0.290~3.454);第5次热浪持续4d,最高气温为37.4℃,平均湿度为42.0%,3种死因每日死亡OR值分别为和1.525(95%CI:1.099~2.118),2.000(95%CI:0.500~7.997)和2.000(95%CI:0.603~5.371)。结论热浪对居民死亡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非意外死亡影响的滞后期一般为2~3d,呼吸系统疾病包括COPD死亡的滞后期为2~5d;热浪过程中气温越高,湿度越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肥市PM10与人群非意外死亡率的关联。方法收集2013-2017年合肥市每日空气污染物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居民死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来研究PM10质量浓度对居民死亡人数影响,按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进行亚组分析,并分析纳入NO2和SO2后PM10对居民死亡的影响。结果合肥市2013-2017年PM10质量浓度为95μg/m3经过DLNM模型拟合分析得出,居民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随着PM10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M10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95%CI)增加0.55%(0.23%87%)和0.97%(0.26%,1.68%)PM10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之间无统计学关联;纳入SO2和NO2后PM10与人群的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之间的关联变弱;女性、老年人群对PM10更加敏感未发现PM10与死亡人群学历高低有关。结论合肥市PM10污染较为严重,对居民死亡人数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居民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 - 2015年该市逐日大气PM2.5浓度、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居民的死亡数据,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日均浓度和居民死亡的关系。结果 研究期间石家庄市日均非意外死亡32人,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死亡17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5人;PM2.5浓度范围为6.3~771.3 μg/m3,平均浓度为118.8 μg/m3。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市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lag05)、循环系统疾病死亡(lag05)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lag1)的风险分别增加0.73%(95%CI:0.42%~1.04%)、1.04%(95%CI:0.64%~1.46%)和0.63%(95%CI:0.07%~1.19%)。结论 石家庄市大气PM2.5浓度的升高可能导致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尤其是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气态污染物与浦东新区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联性,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浦东新区2005年1月1日-2017年12年31日的气象因素、大气污染及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的方法,评估气态污染物对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上海市SO2与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96μg/m3和45.21μg/m3。SO2与NO2与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存在相关性。SO2与NO2的效应分别在滞后3 d(lag3)与当日(lag0)强度最大,SO2浓度每上升10μg/m3,在滞后3d(lag3)时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将上升1.12%(95%CI:0.69%~1.56%);NO2浓度每上升10μg/m3,在当日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将上升0.85%(95%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与泰州市居民非意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泰州市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大气颗粒物化验结果及居民死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分别拟合单污染物模型和双污染物模型来分析泰州市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每日非意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结果 2016—2020年期间,PM2.5、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3.60μg/m3和71.58μg/m3。单污染物模型研究表明四日移动平均滞后的PM2.5(lag03)和PM10(lag03)对非意外、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最大,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每升高10μg/m3,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82%和0.54%,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40%和0.88%。PM2.5当日浓度PM2.5(lag0)和PM10两日移动平均滞后的PM10(lag01)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最大,PM2.5、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分别上升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2019年浦东新区气象资料、居民非意外死亡资料以及上海市大气污染物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日均气温对浦东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及累积性与滞后性。结果 高温与低温均导致居民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上升。以中位温度(P50, 18.2 ℃)为参照,高温(P95, 30.1 ℃)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累积2 d(Lag0~1 d)效应的RR值及其95%CI分别为1.28(1.23~1.33)、1.32(1.24~1.41)及1.45(1.28~1.64); 低温(P5, 3.0 ℃)对居民非意外死亡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在累积22 d(Lag0~21 d)的RR值及其95%CI分别为1.22(1.11~1.35)与1.37(1.17~1.60),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在在累积15 d(Lag0~14 d)的RR值及其95%CI为1.27(1.01~1.59)。低温对<75岁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不显著; 高温对≥75岁人群的影响显著高于<75岁人群。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人群受高温及低温的影响显著高于中学及以上文化人群。结论 高温与低温均增加浦东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75岁人群与小学及以下文化人群对气温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兰州市大气气态污染物NO2和SO2对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健康效应。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的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子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1-2005年兰州市大气NO2和SO2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大气NO2和SO2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单污染物模型中,NO2和SO2分别以滞后1天和0天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最强。滞后1天NO2和无滞后SO2浓度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时,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增加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60(95%CI 1.046~1.074)和1.048(95%CI 1.031~1.065);女性和老年人为易感人群;2种污染物在秋冬季的作用比春夏季更明显。结论兰州市大气NO2和SO2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日入院人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