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内、外环境硒营养水平与克山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克山病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以及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集病区、非病区水,以及居民食用粮和病区、非病区人群头发、血清及尿样,用荧光法测定样品硒含量;并观察全省40年克山病病情动态变化,观察硒水平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克山病病区水硒、土壤硒含量低于非病区;居民食用粮(小麦、玉米、瓜干)硒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P〈0.01);克山病病区水、土中硒含量与当地粮食中硒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克山病患者发硒、血清硒、尿硒含量均显著低于病区健康人和非病区健康人(P〈0.01),病区健康人的血清硒、尿硒水平低于非病区健康人,发硒也有降低趋势。从1976~2004年克山病病区居民食用小麦、玉米硒含量逐渐增高,克山病患者头发、血清及尿液硒含量逐渐增高,克山病患病率逐渐降低。结论 克山病发生于低硒地区,病区居民机体硒营养水平与克山病患病率之间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缺硒可能是克山病发生的地区性条件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潜在型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和全血硒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全血硒含量均明显低于非病区居民,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均高于非病区居民,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与非病区居民无明显差但两病患者上述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潜在型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均与低硒状态和血清红细胞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克山病和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和甲状腺(T_4)的含量,同时采用免疫酶染色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以克山病病区及非病区健康儿童做对照。结果发现:亚急型克山病患儿血清中T_4含量明显增高,而病毒性心肌炎、病区及非病区健康儿童血清T_4含量则无明显改变。克山病与病毒性心肌炎血清中T_3无改变;且两者CoxB组病毒IgM抗体阳性率大致相同,但前者T_4含量明显增高,表明克山病患者血清中T_4增高,与病毒感染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潜在型及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ce,NO)和克山病病变间的关系。方法:检测了陕西省黄陵县30例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硒含量和NO水平,健康对照分别选自黄陵县克山病病区和西安市非病区。结果:(1)克山病患者组与病区健康对照组血清硒水平显著低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P<0.05);克山病患者组与病区健康对照组血清硒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克山病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病区健康对照组(P<0.05),但克山病患者组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心功能不全Ⅰ级到Ⅲ级的克山病患者血清NO水平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当心功能不全达Ⅳ级时,血清NO水平下降,结论:NO在克山病患病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克山病病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表明,病区水土粮和患者血清,头发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有别于非病区。克山病区处于低 Se 的地理环境,病区粮食中 Se 含量低于非病区,病区人群血 Se、发 Se 低于非病区的对照人群,而克山病病因又很难完全用低 Se 来解释。在低 Se 的背景上,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竞争性蛋白结合法对潜在型慢型克山病和心肌梗塞病人血浆 c AMP 含量作了分析,并与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健康人作了对此。结果表明,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浆cAMP 含量与病区和非病区健康人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心肌梗塞病人 cAMP 含量不但明显高于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健康人,而且高于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患者,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测定了用克山病病区粮喂养的大白鼠在投给亚硝酸钠后,其红细胞和心肌SOD活性、心肌MDA含量以及心肌CPK和LDH的活性,并观察了硒和钼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区粮组动物红细胞SOD活性明显高于病区粮加硒、加钼和加硒加钼以及非病区粮组。在病区粮中加硒可使心肌MDA含量下降,而加钼则对MDA影响不大,但可减少CPK和LDH由心肌细胞的漏出,这表明硒和钼都有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讨论了硒和钼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硒和钼对于克山病的预防作用是通过不同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潜在型克山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与硒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道了潜在型克山病患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免疫调节因子及血硒含量的检测结果,发现克山病患和病区健康人群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全血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人群(P〈0.01),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却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人群(P〈0.01),但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免疫粘附促进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克山病患和病区健康人群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缺硒和血清免疫粘附抑制因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克山病红细胞膜中维生素E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饲克山病病区糖大鼠的克山病患者红细胞膜中维生素E(VE)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饲克山病病区粮大鼠红细胞膜中α-VE显著低于非病区粮组;病区粮补充α-VE后,大鼠红细胞膜中α-VE显著增加,α+r-VE也有所增加,r-VE则下降;病区粮补硒后,α-VE,r-VE均上升;克山病患者红细胞膜中α-VE、r-VE均低于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而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山东省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皮功能,探讨机体内皮功能失调与克山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57人、病区健康人34人,分别采集清晨空腹血检测ET、NO、NOS、iNOS及cNOS含量及活性。结果(1)克山病患者ET水平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心功能越差,ET升高越明显(P<0.01);(2)NO和NOS含量,潜在型、慢型克山病均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慢型高于潜在型(P<0.01);iN-OS含量克山病患者也高于病区健康人(P<0.05);慢型克山病高于潜在型克山病(P<0.05)。结论ET、NO水平的变化可能作为一种中间环节参与了克山病的发病机制;心功能不同,血浆ET、NO升高的程度也不同;ET、NO可作为克山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慢型克山病血管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慢型克山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变化,探讨在克山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慢型克山病39例,并以病区30例健康人作对照,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iNOS和cNOS)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RBC SOD)及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RBC 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 克山病患者ET及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越重升高越明显(P〈0.01)。NOS、iNOS和c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NOS和iNOS活性与ET及NO相一致(P〈0.05)。克山病患者RBC GSH—Px及RBCSOD活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慢Ⅱ组低于慢Ⅲ、Ⅳ组(P〈0.01);LPO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GSH—Px/LPO及SOD/LPO比值变小(P〈0.01)。结论 克山病血管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降低.这种改变在克山病心肌损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陕西省克山病病情现状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掌握陕西省克山病基本控制10年后病情消长态势和相关因素对克山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今后克山病的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年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陕西省克山病病区选取轻、中、重病区各2个县(区),每个县(区)再选取2个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对3岁以上全体居民进行临床体检和心电图描记,可疑心脏异常者进行X线胸部摄片和心脏超声检查;采集调查点居民主食粮样及克山病患者、病区对照人群发样和血样及非病区对照人群血样,检测含硒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①潜、慢型克山病总检出率为2.44%(139/5692).②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9.19%(523/5692).③可疑患者X线胸片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扩大检出率分别为45.6%(72/158)和34.5%(59/171).④居民食用粮(小麦、玉米)含硒量为(0.045±0.036)、(0.035±0.025)ms/kg;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对照人群发硒分别为(0.376±0.091)、(0.384±0.077)mg/k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7,P>0.05);克山病患者及病区、非病区对照人群血硒分别为(0.071±0.017)、(0.077±0.017)、(0.090±0.016)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P<0.05),克山病患者低于病区对照人群(P<0.05),病区对照人群低于非病区对照人群(P<0.01).结论 陕西省克山病病情依然处于基本控制后的平稳低发态势.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明显升高是病情继续得到控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116例克山病患者的血清、尿及发镍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34例健康人作对照,借以了解克山病与血清、尿及发镍的关系。一般资料:克山病患者均来自克山病病区,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山东、四川和内蒙古克山病病区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血清硒水平及山东克山病区居民发硒和血清硒的变化,为克山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山东、四川和内蒙古克山病病区,以克山病患者及病区健康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山东病区患者77例,健康人63例;四川病区患者35例,健康人36例;内蒙古病区患者17例,健康人18例;并以非病区3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集受检者血液及发样,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样品含硒量.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收集1976-2004年山东克山病病区居民发硒、血清硒的测定结果,观察1976-2009年(含本次调查结果)病区居民发硒、血清硒的动态变化,比较二者的变化规律.结果 ①山东和内蒙古病区克山病患者的血清硒[(0.0773±0.0113)、(0.0347±0.0107)mg/L]低于病区健康人[(0.0895±0.0256)、(0.0469±0.0161)mg/L,t值分别为3.52、3.87,P均<0.01],四川病区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792±0.0162)、(0.0774±0.0103)mg/L,t=0.55,P>0.05].②山东、四川和内蒙古病区克山病患者血清硒均低于非病区健康人[(0.0988±0.0231)mg/L,q值分别为6.74、5.83、19.47,P均<0.01];四川、内蒙古病区健康人低于非病区健康人(q值分别为6.68、16.36,P<0.01);内蒙古病区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血清硒明显低于山东和四川病区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q值分别为13.63、14.74、13.62、11.46,P<0.01).③从1976-2009年山东病区居民发硒、血清硒均逐渐增高,与1976年比较,2009年发硒增加了1.68倍(0.343/0.128-1),血清硒增加了0.98倍(0.091/0.046-1);但发硒与血清硒平均环比增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P>0.05).结论 ①病区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内环境硒水平仍然低于非病区;②山东、四川和内蒙古病区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血清硒水平不同;③30多年来山东病区居民发硒、血清硒呈逐渐上升趋势.建议在克山病病区继续推行以补硒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克山病地区儿童的抗氧化能力和氧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克山病区和非病区考察了学龄儿童抗氧化能力,发现病区儿童红细胞中的抗氧,化酶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触酶 (Cat) 的活力均显著低于非病区,补充硒预防克山病的地区的儿童红细胞中 GSH-Px 活力显著上升,但仍未达到适硒地区的水平,而 SOD 和 Cat 的活力仍未上升,克山病地区儿童血浆中维生素 E 水平虽然在正常值范围以上,但也低于非病区儿童。体外用活性氧氧化红细胞以检验其抗氧化能力也证明区儿童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也低于非病区。表现在红细胞经超氧阴离子 (O_2~-) 或抗坏血酸氧化后血红蛋白被氧化的量,出现形态不正常的红细胞的人数,和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的成份和结构受损的程度均是病区高于非病区。测定亚急型克山病患儿血中自由基水平高于病区的健康儿童,与感染儿童相近,而亚急克患儿大多数夹杂有感染病患,因此推测感染等因素可能使抗氧化能力降低的克山病区儿童体内的氧化因素增强,从而使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而诱发了克山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克山病患儿包括潛克,慢克,亚急克,疑克与非病区正常人,病区正常人,非农业人口正常人尿中儿茶酚胺含量的测定结果。样品来源,取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克山病病区和哈尼族自治县非病区共146例。测定结果未发现克山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发现病区正常人与非病区正常人之间儿茶酚胺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此项研究表明儿茶酚胺不能做为克山病患者的敏感指标,但进一步支持了克山病是与地区有关的地方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克山病的某些流行特点与硒的内外环境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云南省82个县的522份粮食样品和2519份人发样品的硒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克山病病区粮食和人发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人群发硒和主粮硒水平显著相关,人群硒水平的高低基本上与病区和非病区的分布相一致,符合克山病的地区性分布和人群选择性的流行特点。缺硒可能是克山病病区的一个基本致病水土因素,但并非是构成克山病流行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克山病病区粮食和人群硒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克山病病区粮食和人群硒水平。方法按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06-2007年,在陕西省克山病区范围内抽取6个病区县(区)的12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采集调查点居民户自产主食粮食小麦和玉米515份,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发样307份、全血248份及非病区健康人血样64份,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原子荧光法和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粮食、发硒、全血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病区居民粮食(小麦、玉米)硒含量为(0.045±0.036)和(0.035±0.025)mg/kg,克山病患者发硒含量(0.376±0.091)mg/kg低于病区健康人(0.384±0.077)mg/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山病患者全血硒含量(0.071±0.017)mg/L低于病区健康人(0.077±0.0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健康人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人(0.090±0.01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山病患者GSH-Px(75.16±12.10)U/L低于病区健康人(85.70±14.6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区粮食和人群硒水平明显升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明显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中国人血清硒蛋白P(SePP)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评估克山病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将2 310名16~35岁调查者依据居住地定义为克山病病区、非病区、发达城市、普通城市和农村等不同的群体。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经济因素、居住地土壤硒含量等数据,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ePP水平,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SePP的影响因素。结果克山病病区村居民血清SePP含量为14.23 mg/L,非病区村为15.28 mg/L,病区村非病区(t=-3.113,P0.05)。发达城市、普通城市和农村居民血清SePP含量分别为16.54、14.94和14.4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98,P0.05);发达城市高于普通城市和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城市和农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发现,人均消费支出、土壤硒水平是人群血清SePP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人群血清SePP水平存在差异,经济水平和外环境硒水平对SePP有一定影响,这些结果为在人群SePP水平评估克山病消除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黑龙江省富裕县克山病病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42名、病区“健康人”18名和非病区健康人17名,分别测定其血中心钠素(ANP)水平,结果如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为653.32±11.4Pg/ml、病区“健康人”为615.49±13.2Pg/ml、非病区健康人为559.65±13.6pg/ml。潜在型克山病患者血中 ANP 含量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人,差异显著;病区“健康人”介于二者之间,与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比较,差异不显著。ANP 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贮存并分泌到血液中的一种新的循环激素,在心血管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