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赖翠芳  唐秀娟 《华夏医学》2014,27(2):113-114
缺血性肠病是一组因小肠、结肠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肠坏死的疾病,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疾病。腹痛、腹泻、便血与便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性,轻症多为一过性、可逆性,重者持续性缺血,可发生全肠壁坏死、穿孔。过去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常出现误诊、  相似文献   

2.
徐春波 《吉林医学》2014,(22):4971-4972
目的:研究疏血通对慢性缺血性肠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病的基础上,对照组给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共14 d;治疗组给以疏血通注射液8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14 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0%);治疗组D-二聚体下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可以改善肠道缺血、疏通血管栓塞、预防血栓,对于缺血性肠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石鸿雁  朱平  郑冬  许樟荣  王爱红 《北京医学》2018,(3):242-245,249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溃疡合并缺血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60岁,因左足底破溃3个月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左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病史,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未触及,下肢动脉CTA提示右股动脉闭塞.住院期间出现腹胀、便血,诊断为缺血性肠病,给予禁食水、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等内科治疗,肠道功能恢复.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缺血性肠病死亡风险较高,其早期识别、准确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十分重要,动态观察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是内科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增多,老年人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近年来,我科收治老年缺血性肠病3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经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的缺血性肠病32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33~85岁,平均(65.5±10.7)岁,均经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23例有基础疾病,其中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3例,心肌炎1例。合并心房纤颤9例,肝硬化5例,主动脉夹层2例,腹部外科术后3例,胰腺癌2例。误诊率高,32例中,4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4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误诊为肠梗阻,3例慢性患者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3例误诊为结肠肿瘤,误诊率为53.1%。结论对具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出现腹痛、血便等需考虑本病可能。可经结肠镜、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内科保守治疗可好转,部分需手术治疗。缺血性肠病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2010年确诊的18例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早期均未明确诊断。结论缺血性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大,易误诊,从而延误诊疗。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肠病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缺血性肠病发生率逐渐增高。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为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我们收治的经手术确诊的缺血性肠病54例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缺血性肠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缺血性肠病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26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缺血性结肠病主要通过结肠镜确诊,缺血性小肠病诊断较困难,肠系膜血管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其症状凶险,死亡率高;治疗缺血性结肠炎主要通过扩血管及活血化瘀治疗,急性缺血性小肠病需手术治疗。结论 缺血性肠病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后治愈和缓解,结论:①对临床症状为腹痛、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考虑缺血性肠病的可能。②缺血性肠病通过保守治疗可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2年1月本钢总医院收治住院的经腹部彩超、全腹CT、结肠镜、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的符合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的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他均行内科保守治疗;2例在手术后3天因肠坏死、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对于中老年患者尤其伴有基础疾病且诊断不清的急腹症患者,应尽早行腹部螺旋CT、腹部彩超、结肠镜等检查,以早期确诊,减少临床漏诊、误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苏川妮 《中外医疗》2011,30(18):75-75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的32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科保守治疗30例(93.8%),好转22例,中转手术8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痊愈出院,手术治疗2例(6.3%);死亡1例(3.1%)。结论缺血性肠病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肠病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方法:收集经结肠镜、影像学、病理或手术证实的缺血性肠病患者22例,对其临床特征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男15例,女7例。肠镜+彩超确诊15例,肠镜+CT确诊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2例,手术确诊1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16例(其中2例还合并房颤),糖尿病4例,无相关疾病2例。误诊率高,22例中有5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占22.7%;3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占13.6%;2例误诊为药物相关性肠炎,占9.1%,总误诊率达45.5%。结论:对具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出现腹痛、便血等需考虑本病可能。可经结肠镜、腹部CT或MRI、彩超、DSA等明确诊断。内科保守治疗可好转,部分需手术治疗。缺血性肠病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诊治的认识。方法收集缺血性肠病患者23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恶心、呕吐及发热等。腹痛23例,腹泻11例,便血17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率43.5%(10/23);17例行全腹螺旋CT检查,阳性率52.9%(9/17);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阳性率100%(8/8),造影检查发现血管畸形、管腔狭窄、闭塞;1例腹部立位X线检查提示肠梗阻。所有患者经恰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缺血性肠病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如及时行肠镜等辅助检查能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肠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血胜肠病是指由于支配肠道的血管本身结构改变(闭塞)和/或功能异常(挛缩),或者全身血液动力学变化(低灌注)导致肠道血流减少而引起的肠壁器质性损害及肠功能障碍。包括小肠缺血和结肠缺血。根据发病情况和病变范围,肠缺血可以分为3类: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缺血陛结肠炎。急陛肠系膜缺血是指突然发作的肠道供血不足,常表现为急性重度腹痛,诊断一般不困难。慢性肠系膜缺血(肠绞痛)是间断或持续的肠道供血不足,无法满足餐后肠道活动的代谢需求。缺血性结肠炎是肠道供血不足导致的结肠损伤。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和人口的老龄化,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缺血性肠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相应肠道发生急性或慢性肠壁缺血性损害,此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但主要累及结肠,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肠病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内镜下表现以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4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肠镜所见以及病理改变情况.结果:24例缺血性肠病中,2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因腹痛加重转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内镜F可见肠管呈节段性病变分布,病变多位于结肠.病理表现多为黏膜充血水肿、肠壁出血及变性坏死为主,伴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结论:对缺血性肠病应早期行肠镜确诊,大多病例早期行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内科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肠病也称肠系膜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明显及饮食结构等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率明显增加,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缺血性肠病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和缺血性结肠炎(IC)3类[2]。其中AMI及IC均为急性起病,也称急性缺血性肠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青年缺血性肠病误诊类型,旨在对青年人缺血性肠病有一定认识和警惕性,提高诊断率,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9月急诊误诊的5例青年缺血性肠病的原因及类型。结果:5例患者早期均未明确诊断,其中1例因误诊导致死亡。结论:青年缺血性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病率低,易误诊,加强对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表现的认识可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