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代海平  徐波  魏韬  代海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2,(3):26-27,29
目的探讨αSMA、MMP-13及VEGF在应用枸杞多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动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饲含2%胆固醇的饲料,预防组喂饲含2%胆固醇的饲料,并在每天早晨饲料中按体重加入枸杞多糖(LBP)20mg/kg。第16周末空气栓塞处死所有动物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指标的检测及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全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预防组也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但是斑块厚度明显低于模型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主动脉斑块厚度和斑块内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降低,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减小(P<0.05);MMP-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的表达降低,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MMP-1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减小(P<0.05)。结论 1.口服枸杞多糖能明显抑制高脂血症所诱发的VSMC增殖,促进已经增殖的VSMC凋亡;2.枸杞多糖能够降低动脉斑块内MMP-13和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3.口服枸杞多糖能有效预防高脂饲料诱发的家兔主动脉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枸杞多糖(LBP)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作用。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LBP组、中剂量LBP组、低剂量LBP组,每组8只。正常组始终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喂普通饲料+质量分数为2%胆固醇,高剂量LBP组、中剂量LBP组及低剂量LBP组分别喂饲普通饲料+质量分数为2%胆固醇+20mg/kgLBP(高剂量组)、10mg/kgLBP(中剂量组)和5mg/kgLBP(低剂量组)。在第4、8、12周末,分别测量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12周一次处死所有动物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指标的检测及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纽Tch、TG、HDL-C、LDL—C、MDA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三组LBP组与模型组比较,Tch、TG、LDL—C、MDA明显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升高(P〈0.01);而高、中、低剂量LB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LBP组与模型组比较,主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内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BCL-2,MMP-13的表达降低。结论:LBP不仅能够降脂,它还可以减少BCL-2,MMP-13的表达,这说明LBP能够对AS斑块性质产生影响,由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木耳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MP-2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木耳多糖缓解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①空白对照组(正常组)8只,每天喂普通饲料;②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6只,每天给普通饲料+1g胆固醇+15%猪油③实验组(预防组)16只,每天给普通饲料+1g胆固醇+1g多糖+15%猪油。16周末所有实验用兔麻醉处死,各组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观察,包括大体形态学观察、光镜观察。通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电镜对斑块内的病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预防组与模型组对照结果显示,MMP-13与MMP-2在预防组中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Masson特殊染色可见预防组中的胶原纤维增生较模型组少。结论:木耳多糖降低斑块中MMP-2,进一步说明其消退斑块的作用。木耳多糖能够降低胶原纤维的生成,说明其不仅可以降低血脂,还可能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从而抑制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FAK、INTβ1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探讨其在AS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1)空白对照组(正常组)8只,喂基础饲料;(2)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6只,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3)木耳多糖组(预防组)16只,每天每兔给高脂高胆固醇饲料+5g木耳多糖喂养。12周末所有实验用兔麻醉处死,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观察。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斑块内的病变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FAK、INTβ1在正常组呈弱阳性表达,而在模型组和预防组中血管内膜和中膜呈阳性表达。预防组与模型组对照的结果显示,FAK、INTβ1在预防组中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AS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FAK、INTβ1的异常表达。INTβ1-FA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 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采用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1.5%的胆固醇喂养,枸杞多糖(LBP)组 采用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1.5%的胆固醇喂养,同时腹腔注射LBP(3.0mg/kg),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酯酰 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C -反应蛋白(CRP)含 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 组比较,TG、TCh、NO、MDA、CRP升高(P<0.01),HDL- C/TCh、SOD活性下降(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 较大(P<0.01);LBP组与模型组比较,TG、NO、MDA、CRP下降(P<0.01或0.05),HDL -C/TCh、SOD活性升高 (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5)。结论: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 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免疫调节、提高HDL- C/TCh有关。  相似文献   

6.
贾磊  宋传玉  李旭  朱瑞 《宁夏医学杂志》2023,(7):581-584+576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TGF-β1组和LBP+TGF-β1组。TGF-β1组细胞给予10 ng/mL TGF-β1,处理24h; LBP+TGF-β1组细胞给予10 ng/mL TGF-β1处理24 h后,再给予20 mmol/L LBP干预24 h;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Vimentin,纤连蛋白(FN),Snail和E-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胶原蛋白Ⅰ(ColⅠ)和胶原蛋白Ⅲ(ColⅢ)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1和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 RT-q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HK-2细胞Vimentin、FN、Snail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α-SMA、Col I和Col II...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枸杞多糖(LBP)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来进一步探讨 LBP 治疗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 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自然消退组、高刺量LBP组、低剂量LBP组,每组10只.正常组始终喂饲普通饲料;自然消退组及两组LBP组前10周均喂饲普通饲料 质量分数为2%胆固醇,在后10周,自然消退组喂饲普通饲料,高剂量LBP组与低剂量LBP组分别喂饲普通饲料 20mg/kgLBP(高剂量组)和 10mg/kgLBP(低剂量组).在第20周末,分别测量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第20周一次处死所有动物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指标的检测及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自然消退组Tch、TG、HDL-C、LDL-C明显升高(P<0.05);两组LBP组与自然消退组比较,Tch、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而高剂量LBP组与低剂量LB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MMP-2和VEGF在AS斑块中呈阳性表达.对比于自然消退组,MMP-2和VEGF在两组LBP组中表达明显减少.结论:LBP不仅能够降脂,它还可以减少MMP-2和VEGF在AS斑块中的表达,这说明LBP能够对AS斑块性质产生影响,由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枸杞多糖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枸杞多糖(LBP)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腹腔注射LBP(3.0mg/kg);卡托普利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灌喂卡托普利(15.0 mg/kg)。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脂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G、TCh、NO、MDA、ET-1、CRP明显升高(P<0.01),HDL-C/TCh、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较大;而LBP组与模型组比较,TG、CRP、NO、ET-1、MDA明显下降(P<0.01),TCh无明显变化,HDL-C/TCh比值、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与卡托普利组各项指标无差异。结论: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调节免疫、提高HDL-C/TCh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影响心肌重塑的机制。方法:45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干预组,每组各15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另外2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 mg/kg灌胃,心肌梗死组及假手术组每天以2 mL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α-SMA、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给药4周后,与心肌梗死组相比,干预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及α-SMA、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干预组和心肌梗死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假手术组( 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受损心肌中α-SMA、TGF-β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多糖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FAK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黑木耳多糖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FAK的表达的影响,探讨黑木耳多糖降血脂和抗氧化以外的抗AS形成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①空白对照组(正常组)8只,喂基础饲料;②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6只,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③木耳多糖组(预防组)16只,每天每兔给高脂高胆固醇饲料+5克木耳多糖喂养。12周末所有实验用兔麻醉处死,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观察。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斑块内的病变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FAK在正常组呈弱阳性表达,而在模型组和预防组中血管内膜和中膜呈阳性表达。预防组与模型组对照的结果显示,FAK在预防组中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黑木耳多糖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FAK的表达,从而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挥抗AS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蒜素对金属基质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高脂血症家兔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6只,体重2.24-0.3。随机将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分为三组:(1)空白对照组(正常组)12只,每天喂食普通饲料;(2)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2只,每天喂食1g胆固醇+10%猪油+普通饲料;(3)大蒜素组(治疗组)12只,每天喂食1g胆固醇+10%猪油+普通饲料+8mg/kg大蒜素。实验开始时,每天7:00治疗组腹腔注射大蒜素,其他两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5mg/kg。在第16周末,测量血脂指标(TC、TG、HDL—C、LDL—c)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指标后,处死全部家兔。取主动脉标本观察并记录其形态学结果后进行HE染色观察并记录标本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记录标本斑块内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蒜素能够降低血中TC、TG、LDL—C、升高HDL—C以及减少丙二醛的含量,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同时能够降低斑块中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的阳性表达率。减小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结论:大蒜素具有降低血脂,抗脂质过氧化,降低斑块中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的阳性表达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外,还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制作及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MRI成像的方法。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用球囊导管损伤腹主动脉内膜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对照组不做干预。MRI检查包括平扫、USPIO增强MRI黑血序列和白血序列。观察AS斑块形成特点,比较不同成像线圈、序列及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12只兔AS模型成功建立,斑块主要位于腹主动脉,在MRI扫描范围内病理检查共发现86个斑块,其中普鲁士蓝染色阳性斑块67个。膝关节线圈成像质量优于其他线圈,MR黑血与白血序列对斑块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黑血成像序列对于区分AS斑块成分较白血序列好。结论球囊损伤结合高脂饮食饲养制备兔AS模型成功率高、制作周期短并可控制斑块发生部位。USPIO增强MR成像序列能敏感检出并反映兔AS斑块成分,成像技术优化对于提高图像质量及斑块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能否负性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TEMT),以及抑制TGF-β下游介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以阐明吡格列酮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3 ng/mL诱导组、TGF-β3 ng/mL+DMSO组、不同剂量吡格列酮阻断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 定性及定量检测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RT-PCR方法 定量检测CTGF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①TGF-β诱导组细胞从原来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大量α-SMA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α-SMAmRNA表达量增加(P<0.05);CTGF mRNA表达量增加(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的含量增加(P<0.05).②吡格列酮阻断组明显抑制TGF-β诱导的NRK52E细胞形态学改变;各剂量组均能抑制TGF-β诱导的α-SMA mRNA、CTGF mRNA表达及Ⅲ型胶原分泌(P<0.05),且呈剂量依赖(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CTGF mRNA与α-SMA mRNA、Ⅲ型胶原的分泌呈正相关(r=0.975,0.988,P均<0.01).α-SMA mRNA与Ⅲ型胶原的分泌呈正相关(r=0.952,P<0.01).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抑制TGF-β诱导的TEMT及Ⅲ型胶原的分泌,对肾间质纤维化具有负性调节作用;吡格列酮抑制TGF-β诱导的CTGF表达可能是其负性调节TEMT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补肾通脉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造模过程进行干预,通过对AS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进行检测,探讨补肾通脉汤阻碍AS进展、稳定AS斑块的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雄性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CG),模型组(MG),补肾通脉组(BSG),阿托伐他汀组(ACG),每组10只,高脂饲料喂养及牛血清白蛋白耳缘静脉注射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内MMP-2和TIMP-2在斑块内的表达的阳性细胞面积。结果:与CG组比较,MG组、BSG组、ACG组MMP-2和TIMP-2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01);与MG组比较,BSG组、ACG组MMP-2和TIMP-2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01,P〈0.01),BSG组与ACG组MMP-2和TIMP-2表达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补肾通脉汤可以通过调节MMP-2和TIMP-2在兔AS模型斑块内的表达,有效阻碍AS进展、稳定AS斑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柔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βRⅠ、TβRⅡ及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柔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3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补肾柔肝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造模,造模组首次于背部皮下注射纯CCl45 ml/kg,3 d后皮下注射40%(V/V)CCl4花生油3 ml/kg,每周2次,造膜8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秋水仙碱组用秋水仙碱水溶液灌胃(5 ml·kg-1·d-1),补肾柔肝方组给予补肾柔肝方流浸膏灌胃(5 ml·kg-1·d-1),连续8周。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分别采用P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βRⅠ、TβRⅡ、α-SMA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TβRⅠ、TβRⅡ、α-SMA蛋白表达升高;TβRⅠ、TβRⅡmRNA、α-SMA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秋水仙碱组及补肾柔肝方组TβRⅠa、TβRⅡ、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TβRⅠ、TβRⅡmRNA、α-SMA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柔肝方能够降低大鼠肝脏内TβRⅠ、TβRⅡ、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轻大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解毒活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血脂及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联合高脂饲养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中药低剂量治疗组、中药高剂量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分别予以低剂量解毒活血方、高剂量解毒活血方、辛伐他汀、生理盐水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0周。观察主动脉HE染色病理改变、血脂(TC、TG、HDL-C、LDL—C)变化。结果:高剂量解毒活血方组、辛伐他汀组对TC、LDL—C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辛伐他汀组优于解毒活血方组,而病理结果显示高剂量解毒活血方组斑块更趋于稳定。结论:解毒活血方具有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调节血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对慢性肾衰(CRF)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探讨其延缓CRF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重复注射建立慢性肾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益肾降浊冲剂治疗组。治疗组分别予缬沙坦、益肾降浊冲剂灌胃8周,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胶原沉积的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α-SM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残肾肾小管出现萎缩、扩张、胶原染色阳性面积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GF-β1、α-SM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缬沙坦组、益肾降浊冲剂组胶原染色阳性面积及TGF-β1、α-SMA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益肾降浊冲剂组胶原染色阳性面积减少及TGF-β1、α-SMA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益肾降浊冲剂能通过抑制CRF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进而抑制EMT及胶原的沉积,作用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糖尿病KKAy小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q-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延缓肾脏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20只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予以高脂饮食至14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和黄芪甲苷组,每组10只,黄芪甲苷组给予黄芪甲苷40 mg·kg-·d-1,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期间,各组动物自由饮食、饮水.血糖仪测量16、20、24周龄时各组小鼠的血糖水平.24周时处死,观察各组小鼠肾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TGF-β1、SMAD2/3、α-SMA的表达.结果 (1)血糖:与对照组相比,14周龄的KKAy小鼠血糖明显升高,模型组血糖在16、20、24周时血糖明显升高(P<0.05),黄芪甲苷组与其相比,血糖下降(P<0.05).(2)肾组织形态学: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清晰,未出现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宽,系膜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质空泡样变性,肾间质炎性细胞增多,黄芪甲苷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质较少,未呈现明显的纤维化.(3)肾组织TGF-β1、SMAD2/3、α-SMA的表达:对照组TGF-β1表达微弱,而模型组TGF-β1显著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质(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TGF-β1、α-SMA表达明显下调(P<0.05);对照组肾小管与肾小球细胞核有少量磷酸化的SMAD2/3表达,模型组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表达减少(P<0.05).结论 黄芪甲苷通过影响TGF-β/SMADS信号通路,下调TGF-β1、α-SMA表达,改善糖尿病小鼠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