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斑点形成细胞(SFC)在结核潜伏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结核组132例,健康对照组44名,有结核暴露史的健康组55名,应用克隆表达的早期分泌抗原靶6KD/培养滤液蛋白10KD融合蛋白(ESAT-6/CFP-10融合蛋白)、早期分泌抗原靶6KD(ESAT-6)进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检测观察对象的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并对有结核暴露史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TST)。结果ESAT-6/CFP-10融合蛋白-ELISPO.r、ESAT-6-ELISPOT在结核组形成SFC数量(M分别为147.5和27.5)显著高于在有结核暴露史健康组形成的SFC数量(M分别为30和10,P分别为O000和O.003);有结核暴露史健康组形成的SFC数量(M分别为30和lO)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形成SFC的数量(M分别为10和5,均P〈005)。ESAT-6/CFP-10-ELISPOT与ESAT-6.ELISPOT比较,其与结核暴露史具有更明显的相关性(X2=6.942,P=0.008),而两种ELISPOT检测均与BCG接种无关;TST则主要受BCG接种的影响(x2=8.967,P=0.003)。结论ESAT-6/CFP-10融合蛋白-ELISPOT与TST比较,ESAT-6/CFP-10融合蛋白-ELISPOT有可能根据SFC的数量来鉴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成为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更加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MTB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探索其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结核组132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对象应用PPD、克隆表达的早期分泌抗原靶6000(ESAT-6)和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000(CFP-10)融合蛋白(简称E/C)进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经3种抗原刺激后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对照组同时进行PPD试验。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结核组PPD—ELISPOT、E/C—ELISPOT、ESAT-6-ELISPOT形成的SFC数分别为255(93~526)、148(40~354)和28(10~1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41)、10(0~20)和5(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1390.5~2510.5,均(P〈0.01);E/C—ELISPOT和PPD-ELISPOT的敏感度分别为90.3%和84.8%,均明显高于ESAT-6-ELISPOT(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496和28.541,均P〈0.01);E/C—ELISPOT和ESAT-6-ELISPOT的特异度分别为8414%和88.9%,均明显高于PPD—ELISPOT(6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膏值分别为6087和10.808,P〈0.05和P〈0.01)。结论E/C-ELISPOT有可能作为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方法,但其特异度易受MTB潜伏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LISPOT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离TB患者54例和非TB患者52例的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并采用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ESAT-6和CFP-10为抗原的ELISPOT试验技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检测,同时做痰涂片、痰培养、PPD试验和胶体金法检测。以临床明确诊断为标准,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TB-ELISPOT的敏感度(Se)90.7%、特异度(Sp)96.15%、阳性预测值(PPV)0.96、阴性预测值(NPV)0.91、阳性似然比(+LR)23.55和阴性似然比(-LR)0.1;胶体金法的Se 59.26%、Sp 88.46%、PPV0.84、NPV 0.68、+LR 5.14和-LR 0.46;PPD试验的Se 64.81%、Sp 82.69%、PPV 0.80、NPV 3.74、+LR 0.69和-LR 0.43;痰涂片的Se 40.74%、Sp 100.00%、PPV 1.0、NPV 0.62、+LR〉10和-LR0.52;痰培养的Se 25.93%、Sp 100.00%、PPV 1.0、NPV 0.57、+LR〉10和-LR0.77。统计结果显示ELISPOT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其它常用结核病诊断方法。ELISPOT在痰涂片和痰培养阴性的TB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4.38%和87.5%。结论 ELISPOT是一种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结核病免疫学辅助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结核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且耗时短,可作为临床结核病诊断尤其是菌阴结核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效应T细胞检测法在诊断活动性结核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来自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肺科医院和沈阳市胸科医院的708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289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和5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5名健康志愿者和289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作为非活动性结核组。活动性结核组包括68例肺外结核患者和64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者归属为肺结核患者;在肺结核患者中有230例患者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呈阳性,410例痰标本细菌学检查阴性。分离研究对象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结核分枝杆菌效应T细胞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评价该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效应T细胞检测试剂盒检测活动性结核组的敏感度为81.78%(579/708);检测非活动性结核组的特异度为79.36%(273/344);检测健康志愿者的特异度为89.09%(49/55)。在经检测结果为阳性的650例研究对象中,正确检出阳性579例,阳性预测值为89.08%;在所有检查结果为阴性的402例研究对象中,正确检出阴性273例,阴性预测值为67.91%(273/402);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正确诊断效率依次为3.96、0.23和80.99%(852/1052)。检测痰检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相对更高,为84.78%(195/230);检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91.49%(43/47)。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效应T细胞检测试剂盒对于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在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以及痰检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效果较好,可用于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相似文献   

5.
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但用其诊断痰菌阴性肺结核却较为困难。近年来,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的方法检测毒株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抗原、早期分泌抗原-6(ESAT-6)和培养滤出液蛋白-10(CFP-10)引发的体外γ干扰素释放反应,可以敏感、特异地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体外单核细胞γ干扰素分泌反应对涂阴肺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酶联免疫斑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e spot assay,ELI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根据临床表现疑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26例,以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结核分枝杆菌ESAT-6及CFP-10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结果在所有入组患者中,根据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者15例,诊断为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11例,ELISpot检测的敏感度为80.0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1.9%-95.7%1,特异度为100%(95%CI71.5%-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95%CI73.5%~100.0%),阴性预测值为78.6%(95%CI49.2%~95.3%)。结论EH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γ干扰素(IFN-γ)释放反应对结核性感染和结核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获取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结核组,57例)、肺癌患者(肺癌组,29例)和健康人(健康对照组,27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将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000蛋白(ESAT6)和38000抗原与PBMC共培养5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浓度。比较3种抗原PBMC IFN-γ释放水平和PPD皮试(TST)结果。结果 (1)健康对照组:TST反应与BCG接种史及排菌患者接触密切程度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均呈正相关(P=0.047和P=0.041);以ESAT6为抗原的PBMC IFN-γ释放水平与结核病患者接触密切程度相关(P=0.005),而与BCG接种史无明显相关性。(2)3组间TST结果差异无显著性。(3)以38000抗原刺激后IFN-1释放水平为观察指标,经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获得最佳域值为1000pg/ml,以此判断38000抗原刺激后IFN-γ释放水平诊断结核病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89.3%,准确性为77.0%,阳性预测值为86.0%,阴性预测值为71.0%。结论 ESAT6抗原的IFN-γ释放反应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意义优于TST,38000抗原刺激后IFN-γ释放反应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 ,评价CFP10/ESAT6融合蛋白抗原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实验条件确定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方法的最佳细胞浓度、孵育时间、蛋白抗原浓度等,建立ELISPOT方法。以PPD皮肤试验作对照。结果 ELISPOT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每孔细胞浓度2×105,CFP10/ESAT6融合蛋白抗原浓度20~40μg/mL,细胞孵育时间20h。应用PPD皮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38例非结核疾病患者和40例结核病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72.5%,而ELISPO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0.0%、10.5%、92.5%。应用ELISPOT检测40例结核病痰菌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灵敏度分别为94.4%、90.9%。结论应用CFP10/ESAT6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ELISPOT方法可初步应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辅助结核病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评价检测CFP21蛋白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同时,比较CFP21、CFP10和ESAT6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8例临床确诊结核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用CFP21、CFP10和ESAT6蛋白刺激,定量检测PBMC分泌的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水平,判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用ELISA检测血清抗结核抗体。结果 ELISA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57.1%;以CFP21、CFP10和ESAT6为抗原,用ELISPOT方法检测结核病患者IFN-γ阳性率分别为25.0%、39.3%和32.1%。结论应用CFP21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ELISPOT方法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但CFP21作为抗原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低于CFP10和ESAT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MTB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探索其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对结核组132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对象应用PPD、克隆表达的早期分泌抗原靶6000(ESAT-6)和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 000(CFP-10)融合蛋白(简称E/C)进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经3种抗原刺激后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对照组同时进行PPD试验.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μ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结核组PPD-ELISPOT、E/C-ELISPOT、ESAT-6-ELISPOT形成的SFC数分别为255(93~526)、148(40~354)和28(10~1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41)、10(0~20)和5(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μ值为1390.5~2510.5,均P<0.01);E/C-ELISPOT和PPD-ELISPOT的敏感度分别为90.3%和84.8%,均明显高于ESAT-6-ELISPOT(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496和28.541,均P<0.01);E/C-ELISPOT和ESAT-6-ELISPOT的特异度分别为84.4%和88.9%,均明显高于PPD-ELISPOT(6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87和10.808,P<0.05和P<0.01).结论 E/C-ELISPOT有可能作为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方法,但其特异度易受MTB潜伏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不同抗原酶联免疫斑点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MTB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象对结核组132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对象应用PPD、克隆表达的早期分泌抗原靶6000(ESAT-6)和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000(CFP-10)融合蛋白(E/C)进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经3种抗原刺激后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χ检验。结果 E/C-ELISPOT在治疗时间15 d病例形成的SFC数量少于治疗时间≤15 d形成的SFC数量。E/C-ELISPOT形成SFC数量与其他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影响。PPD-ELISPOT和ESAT-6-ELISPOT形成SFC数量不受年龄、性别、病史、抗结核治疗时间等因素影响。3种抗原ELISPOT的敏感性不受年龄、性别、病史、抗结核治疗时间等因素影响。结论 ESAT6/CFP-10融合蛋白-ELISPOT形成的斑点数受治疗时间影响,可能成为监测抗结核治疗疗效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免疫学技术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方法。血清结核抗体的检测已作为结核病诊断辅助指标之一[1],TB-SA(tuberculosis-specific antigen)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PPD皮肤试验已被卫生部生物制品标化委员会规定可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3];近年来以结核菌特异蛋白ESAT-6(6KD early secretory antigenictarget)、CFP-10(culture filtrate protein10)为基础的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 TEST)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被许多相关研究所证实[4-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SAT-6/CFP-10融合蛋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释放IFN-γ反应及其对结核性感染和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34例),密切接触组(19例)和结核病组(39例)3组对象,按其有无卡介苗(BCG)接种各分成两个2组共6小组:健康对照组BCG未接种者(15例)、健康对照组BCG接种者(19例)、密切接触组BCG未接种者(6例)、密切接触组BCG接种者(13例)、结核病组BCG未接种者(7例)和结核病组BCG接种者(32例)。分离PBMC并分别与PPD和ESAT-6/CFP-10融合蛋白共同培养5d,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观察6组对象IFN-γ释放反应。结果:PPD刺激后,健康对照组BCG未接种者与密切接触组BCG未接种者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BCG接种者之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AT-6/CFP-10融合蛋白刺激后,健康对照组、密切接触组、和结核病组3组总阳性率分别为0%,21.1%,87.2%,阳性率明显增加。健康对照组BCG未接种者与密切接触组BCG未接种者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BCG接种者与密切接触组BCG接种者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SAT-6/CFP10融合蛋白为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能够区分BCG接种和结核病,在结核性感染和结核病的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及鉴别结核病是否为活动性方面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87例住院患者(结核性疾病患者128例,其中活动性结核组103例,陈旧性结核组25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459例,免疫损害组241例,非免疫损害组218例)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T-SPOT.TB、病理、PPD、抗酸杆菌涂片及Mtb-Ab等的结果,数据采用SPSS 16.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87例T-SPOT.TB阳性者中确诊结核病患者106例,阳性预测值56.68%(106/187),400例阴性者中确诊非结核病患者378例,阴性预测值 94.50%(378/400)。587例中共确诊结核性疾病128例,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2.81%(106/128),均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35.71%(30/84)、抗酸杆菌涂片8.74%(9/103)及结核抗体(Mtb-Ab)14.06%(9/64)的敏感度,活动性与陈旧性结核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3.20%(96/103)和40.00% (10/25);459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中免疫损害组与非免疫损害组T-SPOT.TB的检测特异度分别为71.37%(172/241)和94.50%(206/218)。结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患者T-SPOT.TB的敏感度为100.00%(37/37)。活动性结核与陈旧性结核病患者混合肽ESAT-6和CFP-10总SFCs计数中位数分别为502个/106 PBMCs和430个/106 PBMCs, 四分位数间距(P25, P75)分别为(217个/106 PBMCs,1287个/106 PBMCs)和(140个/106 PBMCs,1303个/106 PBMCs),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29.5,P=0.585)。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混合肽ESAT-6和CFP-10总SFC中位数分别为456个/106 PBMCs和528个/106 PBMCs, 四分位数间距(P25, P75)分别为(264个/106 PBMCs,950个/106 PBMCs)和(186个/106 PBMCs,1244个/106 PBMC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83.0,P=0.871)。 结论 T-SPOT.TB在低风险人群中检测的特异度较好,而在有潜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检测的特异度明显降低,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中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与PPD、抗酸杆菌涂片及Mtb-Ab相比,敏感度较高,但对鉴别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我国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用于诊断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结核特异性ELISPOT法检测76例诊断明确的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同时选择30例无结核接触史、胸部X线片无异常且PPI)皮试阴性的成年人作为对照.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结果 76例患者总体阳性率为71.0%,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6.7%.按照患者抗结核疗程分为治疗1个月内、治疗6个月内、治疗6个月以卜3组,阳性率分别为87.5%、74.1%和52.0%(X2=35.63,P=0.000).该技术在初治结核患者中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0.3%.结论 结核特异性ELISPOT技术在我国初治(抗结核化疗疗程1个月内)的结核病患者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克隆表达的抗原PPD、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融合蛋白(简写为E/C)和ESAT-6的全血干扰素释放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活动性结核组96例和对照组91例共计187例,抽取清晨空腹肝素钠抗凝外周静脉血5 ml,分别给以抗原PPD、E/C和EAST-6刺激,通过ELISA的方法检测抗原刺激后血浆中IFN-γ的数值。 结果 在活动性肺结核组中3种抗原刺激后IFN-γ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ESAT-6[96(41~379)pg/ml]、E/C[3180(1192~7231)pg/ml]、PPD[4348(1230~902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中IFN-γ含量ESAT-6[10(4~52)]、E/C[210(49~523)]、PPD[1800(70~3021)pg/ml],U值分别为1190.5、2405和1309.5,P值均<0.01;ESAT-6、E/C和PPD的全血ELISA敏感度分别为78.1%(75/96)、87.5%(84/96) 和85.4%(82/96),特异度分别为76.9%(70/91)、83.5%(76/91)和65.9%(60/91)。 结论 融合蛋白ESAT-6/CFP-10对活动性结核病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SAT-TB)检测痰液标本对肺结核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和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有关探讨SAT-TB检测痰液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所有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12月。拟定入选标准、排除标准,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资料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估,采用软件Meta-DiSc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68篇文献,依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了9篇文献进行分析,包含了5137例临床患者痰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了SAT-TB检测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9篇文献质量采用QUADAS-2评价表评价,文献偏倚风险主要为患者选择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SAT-TB法检测痰液诊断肺结核的汇总敏感度为87.0%(95%CI:86.0%~89.0%),特异度为90.0%(95%CI:88.0%~91.0%),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PLR)为6.91(95%CI:4.04~11.84),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NLR)为0.09(95%C/:0.06~O.15)。结论SAT-TB检测痰液对肺结核快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联合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抗菌肽LL-37诊断肺结核(PTB)合并糖尿病(DM)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T-SPOT.TB实验及血清25-(OH)D3、LL-37检测的340例疑似PT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1例确诊PTB患者纳入PTB组,97例确诊PTB合并DM患者纳入PTB-DM组,另122例排除MTB感染及DM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特异性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6000早期分泌性抗原靶(ESAT-6)孔内斑点形成细胞(SFCs)数量及血清25-(OH)D3、LL-37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SPOT.TB联合血清25-(OH)D3、LL-37诊断PTB合并DM的价值。 结果①T-SPOT.TB诊断PTB的总敏感度为76.6%、特异度为77.0%、准确率76.8%、阳性预测值85.6%、阴性预测值64.8%、kappa 0.515,一致性一般;②PTB-DM组抗原CFP10、抗原ESAT-6孔内SFCs>PTB组>对照组(P<0.05),抗原CFP10及抗原ESAT-6孔SFC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0.872;cut-off分别为16.13 SFCs/2.5×105 PBMC、14.80 SFCs/2.5×105 PBMC,联合诊断时AUC为0.931,敏感度83.5%,特异度87.2%;③PTB-DM组血清25-(OH)D3PTB组>对照组(均P<0.05),AUC分别为0.630、0.653,cut-off为18.06 ng/ml、59.71 ng/ml,诊断PTB合并DM的敏感度为90.7%、45.4%,特异度为33.3%、91.4%;④T-SPOT.TB联合25-(OH)D3、LL37诊断时AUC值最大,为0.933,敏感度为79.4%、特异度92.2%。 结论单一T-SPOT.TB诊断对PTB合并DM效能不佳,若联合血清25-(OH)D3、LL-37诊断或可提升诊断效能,为PTB合并DM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高价值的参考意见,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TB-SA)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29例结核病患者(男471例,女358例)、278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男172例,女106例)和125例健康志愿者(男51例,女74例)同时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并对全部肺结核和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痰抗酸杆菌涂片和培养。采用EPl20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菌阳肺结核的敏感度为75.1%(272/362);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敏感度为68.9%(226/328);诊断肺外结核病的敏感度为71,2%(99/139);诊断结核病的总体敏感度为72.0%(597/829),特异度为82.1%(331/403)。TB-SA血清抗体检测值并不与PPD值呈线性关系,即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不受卡介苗接种反应的影响。结论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SPOT.TB)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在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两者在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患结核的9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 SPOT.TB和TST试验,比较二者对结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LR+)和阴性似然比(LR-).结果 90例疑患结核患者确诊结核28例.T SPOT.TB实验在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准确度等方面显著优于TST(P<0.05);T SPOT.TB的LR+值明显高于TST,LR-值明显低于TST.TST和TSPOT.T的一致性弱(κ<0.4).结论 T SPOT.TB较TST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TST更适于作为结核筛检试验,也适用于肺外结核的检测及结核的排除诊断.T SPOT.TB受免疫抑制影响小,应作为有免疫抑制危险因素患者隐匿性结核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