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晖  马文英 《心电学杂志》2011,30(1):44-47,60
人工心脏起搏可以追溯到1958年,它在保证患者基本心率的同时,通过各种类型起搏器、起搏方式、电极导线位置、不同间期设置方法来保证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大程度地接近心脏正常的生理状态。如何优化起搏治疗以符合患者生理需求一直是临床医师不懈的追求。随着起搏器功能的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选择起搏位置优化起搏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改变起搏位置使起搏更接近生理性成为研究热点,维持正常的心室肌激动收缩顺序是目前临床起搏方面的难题,即使是DDD起搏器,虽然保持了正常的心脏房室收缩顺序,但不能维持正常的心室肌激动顺序和左右心室收缩同步性,从而产生一系列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心排出量降低.MOST 试验对1 339例患者随访6年,累计心室起搏百分率大于40%的人群比小于40%者心衰住院率危险性增加2倍.对2 010例患者随访33.1个月表明双腔起搏器不会改善生存率或者降低中风发生率和心衰住院率,原因是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使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从而增加了心衰住院率及房颤发生率[1].  相似文献   

3.
左束支起搏是一种新兴的生理性起搏技术,通过直接夺获左束支维持正常的左室电激动和机械收缩顺序。左室间隔部起搏与左束支起搏手术过程相似,但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当无法完成左束支起搏时,左室间隔部起搏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4.
起搏脉冲引导普通起搏电极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本院ICU病房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患者共38例,均于15 min内起搏成功,2例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因不能稳定起搏改用标测电极于20 min内起搏成功。6例8次出现电极微脱位,均经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起搏脉冲引导普通起搏电极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简便易行,适用于危重急症的抢救。  相似文献   

5.
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是预防和抢救急性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伴阿 -斯综合症或心脏骤停的重要方法。临时起搏的方法与途径较多 ,起搏导线也趋多样化[1 4 ] 。本文对近 5年来我院 72例患者用漂浮起搏导线与普通起搏导线床边心脏起搏作一回顾性分析 ,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合理选择不同的起搏导线开展床边临时起搏。1 资料与方法1.1 漂浮起搏导线临时起搏 :40例 ,男 2 7例 ,女 13例 ,年龄 48~ 85岁 ,平均年龄 62± 16.2岁。基础病因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窦性心动过缓或Ⅲ AVB 13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并发阿 -斯综合症 12例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Ⅲ AV…  相似文献   

6.
<正> 已有研究表明,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功能可能有不利影响。在新的前瞻、双盲、多中心研究中,我们随机地将177位病人分成双室起搏组(89人)和右室起搏组(88人)。最主要的观察终点指标是一年内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以评估在防治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动过缓患者的左室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植DVI起搏器术后,因心慌前来就诊。同步记录V_1、Ⅱ导联(附图)。心电图出现2种形态的P波,1种P′_Ⅱ倒置,P′_(v_1)负正双向,P′—P′间期有2种,短P′—P′间期0.68s,长P′—P′间期1.14s,所有P′波均不能下传心室;另1种P波在Ⅱ导联直立,V_1导联负向,其前有心房起搏脉冲信号,为心房起搏的P波,经过160ms的房室传导延迟后,  相似文献   

8.
生理性起搏     
起搏治疗符合患者生理需求一直是临床医师不懈地追求,随着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传统的生理性起搏概念受到挑战,生理性起搏新概念指尽可能模拟心脏窦房结和房室结、希氏束的传导功能,获得各心腔之间最好的同步性。这使得起搏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胃肠起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起搏,这是近年来胃肠生理、病理生理及临床医学的一个新兴课题。其基本原理是,存在于胃肠道各部的“起步点”(Pacemaker)可被外加的不同频率的电流所“驱动”(driveneffect),犹如心脏起搏一样。关于胃肠起步点1922年Alvarez和Mahoney记录到存在于肠道即现在所称的“慢波”(slowwave),实际上已揭开胃肠电起步点(GastrointestlnalPacemaker)研究的序幕。最先从功能和生理上被证实的是“胃起步点”,人胃起步点位于胃体部大弯侧向头端约1/3处的局…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心脏起搏是近十余年来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进展,它对抢救与治疗某些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具有肯定的价值。本文简述人工心脏起搏的有关问题、起搏指征、起搏的并发症及其注意事项。人工心脏起搏的有关问题心动周期中的易损期在心动周期中,易损期在T波顶峰的前面,在所有哺乳类动物,实验发现这个间期为20~40毫秒。易损期与心脏起搏很有关系,若在这个间期中给予一定量的刺激,可以促发心室颤动。在正常动物,需在易损期上给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经体表心电图在起搏脉冲的指导下定位,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86例起搏均获成功,且无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在体表心电图监测下,用起搏脉冲定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生理性起搏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和起搏器工程技术的进展,生理性起搏获得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生理性起搏不仅可以用来挽救病人的生命,还可以用来恢复心脏正常同步化功能,纠正不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生理性起搏的概念不断得到新的诠释,即以最适当的起搏模式、最合理的起搏参数设置、最理想的起搏部位来最大限度地保持心脏房室之间,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左心室内各节段间的同步化和提供机体需要的心率支持。生理性起搏的概念、内涵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研究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也同时给起搏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经体表心电图在起搏脉冲的指导下定位,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86例起搏均获成功,且无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在体表心电图监测下,用起搏脉冲定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生物起搏     
应用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历史可追溯到1932年,美国的心胸外科医生Hyman设计制成了一台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并为一例心脏停搏的病人成功地使用了这一技术。Hyman之后,用电刺激心脏替代或帮助心脏产生节律性电活动的心脏起搏技术已有70余年历史。70余年来,技术逐渐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15.
起搏治疗     
Hyman A 1930年在纽约用电钟模拟制成脉冲发生器,经胸针刺心脏,引发心脏搏动,启用了人工起搏(artificial pacemaker)一词;到20世纪40年代末Bigelow等人在开胸手术中经静脉途径引入双极电极到右房,采用交流电源制成脉冲发生器刺激心脏搏动;到1950年Zoll用2个胸壁电极成功起搏了心脏,但在清醒的人体是不能接受的;1958年外科医师Furman S经静脉送入电极导管到右心室,仍用交流电源起搏心脏维持了96天。  相似文献   

16.
生理性起搏     
近十多年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发展很快,由于起搏系统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多功能不同类型起搏器相继问世,起搏治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双心腔生理性起博和抗心动过速起搏的采用,更使起搏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现将与生理性起搏的几个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一、概念:正常心脏的房室收缩和舒张是顺序进行的,从而达到最大的排血量。心房的功能表现在两方面:①泵血作用:在心室舒张期将血排入心室;②容纳作用:收容腔静脉的回血进入心房。如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生理性起搏心室按需起搏(ⅤⅥ)与固定频率起搏相比较,只是不会引起自身心律与起搏刺激的相互竞争,它的起搏频率仍然固定不变,而不能随机体代谢的情况进行调整,也不能保持正常的房室顺序收缩,是非生理性的起搏方法,因而对心功能低下,心肌顺应性差及对体力负荷要求高的病人并不理想。少数病人应用一般的心室按需起搏还可发生“起搏综合症”。通过双腔起搏方式保持房室顺序收缩,或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AAI起搏器占整个植入起搏器数目的10%左右.随着对生理性起搏认识的增加,AAI起搏器的植入数目逐年增加.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VVI起搏心电图,在此我们将讨论AAI起搏心电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致起搏依赖患者起搏诱导性心肌病(PiCMP)的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本院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持续2年以上右室心尖部起搏依赖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时无结构性心脏病。起搏诱导性心肌病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右室起搏时心脏运动障碍,不伴其他已知原因的心肌病。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完成6分钟步行试验、测量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并让患者填写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存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门诊患者中有55例符合纳入标准,诊断为PiCMP 8例。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正常心功能患者相比,PiCMP患者存在明显的左室重构[LVEF:(41±4)% vs.(62±6)%,P<0.05;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3) mm vs.(45±4) mm,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右室起搏时间、左右心室间传导延迟、QRS时限以及动脉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iCMP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浆BNP水平明显差于非PiCMP患者。结论: 长期右心室尖起搏致PiCMP的发病率不高,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形成与长期右心室尖起搏引起左室重构有密切。  相似文献   

20.
起搏心电图(Ⅱ)VVI起搏心电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美国和欧洲 ,双腔起搏器占起搏器总植入数量的80 %和70 % ,而VVI起搏器仅占10 %。在我国 ,双腔起搏器的植入数量仅占30 %左右 ,单腔VVI起搏器的植入仍占起搏器植入总数的60%~70% ,因此 ,VVI起搏器仍是我国当前最常应用的起搏器 ,了解和掌握VVI起搏心电图十分重要。一、VVI起搏器的基本原理VVI起搏器是指心室单腔起搏、单腔感知、感知自身信号后脉冲发放抑制型起搏器。其电极常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 ,该处有丰富的肌小梁将电极导线的头部固定。心室单腔VVI起搏器还可转换为VVT和VOO模式工作 ,但后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