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超声诊断方法和结果。方法:收集150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超声诊断后其瓣膜受累情况、心功能状况、心结构变化、瓣膜功能的开启和闭合情况均得到明确。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准确的诊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   

2.
袁小琴  李玉玲 《海南医学》2011,22(10):33-34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PCOS的病机探索及证候的规范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20例PCOS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肾系证、肝系证、脾系证及血瘀证,并与山东地区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海南地区PCOS患者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肾系证(61.7%)、肝系证(17.5%)、血瘀证(13.3%)及脾系证(7.5%),其中以肾虚血瘀为最常见证候。与山东地区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南北不同区域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差异。海南地区PCOS患者的证候分布以肾虚血瘀型最常见,是该地区PCOS发生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功能与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445例,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查并进行分级;再使用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在研究期间的中医证候诊断情况。观察COPD稳定期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不同肺功能分级下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肺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结果:本次445例COPD稳定期患者共存在8种中医证候,共诊断出1 020频次,其中,最高的为肺脾气虚证224频次(22.0%),其次是肺肾气虚证221频次(21.7%)、肺气虚证196频次(19.2%),而出现频次最低的为脾肾阳虚证14频次(1.4%)、肾脾气虚证15频次(1.5%);不同肺功能分级的COPD稳定期患者各中医证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虚证与肺功能分级呈负相关性(P0.05),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血瘀证、痰湿阻肺证、肾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均与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分级为轻度及中度时,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及肺肾气虚证;肺功能为重度的COPD稳定期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及肺肾气阴两虚证,随着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分级的不断升高,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血瘀证、痰湿阻肺证、肾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出现的频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
孙莉  马琳 《当代医学》2013,(26):153-153
目的明确吉林地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中医证候特点,形成MCI的中医证候规范。方法纳入吉林地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760例,发放调查问卷,观测健忘等中医症候及舌脉表现的分布情况,汇总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各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健忘是MCI患者最主要中医症状(100.0%),最多见舌象和脉象分别为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52.1%)、尺部沉细或弱(77.1%),最多见证型为心肾两虚(50.8%)。结论心肾两虚是MCI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俞募相配心肾双调针刺治疗心阳虚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俞募相配心肾双调法针刺,取穴心俞、巨阙、厥阴俞、膻中、肾俞、大钟,对照组常规取穴。治疗前后评估中医证候及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心绞痛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相配心肾双调针刺治疗可以降低心阳虚型胸痹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伴睡眠障碍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睡眠质量指数分布差异性,以期为POI伴睡眠障碍的辨证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0例POI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选取满足睡眠障碍诊断的40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及性激素水平信息,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分析POI伴睡眠障碍中医证型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POI伴睡眠障碍的主要中医证型为心肾不交证(41.98%)、脾肾阳虚证(22.22%)、肾虚肝郁证(20.99%)和肾虚血瘀证(14.81%),其中心肾不交证入睡时间最长,睡眠时间最短,更依赖于催眠药物,PSQI总分最高;心肾不交证与肾虚肝郁证睡眠质量最差;脾肾阳虚证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最高;各中医证型间F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E2值由低到高分布为:心肾不交证、肾虚肝郁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多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分布证候规律。方法运用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收集857例血脂异常患者的46项四诊量化信息,对四诊量化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符合要求的公因子,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诠释。结果因子分析得到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有12个,累计贡献率为54.401%,运用中医理论对各公因子的症状体征舌脉组合进行初步诠释,得出证候要素有15个,其中病位类的6个,病性类的9个,提示常见证候有脾肾两虚、脾虚痰湿内困、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心脾两虚心脉瘀阻、心肾阴虚、胃肠蕴热等6个。结论广东地区血脂异常一病主要涉及的脏腑是肝、脾、肾、心、胃、肠等,常见证候是脾肾两虚、脾虚痰湿内困、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心脾两虚心脉瘀阻、心肾阴虚、胃肠蕴热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多系统疾病并见的证候要素特征。方法将124例老年多系统疾病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格式化的信息录入SPSS软件表格,其中计数资料以原有数据表示,计量资料以1或0表示,所有的数据进行格式化设置;中医证候要素按照病性及病位分别录入,有则计为1,无则计为0;计数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阴虚65.3%、气虚58.1%、火热41.1%、血瘀37.9%、气滞36.3%;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布:脾54.8%、肾49.2%、肝24.2%、肺23.4%。80岁以上年龄组气虚证发生率达75%,80岁以下组气虚证发生率为50%。气虚证组平均年龄最大(77.65±9.98)岁,火热证组平均年龄偏低(73.14±8.44)岁;气虚证较无气虚证患者年龄偏大,火热证患者较无火热证患者年龄偏小,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证候要素的有无与平均年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痰证多系统疾病并见组的疾病数目最多(6.00±1.83),与无痰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他证候要素的有无与老年患者多系统疾病数目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既往疾病中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肺病的老年多系统疾病患者复合证素的数目更多,证候更加复杂;患有慢性胃炎的老年多系统疾病患者复合证素数目较少,证候相对简单。结论老年多系统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特殊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48名,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析,分析不同证候分布规律特点;结果中医证候分布中肾精不足、肾阳虚在老年抑郁症中分布较广;结论肾精不足、肾阳虚在老年抑郁症中医证候分布中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证候要素特点。方法:对210例HPV阳性的CIN患者建立中医症状数据库,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系统聚类中的R型聚类方法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证候要素特点。结果:HPV阳性的CIN患者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为:脾虚湿困75例,占35.7%;湿热下注61例,占29.1%;肾阳虚30例,占14.3%;阴虚夹湿29例,占13.9%;气滞血瘀15例,占7.1%。病位类证候要素有肾、肝、脾、心、冲任,病性类证候要素包括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热毒、湿、湿热、寒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福建省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中医证型分布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HBV-GN组收集120例福建省HBV-GN患者,同时设对照组正常健康人群120例,分析两组的体质构成差异。 HBV-GN组进行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HBV-GN组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为主,对照组则以平和质、气虚质为主。两组体质构成存在差异(P<0.001)。(2)120例HBV-GN患者脾肾阳虚43例占35.83%;气虚血瘀33例占27.50%;肝肾阴虚21例占17.50%;肝胆湿热18例占15.0%;肝郁脾虚5例占4.17%。(3)HBV-GN组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组间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福建省 HBV-GN 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多见, HBV-GN组辨证分型以脾肾阳虚型和气虚血瘀型多见,气虚质和阳虚质与脾肾阳虚证和气虚血瘀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五个证型各40例,分别做放免两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ALT、AST、GGT、TBIL、A、G)、肝纤维四项(HA、PC-Ⅲ、LN、IV-C)检测,观察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其HBV-DNA定量、肝功能、HBsAg、HBeAg指标均高于其他各型,由高至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各型之间肝纤维四项、HBV-DNA、HBsAg、HBeAg、ALT、AST、GGT、TBIL、ALB、GLB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揭示女性冠心病辨证构成特征,为中医防治女性冠心病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期刊文献数据库中近15年具有明确诊疗记录的冠心病病例报道,提取性别、年龄、中医证候和病性进行整理。分别统计分析男性、女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病性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居首位,其次为胸阳不振、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病性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气滞;其中49岁以下患者中居前列的是气滞血瘀、气滞心胸、胸阳不振和心血瘀阻,病性以气滞、血瘀为主;49~60岁中肝肾阴虚出现最多,病性以阴虚为首;60岁以上患者中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首,病性主要为血瘀、气虚。男性患者以痰瘀互结证为主,血瘀、气滞居病性前2位。结论 冠心病中医辨证构成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辨证构成存在自身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患者辨证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的中医证型特点与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主证与兼证的辨证分型。同时检测生化、血常规、透析充分性(KT/V)、甲状旁腺素(iPTH)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脾肾气虚患者和肝肾阴虚患者明显多于脾肾阳虚患者和阴阳两虚患者(P<0.05)。兼有瘀血的患者明显多于风动/风燥、水湿和湿热兼证者(P<0.01)。脾肾气虚和肝肾阴虚患者透析龄<5年的比例显著高于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P<0.05)。阴阳两虚证的KT/V、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均值均显著低于其他三证(P<0.05)。阴阳两虚和脾肾阳虚患者的iPTH和hs-CRP水平则高于脾肾气虚和肝肾阴虚患者。兼夹证中水湿证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其他三证,风动/风燥证的iPTH水平则高于另三证(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特殊性,临床须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加以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祛瘀消积颗粒治疗中医辨证属胃络瘀阻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下中医微观辨证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经临床及胃镜检查诊断为CAG,并中医辨证属胃络瘀阻证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后胃镜下改变与中医微观辨证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21例患者中,中医微观辨证为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患者胃镜下评定治疗有效率较高,阴虚血瘀及湿热瘀结患者则效果欠佳。结论:针对临床应用祛瘀消积颗粒治疗中医辨证属胃络瘀阻证CAG,应选择胃镜下中医微观辨证为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的患者,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足细胞病中医证型与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的76例足细胞病住院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 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各证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76例患儿中,肺脾气虚型21例,脾虚湿困型13例,脾肾阳虚型24例,肝肾阴虚型7例,气阴两虚型11例。其中肺脾气虚型患儿66.7%存在前驱感染,气阴两虚型患儿72.7%无前驱感染;肺脾气虚型患儿病程小于2个月者占71.4%,气阴两虚型患儿病程大于2个月者占81.8%;患儿血清清蛋白肺脾气虚型最高,气阴两虚型最低;血脂指标肺脾气虚型最低,气阴两虚型最高;尿蛋白定量和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均以脾肾阳虚型患儿最高,肺脾气虚型最低。结论儿童足细胞病中医证型与有无前驱感染和病程存在相关性;不同证型的血清学、尿液实验室检查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9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证候分布:阳虚血瘀证32例(15.8%)、气虚血瘀证28例(13.9%)、气滞血瘀证28例(13.9%)、痰瘀交阻证24例(11.9%)。兼证中:血瘀证及其兼证(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合计占88例(43.6%)、阳虚及其各兼证组(阳虚寒凝证+阳虚痰瘀证+阳虚血瘀证)合计占62例(30.8%)>气虚及其兼证组(气虚血瘀证+气虚痰瘀证)合计50例(24.8%)。[结论]血瘀阳虚证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的中医证型与睡眠呼吸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经确诊为OS患者,比较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睡眠呼吸指标AHI、LSpO2、ESS的差异性,并对不同证型与AHI、LSpO2、ESS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70例OS患者中医证型比例由多至少依次为:痰瘀互结证37例(52.9%)、痰湿内阻证11例(15.7%)、气阴两虚证9例(12.9%)、痰热内扰证8例(11.4%)、脾肾阳虚证5例(7.1%)。(2)痰湿内阻证OS患者的AHI、ESS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脾肾阳虚证OS患者的AHI、ESS显著低于其他证型患者。(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痰湿内阻证与AHI、ESS成正相关(P<0.01,r=0.445\0.308),脾肾阳虚证与AHI、ESS成负相关(P<0.01,r=-0.32\-0.378),而与LSpO2无明显相关性(P>0.01);其他证型与AHI、LSpO2、ESS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OS患者痰证明显多于非痰证,其中痰瘀互结证占主要比例,痰湿内阻证与AHI、ESS成正相关,脾肾阳虚证患者与AHI、ESS成负相关,AHI、ESS有可能作为诊断OS痰湿内阻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456例患者,分别统计吸烟史,测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比较,分析中医证型与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证及痰阻心脉证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各证型组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均升高(P〈0.05),其痰阻心脉证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P〈0.05),痰阻心脉证及气滞血瘀证均以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最为明显(P〈0.05),FPG水平以气阴两虚证及心肾阴虚证升高为主(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血脂TG、TC、LDL-C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HDL-C降低(P〈0.05),其中TG、T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阳气虚衰证最低(P〈0.05);LDL-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气阴两虚证最低(P〈0.05);HDL-C以气阴两虚证最低,气滞血瘀证最高(P〈0.05)。结论吸烟、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