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额叶癫(癎)临床发作表现及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长程脑电监测者中符合额叶癫(癎)的20例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50次.临床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部分患儿发作合并有发声或自动症.白天夜间均有发作,夜间发作较多.半数以上发作间期脑电图无癫(癎)波.临床发作期脑电图大多数有异常,但不典型,可表现为额极及额区的尖波节律、慢节律、快节律、棘节律或尖一慢波、棘一慢波,或以上混合,有时可波及到颞区、中央区甚至泛化全导.发作频繁者背景活动有慢化.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可以减少发作甚至控制发作.结论 额叶癫(癎)临床发作以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为主,以夜间为主,持续时间短.剥夺睡眠长程脑电监测可提高额叶癫(癎)诊断率,特别是发作期脑电图,有利于额叶癫(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儿童额叶癫痫(FLE)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及预后,加强对于FLE的认识。方法收集本科2000~2006年治疗40例FLE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例均行24hEEG和影像学检查。内容包括FLE病例的家族史、发作类型、先兆、伴随症状,EEG和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比较各发作类型、EEG表现和药物疗效差异。结果癫痫发作表现为阵挛24例,强直4例,精神行为3例,侧转、失张力、呕吐各2例,视觉、感觉异常、头痛各1例。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9例。有明确脑损伤史,病毒性脑炎病史各1例。均有发作期额叶样放电或者慢波表现。随访1~6年,其中用药后发作消失35例,3例发作减少,2例无效。一线抗癫痫药物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LE发作表现为频繁、短暂和夜间多发。认识特征性的发作表现,可为FLE诊断提供线索,动态EEG检查对于FLE是必须检查手段;抗癫痫药物首选使用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额叶癫疒间临床发作表现及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长程脑电监测者中符合额叶癫疒间的20例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50次。临床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部分患儿发作合并有发声或自动症。白天夜间均有发作,夜间发作较多。半数以上发作间期脑电图无癫疒间波。临床发作期脑电图大多数有异常,但不典型,可表现为额极及额区的尖波节律、慢节律、快节律、棘节律或尖-慢波、棘-慢波,或以上混合,有时可波及到颞区、中央区甚至泛化全导。发作频繁者背景活动有慢化。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可以减少发作甚至控制发作。结论额叶癫疒间临床发作以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为主,以夜间为主,持续时间短。剥夺睡眠长程脑电监测可提高额叶癫疒间诊断率,特别是发作期脑电图,有利于额叶癫疒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小儿额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额叶癫癎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方法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应用录像脑电图仪和携带式脑电图仪对21例额叶癫癎患儿进行长时间监测描记,同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1例中15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共47次,最多1例24h发作18次.仅睡眠期发作的7例,睡眠与清醒时均有发作的4例,清醒时发作的4例.发作持续时间平均30s,有3例泛化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达2~3min.同一患儿发作表现基本相同,强直性姿势发作8例,偏转发作4例,发作性情感异常2例,失神样发作1例.发作时10例伴有面色潮红、表情惊恐,6例伴有发声,2例伴有发笑,2例有踏车样自动症.发作前有先兆的5例,均为感觉异常.发作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作后抑制不明显.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图见有额区起源或以额区导联为著的异常电活动,睡眠期尤为明显.结论额叶癫癎是一组具有特征性的癫癎综合征,睡眠期长时脑电监测额区起源或以额区导联为著的癎样放电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儿童额叶癫癇(FLE)的临床表现、脑电图(EEG)特征和预后.方法 对28例FE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起病年龄21个月~17岁,癫癇发作表现:躯体运动性自动症20例,偏转性强直18例,姿势性强直19例,植物神经症状10例,局部阵挛11例,发声9例,额叶失神3例,简单自动症3例,感觉异常1例,发笑发作1例.头颅影像学异常13例,长时间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78.6%(22/28例)记录到疴样放电,67.9%(19/28例)记录到临床发作.26例额叶癫癇随访1~6年,抗癫癇药物治疗效果良好15例.结论 额叶癫癇是一组具有特征性的癫癇综合征,V-EEG是临床无创伤性诊断额叶癫癇最佳方法,口服抗癫癇药物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额叶癫(癎)患儿发作期临床症状在癫(癎)源区定位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神经内科2010年10月至201 1年6月确诊的30例额叶癫(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 30例额叶癫(癎)患儿共监测到76次具有明确脑电图起源的临床发作,其中眶额区发作11次(14.5%),背外侧额区发作33次(43.4%),近中央额区发作32次(42.1%).发作期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眼偏转发作(47次,61.8%)、不对称强直发作(32次,42.1%)及怪异动作发作(29次,38.2%),相关性分析表明发作多提示癫(癎)源区位于背外侧额区与近中央额区,但在此两区域间发作发生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58、9.67、11.55,P均>0.05).发声、手足自动症及情绪症状多提示癫(癎)源区位于背外侧额区与眶额区;且情绪症状在两区域间的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8,P<0.001),提示情绪症状为眶额区特征性发作的临床表现.结论 额叶癫(癎)患儿发作期临床症状在判断癫(癎)源区定位中具有一定意义,特别是情绪症状性发作,可以认为是眶额区的特征性发作,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作期视频脑电图监测(VEEG)对癫分类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诊断或临床拟诊癫的73例患儿采用VEEG监测。VEEG监测前由神经专科医师根据患儿的年龄、发作频率、临床表现等资料确定发作类型;VEEG监测后,对同步的视频和脑电信号根据需要随意转换为多种导联方式回放分析,由神经与脑电图专业医师根据患儿的年龄、发作的频率、描记到的发作表现、同步的脑电及间歇期的脑电图表现等资料共同确定发作类型,并将监测前后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监测前根据临床表现,确定全面性发作80.8%(59/73),局限性发作19.2%(14/73)。监测后根据描记到的发作表现、同步的脑电及间歇期的脑电,确定全面性发作57.5%(42/73),局限性发作42.5%(31/73)。监测前后类型一致39例,不一致34例。结论发作期的临床表现及VEEG为癫分类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儿童癫癎视频脑电图监测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视频脑电图在儿童癫癎诊断、分类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拟诊为癫癎的278例患儿,应用伟思VEEG1161B型视频脑电图仪,进行1~4h的动态监测,至少包括1个清醒-睡眠周期或1次发作,并利用各种诱发试验,监测中对各种状态及事件进行标记,结束后将记录的EEG与临床录像资料同步回放,并利用数字化脑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78例临床上拟诊为癫癎的患儿,209例(75.2%)得到了证实,其中92例(44.0%)进一步明确了癫癎综合征的诊断;53例(25.4%)监测到癫癎发作,其中34例(64.2%)为局灶性起源,19例(35.8%)发作时脑电图波形不含棘慢波.结论视频脑电图是诊断癫癎及明确癫癎分类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Panayiotopoulos型及Gastaut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癎(BOE)的临床、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Panayiotopoulos型及7例Gastaut型BO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Panayiotopoulos型BOE平均起病年龄4.5岁,Gastaut型9.1岁,前者临床特征为发作期的呕吐,惊厥形式多为头眼偏转发作,以夜间为多,常泛化为全身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但发作频率较低;Gastaut型枕叶癫癎视觉症状更常见,发作频率高, 均为白天发作,发作较少全身泛化,6例伴有明显的头痛。23例患儿脑电图均显示枕区为主的后头部高幅癎性放电,常为闭眼诱发,睁眼抑制。Panayiotopoulos型6例及Gastaut型5例患儿进行了睁闭眼试验,Panayiotopoulos型和Gastaut型各4例显示睁眼抑制现象。11 例Panayiotopoulos型及所有7例Gastaut型患儿接受抗癫癎单药治疗,11 例Panayiotopoulos型患儿均对药物反应良好,Gastaut型2例无效,2例伴认知功能障碍。结论:Panayiotopoulos型及Gastaut型儿童BOE在起病年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昼夜分布、视觉症状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差别。[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27-52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枕叶癫癎(COE)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3例CO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病年龄5个月-13岁;癫癎发作表现为眼球偏转20例,呕吐15例,头偏转14例,头痛10例,口咽部或手自动症9例,黑朦8例,视幻觉7例,眼睑扑动7例,眼球阵挛3例;继发半侧阵挛11例,继发全身性发作18例。头颅影像学异常15例。有明确脑损伤病史和/或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枕叶有病变者23例,诊断为症状性COE,其余20例符合特发性COE。发作间期EEG有癎样放电41例,其中位于枕区19例,枕、后颞区15例,少数可在枕区以外。15例记录到发作期EEG。40例随访1~9 a,其中特发性19例,对抗癫癎药物疗效好,17例无复发,其中11例已停药。症状性COE对抗癫癎药物疗效欠佳,发作完全控制仅8例。结论COE发作的临床特点为跟球偏转、视觉症状、呕吐、头痛、眼睑扑动;发作间期EEG放电主要在枕区或枕、后颞区,少数可在枕区以外;特发性COE预后优于症状性CO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颞叶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特点。方法 对48例颞叶癫癎患儿进行EEG检查。结果 界限性异常4例(8.3%),弥散性异常10例(20.8%),局限性异常34例(70.9%)。结论 EEG检查与临床相结合有助于诊断儿童颞叶癫癎。  相似文献   

12.
儿童枕叶癫(癎)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枕叶癫痫(COE)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3例CO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病年龄5个月~13岁;癫痫发作表现为眼球偏转20例,呕吐15例,头偏转14例,头痛10例,口咽部或手自动症9例,黑朦8例,视幻觉7例,眼睑扑动7例,眼球阵挛3例;继发半侧阵挛11例,继发全身性发作18例。头颅影像学异常15例。有明确脑损伤病史和/或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枕叶有病变者23例,诊断为症状性COE,其余20例符合特发性COE。发作间期EEG有痫样放电41例,其中位于枕区19例,枕、后颞区15例,少数可在枕区以外。15例记录到发作期EEG。40例随访1~9a,其中特发性19例,对抗癫痫药物疗效好,17例无复发,其中11例已停药。症状性COE对抗癫痫药物疗效欠佳,发作完全控制仅8例。结论COE发作的临床特点为眼球偏转、视觉症状、呕吐、头痛、眼睑扑动;发作间期EEG放电主要在枕区或枕、后颞区,少数可在枕区以外;特发性COE预后优于症状性CO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惊吓性癫(癎)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2003年12月-2008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7例惊吓性癫(癎)患儿的病因、发作诱发因素、发作类型、脑电图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惊吓性癫(癎)患儿中男4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5个月~7.5岁.有病因学异常6例,涉及4种不同的获得性病因;有影像学异常6例,以局部脑萎缩多见.7例均有惊吓性发作,同期有自发性发作,其中4例以自发性发作起病.发作的诱因5例为声音刺激,2例为碰触刺激.惊吓性发作的类型包括强直-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肌阵挛-强直发作、强直发作及局限性发作,与自发性发作类型可相同或不同.发作期脑电图常见弥散性电压衰减图形,并可见与发作类型相关的其他图形.病例对多种抗癫NFDF4药的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结论 惊吓性癫(癎)常见为症状性的反射性癫(癎),声音及碰触刺激为主要诱发因素,惊吓性发作包括全面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中的多种类型,发作期脑电图常见为弥散性电压衰减图形.本病对抗癫(癎)药治疗反应欠佳,总体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癫的本质是阵发性脑电活动异常 ,其基础是神经元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受体功能异常及异常微神经环路的形成导致异常超同步化放电 ,与脑结构异常没有必然关系。因此脑电图 (EEG)是癫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手段。特别是近年来脑电监测技术 (便携式 2 4h脑电监测、录像脑电监测等 )广泛应用 ,更进一步提供癫诊断的可靠性。神经影像学主要用于寻找癫的病因和辅助局灶性癫的定位 ,但不能作为癫诊断的依据。Cragar等曾比较病史、发作症状、诱发试验、血清泌乳素水平、录像EEG、SPECT、心理试验、神经心理学测试等方法对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视频脑电图(VEEG)与常规脑电图(REEG)在儿童癫癎的诊断、癫癎放电起源定位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有临床发作性症状、可疑癫癎的223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VEEG 与REEG 在监测临床发作、间期癎样放电(IED)、判定IED 起源部位、以及识别非癎样发作方面的作用,比较觉醒期及睡眠期IED 的检出率。结果 VEEG 对IED 的检出率高于REEG(P P P 结论 VEEG 在儿童癫癎的诊断及定位中的作用明显优于REEG,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动态脑电图(AEEG)问世以来,AEEG监测技术已广泛开展,现将我院1998年8月~2001年8月采用AEEG检测的儿童癫癎发作时的脑电图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癫的脑电图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治疗 15 6例患儿 ,行脑电图及临床追踪观察 ,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童发病率较高 (10 2∶5 4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 (10 2∶5 4 )。脑电图样放电检出率较高。年龄越小 ,早期癫的发病率越高。 15 1例临床发作完全控制 ,余 5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脑电图样放电消失较临床发作控制滞后 6个月~ 2年。结论 脑电图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儿童偏头痛与癫癎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偏头痛与癫的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2例偏头痛患儿 (其中 9例并临床癫发作 )进行脑电图及临床分析。结果  32例中脑电图异常 1 8例 ,其中 1 4例为偏头痛 ,异常率为43 .75 % ,4例枕叶癫。 3例普通型头痛伴癫发作 ,脑电图 3次复查正常 ,2例复杂型偏头痛伴临床癫发作 ,脑电图均表现异常。结论 儿童偏头痛常常表现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 ,甚至样放电 ,但以脑电图异常不能代替临床诊断。头痛性癫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判定 ,并与偏头痛进行鉴别。某些偏头痛可以伴癫发作 ,两者交叉重叠 ,极易混淆。对头痛性癫的诊断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额叶癫(癎)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额叶癫癎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5—2005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诊断为额叶癫癎的21例患儿的医疗记录,并对患儿的ADHD患病情况进行随访研究。结果有效随访17例,额叶癫癎患儿58.8%(10/17)患有ADHD,对癫癎与ADHD患病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脑电图异常放电不易控制的患儿ADHD的发生率为88.9%,与脑电图异常放电控制者(25.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额叶癫癎患儿有较高的ADHD发生率,脑电图的持续异常放电与额叶癫癎共患ADHD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小儿枕叶癫(癎)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资料,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1997-09-2006-06成都市儿童医院收治的35例枕叶癫(癎)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1 097例癫(癎)患儿中,枕叶癫(癎)35例(3.2%),男23例,女12例,确诊时病程1d至6年,平均1年5个月.其中早发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癎)(EB-OS)13例,晚发型儿童枕叶癫(癎)(LOS)16例,症状性枕叶癫(癎)6例.EBOS组发病年龄(4.08±2.19)岁,以运动性发作多见,占84.6%(11/13);LOS组发病年龄(7.28±3.92)岁,视觉症状占56.3%(9/16)、偏头痛症状56.3%(9/16);症状性枕叶癫(癎)组发病年龄(1.51±0.76)岁,均为运动性发作.脑电图特征为发作间期一侧或双侧枕叶的高幅棘波、棘慢波或尖波发放,闭眼出现,睁眼消失.结论 小儿枕叶癫(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应熟悉临床特点,重视视觉症状,结合发作间期脑电图枕叶放电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