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行岛状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1-3].按照Shieh等[4]的分类,股前外侧皮瓣68%为Ⅰ或Ⅲ型穿支,即穿支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穿支或肌间隔穿支,对以这种类型穿支为蒂可以形成逆行岛状股前外侧皮瓣没有争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扩大股前外侧逆行皮瓣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游离及岛状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转位移植,修复面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患者13例,3例游离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及10例岛状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肌)瓣成活.结论 应用血管吻合,可以扩大逆行股前外侧皮瓣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丁伟  徐雷  杨超群  蒋军健  陆九州  徐建光 《骨科》2015,6(5):231-233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我院采用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8例,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 除了1例病例边缘小部分坏死,通过换药愈合外,其余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弹性好,外形满意。术后无明显感染及并发症。结论 采用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穿支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可靠,血管蒂较长等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不同穿支蒂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8例,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4例前足底内侧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足底内侧浅支在第一跖骨颈的穿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中部软组织,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或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外侧软组织缺损采用足底外侧终末穿支或足底动脉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7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将坏死皮瓣清除后经扩创,肉芽生长良好后,取髂腰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植皮.有5例患者经4~6个月随访,皮瓣血供良好,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至6~8mm,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另3例失访.结论 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逆行岛状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设计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 ,修复膝关节软组织缺损 ,或以交腿皮瓣形式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 5例 ,1例皮瓣远端过度受压坏死 ,其余全部成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逆行岛状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肢体某些较难修复的功能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股前外-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对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采用股前外侧-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中皮瓣下端以膝上外侧动脉及降支终末支为蒂作带蒂转移,皮瓣上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高位皮支为蒂,在皮瓣转移后与小腿下段由足背动、静脉返流的胫前动、静脉作吻合. 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完全成活,3~6个月随访皮瓣外观满意、伤口愈合良好、骨折在愈合中. 结论 利用股前外-膝上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上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上部皮肤缺损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5 ~49岁,平均3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外伤后骨和软组织感染5例,挤压伤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骨外露. 结果 皮瓣一期愈合13例,3例皮瓣边缘及植皮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1~2周愈合.随访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外露和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满意,皮瓣无臃肿,无一例进行二次手术.结论 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穿支皮瓣移植是治疗小腿中、上部皮肤缺损的良好办法.  相似文献   

8.
股前外侧组织瓣临床应用11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规律及其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适应证和应用价值。方法1985年3月-2004年8月,对112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临床总结。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5~65岁,平均38.5岁。针对受区不同情况,将股前外侧组织瓣切取分为4类: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78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脂肪筋膜瓣移植22例;带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5例;远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7例。对面、颈、肢体、躯干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所致功能障碍或外观缺陷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营养股前外侧组织瓣的动脉皮支出现率100%,具有肌间隙皮穿支(33%)和肌皮穿支(67%)两种基本解剖类型。组织瓣源血管均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皮瓣移植成活107例,成活率达95.6%。术后33例获随访6个月~11年,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率91%,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恒定,具有多种突出优点,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尤其是穿支皮瓣形式,可保持受区形态,降低供区损伤,成为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岛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至2013年,共收治8例会阴部缺损患者,创面预处理后,以岛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皮瓣面积7.0 cm×10.0 cm~13 cm×21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对侧股部断层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8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质地柔软,无继发瘢痕挛缩。随访6~24个月,肿瘤无复发,供区愈合良好,无下肢活动障碍。结论应用岛状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会阴区缺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腿双岛皮瓣联合修复两处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同时修复小腿两处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 设计小腿胫前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联合、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与小腿后侧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与胫前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联合,分别修复3例小腿两处皮肤缺损。结果 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创面闭合。结论 用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两处皮肤缺损是一个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以来 ,我们在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基础上 ,对大转子和髂部等处软组织缺损 ,采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肌皮动脉穿支 ,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岛状瓣 ,带蒂顺行移植修复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4例 ,男 11例 ,女 3例。年龄 :2 4~ 44岁 ,平均 32岁。顺行股前外侧岛状瓣的类型 :岛状皮瓣 9例 ,肌皮瓣和肌瓣各 2例 ,筋膜瓣 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 :髂部 4例 ,大粗隆部7例 ,坐骨部 1例 ,腹股沟处 2例。软组织缺损类型 :褥疮 11例 ,外伤性软组织缺损 2例 ,慢性感染死腔 1例。软组织缺损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们通过对12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同侧及对侧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20块皮瓣,皮瓣大小为18 cm×9 cm~11 cm×6 cm,筋膜蒂宽4~6 cm,皮瓣全部成活.10例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均良好.结论 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皮瓣修复范围广,皮瓣厚薄适中,质地好,手术简单安全,是修复胫前、足跟、内踝部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3.
股前外侧皮瓣以其血管恒定 ,蒂长径粗带有感觉神经 ,供区面积较大 ,部位隐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 ] 。该皮瓣的血管蒂为旋股外血管降支及其发出的肌皮动脉穿支 ,多数为 2~ 3支。尽管第一肌皮动脉穿支为该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 ,但皮瓣切取面积较大时 ,仍需包括 2~ 3个肌皮动脉穿支 ,这样就难免损伤股神经的股外侧肌神经。我们设计的双蒂股前外侧皮瓣 ,既保证了皮瓣的血液供应 ,又避免了股外侧肌神经的损伤 ,临床应用 8例全部成功。1 解剖学基础旋股外侧动脉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后不远即分为升支、横支和降支。其中降支最粗最长 ,…  相似文献   

14.
双轴点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双轴点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手术适应证,扩大皮瓣的应用范围. 方法 以直接皮动脉或肌皮穿支为次级供血动脉或第二轴点,将皮瓣旋转180°,延长血管蒂,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胫后动脉皮瓣3例,腓动脉皮瓣2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外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3例,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第二掌背动脉皮瓣3例. 结果 除1例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质地外形满意. 结论 双轴点皮瓣很大程度延长了血管蒂的长度,从而有效地扩大了皮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局部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支血管蒂顺行推进皮瓣、逆行旋转皮瓣等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股前外侧皮...  相似文献   

16.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2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各类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通过6个月-7年随访,分析和比较8种类型的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瓣7例、小腿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6例、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3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带蒂足背皮瓣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游离腓动脉皮瓣1例,共29个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效果。结果 29个皮瓣中27个皮瓣完全成活,2个部分坏死。足底内侧皮瓣的外形、质地最佳,有感觉功能,皮瓣与跟骨有良好的贴附,负重后表皮可形成较厚的角化,无冻伤、烫伤及溃疡形成,患足可以正常负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及小腿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等带蒂皮瓣表皮均无明显角化,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水疱或溃疡,皮瓣与跟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动,影响足跟完全负重。结论 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效果最好,但修复面积有限,采用不同形式的小腿皮瓣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别;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适合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腿岛状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0例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小腿岛状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B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皮瓣愈合...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岛状穿支皮瓣及腹壁下动脉岛状穿支皮瓣修复会阴及腹股沟创面共13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位皮动脉型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缺乏第一肌皮动脉穿支或皮支细小时游离皮瓣的可能性。方法临床应用高位皮动脉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结果本组应用5例皮瓣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后外观、感觉、功能均达到优良。结论高位皮动脉型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当股前外侧皮瓣缺乏第一肌皮动脉穿支或皮支细小时,应用高位皮动脉为血管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显微外科花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2):153-153
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八医院显微骨科中心朱新宏,吴水培,黄飞来稿:自2002年以来,应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周及小腿中上段严重软组织缺损共9例,皮瓣面积最大为24cm×13cm,最小6cm×9cm。该皮瓣以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外侧支与膝上外侧动脉的吻合沟通网为解剖学基础,切取方便,旋转弧度大,面积大,在修复膝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