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患者的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均有癫痫病史;病灶累及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其中颞叶5例、额叶2例、颞顶叶1例;MRI表现为长T_1、稍长T_2信号,其中1例T1WI高低混杂信号;4例病灶呈类三角形,3例病灶内多发小囊变,1例病灶呈类圆形。7例病灶周无水肿。增强后6例病灶无强化,2例病灶轻度强化。病理学显示肿瘤主要由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神经元和星形细胞组成。临床上该病好发于儿童或年轻人。结论 DNT属于良性肿瘤,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及影像表现,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脑室脑池内囊虫病的MRI表现及其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囊虫以脑实质内囊虫最多见,而脑室、脑池内囊虫极少见,以往仅有少数病例报道[1,2]。笔者总结了61例脑室、脑池内囊虫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并对两者加以比较,以期提高MRI对脑室、脑池内囊虫病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对我院1996年9月至2003年10月经临床证实的61例脑室、脑池内囊虫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61例脑室、脑池内囊虫中,男41例,女20例。年龄13~71岁,平均33岁。病程36d至2年,平均3.5个月。2.临床表现:38例脑室内囊虫中,头痛、恶心、呕吐32例,多呈阵发性,出现Bruns征者27例,视乳头水肿25例,癫痫发…  相似文献   

3.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ET)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元和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分级为WHO Ⅰ级,有着较特殊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性,MRI表现较具特征性[1].现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09年3月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DNET的MRI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室管膜下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发病率低,生长缓慢,是一种无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多为脑室内膨胀性生长,以实性或囊实性多见,全囊性室管膜下瘤更为罕见.我科于201 1年8月收治1例左侧脑室后角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术前诊断为左侧脑室神经上皮囊肿,术后病理证实为室管膜下瘤(WHO Ⅰ级).本文对其临床影像、手术学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
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15例四脑室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CT扫描示脑积水、四脑室囊状扩张,4例可见囊虫头节;MRI矢状位T1加权像示四脑室内有一囊性病灶,10例可见囊虫头节。血清囊虫ELISA检查10例阳性。13例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立即解除,2例误诊为脑积水,摘除囊虫后症状消失,随访1.5年未见复发。结论 MRI是诊断四脑室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血清囊虫ELISA检查简便,可协助诊断。枕下正中入路四脑室囊虫摘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炎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炎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脑炎性假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抽搐发作等,头部MRI显示右侧额叶大片长T1、长T2信号,中线移位。病理检查可见脑组织肿胀,正常神经元轮廓消失,血管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经手术、脱水、抗感染等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脑炎性假瘤病例少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本病手术治疗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上皮性囊肿在临床上少见,我院近20年收治了经病理证实的该囊肿1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5例。年龄5~57岁,平均35.1岁。囊肿部位;脑室内7例,脑实质内2例,脑和脊髓表面各1例。头痛5例,肢体乏力5例,呕吐2例,走路不稳2例,视乳头水肿2例,癫痫和听力减退各1例。1.2 神经放射学检查 早期病例:脑室碘水造影示2例三脑  相似文献   

8.
脑囊虫病的发病率较高 ,约占囊虫病的 6 0 %~ 80 % ,多见于脑膜、大脑皮质 ,亦见于脑室〔1〕。在脑室内的孤立性囊虫囊肿 ,通常见于第四脑室。本组经手术证实的第四脑室囊虫病 11例 ,有一定临床特点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 7例 ,女 4例 ,男女之比为 1 7∶1。 10~ 16岁 6例 ,30~ 6 0岁 5例 ,病程 10天~ 6年。有皮下囊性结节 4例 ,排绦虫史 3例 ,视乳头水肿 9例。1 2 临床表现 头痛 8例 ,呕吐 11例 ,头晕 7例 ,Brun征 5例 ,视乳头水肿 9例 ,皮下囊性结节 4例 ,强迫头位 2例。1 3 辅助检查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 6 2例脑囊虫病MRI分期分型表现 ,探讨MRI对脑囊虫病诊断价值。方法 :6 2例根据病史、临床及MRI表现 ,囊虫补体试验阳性 ,增强扫描及穿刺病检和治疗随访观察确诊者 6 1例。手术与病理证实者 1例。结果 :脑实质型 6 0例 ,其中活虫期 6例 ,变性死亡期 8例 ,非活动期 2例 ,混杂期 14例 ,脑室型、混合型各 1例。结论 :MRI对显示脑囊虫病发生的部位、数目、范围、形态及分期分型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第四脑室内囊虫病的MRI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囊虫病是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各组织中所引起的疾病 ,其 6 0 %~ 90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1 ] 。累及脑室系统的囊虫病临床上以第四脑室内最多见 [1~ 6 ] ,它具有潜在的致死性 ,MR应用前多难以早期诊断 ,我科在过去的 5年间经MRI等诊断第四脑室内囊虫病 (NCFV) 7例 ,均及时手术 ,效果很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17~ 42岁 ,平均32岁。病程 1~ 6个月 ,平均 3.5个月。1.2 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 6例 ,均呈阵发性 ;头晕 4例 ;走路不稳 3例 ;视物模糊 2例 ;抽搐 1例 (合并有脑实质病灶 ) ;视乳头水肿 5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经病理证实为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压增高症状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CT扫描呈圆形和卵圆形低密度灶且无强化,所有病例都有脑室系统扩大;MRI结果可见5例病人显示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可见质子密度明显增加;1例病人呈等T1和长T2信号,病灶边界清晰,无钙化及瘤周水肿。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能满意暴露病变,1例做到病变全切。其余4例采用枕下经天幕入路,2例做到全切。结论CT和MRI是诊断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主要手段;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包括1例不典型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术前均行CT、MRI检查。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者19例,位于第四脑室者7例,位于第三脑室者2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22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均行放射治疗)。术后5个月至5年,随访平均3.2年,21例治愈,4例复发,2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MRI常呈颗粒状混杂信号且浸泡于脑脊液中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目前其首选治疗措施;放射治疗是未全切除者术后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良性颅高压(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又称假瘤综合征,是一种进展缓慢、能自行缓解的颅内压增高征,常见病因有多种,但大多数患者病因不明。影像学检查除脑室系统有改变外,其它报道罕见,我们发现1例MRI改变与白质脑病相似的患者,现报道如下,并作临床分析。 1 病例 女性,60岁,反复发作性头痛、呕吐16月,再次发作15天于2002年1月13日第3次住院。患者于2000年8月中旬出现头痛,为额枕部明显,无恶心呕吐,头痛为持续性,于9月14日作磁共振检查,报告为脑白质内均呈长T_1、稍长T_2信号,脑室系统均有变小,胸沟裂亦变窄,中线结构居中,注入Gd-DTPA后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信号(见图  相似文献   

14.
脑囊虫病37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利于其与颅内其他炎性或肿瘤性病变鉴别。方法:对1995~ 2004年收住我院的37例脑囊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7例脑囊虫病患者,男性25例,女性 12例,年龄6~62岁,平均28岁。经病理证实34例,脑脊液及血清免疫学检查支持3例。临床表现以癫痫样发作为主 者18例(48.6%),以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11例(29.7%),以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者3例(8. 1%),以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为主者5例(13.5%),头痛伴癫痫发作者4例,头痛伴视力下降者2例,29例无神经系统 阳性体征(80%)。按病变部位并结合影像加以分型:脑实质型27例,脑室型3例,脑膜型5例,混合型2例。结论:单纯 根据临床症候难以确定脑囊虫病,结合MRI观察病灶内是否有头节、病灶囊内密度、囊壁信号等细微变化,同时注意 DWI及增强扫描表现,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诊断,少数需应积极进行脑活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经病理证实为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压增高症状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CT扫描呈圆形和卵圆形低密度灶且无强化,所有病例都有脑室系统扩大;MRI结果可见5例病人显示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可见质子密度明显增加;1例病人呈等T1和长T2信号,病灶边界清晰,无钙化及瘤周水肿。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能满意暴露病变,1例做到病变全切。其余4例采用枕下经天幕入路,2例做到全切。结论CT和MRI是诊断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主要手段;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松果体上皮样囊肿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髓上皮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1例儿童原发性髓上皮瘤病例,结合文献分析病例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影像学表现,并针对儿童颅内髓上皮瘤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脑MRI提示左侧额颞叶类圆形肿块,信号混杂,占位效应明显。术中见左侧颞叶脑内囊性肿瘤性病变,血供丰富,术后病理提示髓上皮瘤IV期。结论儿童髓内上皮瘤临床表现多变,明确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主。治疗方法仍需大样本。  相似文献   

17.
脑囊虫病分期分型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分析62例脑囊虫病MRI分期分型表现,探讨MRI对脑囊虫病诊断价值。方法:62例根据病史、临床及MRI表现,囊虫补体试验阳性,增强扫描及穿刺病检和治疗随访观察确诊者61例。手术与病理证实者1例。结果:脑实质型60例,其中活虫期6例,变性死亡期8例,非活动期2例,混杂期14例,脑室型、混合型各1例。结论:MRI对显示脑囊虫病发生的部位、数目、范围、形态及分期分型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DN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为青年男性,首发症状为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MRI显示颞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水肿及占位效应.病变由多结节特异性胶质神经元和微囊细纤维黏液性基质等成分组成,肿瘤细胞主要有神经元、少突胶质样细胞(OLC)和星形细胞3种成分,伴有皮质发育不良.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神经元及部分OLC呈神经核抗原、神经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OLC呈S-100蛋白阳性表达;星形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瘤细胞Ki-67阳性率为1%.结论 DNT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部分患者有慢性癫痫病史.DNT的组织学特征是神经胶质及神经元成分.  相似文献   

19.
脑囊虫外科治疗77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集我院根据脑囊虫病诊断标准所确诊的 2 0 5例 ,其中 77例行手术治疗[1] ,现就手术在脑囊虫病治疗中的地位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4 2例 ,女 35例。年龄 2 5~6 3岁 ,平均 30岁。病程 1天至 17年 ,平均 1年 9个月。2 .临床首发症状 :癫痫 31例 ,头痛 36例 ,走路不稳 2例 ,轻偏瘫、肢体麻木 4例 ,痴呆 1例 ,头昏 3例。3.辅助检查 :血及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囊虫特异性抗体、循环抗原、脑脊液嗜酸细胞共检查 4 9例 ,阳性 2 3例 ,占 4 7%。4 .囊虫部位 :单发囊虫 2 8例 ,囊虫合并脑积水 6例 ,粟粒型囊虫 3例 ,脑室囊虫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子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第四脑室囊虫的价值.方法 应用电子神经内镜对2例第四脑室内囊虫经中脑导水管进行手术摘除.其中1例术前MRI检查提示第四脑室内囊性病变;另1例术前检查提示病变位于第三脑室内,术中脑室探查时发现病变已经进入第四脑室.结果 2例第四脑室内囊虫均在神经内镜下完整摘除,术后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脑脊液电影检查枕骨大孔区脑脊液流动良好.结论 应用电子神经内镜能够方便地对脑室系统进行全面探查,神经内镜手术摘除第四脑室内囊虫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应作为第四脑室囊虫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