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诚 《健康天地》2011,(3):20-20
<正>茶乃俗中雅物,世人皆可饮,而能从中饮出茶心境界者,却不多。饮茶饮到一定层次,往往花样也会繁复多变起来,譬如日本茶道,其外在形式早已超越了吃茶本身,而成为一种茶的文化,它的精髓似乎更多地体现在循序渐进的饮茶方法、心平气和的饮茶态度、以及人茶合一的禅意上。  相似文献   

2.
星河 《健康天地》2009,(2):84-84
<正>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话说明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然而人们只知道饮茶很有乐趣,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却不知道饮茶还有学问,如不同季节饮什么茶就大有讲究。祖国医学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相似文献   

3.
<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史钩沉,能不忆汉中?在中华民族古老的史册中,大汉的中央为"汉中"。历史悠久,无可替代的汉中市,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处中国版图地理中心。她盘古秦巴汉水源,美丽富饶甲天下。令这方水土上的人引以自豪的,就是这里出产的绿茶。  相似文献   

4.
<正>闽南人把茶叶称为‘茶心’,可见茶在闽南人中占据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居家过日子的‘柴油盐米酱醋茶’,文人雅仕则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唯茶是缘,更是不在话下了。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而茶则是水中至情之味。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也";茶则是:"品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所以呢茶可以修身养性一点也不假。所谓茶心,茶可清心也!一曲悠扬琴音,一屡芬芳茶香。在这浮华的世界里,一切皆是过往浮云。品茶犹如品人生。  相似文献   

5.
品茶悟廉     
<正>《茶经》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可以说是饮茶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如果我们再联想到《易·否象传》中"君子以俭德避难"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真正寓意。看来最宜饮茶者,君子也。为何古人把茶提到如此高度?茶之性,俭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待客以礼,清茶一杯,俭而不奢,乃茶事之基本内涵。茶之味,甘也。叶苦味甘、啜苦咽甘、苦尽甘来,  相似文献   

6.
饮茶有道     
饮茶时间有的人一年四季只饮一种茶,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饮茶讲究外暖内寒,外寒内暖。当天气变暖、气温升高时,可饮性凉之茶;当天气转凉气温下降时,可饮性热之茶。发酵后的茶,本性为暖,如红茶、武夷岩茶、熟普洱茶;而未发酵的茶,本性为凉,如龙井茶、碧螺春。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说,林清玄的作品意境"最清明",声音"最玄妙"。多年喝茶,林清玄慢慢从茶道中悟出了生活之道。在林清玄看来,每天的生活其实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的茶更有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这正如他在《大茶壶与小茶壶》中所写:"一个能在泡茶时专心的人,工作也会专心。因此,泡茶给人喝  相似文献   

8.
茶香之外     
<正>明人居隆在《考盘余事》中说:"有佳茗来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大焉。"说的是有上等的茶而不懂茶的人,犹如用泉水来灌溉蒿莱,罪过不能说不大;有懂茶的人而不知道其间的真趣味,一饮而尽,不知道辨别它的味道和口感,是莫大的俗气。墨分五色,茶喝四泡,优秀的铁观音或乌龙茶用了相应的茶具、合适的冲泡法,把它们的韵体现出来,正如琵琶音韵由每个点构成,形成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又如中国画的点  相似文献   

9.
茶为国饮,中国人早就知道很多饮茶的好处了,但是如何饮茶,何时饮茶,饮何种茶,很多人却是说不太清楚。这些知识其实不难掌握,只要你了解茶性,了解茶的功效,了解人体质的差别,那么饮茶的时机,宜忌也就都清楚了。  相似文献   

10.
莫非 《健康天地》2011,(12):20-20
<正>普洱茶有品饮价值的生命周期,似乎不比人的正常寿命短,1989—1991年勐海茶厂出产的7542普洱青饼——88青饼应该算得上是普洱茶中的"80后"吧。"88青"还不叫"88青"的时候,只是勐海茶厂唛号  相似文献   

11.
康凤生  黄怡 《健康天地》2011,(12):38-38
<正>"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1300多年前茶道大师皎然的这首古诗,让我们看到了饮茶文化的源远流长,而对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大部分人来说,饮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通常所饮的这个"茶"又是怎么制成的呢?  相似文献   

12.
八面来风     
《健康天地》2010,(11):12-13
<正>成都杜甫草堂首次再现唐代烹茶工艺10月3日晚,成都杜甫草堂首次再现了唐代烹茶工艺,让人大开眼界。据茶艺表演的负责人介绍,自唐代开始,饮茶风尚流行全国,迎来了"比屋皆饮"、"投钱取饮"的饮茶的黄金时代,并出现了"茶圣"陆羽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雅事,被誉为"盛世之清尚"。唐代  相似文献   

13.
杨凯 《健康天地》2009,(6):61-61
<正>有酒宴,亦有茶宴。茶宴随着茶的普遍饮用而出现,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茶宴最早的记载见于《世说新语·轻诋篇》:"褚太傅初渡江,尝入东,至金昌亭。吴中豪右燕集亭中,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少箸粽。"茶宴形式多样,有以茶代酒,花间竹下的赏花清饮;有庆贺新茶初  相似文献   

14.
饮茶11不宜     
金慰鄂 《保健医苑》2008,(12):24-24
<正>茶具有提神、解渴、助消化、去油腻、降血脂等保健功能,但饮茶也得有个规矩,陆羽的《茶经》一书中提到饮茶原则以"清淡为好,适量为佳,饭后少饮,睡前不饮,即泡即饮",这是茶圣为我们立下的  相似文献   

15.
周斌 《健康天地》2010,(5):45-45
<正>铁观音有茶中"明珠"之称,被誉为中国茶王,铁观音"茶品甜美",香气清幽细长,饮后齿颊留香,且甘润生津,回味无穷,所以现在人们对铁观音的喜好远胜其他茶品。但是铁观音也不全部都是好的。作为消费者,在购买铁观音的时候,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清除对铁观音茶  相似文献   

16.
有喝浓茶习惯的人不少,这是因为茶有多种保健功效,更能提神醒脑。但如果喝茶太浓,不但会引起“茶醉”和失眠,而且久喝亦伤骨。据专家对美国3170名5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饮茶习惯与骨折危险的分析表明,每天饮浓茶5杯的人,髋骨(骨盆处)骨折的危险比不饮浓茶者高70%;每天饮浓茶超过7杯者,其相对危险性达80%以上。这是因为茶  相似文献   

17.
辛芯 《健康天地》2009,(3):30-31
<正>在中国,茶与盖碗已"相爱"多年,留下不少风流韵事。今天,当我们泡沏好茶时,不妨先了解—下茶的这位知心爱人——盖碗。认识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茶托"又称"茶船"。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现在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做泡茶器具,  相似文献   

18.
屺如 《健康天地》2010,(7):71-71
<正>《中国风俗辞典》有这样一段叙述:"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酒有酒令,茶也有茶令,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文化意义的创举。应该说,茶令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是宋代兴盛斗茶的产物。斗茶之初乃是"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论长道短,决出  相似文献   

19.
<正>养生其实很简单养生其实不复杂,很简单;养生其实不"拧巴",很自然;养生其实不玄妙,很科学。养生贯穿于人一生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饮水(药茶)只是养生万花丛中的一点红。在中国,说到饮水不能不提及饮茶。茶之为饮,肇自远古;茶之为道,兴于中唐——以陆羽《茶经》的出现为标志,从而将饮茶升至形而上的精神层面,使饮茶之事也成为精神、物质两大文明的共同结晶。逐  相似文献   

20.
劳青松 《健康天地》2009,3(12):50-51
<正>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喜欢罐装、瓶装茶,而不会自己泡茶。许多美国人甚至连茶叶的外形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不过,现在这种状况已在悄悄改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