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不同因子对长春花愈伤组织中药用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继代次数、继代龄(继代组织块的年龄)、生长素、金属离子等因子的改变对长春花愈伤组织生长及吲哚生物碱类药用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 测定不同因子的影响下,长春花愈伤组织的鲜重,并对吲哚总碱进行提取、含量测定和比较。结果 随继代次数的增加,长春花愈伤组织中吲哚总碱含量有所下降;20 d继代龄最利于组织生长;2,4-二氯苯氧乙酸的存在对吲哚总碱的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却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两种生长素组合比单一的生长素更利于组织生长,也较利于吲哚总碱积累;钙离子浓度为220 mg·L-1,锌离子浓度为8.6哗·L-1时,对提高吲哚总碱产量最有效。结论 继代次数、继代龄、生长素、金属离子对长春花愈伤组织生长及吲哚生物碱类药用成分的积累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春花叶片中吲哚生物碱增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乙烯利、乙酰水杨酸、色氨酸3种试剂对长春花植株中药用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3种试剂溶液分别处理温室盆栽长春花植株,2d后,测定叶片中的总吲哚生物碱含量,并采用RP-HPLC法测定长春碱和长春质碱的含量。结果3种试剂处理后吲哚总碱、长春碱、长春质碱的积累均有明显的提高,并确定了最适的处理质量浓度。结论3种试剂对长春花植物中吲哚生物碱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EMS诱变的长春花细胞系突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秀省  张荣涛  曹岚  王勇  王宁宁  王淑芳 《中草药》2004,35(11):1293-1296
目的 通过化学诱变的手段筛选生长快且吲哚碱含量高的长春花突变细胞系。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长春花愈伤组织,挑选成活愈伤组织块继代扩大培养,比较其与对照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吲哚总碱积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用EMS处理的长春花愈伤组织与对照相比,不仅生长快,并且吲哚总碱含量高。结论 EMS处理的愈伤组织发生了变异,变异种是所期望的比较理想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长春花愈伤组织生长及阿玛碱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向蓓蓓  朱晔荣  王文娟  王勇 《中草药》2011,42(1):167-170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长春花愈伤组织生长及阿玛碱积累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0、50、100、150 mmol/L的NaCl处理长春花愈伤组织,测定其鲜质量、干质量、丙二醛(MDA)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和阿玛碱的量。结果盐胁迫显著地降低了长春花愈伤组织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提高了MDA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在含有不同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30 d后,愈伤组织的阿玛碱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喷洒生长27 d的愈伤组织,发现3 d后50 mmol/L处理的愈伤组织中阿玛碱量比对照高出近1倍。结论长期盐胁迫能够抑制长春花愈伤组织的生长,同时引起阿玛碱积累的减少;低浓度NaCl喷洒处理则对长春花细胞中阿玛碱的积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剑  朱蔚华  胡秋  王文科 《中草药》1999,30(7):533-537
在4种不同培养基上诱导长春花叶片愈伤组织发生的过程中,叶片中含量较高的文多灵(vindoline)和长春质碱(catharanthine)迅速降解至极低水平,而在叶片中含量较低的阿玛碱(aj-malicine)和蛇根碱(serpentine)的合成却逐渐增加,同时酸性和碱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活性呈上升趋势,尤其碱性过氧化物酶与蛇根碱和阿玛碱的相关性较密切。光照和黑暗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光照可提高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对培养物的长春质碱、文多灵和蛇根碱的合成有利。不同的培养基对生物碱的合成影响较大,2,4-D显著抑制生物碱的合成,持续光照使愈伤组织的生长受到抑制,使阿玛碱向其蛇根碱转化。  相似文献   

6.
张秀省  聂莉莉  向蓓蓓  王淑芳  朱晔荣  王勇 《中草药》2007,38(11):1719-1723
目的研究以秋水仙碱处理的长春花突变细胞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吲哚生物碱积累的规律及营养成分的适宜浓度等方面的特征,期望得到适于工业化细胞培养的理想材料。方法将突变细胞培养于MS固体培养基上,定期称取其鲜质量,用有机溶剂萃取吲哚生物碱,应用RP-HPLC法检测药用成分阿玛碱和长春质碱。结果突变细胞培养至第30代时,生长速度和吲哚总碱积累得最快,培养至第45代时,两者均明显下降。而药用成分的量于第20代达到最高;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色氨酸能提高药用成分的量;培养基中Ca2 和Zn2 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760和12.6mg/L时,明显促进了药用成分的积累。结论长春花突变细胞可能是一种适于工业化细胞培养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7.
赵剑  朱蔚华  胡秋  王文科 《中草药》1999,30(7):533-537
在4种不同培养基上诱导长春花叶片愈伤组织的过过程中,叶片中含量较高的文多灵和长春质碱迅速降解有低水平,而叶片中含量较低的阿玛码和蛇根碱的合成却逐渐增加,同时酸性和碱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尤其碱性过氧化物酶与蛇根碱和阿玛碱的相关性较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条件对长春花体内3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不同土壤下长春花中长春碱、长春质碱、文多灵含量。结果:沙质壤土中长春碱、长春质碱、文多灵含量最高,分别为0.0058、0.0317、0.0823mg/mL。结论:以沙质壤土种植长春花可提高其植株体内长春碱、长春质碱、文多灵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长春花的细胞培养受到特别重视是因为期待它能产生具有生理活性的吲哚类生物碱。组织培养中生物碱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个受环境条件和研究对象的基因所控制的分化过程。本文介绍了连续培养的愈伤组织和非常均匀外植体的细胞即生长阶段相同的蓓蕾花药悬浮培养物的变异性,只有采用3种长春花培养物和用诱变剂处理蓓蕾才可能引起这些变异。将几百株长春花连续培养的细胞悬浮液  相似文献   

10.
长春花不同愈伤组织中吲哚生物碱积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的研发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长春花Catharanthusroseus(L.)G.Don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细胞培养物中含有多种吲哚生物碱,它们大多具有生物活性,比如阿玛碱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不齐等疾病;长春质碱不仅具有抗菌、利尿、降血糖等作用,而且还是抗癌药物长春碱、长春新碱等的合成前体。因此,长春花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长春花转基因毛状根再生植株快速繁育体系,获得生物碱量提高的长春花再生植株。方法研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长春花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不定根分化和再生植株移栽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长春花再生植株生物碱量,并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转基因长春花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均是MS+6-BA 2.0 mg/L+NAA 0.3 mg/L,不定根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1/2 MS+NAA 0.3 mg/L。采用炼苗的改进方法可使长春花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达90%。HPLC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花再生植株中长春碱、长春新碱和阿吗碱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0、5.8、1.8倍,其中,优良单株OG30-3的长春新碱和长春碱量比对照提高7倍和10倍。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orca3基因和g10h基因的表达量比非转基因植株的高。结论转基因长春花毛状根再生植株可促进抗癌生物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纤维素酶在提取长春花生物碱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酸水浸提法和酶浸提法提取长春花中的长春碱、长春质碱、文多林,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酸水浸提法和酶浸提法提取的长春碱、长春质碱、文多林含量分别为0.0158和0.0052 mg/ml;0.0456和0.0204 mg/ml;0.0898和0.0421 mg/ml.结论 在单位时间内酶提法可显著提高长春碱、长春质碱、文多林的收率,可考虑将酶解法用于工业上长春花生物碱的提取中.  相似文献   

13.
长春花中长春质碱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国内外长春花主栽品种的长春质碱含量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方法:记录长春花盛花期的农艺性状,反相高效认相色谱仪测定长春质碱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的长春质碱含量和农艺性状均存在很大差异,太平洋系列(Pacifica)品种Polka Dot(PPD)中长春质碱质量分数最高,达到叶片干重的3.79 mg·g~(-1);清凉系列(cooler)品种Pink(CP)中长春质碱质量分数最低,仅为叶片干重的0.9 mg·g~(-1).长春花中长春质碱含量与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长春花主要农艺性状中,节间距对长春质碱含量的正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通径系数为1.473.结论:本研究对高含量长春质碱长春花引种和育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诱导子是一类由药用植物体内内生真菌产生且对宿主植物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一定诱导作用的物质。其可以是寡糖、多糖及植物激素等,多数来源于内生真菌的表面结构性成分和一些分泌物质。在与宿主植物互作时,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及抗性反应等有一定作用,两者互作机制较为复杂且相关研究较少。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内生真菌诱导子种类、真菌诱导子与宿主间相互作用、作用机制研究进展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内生真菌诱导子与宿主植物互作复杂关系,以及内生真菌诱导子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