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腺细胞的凋亡部位:在胸腺内还是在胸腺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继明  吴江声 《解剖科学进展》1999,5(2):123-124,127
CD4-CD8-前体细胞(Precursorthymoytes,Pre-T)进入胸腺后,随即开始γ、δ和βTCR基因的重排,其中一个结局是发展成CD4-CD8-γδ+T细胞,而另一个结局是发育成CD4+CD8+双阳性(doublepositive,D...  相似文献   

2.
MTEC 1分泌的趋化因子引起特定亚群胸腺细胞的定向迁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胸腺髓质上皮样细胞系MTEC1分泌的化学趋化因子对胸腺细胞亚群的趋化作用。方法以抗体加补体杀伤结合免疫磁珠及panning法,将小鼠胸腺细胞分离纯化,获得CD4+CD8+(DP),CD4-CD8-(DN),CD4+CD8-(CD4SP)及CD4-CD8+(CD8SP)四亚群细胞,用Boyden小室分析MTEC1┐SN对四群胸腺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MTEC1┐SN对DP及CD4SP胸腺细胞有趋化活性(CI=6.6±1.0及6.1±1.8);对CD8SP细胞有中度趋化活性(CI=3.2±1.0);对DN趋化活性微弱(CI=1.3±0.6)。化学趋化因子MCP┐1纯品对CD4SP胸腺细胞显示强趋化活性(CI=5.6),对DN胸腺细胞则无可测出趋化活性。结论MTEC1分泌的化学趋化因子对DP,CD4SP及CD8SP胸腺细胞有显著趋化作用,对DN胸腺细胞几乎无趋化作用。提示此类化学趋化因子有趋使胸腺发育中后期阶段的细胞向胸腺髓质区迁移和定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种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对胸腺细胞凋亡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两种体外建系的小鼠胸腺基质细胞(TSC)系,即上皮样TSC(MTEC1)和树突状TSC(MTSC4),观察其对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小鼠胸腺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自发地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表现为DNA呈梯度断裂片段,细胞经FACS分析出现亚二倍体DNA波峰,以及Feulgen′s染色镜检所见的DNA凝聚和断裂。胸腺细胞在与TSC共育后,在MTEC1组可见其凋亡过程受到抑制和存活率的增加;在MTSC4组,仅在共育12至18小时时,见到胸腺细胞凋亡加强,而其存活率不受影响。结果提示在胸腺细胞发育过程中,其阴性选择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的PCD过程受不同来源的胸腺基质细胞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在胸腺摘除的成年小鼠静脉内注射Mls+的活化B细胞可诱导Mls特异性免疫耐受。来源于CDF1小鼠(Mls-1b/a)的脾脏B淋巴细胞用抗IgM抗体加IL-4刺激后静脉注射给摘除胸腺的成年BALB/c小鼠(Mls-1b),在注射后第7、11、15天淋巴结中CD4+Vβ6+T细胞显著减少,而CD8+Vβ6+T细胞数无明显改变;在注射后第3天,与对照组相比,CD4+Vβ6+T细胞增加,但这些细胞对Mls抗原的反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自反应T细胞不但在胸腺被排除或功能性“排除”,而且在外周通过同样的机制维持自身耐受。  相似文献   

5.
试验两种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MTSC)McAbsPf18-3、Rs21-C6的生物作用。Pf18-3McAb识别分子表达于胸腺细胞、脾脏T及B细胞;Rs21-C6只表达于MTSC。加Pf18-3或Rs21-C6于MTECI与胸腺细胞或脾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在ConA存在及不存在下,均可抑制MTEC1诱导胸腺细胞及脾细胞的增殖作用。ConA活化下,其对胸腺细胞增殖的抑制率Pf18-3为96%;Rs21-C6为91%。对脾细胞的抑制率Pf18-3为75%;Rs21-C6为51%。Pf18-3对单纯ConA活化的胸腺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Rs21-C6无此作用。包被于平皿的固相Pf18-3McAb,对胸腺细胞、脾细胞均有轻度但显著的促增殖作用。故Pf18-3McAb识别的抗原分子(及其配基)参与T细胞的活化过程。鉴于Pf18-3+细胞的分布有其特异性,分析此抗原分子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蒙药广枣总黄酮(TFC)对地塞米松(DEX)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及胸腺细胞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降低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DEX组、TFC组、TFC+DEX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光镜(计凋亡率,数据经方差分析)、电镜(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吸光度值经t检验处理)在培养3,6,9,12,24小时动态观察下,研究TFC对胸腺细胞凋亡及ADA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均看到TFC抑制DEX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P<0.01)及TFC的促胸腺细胞分裂、增殖现象,但TFC对细胞培养产生的自发凋亡似无抑制作用(P>0.05);TFC可促进胸腺萎缩小鼠的胸腺细胞内ADA活性恢复(P<0.01)。结论TFC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这对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免疫缺陷、重症感染及肿瘤等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胸腺微环境在T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我室在体外建立了7株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命名为MTECI~MTEC7。通过初步分离得到裸鼠骨髓富含干细胞的细胞群,表面CD4及CD8分子均为阴性。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共育3天后,经双色荧光抗体染色,FACS分析发现胸腺基质细胞可诱导裸鼠骨髓干细胞表达CD4CD8分子。MTSC-SN及MTSC主要诱导的是CD4+CD8-细胞,部分CD4+CD8+细胞,而CD4-CD8+细胞极少,这种诱导特点可能和基质细胞系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冯继明  吴江声 《解剖学报》1995,26(2):215-218
在建立小鼠胸腺基质细胞株时发现小鼠胸腺基质细胞株MTSCB和MTSCC自发产生多核细胞及单核巨细胞,对上述细胞进行了非特异性酯酶(NSE)、酸性磷酸酶(AcP)和琥珀酸脱氢酶(SDH)反应,多核细胞及单核巨细胞的NSE、AcP和SDH活性均强于单核小细胞。在MTSCB中多核细胞的百分数为1.1%;MTSCC中多核细胞为0.6%,实验中对一核细胞和多核细胞出现的百分数与Poisson分布的理论频率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T细胞分化发育的过程,在体外建立了7株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应用这些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及其培养上清在体外与经过分离的裸鼠骨髓干细胞共育72小时后,用双荧光抗体染色,分析共育后的裸鼠骨髓细胞,发现有部分细胞分化为CD ̄(3+)TCRαβ ̄-,CD3 ̄(3+)·TCRαβ和CD3 ̄-TCRαβ ̄+细胞亚群,不同的胞腺基质细胞系和培养上清的诱导作用亦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胸腺摘除对重症肌无力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了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摘除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并研究了淋巴细胞经植物血凝素(PHA)激活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未经治疗的患者存在明显T细胞亚群异常,表现为CD3~+、CD4~+CD8~-和CD29~+CD4~+百分率高,CD4~-CD8~+和CD16, 56~+百分率低下;2.胸腺摘除后,CD3~+、CD4~+CD8~-、CD29~+CD4~+百分率降低,CD4~-CD8~+百分率增高;3.PHA对外周血中CD3~+和CD29~+CD4~+有明显下调作用;CD4~+CD8~+亚群在24小时呈现上调,48-72小时呈现下调;4.PHA作用72小时,正常人CD4~+CD8~-亚群无明显变化,对CD4~-CD8~+亚群呈下调作用;对摘除胸腺的患者CD4~+CD8~-亚群呈现明显下调,对CD4~-CD8~+亚群则呈轻度下调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摘除胸腺后,CD4~+CD8~-亚群减少,CD4~-CD8~+亚群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胸腺基质细胞 (Thymicstromalcells ,TSC)是胸腺微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具有重要作用。TSC可促进胸腺细胞的成熟分化 ,减少胸腺细胞凋亡[1] ,也可促进CD4 CD8 双阳性 (DP)胸腺细胞凋亡及克隆排除[2 ] 。本文用光镜和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正常人外周血和胸腺细胞中 TCR DδX基因重排分布特点。方法:利用半巢式 PCR扩增 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4例分选的外周血 CD3+T细胞和 7例正常人胸腺细胞 DNA的 TCR DδX基因与JδX、Dδ3和 Ja重排的情况,从不同含量 DNA的 PCR分析,了解其重排分布频率。结果:TCR DδX分别与 JδX、Dδ3和 Ja的重排均可见于多数外周血T细胞和胸腺细胞中,对不同含量的DNA的PCR分析显示TCR DδX重排的分布频率在外周血和胸腺细胞有所不同。结论:TCR DδX- Ja的重排最常见于成熟和未成熟T细胞中,而TCR DδX-Dδ3则在未成熟T细胞中多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胸腺微环境在T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我室在体外建立了7株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命名为MTEC1-MTEC7。通过初步分离得到裸鼠骨髓富含干细胞的细胞群,表面CD4及CD8分子均为阴性,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为胸腺基质细胞共育3天后,经双色荧光抗体染色,FACS分析发现胸腺基质细胞可诱导裸鼠骨髓干细胞表达CD4CD8分子。MTSC-SN及MTSC主要诱导的是CD4^+CD8^-细胞,部分CD4^+CD8  相似文献   

14.
在体外建立的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EC1)及其培养上清(MTEC1-SN)与裸鼠骨髓(BM)细胞共同培养,通过直接荧光素标记抗体,FACS分析其细胞表面标志表明,MTEC1及MTEC1-SN均有诱导促进Thy·1^-CD^-4CD^-8的BM细胞表达Thy·1,CD4及CD8分子的作用。在培养或共育三天时,MTEC1-SN可促进BM细胞分化形成CD^+4Thy·1^-,CD^-4Thy·1^+细  相似文献   

15.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的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8株小鼠胸腺基质细胞(Thymicstromalcells,Tsc)系的类型及本室研制出的抗小鼠TSC单抗的价值,我们采用细胞ELISA和免疫荧光法对30种自制的及国外引进的MTS系列抗小鼠TSC单抗与8株MTSC细胞系的反应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MTSC1,2为髓质型胸腺上皮细胞(Thymicepithelialcells,TEC)的不同亚群;MTSC3,5,6,7,8为皮髓质交界型TEC的不同亚群。②在不同类型的TSC间及胸腺细胞和TSC间,均存在共同抗原。③MTS系列McAb不能鉴定的MTSC系,能用本室自制的抗小鼠TSCMcAbs定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胸腺细胞在胸腺上皮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本文作者在体外分析了胸腺细胞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MTEC1)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胸腺细胞亚群以及胸腺细胞裂解液均能促进MTEC1增殖,考的松耐受性胸腺细胞和CD3-4-8-细胞具有同样的促进MTEC1增殖的作用,其促进程度与两种细胞的数量有关,胸腺细胞和MTEC1为201或401时,其促进作用最强。胸腺细胞裂解液在高浓度(12稀释)时,能促进MTEC1增殖,在低浓度时则不影响MTEC1的增殖。本实验提示,胸腺细胞可以通过细胞-细胞相互作用以及分泌细胞因子影响MTEC1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地塞米松及CD4T细胞缺乏对胸腺细胞Apoptosis影响的再观察姜玉珍张凤春林玉梅张秀梅(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长春130031)王志申(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130021)中国图书分类号R977.11R967细胞凋亡(Apoptosis)在胸...  相似文献   

18.
人胸腺上皮细胞(TEc)的体外培养和传代,使研究人TEc的特性和功能成为可能。人TEc体外培养成功的关键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体外培养的人TEc除表达角蛋白外,还表达HLA-I类抗原、LFA-3,ICAM-1和CD40等表面抗原;可分泌IL-1,IL-6,IL-8,GM-CSF,G-CSF和M-CSF等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素;静息的胸腺细胞与TES的结合由CD2/LFA-3介导,激活的胸腺细胞与TEC的结合由CD2/LFA-3和LFA-1/ICAM-1共同介导;TEC对成熟的胸腺细胞有辅助增殖的作用,对不成熟的胸腺细胞有直接激活作用:胸腺细胞可通过直接作用和分泌细胞因子的间接作用来调节TEC的细胞因子分泌和表面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19.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在预防器官和多植的排斥反应和治疗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有确切的作用。本工作在体外研究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PHA刺激人PBMC的增殖和释放细胞因子。结果为(1)^3H-胸腺嘧啶掺入试验表明ATG与PHA一样具有强的促有丝分裂活性。(2)ATH刺激的T细胞是以辅助T细胞为主(CD4/CD8〉1),在同样的条件下PHA刺激T细胞CD4/CD8的比值小1。(3)  相似文献   

20.
SLE患者AMLR与T细胞Ia抗原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晋  田增爵 《免疫学杂志》1994,10(1):37-39,47
本文以氚标胸腺嘧啶(^3H-TdR)掺入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非T细胞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反应(AMLR);用单克隆抗体(McAb)Wu35和Wu22通过PAP免疫酶标组化技术测定CD3^+,CD4^+,Cd8^+T细胞表面DR及DQ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活动期SLE患者AMLR有明显减弱,Wu^35+(HLA-DR^+)T细胞增加为主,CD8^+DR^+及CD8^+DQ^+细胞则表现为减少。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