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高度近视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810红外激光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合并CNV患者18例18只眼进行治疗。初诊时平均视力为0.12。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直径分别为0.8、1、2、3.0mm;能量相应为120、160、260、360mW;时间60s。治疗后每月复查1次,如有需要进行重复治疗,治疗次数1~3次。治疗后随访3~16个月。随访时检查视力、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CNV闭合情况。结果18眼治疗后均无即刻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末诊时平均视力为0.26,与初诊视力相比,50%无变化,38.9%增加,11.1%降低。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治疗后3个月时,渗漏消失及明显减轻6眼(42.86%),不变8眼。检眼镜眼底检查显示:治疗后3个月7只眼出血和(或)渗出部分或全部消退,6只眼出血和渗出减轻,(共占72.2%);5只眼无变化。再次治疗后4只眼吸收,随访16个月病情稳定。结论TTT治疗高度近视合并CNV有一定效果。在较长期随访中,约16.6%的CNV复发,复发患眼经再次治疗仍有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检查证实的各原因所致的黄斑部CNV患者27例30眼,其中老年黄斑变性9例11眼,高度近视12例12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简称"中渗")5例5眼,血管条纹症1例,双眼.于2000年6月~2001年9月行TTT治疗,治疗采用IRIS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光斑根据CNV病灶大小0.5~3.0 mm,能量180~350 mW,时间60s,治疗后病灶颜色不变或呈淡灰色.随访期8~24个月.结果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6眼,占20%,均为中渗或高度近视眼;21眼视力改变不超过2行,占70%;3眼视力下降2行,占10%.19眼于术后复查荧光血管造影,CNV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闭塞.结论TTT对多种原因所致的黄斑部CNV均有稳定作用,其作用可持续较长时间.治疗参数因患者眼底色素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最终治疗效果与治疗前病程、CNW的位置及治疗参数的适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TT激光治疗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ARMD)的隐匿型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初步疗效。方法:15例15眼患ARMD隐匿型CNV的患者行TTT治疗,根据CNV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大小和能量,均照射一分钟。结果:15例患者术后FFA均显示渗漏减少或消失,眼底检查显示出血、渗出、水肿减轻,但15例患者视力均无明显改善。结论:TTT对治疗本组隐匿型ARMD的CNV是有效的而无害的,但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忽俊  杨蕾  赵婕  严良  熊毅 《临床眼科杂志》2009,17(6):485-488
目的通过分析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高度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特点和不同影像学表现,以评估TTT疗法对治疗高度近视性CNV的安全性的适应范围。方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高度近视性CNV患者24例(25只眼),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其中典型性CNV者17只眼,隐匿性CNV者6只眼,混合性(微小典型性)CNV者2只眼。按CNV发病部位分为旁中心凹(中心凹外200~500μm)CNV者10只眼,黄斑区(中心凹50μm外血管弓内)CNV者15只眼。治疗后1个月开始随访,治疗次数1~3次,随访时间6~22个月不等,平均9.6个月,随访时检查视力及眼底,并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FFA观察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的情况以及CNV的闭合情况。结果同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视力不变或提高的患眼为65%,视力较治疗前减退的患眼为35%。TTT治疗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CT观察的黄斑区渗液较治疗前减少者分别占44%、52%、50%。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黄斑体积分别为(6.88±0.21)mm3、(6.81±0.27)mm3、(6.73±0.29)mm3,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末次随访时CNV的FFA检查显示在隐匿性、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CNV闭合率分别为100%、56.25%和100%,仅4只眼荧光渗漏增加,均为典型性。结论TTT治疗高度近性视脉络膜CNV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较好疗效。对隐匿性CNV的疗效可能优于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及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经眼底血管造影证实有经典型或隐匿型CNV的33例37眼AMD或高度近视患者进行TTT治疗。TTT各光斑平均功率密度为(18.32±2.23)W/cm2。定期随访视力、眼底等,平均随访(3.7±2.3)个月(1~7个月)。结果经过1次或多次TTT治疗,17眼(45.9%)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稳定或提高者32眼(86.5%),下降≥1行者5眼(13.5%);7眼于TTT过程中视网膜出血增加,3眼随访过程中出现其他部位的新鲜出血。在行造影复查的患者(22例22眼)中,14眼(63.6%)渗漏减轻或消失。结论TTT治疗CN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疗效的最终评价以及激光参数的选择依据等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长时间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和治疗相关并发症。方法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11例 11眼 ,表面麻醉下 ,810nm半导体激光经散大的瞳孔实施温热治疗 ,光斑 0 5mm~2 0mm ,能量 110~ 45 0mw ,照射时间 60s。术后随访。记录矫正视力 ,眼底检查、彩色眼底照相、黄斑平均视敏度、眼底血管造影CNV渗漏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经 6 1± 4 3月随访 ,视力提高 6眼 ,占 5 4 5 5 % ,不变 5眼 ,占 45 45 %。FFA或ICGA显示CNV渗漏停止 7眼 ,恶化 1眼 ,持续渗漏 3眼。视网膜疤痕 3眼 ,萎缩灶 1眼 ,Fushs′斑 1眼。黄斑平均光视敏感度改善 2眼 ,占 18 18% ,不变 9眼 ,占81 82 %。并发症 :视网膜出血 1眼。结论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TTT治疗有效 ,安全性好 ,适合于重色素人群的能量有待进一步摸索。  相似文献   

7.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mm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高度近视眼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m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对17例21眼黄斑区具有QⅣ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TTT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mphy,FFA)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aphy,ICG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1眼中视力提高仅4眼,稳定8眼,下降9眼。治疗过程中有4眼发生脉络膜出血,1眼治疗后CNV仍反复生长。最终有16眼眼底出血渗出的情况得到改善。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可以减少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而引起的出血及渗出,加速疤痕化,对封闭黄斑区CNV有一定的疗效,但高度近视患者的CNV进行TTT治疗时能量较难控制,容易出血,对中心视力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应谨慎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观察TTT激光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 23例24眼CNV行TTT(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根据CNV(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大小和能量,照射时间为1分钟。结果 24眼CNV经TTT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黄斑出血、渗出、水肿减轻或吸收,FFA显示大多数CNV渗漏减少或停止,原CNV瘢痕化,但视力无明显提高。结论 TTT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应用810nin半导体激光,对52例(58只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AMD合并黄斑区CNV患者进行TIT治疗。激光功率130~160mW/mm光斑直径。根据视力、视网膜出血和CNV渗漏变化作为疗效评定标准,随访3~18个月。结果末次随访矫正视力提高1〉2行者19只眼(32.7%),不变30只眼(51.7%),下降〉12行者9只眼(15.5%);其中视力〉0.3者8只眼(13.7%),0.1~0.3者15只眼(25.8%),〈0.1者35只眼(60.3%)。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适反应,有3例(3只眼)病灶处视网膜可见轻微发灰,中心视力下降2~3行,2个月后完全恢复。1周时2例(2只眼)出血增加,2~3个月时2例(2只眼)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末诊时9只眼(17.3%)机化瘢痕形成或增厚;22只眼视网膜出血中完全吸收18只眼(81.8%);6只眼(10.3%)出现新出血。FFA和ICGA复查,CNV闭合荧光渗漏消失或减轻40只眼(76.9%);加重5只眼(9.6%);新出现3只眼(5.8%)。结论TIT是治疗AMD合并CNV的一种安全、有效、价格相对便宜的方法,早期诊断、治疗CNV对提高和保存有用视力意义重大,目前更适合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对视网膜大动脉瘤24例(24只眼)进行治疗。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的瘤体大小及荧光渗漏情况,采用810 nm激光照射,激光功率、光斑直径和曝光时间为500~1000 mW、800~1200μm和60 s。结果经1年随访,视力增进2行以上者9只眼。视力提高1行者8例,视力不变者5例,视力下降1~2行者2例。3个月后FFA显示:24例瘤体完全萎缩,无荧光素渗漏。结论 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24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行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的瘤体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0.8~1.2mm)和总能量(22.4~36.8mJ),照射时间1min。观察视力、瘤体及管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1次治疗后动脉瘤均萎缩,管壁恢复正常,17例视力有提高。结论:TTT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视网膜出血、水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Reichel 等报道了用1.2mm 至3mm 大小的光斑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15位患者的16只眼的视力结果,发现经过平均13个月的随访,75%的患者具有稳定的或提高的视力。可是,大部分患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患者病损大于3mm,这是可采用单一放大传递系统治疗的最大病损。Thach 等应用一种几乎能将经瞳孔温热疗法的治疗斑放大一倍的透镜,经过一年的随访,由略低于半数的患者得出的数据结论表明,大部分具有稳定或提高的视力。我  相似文献   

13.
经瞳孔温热疗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hy,TTT)采用810nm激光,治疗后极部多种体积较小的脉络膜视网膜肿瘤。近年来,人们摒弃了治疗时视网膜上需产生不同程度可见光斑的传统光凝治疗观念,TTT试图以不产生可见反应或仅见轻微颜色反应来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本文综述了此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吴秋菊  陈松  林锦镛 《临床眼科杂志》2005,13(2):184-186,i002
目的 探讨影响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8只、青紫兰兔12只分为3组,麻醉、散瞳并安放全视网膜镜,行TTT。结果 光斑直径为1.2mm,暴露时间为1分钟时,正常白兔进行阈值TTT所需的激光功率为1200mW,正常灰兔进行阈值TTT所需的激光功率为110mW;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视网膜出现颜色改变的同时,光镜下亦出现相应的改变;照射时给眼球一定的压力,使脉络膜循环发生障碍,会加重激光对视网膜的损坏。结论 TTT是一种阈值治疗,阈值上治疗可引起兔眼视网膜组织的不可逆损伤。眼底色素含量与脉络膜循环状态是影响阈值功率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氩激光类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眼科中心2年间确诊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并接受氩激光治疗的患者55例(59只眼),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改变情况,以及并发症、复发率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氩绿激光治疗(83.05%治疗1次、16.95%治疗2次).术后随访6~20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者21只眼(35.59%),视力稳定者35只眼(59.32%),3只眼(5.08%)视力下降.FFA、OCT显示CNV萎缩、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及黄斑水肿吸收,仅有2只眼(3.39%)出现暗点,但不影响视物,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氩激光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安全有效,可使CNV萎缩,出血部位血管闭锁,进而视网膜内积液、积血及视网膜下液吸收,提高或保存患者视力,且经济,被接受范围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应用微视野检查技术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前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 12例13只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证实有CNV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和高度近视患眼,在接受TTT治疗前后分别行微视野检查.结果 TTT治疗前,6眼有相对暗点,7眼有绝对暗点.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6眼TTT前检出相对暗点的患眼中,治疗后视力提高者4眼,1眼视力下降,1眼视力无明显变化;6眼中5眼TTT治疗后激光照射处视网膜的光敏度提高,1眼降低.所有被检出有绝对暗点的患眼治疗后视力均无明显变化,视网膜的光敏度不变.结论 微视野检查能客观评估TTT治疗CNV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经瞳孔温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疗效。方法 对12例(12只眼)黄斑区具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TTT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变化。结果 12只眼中有3只眼进行了二次治疗,最终所有患者眼底出血渗出的情况均得到改善,眼底造影显示CNV缩小或闭塞,治疗后视力提高3只眼,稳定6只眼,下降3只眼。结论 经瞳孔温热疗法可以减少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而引起的出血及渗出,加速疤痕化,对黄斑区CNV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中心视力的恢复尚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是近年来应用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对12例12眼AMD患者行TTT后的近期疗效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悦  王玲 《眼科研究》2007,25(4):317-32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致盲的常见原因。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干性和湿性。湿性AMD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有活跃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为主要特征,而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CNV引起的黄斑区反复出血、渗出、瘢痕改变,视力预后极差。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是一种治疗继发于AMD的CNV的较新方法,采用直径可调节的大光斑,穿透深的激光连续照射,使靶组织缓慢升温,在消除CNV病灶的同时又相对保存病变表面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就TTT治疗AMD的应用发展、特点、临床疗效、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