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槐耳颗粒联合TACE治疗(槐耳颗粒+TACE组)与单独使用TACE(TACE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提取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6和12个月生存率、免疫功能变化、不良反应等指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1 781例患者,其中槐耳颗粒+TACE组876例,TACE组9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槐耳颗粒+TACE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6和12个月生存率均明显高于TACE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槐耳颗粒+TACE组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ACE组(P0.05)。结论从本meta分析结果看,槐耳颗粒联合TACE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槐耳颗粒对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槐耳颗粒对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符合UCSF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60例分为槐耳颗粒组(20例)、化疗组(15例)、槐耳颗粒+化疗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各组的白细胞、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免疫排斥反应情况,并统计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结果 化疗组白细胞在治疗后1、3、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减低(F=62.053,58.472,49.807,P<0.05);其余3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361,113.412,87.572,P<0.05).槐耳颗粒组和槐耳颗粒+化疗组NK细胞活性、CD4+/CD8+比值、IL-2水平在治疗后1、3、6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前,并显著高于化疗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术后1年各组均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对照组发生率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 槐耳颗粒能改善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肿瘤在术后1年内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槐耳颗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病例的术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肝癌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同时伴微血管侵犯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后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槐耳颗粒+TACE治疗组(20例)和单纯TACE治疗组(25例)。对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CD4~+/CD8~+比值和IL-2水平)、术后1、3年肿瘤复发率以及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①2组患者术前的CD4~+/CD8~+比值和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槐耳颗粒+TACE治疗组的CD4~+/CD8~+比值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P0.05)。②随访1年及3年,槐耳颗粒+TACE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15%(3/20)和45%(9/20),分别明显低于单纯TACE治疗组的1年复发率〔48%(12/25)〕及3年复发率〔80%(2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槐耳颗粒+TACE治疗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75%,单纯TACE治疗组为68%。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着时间延长2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下降,槐耳颗粒+TACE治疗组生存率略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在本研究中未能证实原发性肝细胞癌R0术后应用槐耳颗粒+TACE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但是槐耳颗粒+TACE治疗能有效降低原发性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提高免疫力,需要扩大研究样本量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对原发性肝癌(HCC)肝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年9月至2007年3月期间使用槐耳颗粒的HCC肝移植患者28例作为治疗组,根据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Edmondson分级进行配对,在相同时间窗内选取另56例未使用槐耳颗粒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手术日期为零点时间,随访2年,比较2组6个月、1年及2年的肿瘤转移复发率、无瘤生存率、生存率及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1年及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治疗组分别为14.3%、32.1%及39.3%,对照组分别为23.2%、32.1%及50.0%,治疗组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术后6个月、1年和2年无瘤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85.7%、67.5%和60.0%,对照组分别为76.7%、67.6%和49.3%,治疗组2年无瘤生存率明显升高,但2组无瘤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92.9%、78.6%和67.9%,对照组分别为89.3%、75.0%和62.5%,2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620);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4.29%,对照组为16.07%,后者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结论槐耳颗粒对提高HCC患者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率、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有一定的作用,且并不增加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几率,治疗HCC肝移植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及Cochrane4个数据库中自由检索所有有关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癌的Ⅱ、Ⅲ期临床试验;依据拟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Meta分析采用REVMAN5.2,证据质量分级推荐采用GRADE3.6版,该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极低级别证据、低级别证据、中级证据、高级别证据。结果共纳入5篇研究,4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索拉菲尼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能够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时间,提高疾病控制率(P〈0.05);索拉菲尼治疗组的手足皮肤反应、脱发/皮疹、高血压、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索拉菲尼能够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时间,提高疾病控制率;但尚不能证实索拉菲尼能改善此类患者的肿瘤反应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围术期连续服用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01-2019-01间收治的220例中晚期HCC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观察组(58例)采用TACE联合围术期连续服用索拉菲尼治疗,对照组(162例)采用单纯TACE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ACE治疗后,2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肌酐、尿素氮数值及发热、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和3~4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围术期连续服用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HCC,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对TACE联合围术期索拉菲尼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无需停用索拉菲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5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61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出现EV为EV组,394例无EV表现的为无EV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预后。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或患者死亡。计量资料或率的比较采用,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结果患者均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其中行肝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脾切除术18例(包括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EV组患者手术切缘距肿瘤距离〈0.5cm、脾切除、术中出血量≥1000ml和术中输血患者比例显著多于无E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3,18.209,5.527,14.298,P〈0.05);而两组肝切除范围〉1段、解剖性肝切除、术中进行人肝血流阻断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1,0.124,1.412,P〉0.05)。455例患者中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无门静脉癌栓存在。EV组和无EV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4%(6/61)和0.51%(2/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11,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9.0个月(3.0~136.3个月)。455例患者中共有218例死亡,其中Ev组死亡37例,无EV组死亡181例。EV组患者因肝癌、肝病和其他原因死亡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7.57%(25/37)、29.73%(11/37)和2.70%(1/37),而无EV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6.19%(156/181)、6.63%(12/181)和7.18%(13/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0,P〈0.05)。EV组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1、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2%、65.6%、36.7%和15.7%,均低于无EV组患者的91.6%、79.9%、55.4%和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Y.(X2=12.517,P〈0.05)。EV组患者1、2、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2%、45.9%、22.9%和15.3%,均低于无EV组患者的80.0%、59.5%、39.1%和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0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Ev、术前AFP≥20μ/L、肝切除范围〉1段、脾切除、术中输血、肿瘤直径〉5cm、非孤立型肝癌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X2=12.517,5.370,12.711,4.430,7.148,29.616,47.1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cm和非孤立型肝癌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639,2.041,P〈0.05)。结论伴有EV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无EV的患者,但伴有EV不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TACE联合索拉菲尼(n=27)和TACE单独治疗(n=25)的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肿瘤中位进展时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随访期间,联合治疗组共发生肿瘤进展18例,死亡10例,疾病控制率为74.1%;TACE单独治疗组共发生肿瘤进展19例,死亡15例,疾病控制率为68.0%。联合治疗组和TACE单独治疗组肿瘤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6.5个月和3.3个月(P<0.05),两组6和12个月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1.9%、33.3%和27.6%、16.5%(P<0.05),总生存率分别为81.0%、60.8%和63.3%、34.8%(P<0.05)。联合治疗组的手足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发生率较TACE单独治疗组高(P<0.05),药物减量辅以对症治疗后控制良好。结论 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HCC是安全有效的,优于TACE单独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高载量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依据手术前后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分为两组:单纯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6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hild-Pugh评分、HBV DNA拷贝量、肝储备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术后不同阶段,HBV DNA拷贝及Child-Pugh评分方面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P=0.0289)、肝性脑病(P=0.0216)、肝肾综合征(P=0.0411)的发病率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术后无瘤生存率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36.9%、13.8%和92.9%、64.3%、31.4%,1年无瘤生存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598),2年、3年无瘤生存率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5、P=0.0153),Log Rank分析可得3年总体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Sorafenib)对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Walker-256移植性肝癌大鼠随机分为4组(n=16):A组(对照组);B组(索拉菲尼低剂量组);C组(索拉菲尼中剂量组);D组(索拉菲尼高剂量组),另设E组(正常组,n=8)。所有大鼠于术后20d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含量;分离出肝内瘤块,称量其质量、测量其体积,计算出肿瘤的质量抑制率、体积抑制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并对VEGF及MVD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索拉菲尼各组剩余8只大鼠,观察其生存时间。结果索拉菲尼各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B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C、D组大鼠瘤块体积、质量均小于A组,生存时间长于A组(P0.05);索拉菲尼各剂量组大鼠瘤旁组织肿瘤细胞坏死程度较A组明显,癌灶周边肝脏细胞受累坏死程度较A组轻;各剂量组瘤旁组织VEGF阳性率、MVD计数小于A组(P0.01);大鼠瘤旁组织VEGF与MVD高度相关(P0.01),相关系数rp=0.843。结论索拉菲尼通过抑制肝癌大鼠瘤旁组织VEGF合成,降低瘤旁组织微血管密度、抑制瘤旁组织微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对正常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及肝功损害,延长大鼠生存期限,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肝内复发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肝内复发患者33例,其中26例采用RFA治疗者为RFA组,7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者为手术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复发率、生存率、住院时间、临床转归情况,记录RFA组的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RFA组和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1±12)min、(242±27)min,出血量分别为0、(227±113)ml,输血量分别为0、(114±101)ml,住院时间分别为(6.0±1.4)d、(18.4±6.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FA组26例中死亡7例,手术组7例中5例死亡。RFA组和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10个月,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81%(21/26)、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近期并发症为肝包膜下出血(31%);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92%)、疼痛(100%)、胃肠道症状(42%),经对症处理可耐受。结论RFA治疗肝移植术后肝癌肝内复发疗效较好,而且并发症少、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减少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进入研究180例,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以及术后有无接受预防性TACE分为Ⅰ、Ⅱ、Ⅲ、Ⅳ四组。其中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者101例,58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Ⅰ组),43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Ⅱ组);另外不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者79例,49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Ⅲ组),30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Ⅳ组)。比较各组病人无瘤生存率及逐年肿瘤复发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有关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Ⅰ、Ⅱ组病人之间总体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病人之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5);Ⅰ、Ⅱ组病人之间仅第1年肝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病人各年度间的肝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肿瘤直径及肿瘤数目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CE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合并有肿瘤直径〉5cm、多结节、血管侵犯等肿瘤残留危险因素的肝癌病人,术后预防性TACE能降低1年以内的近期复发率,可作为常规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时的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出现伴有门静脉癌栓(PVTT)复发性肝癌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原发性肝癌R0切除的206例病人首次切除至肝癌复发期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肝癌复发时是否伴有PVTT分为伴有PVTT组和无PVTT组,分析肝癌复发时PVTT形成的危险因素。在伴有PVTT的复发性肝癌病人中,分析影响PVTT形成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病灶、无肿瘤包膜、肝功能Child分级B级的肝癌病人肝癌复发时,伴有PVTT的比例更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病灶、无肿瘤包膜、Child分级B级是影响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PVT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3个危险因素建立“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PVTT预测模型”,每个危险因素赋值1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评分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是否发生PVT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03,95%CI 0.557~0.766),曲线下面积为0.662,Cut-off值为0.5分,约登指数为0.302,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70.2%。模型得分越高者无瘤生存时间越短(P=0.007),且出现伴有PVTT复发的比例更高(P=0.001)。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复发性肝癌且伴有门静脉癌栓病人中,低分化肝癌术后出现肉眼可见的PVTT时间更短(P=0.000)。结论 多发癌灶、无肿瘤包膜、肝功能Child分级B级的肝癌病人R0术后更容易出现伴有PVTT的复发,其中肝癌低分化者生长速度更快。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采取更紧密随访或预防性治疗措施,或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VEGF、CD105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和iNOS的表达与R0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248例HBV相关HCC组织标本iNOS、VEGF和CD105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80℃低温冰冻HBV相关HCC标本20例iNOSmRNA的表达,分析iNOS的表达与VEGF、MVD-CD105的表达的关联以及与HCC患者R0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均检测到iNOS HBV相关HCC组织中表达,iNOS阳性表达组中组织学分化呈中低分化者、血管癌栓和TNMⅢ-Ⅳ期者显著多于iNOS阴性表达组(P<0.05)。iNOS的阳性表达组中VEGF、MVD-CD105的阳性表达增高(P=0.032、0.020),iNOS阳性表达者其早期复发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30),Cox回归分析表明iNOS阳性表达是HCC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在HBV相关HCC的患者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与血管形成有关,iNOS阳性表达组肝外转移率高并且预示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m23及E-钙黏连素(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移植术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病理标本。根据有否发生肿瘤复发(包括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分为复发组(37例)和未复发组(55例)。病理标本为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标本进行检测。比较92例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差异;分析nm2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肝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92例患者中,肝癌组织nm23蛋白阳性表达49例(53%),癌旁肝组织则全部表达阳性(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39例(42%),而癌旁肝组织中有4例(4%)表达缺失,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nm23蛋白表达阴性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否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均为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及有否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均为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rim2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12/37)和67%(37/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2%(23/37)和29%(16/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对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局部消融等多种方法。肝脏功能和肿瘤状况是决定是否可行手术的最主要的2个因素。合并门静脉、胆管癌栓仍应积极争取手术。除手术外,肝移植和局部消融是另两种根治性治疗方法,目前一般用于符合Milan标准的早期肝癌(单发肿瘤,直径≤5cm;多发肿瘤,数目≤3个,最大直径≤3cm)。前者要求肝功能失代偿,后者要求肝功能Child—PutghA、B级且不适合手术切除。TACE是不适合根治性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选择性的与手术、射频消融、放疗、索拉非尼联用以提高疗效。局限性肝内病灶而又不适合局部消融的肝细胞癌可使用放疗,尤其是肝外转移灶。索拉非尼目前仍主要用于晚期肝细胞癌。免疫治疗是肝细胞癌辅助治疗方法。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特点,把握适应证,合理综合治疗肝细胞癌,以提高肝细胞癌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4(ING4)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实施肝癌肝移植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织标本取自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相应癌旁1 cm外的癌旁肝组织(PCL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癌组织和PCLT中ING4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检测,比较两者ING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的差异。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两组织ING4蛋白的表达水平。根据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计算肝癌组织和PCLT的ING4蛋白表达量之比,以比值0.48为界,将30例患者分为ING4低表达组(15例)和ING4高表达组(15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ING4阳性表达率为63%(19/30),PCLT为93%(2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的ING4强阳性表达率为27%(8/30),PCLT为63%(1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ING4蛋白阳性率为70%(21/30),PCLT为97%(2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T的ING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肝癌组织(197±31比109±24,P0.05)。30对标本中有25对ING4表达水平在肝癌组织中下调,下调率为83%。在临床病理学特征方面,ING4低表达组和ING4高表达组在肿瘤结节数目(P=0.025)、静脉浸润(P=0.035)、肝外转移(P=0.017)和分化程度(P=0.02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NG4高表达组的累计术后复发转移率低于ING4低表达组,生存率高于ING4低表达组(均为P0.05),ING4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ING4低表达组(720 d比540 d P0.05)。结论 ING4蛋白水平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癌根治术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均经病理学确诊。根据肝癌根治术后是否服用阿德福韦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和生存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的肝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内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复发或转移时间、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根治术联合阿德福韦酯疗效确切,能降低肝癌的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患者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保留脾脏与患者复发及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根治性手术的127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及转移、术后生存及预后情况。结果:25例(19.7%)联合脾或脾、胰体尾切除术(切脾组),102例(80.3%)未行脾切除术(保脾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保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10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术后复发及转移仅1例(4%),为肝转移;而保脾组术后复发及转移6例(5.9%),其中腹腔内种植转移致大量腹水3例,肝转移1例,吻合口复发1例,腹腔内淋巴结转移1例。2组复发及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患者5年存活率为18.2%,而保脾组为41.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2脾与否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及转移无明显影响,但保留脾脏能延长患者术后的5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功能代偿期手术切除或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主支癌栓的疗效,以及TACE后选择性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肝功能Child.PughA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并门脉主支癌栓患者116例,并分为手术组(56例)和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60例),其中TACE组治疗后肿瘤反应评价有效,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TACE+手术组。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手术组1例术中死亡(1/56,1.78%),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ACE组(16/56US7/60,P=0.010)。手术组、TACE组和TACE+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41、15.34、22.01个月,TACE+手术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手术组(P=0.040)。手术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47.27%、24.58%、5.67%;TACE组分别为53.91%、27.18%、6.34%:TACE+手术组分别为79.17%、45.83%、16.67%。多因素分析提示肝硬化、肿瘤位置是患者独立预后相关因素。结论HCC合并门静脉主支癌栓肝功能代偿良好可切除者,首治TACE后选择性肝切除术是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