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Vater壶腹及乳头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ater壶腹及乳头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Vater壶腹及乳头癌患者根治术后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对152例Vater壶腹及乳头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淋巴结转移率为31%,其中T1、T2、T3、T4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0%(11/54)、26%(19/72)及94%(16/17).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有:肿瘤直径(<3 cm与≥3 cm相比,P=0.002)、肿瘤分化程度(P=0.012)、十二指肠壁浸润(P=0.008)、T分期(P=0.000)及胰腺受侵(P=0.005).结论 Vater壶腹及乳头癌淋巴结转移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行肿瘤局部切除时应选择适合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胰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收治的71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胰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1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获访,随访率达84.5%;随访时间5~36个月,中位数为16个月;其1、2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0.6%、23.9%及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43)、淋巴结转移(P=0.002)、远处转移(P=0.000)、TNM分期(P=0.000)及胰周侵犯(P=0.000)均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女性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存在远处转移、TNM分期越晚及存在胰周侵犯者的预后较差;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远处转移(P=0.047)、TNM分期(P=0.002)及胰周侵犯(P=0.016)均是胰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存在远处转移、TNM分期越晚及存在胰周侵犯者的预后较差。结论远处转移、TNM分期及胰周侵犯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探讨肺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的109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 109例肺腺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44.0%(48/109),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χ~2=8.995,P=0.003)、淋巴结状态(χ~2=12.727,P=0.000)、TNM分期(χ~2=39.544,P=0.000)、残端有无癌残留(χ~2=35.551,P=0.000)、PCNA表达情况(χ~2=5.441,P=0.020)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支气管残端有无癌残留是肺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Ⅱ期和Ⅲ期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χ~2=11.299,P=0.001)。结论肿瘤大小、TNM分期高、外科手术切除不完全是肺腺癌预后差的重要影响因素;Ⅱ期和Ⅲ期患者能够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收治的单侧DTC患者80例,行甲状腺全切术加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侵犯情况、淋巴管侵犯情况、周围肌肉侵犯情况、TNM分期等,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癌灶大小、TNM分期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1、20.977,P=0.002、0.000);TNM分期、癌灶大小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0.019)。对患者半年后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13例(16.25%),暂时性低钙血症患者21例(26.25%),暂时性声带麻痹患者9例(11.25%),不同并发症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0,P=0.615)。 结论癌灶大小、TNM分期是单侧DTC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甲状腺全切加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具有较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胃腺癌53例,胃黏液腺癌30例,胃印戒细胞癌15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1)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神经侵犯及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癌栓、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有关(P0.05),胃黏液腺癌患者的预后与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及p TNM分期有关(P0.05),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区域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有关(P0.05)。(3)将与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P=0.016)、区域淋巴结转移(P=0.042)、侵犯深度(P=0.021)及p TNM分期(P=0.009)是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肿瘤侵犯深度(P=0.032)及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2)是影响胃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随访时间60个月,胃腺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胃黏液腺癌患者为43个月,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为23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胃腺癌患者为30.2%,胃黏液腺癌患者为23.3%,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为26.7%。三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13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也不同,但是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共同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头癌与壶腹癌在可切除性、肿瘤局部浸润、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预后等临床行为特点的差异。方法同期收治的胰头癌42例、壶腹癌26例为本研究对象,以手术发现和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探讨上述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同期收治的壶腹癌26例和胰头癌42例中,壶腹癌切除率84.62%,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为19.05%,胰头癌发生血管侵犯为83.33%,壶腹癌为11.54%,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肿瘤局部组织浸润(P=0.13)、淋巴结转移(P=0.15)、远处转移(P=0.54),两组间无差异;两组TNM分期构成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壶腹癌与胰头癌因其原发组织、生长部位不同,其临床行为特点各异,术前应力争明确肿瘤部位以利于制定正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癌结节对初始可切除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期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5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同期切除的212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分析癌结节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癌结节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癌结节的阳性率为43.9%(93/212),癌结节和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神经浸润显著相关(P=0.044、0.001、0.035、<0.001),是低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癌结节阳性患者的OS和DFS明显低于癌结节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淋巴结阳性的135例患者中,癌结节阳性和阴性患者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癌结节阳性患者DFS更低(P=0.003);在淋巴结阴性的77例患者中,癌结节阳性患者的OS和DFS均显著低于癌结节阴性患者(P<0.001、0.010)。 结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患者,癌结节和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神经浸润显著相关,且预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100A4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确定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30例NSCLC 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S100A4蛋白在肺癌组织间质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表达的总阳性率为72.3%(94/130),在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间质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59.6%、70.0%和75.0%.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8.91,P=0.000)、远处转移(χ2=5.51,P=0.019)及TNM分期(χ2=21.54,P=0.000)明显相关.间质S100A4蛋白表达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为36.2%(34/94),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63.9%(23/36),P=0.003].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OR=1.866)、有淋巴结转移(OR=1.826)、有远处转移(OR=6.224)、肿瘤低、未分化(OR=1.793)、TNM分期Ⅲ~Ⅳ期(OR=2.573)和间质中S100A4蛋白表达阳性(OR=1.776)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S100A4蛋白在NSCLC间质中的表达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它有希望成为一种能预测肿瘤进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混合型组织学类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10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总结其中混合组织学类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全组胃癌患者中,混合型胃癌144例(13.0%)。与单一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混合型胃癌肿瘤更大、T4期比例更高、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更晚(均P〈0.05)。混合型胃癌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6.5%和10.8%,明显低于单一型胃癌患者的58.8%和35.0%(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影响混合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在混合型胃癌中,高中分化癌加高中分化癌、高中分化癌加低分化癌和低分化癌加低分化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9.5%、10.3%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结论相对于单一组织学类型胃癌,?昆合型胃癌侵袭力更强,总体预后不佳:其组织学成分的不同并不会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胆囊癌临床特征,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有关因素,为提高胆囊癌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9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plan-Meier法对确定的单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方式(x2=32.209,P<0.001)、TNM分期(x2=109.408,P<0.001)、淋巴结转移(x2=69.691,P<0.001)、肿瘤部位(x2=10.667,P= 0.014)、p53(P<0.05)、MSH2(P<0.05)和CK7(P<0.05)影响胆囊癌预后,而年龄(x2=10.039,P=0.844)、性别(x2=0.664,P=0.415)等与胆囊癌预后无关。Cox多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P<0.001)、手术方式(P= 0.004)、淋巴结转移(P=0.008)为影响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胆囊癌呈现发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恶性程度高且预后差等特点。其中多数患者伴有腹痛、胆囊结石、黄疸、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越高的患者预后更差,根治性切除术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淋巴管新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利用D2-40来标记6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标本中的淋巴管,利用光学显微镜测定癌周淋巴管密度(PLVD)并观察癌内淋巴管(ILVs)是否出现,评价PLVD及ILVs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平均PLVD为16.89,按平均值分为两组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PLVD与远处转移(P=0.073)、淋巴结转移(P=0.758)、Fuhrman细胞核分级(P=0.866)和肿瘤T分期(P=0.653)无相关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ILVs的出现与远处转移(P=0.001)、淋巴结转移(P=0.017)及Fuhrman细胞核分级(P=0.002)有相关性,与肿瘤T分期(P=0.570)无相关性。结论 PLVD与临床病理因素包括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Fuhrman细胞核分级及肿瘤T分期无相关性;ILVs的出现与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Fuhrman细胞核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刘斌  骆红  黄世锋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2):840-842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 -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64例经病理证实的术前结直肠癌患者、40例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IMP -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IMP -1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和健康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合分析和评价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胰腺癌患者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选择其中临床资料齐全并且获得成功随访的91例患者,对有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进行单因素Kruskal-Wallis法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评价因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可能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胰周侵犯(包括周围血管、淋巴结、邻近脏器)、远处转移(包括肝转移)、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单因素分析表明:胰周侵犯、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与胰腺癌预后密切相关(P&lt;0.05);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与预后关系不密切(P&gt;0.05).再对筛选出来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因素,应用多因素分析表明:胰周侵犯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首位独立因素.肿瘤临床分期(TNM)Ⅰ期、Ⅱ期、Ⅲ期、Ⅴ期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74.29%、26.32%、25.00%,5年生存率分别为16.31%、5.71%、0、0.根治手术组(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姑息手术组(包括单纯胆囊空肠吻合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加胃肠吻合术、十二指肠镜下胆道内支架植入术)1年生存率分别为77.42%、23.08%,5年生存率分别为9.22%、0.结论 胰周侵犯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首位独立因素.早期确诊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最有效方法.对不能行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姑息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CD133及CD4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133和CD44蛋白均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少量在细胞浆中表达。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pTMN分期有关,肿瘤直径越大(CD44P=0.015;CD133P=0.002)、组织学分化程度越差(CD44P=0.008;CD133P=0.019)、有血管浸润(CD44P=0.043;CD133P=0.023)、有淋巴管浸润(CD44P=0.020;CD133P=0.044)、有淋巴结转移(CD44P=0.002:CD133P=0.004)、肿瘤浸润越深(CD44P=0.006;CD133P=0.021)以及pTNM分期越高(CD44P=0.034;CD133P=0.001),其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越高。CD44+CD133+双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血管浸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淋巴管浸润、肿瘤T分期、N分期以及pTNM分期有关,其中,肿瘤直径越大(P=0.010)、有淋巴管浸润(P=0.003)、有淋巴结转移(P=0.045)、肿瘤浸润越深(P=0.041)以及pTNM分期越高(P=0.049),其CD44+CD133+双阳性表达率越高。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3)、CD44蛋白阳性表达(P=0.005)、CD133蛋白阳性表达(P=0.002)以及CD44+CD133+双阳性表达(P〈0.001)和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44蛋白的表达与CD13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7,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44+CD133+蛋白双阳性表达是淋巴结转移(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6)以及CD44和CD133蛋白的共表达(P=0.003)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D44和CD133可作为胃癌干细胞的肿瘤标志物;CD44与CD133蛋白的共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蛋白质分子生物标记物SOX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112例原发胃癌组织及7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SOX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70例癌旁非肿瘤胃黏膜上皮中仅有5例(7.1%)为SOX9低表达;112例胃癌组织中94例(83.9%)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SOX9高表达51例(45.5%)。胃癌组织中SOX9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其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Lauren分型(P〈0.05)、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5)及肿瘤TNM分期(P〈0.05)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OX9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OX9低表达者(29.4%比49.2%.P=0.03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P=0.046)、浸润深度(P=0.001)和远处转移(P〈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SOX9的高表达(P=0.948)不能作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SOX9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长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并对胃癌患者预后有影响.但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它们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9例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中Rho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的关系。结果①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RhoA:P=0.008;Snail:P=0.000)和正常胃黏膜组织(RhoA:P=0.010;Snail:P=0.000)中的表达阳性率;Rho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而Snail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Rho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和Lauren分型有关(P〈0.05),而与胃癌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及Lauren分型均有关(P〈0.05)。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③胃癌组织中RhoA蛋白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03,P=0.005)。④肿瘤TNM分期、RhoA及Snail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均为胃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RhoA/Snail信号途径可能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1(TSP-1)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成对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灶≥5cm)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TS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采用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估染色结果,并分析TSP-1蛋白表达与VEGF、MVD及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①TS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5.8%(33/7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为90.3%(65/72),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为50.8%(30/59),其在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呼=32.710,P=0.000;)f=25.298,P=0.000),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贸X=0.327,P=0.568)。②胃癌组织中TSP-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TSP.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在无胃周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Z=-2.573,P=0.010)。③TSP-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rs=-0.309,P=0.008;rs=-0.269,P=0.040)及MVD(rs=-0.348,P=0.003;rs=-0.272,P=0.037)呈负相关。结论TSP-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均降低且与VEGF表达和MVD呈负相关,提示TSP-1可能是一个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胰腺癌临床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胰腺癌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是否影响预后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符合条件的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与性别、糖尿病史、胰腺炎病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CA19-9异常无明显相关(P〉 0.05);而与初诊原因、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胰周侵犯、远处转移、治疗方法、CEA是否异常有关(P〈 0.05).其中初诊原因、肿瘤分期、胰周侵犯、远处转移、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最密切(P〈 0.01).结论:早期发现、根治性手术是改善胰腺癌预后最关键因素,TNM临床分期是判断预后的最可靠依据,血清CEA可评价胰腺癌疾病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cyclinD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7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cyclinD1的表达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cyclinD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cyclin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yclinD1不同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CyclinD1阳性表达在LuminalA型所占比例最高(P〈0.05),而cyclinDI阴性表达在LuminalB型所占比例最高(P〈0.05)。②CyclinD1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PR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数目(rs=0.197,P〈0.01)、ER呈正相关(rs=0.139,P〈0.05);cyclinD1阳性表达与Her-2呈负相关(rs=0.131,P〈0.05)。③CyclinD1阳性表达越强,无瘤生存时间越长(P〈0.05)。结论CyclinD1阳性表达与ER、Her-2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有明显相关性,且其阳性表达提示相对良好的预后,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iR-196b和HoxB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96b与靶基因HoxB8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miR-196b mRNA和HoxB8 mRNA的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oxB8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196b mRNA和HoxB8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在对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miR-196b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Ⅰ+Ⅱ与Ⅲ+Ⅳ)及远处转移均有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均无关(P〉0.05);HoxB8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上述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miR-196b mRNA与HoxB8 mRNA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0.458,P〈0.05),而与HoxB8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36,P〉0.05)。结论 miR-196bmRNA及HoxB8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miR-196b mRNA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miR-196b可能通过与靶基因HoxB8 mRNA的3′非编码区结合抑制HoxB8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