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溶性黏附分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辩证分型的关系,指导SLE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SLE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观察组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热毒炽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患者依次递减(P〈0.01);热毒炽盛、脾肾阳虚型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P〈0.01)。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结合sICAM-1、sVCAM-1检测水平有助于中医辨证分型并指导临床辩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新蝶呤(NP)浓度。31例为健康对照组,41例为病例观察组。其中SLE26例(活动期SLE16例,非活动期SLE10例)、非SLE15例(其他结缔组织病6例,慢性肾病9例),检测尿N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以活动期SLE最高,(P〈0.001)。经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尿NP随临床症状改善而下降。本研究表明:在SLE患者中检测尿N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新蝶呤(NP)浓度。31例为健康对照组,41例为病例观察组。其中SLE26例(活动期SLE16例,非活动期SLE10例)、非SLE15例(其他结缔组织病6例,慢性肾病9例),检测尿N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以活动期SLE最高,(P<0.001)。经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尿NP随临床症状改善而下降。本研究表明:在SLE患者中检测尿NP,对随访SLE活动以及了解当时的肾脏病理过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一种监测临床疗效且无创伤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71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临床资料,分析血脂变化.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平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100(apo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apoA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有重要脏器损害患者的病程较长,血清TC、TG、LDL和apoB水平显著高于无脏器损害患者(P<0.05或P<0.01),尤其并发心血管病患者更明显(P<0.01).TC、TG、LDL、apoB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C3水平呈负相关(P<0.05或P<0.01),TC和LDL与C4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存在严重脂代谢紊乱,且脂代谢紊乱与病程、疾病活动性和重要脏器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受累器官 ,SLE患者肾功能损害不仅有肾小球损害 ,而且有肾小管的损害。近年来研究表明肾小管间质损伤对决定肾脏 10年存活率的影响甚至远较肾小球病变的影响重要[1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是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可靠指标。为了早期了解SLE患者肾小管受损情况 ,我们检测了SLE患者尿中RBP的含量 ,以探讨其对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住院确诊的SLE患者 5 0例 ,男性 6例 ,女性 4 …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侵犯全身的多系统受累疾病 ,常累及肾脏引起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 ,肾功能衰竭是这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狼疮肾炎大都有程度不等的蛋白尿或血尿[1] ,如何早期观察肾脏受损状况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5 0例SLE患者尿中微量白蛋白 (Alb)和IgG含量 ,并与活动期及非活动期患者相比较 ,旨在探讨尿白蛋白和IgG的含量与狼疮肾炎早期肾脏改变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5 0例 ,男性 10例 ,女性 40例 ;年龄 1… 相似文献
7.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但其发病机制以及机体内免疫调节细胞的具体变化尚未完全明确。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对 38例SLE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进行检测 ,了解T细胞亚群、B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在活动期SLE的改变 ,从而探讨免疫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SLE患者 38例 ,诊断符合美国ARA 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 ,女 36例 ,男 2例 ,年龄 15~ 5 9岁 ,平均 31岁。病程 1个月~ 19年 ,平均 2 3年。根据欧洲狼疮… 相似文献
8.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淋巴细胞凋亡变化,了解T、B淋巴细胞的调亡改变及与SLE有关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 ①活动期SLE患者中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DNA断裂百分率也低于正常(P〈0.01,P〈0.01);②B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③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与SLE有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 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尿转铁蛋白(TRU)、尿免疫球蛋白G(IGU)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不同病理类型狼疮肾炎(LN)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散射比浊法、化学放光法测定SLE患者尿α1-MG、尿MA、TRU、IGU及尿β2-MG水平,并与健康人对照,分析尿微量蛋白水平与LN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①SLE患者尿α1-MG、尿MA、TRU、IGU(P均<0.01)及尿β2-MG(P<0.0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伴有肾损害临床表现的SLE患者5项尿微量蛋白均明显高于无肾损害临床表现的SLE患者(P<0.05);无肾损害临床表现的SLE患者5项尿微量蛋白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尿β2-MG,P<0.01,其余P均<0.05)。②Ⅳ型LN尿MA、TRU、IGU水平明显高于Ⅱ型LN(P<0.05),尿MA水平明显高于Ⅲ型LN(P<0.05),尿α1-MG水平明显高于Ⅴ型LN(P<0.05),Ⅴ型LN尿MA水平明显高于Ⅱ型LN(P<0.01)。结论①尿微量蛋白能反映SLE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双重损害及损害程度,是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②多项尿微量蛋白检测提示不同病理类型LN的肾损伤程度不同。尿MA及α1-MG可能是反映不同病理类型LN肾损害差异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SLE患者Hcy的代谢因素.方法 60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45例,测定并分析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IgG、IgA、IgM、C3、C4、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SLE组血浆Hcy、IgG、IgA、IgM、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 、C3、C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SLE组患者Hcy与IgG、IgA、IgM、CRP呈正相关,与叶酸、维生素B12、C3、C4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ESR无相关性.(3)正常组血浆Hcy浓度与各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SLE密切相关,SLE患者普遍有高Hcy血症,血浆Hcy的检测对于SLE病人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宋强,宋素芹,李杰,张明珙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张丽丽,李凯为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30例SLE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的表达,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CR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发病机制、病情活动与激素治疗前后方面中的作用以及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选自2002年6月至2003年2月我科住院及门诊初诊初治SLE病人39例,其中活动期病人28例,稳定期病人11例.健康献血员30名为对照组.采用红细胞CR1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RBC-CR1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对活动期患者在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各测1次RBC-CR1、RBC-IC花环率.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CD4+/CD8+及CD3+细胞数.结果①活动期SLE组RBC-CR1花环率(4.4±3.6)%明显低于稳定期组(8.9±3.3)%及对照组(9.6±4.3)%,RBC-IC花环率(12.9±9.5)%明显高于稳定期组(6.2±2.6)%及对照组(5.7±2.8)%.稳定期SLE组与对照组比较,RBC-CR1与RBC-IC花环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治疗后2周、4周与治疗前比较,RBC-CR1花环率显著升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RBC-IC花环率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③活动期、稳定期SLE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3+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CD8+细胞数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④RBC-CR1花环率与CD4+(r=0.40,P<0.05)、CD4+/CD8+(r=0.41,P<0.05)均呈正相关,与CD8+(r=-0.42,P<0.05)、疾病活动指数(DAI)(r=-0.65,P<0.01)呈负相关,与CD3+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的红细胞CR1免疫识别、黏附清除CIC能力的下降,可能是SLE免疫发病机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细胞免疫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C)的数量、功能(包括抗炎功能)以及整体状态的变化.方法 研究共纳入35例病情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女性28例,男性7例),另选择35名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EPC的数量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确定;CEP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能力以及单核细胞系细胞(THP-1细胞)向CEPC的黏附能力均采用细胞黏附计数法进行评价;CEPC的迁移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率分析法来分析;采用离体Matrigel上成管实验方法检测CEPC的成管功能.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测定CEP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以及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后者反映CEPC的抗炎能力和整体状态).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CEPC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4±0.018)%和(0.079±0.017)%.P=0.094],但其部分功能受影响:CEP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50±17和24±11,P=0.04)而THP-1细胞向CEPC的黏附功能显著增强(10.0±2.0和32.0±3.0,P<0.01);CEPC的迁移功能下降[(4.81±0.23)%和(1.21±0.08)%,P<0.01];CEPC在Matrigel上的成管功能显著下降(18.0±2.0和12.0±3.0,P=0.024);CEPC中iNOS和IL-6(P均<0.01)的表达和ICAM-1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CEPC数量并未显著减少但其部分功能受损,包括迁移和成管能力等.活动期SLE患者CEPC细胞状态差,抗炎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催乳素水平与病情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催乳素水平与病情活动的关系林玲黄子扬吴佑星施亚雄催乳素(Prolactin,PRL)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及其活动性相关。我们连续测定了65例SLE病人血清的PRL水平,并与同期其他风湿病患者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狼疮肾炎(LN)患者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SLE患者及30名健康人血清中VEGF及sFlt-1的水平同时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血清VEGF及sFlt-1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中VEGF/sFlt-1的比值健康对照组较活动期SLE、非活动期SLE及LN组患者降低(P<0.01),Ⅴ型LN组该比值较Ⅱ、Ⅲ、Ⅳ型LN组升高(P<0.05);血清sFlt-1的浓度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s=0.6244,P<0.01),血清VEGF的浓度与尿蛋白无明显相关(rs=0.1807,P>0.05);血清sFlt-1的浓度与ESR正相关(rs=0.4235,P<0.01),血清VEGF的浓度与ESR无明显相关(rs=0.0532,P>0.05);血清VEGF及sFlt-1浓度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均呈正相关(rs=0.5046,P<0.01,rs=0.5152,P<0.01);血清VEGF浓度与肾组织活动指数(RAI)呈正相父(r=0.3386,P<0.05),血清sFlt-1浓度与RAI无明显相关(rs=0.0240,P>0.05);SLE患者中VEGF、sFlt-1水平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C3、C4、C反应蛋白(CRP)无明显相关. 结论 血清VEGF及sFlt-1的水平可作为SLE病情活动评价指标,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增殖性肾小球病变相关,sFlt-1的表达与蛋白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月经不调的发生率,以及月经不调与病情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女性SLE住院患者205例,均排除妇科和内分泌疾病。详细了解患者住院前应用免疫抑制剂情况。逐一了解患者发病及病程中的月经情况。同时记录血尿常规及抗核抗体(ANA)等自身抗体的测定结果。结果205例女性SLE患者中,在未系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之前即出现月经不调者共63例,占30.73%。60例发病时月经正常者,有27例在应用环磷酰胺3.2~9g后出现月经不调,占45%。抗膜相关DNA抗体和贫血的阳性率在月经不调患者更为常见。结论SLE患者可出现疾病相关的月经不调,但更多的月经不调的发生与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