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因病机学的认识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机虚实夹杂,阴阳交陨,正虚邪实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正虚为主:一些医家认为慢性肾衰之正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由于慢性肾衰病程缠绵迁延日久,因此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与肾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病理关系。如脾虚湿困,运化不健,气血化生不足,无以养肾;肾虚不能制化水湿,水湿寒邪愈盛,失于摄纳,精微不能固撮,使蛋白尿、血尿长期不消,加重了精血的亏耗,则更伤脾肾,气虚及阳,久病及肾,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久虚可损及肾阳,形成脾肾阳虚之病证。因此,慢性肾衰患者以脾肾阳虚居多,其中又以肾阳的衰败为…  相似文献   

2.
肾脏病湿热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理论认为急,慢性肾炎的形成与外邪侵犯人体,肺,脾,肾三脏的水液代谢功能紊乱有关。内外合邪,一方面导致湿浊郁久化热,形成湿热之邪;另一方面正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这种湿热之邪在体内逗留不去和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不断沉积,正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与免疫功能失常使肾小球损伤逐渐中重的病变过程,其意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总结韩明向教授辨治肾性水肿经验,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肺、脾、肾亏虚为本,尤以脾、肾虚损为甚;以湿、浊、瘀为标。瘀血是本病重要的病理因素,贯穿疾病病程始终。治疗应重视补益脾、肾,治水不忘治肺,注重清热除湿,活用经典古方及善用活血化瘀之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炎在中医文献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结于“水肿”,同时也散见于“虚劳”、“腰痛”等证中。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病本在肾。正如《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其中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肺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而致本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  相似文献   

5.
水肿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的水液运行障碍,使水湿停留于体内,泛溢于肌肤,从而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此病患者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导致其出现了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中医认为,人体的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为水之上源,可以通调水道,将水液下输膀胱。肾可以调节水液的排泄,并通过其气化功能,回收水液之精华,将多余的水液排出体外。脾主运化水湿,将水液上达于肺,下输于肾,相当于制水的大坝,可起到转输水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其并发症的病机演变规律。COPD的主病之脏为肺,同时与脾、肾、心、肝等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可致他脏之病。COPD患者反复外感后,可导致肺气亏虚,痰湿内生。痰留肺间致本脏传变而出现支气管扩张、肺癌;气虚不能助心行血,心血瘀阻则致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肺气亏虚,子病犯母,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则致胃食管反流病;肺气郁滞,肝失疏泄则致焦虑、抑郁等情志病;肺虚及肾,肾精亏虚,骨软无力则致骨质疏松;肺脾肾虚,呼吸不利,气道肌肉失养则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胀病久,肺脾肾阴津亏损,燥热内盛则为消渴。临床治疗COPD应首先注意筛查其合并症,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综合调理全身脏腑以防治COPD合并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 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且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1]。血瘀广泛存在于COPD过程中,近年来中医对于COPD血瘀证进行了大量研究,今就其在中医理论、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实验指标方面作一简单概述。1病因病机在中医学中,COPD属咳嗽、喘证、肺胀范围,病理因素以痰瘀为主,瘀血的形成从其病因可见,①久病肺气虚致瘀:肺主表、卫外,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致肺气宣降不利,肺主气,久则肺虚而主气功能失常,肺主治节,为诸气之枢,肺气通调,则全身气机畅达,而久患肺病,反复发作,肺气必虚,肺气虚,难以行使“肺朝百脉”之功,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血行不畅,瘀阻于肺形成血瘀。另外病久势深,肺气郁滞,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循行。心主血,营运过劳,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又致血瘀。②痰浊致瘀:痰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化而致,病久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水液代谢失常而痰浊内生,痰邪内阻于肺长期阻塞气道,气机不...  相似文献   

8.
何世东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从医 3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尤善治疗恶性肿瘤。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何师治疗恶性肿瘤经验介绍如下。1 病机本在脾肾两虚,标在痰瘀互结何师认为人体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脾肾之虚更为根本。痰的形成,多责之脾肾二脏,脾虚,其“散精”失职,不能运化水湿,清气难以上升,浊阴难以下降,停积为饮,凝聚为痰;肾虚,其调节水液,司开合失职,水湿停聚为痰。命门火衰,难以温煦脾阳,造成脾虚不运,积水湿而成痰浊。“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  相似文献   

9.
水肿常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腹背 ,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 ,其病机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而使肺失通调 ,脾失转输 ,肾失开合 ,膀胱气化不利 ,导致体内水液潴留 ,泛滥肌肤所致 ,水肿的发生重要的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 ,主要与肺脾肾有关 ,以肾为本 ,以肺为标 ,而以脾为制水脏 ,三焦失于通利则水肿顽固难愈。人之水饮 ,非阳气不能宣通。《景岳全书肿胀》 :“温补即所以化气 ,气化而痊愈者 ,愈出自然。”肾阳为全身阳气之根本 ,而脾阳根于肾阳 ,故温补脾肾之阳对全身气机运动变化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从而影响全身水液代谢正常…  相似文献   

10.
对咳喘辨证施护的体会青海省中医院陈桂芬咳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宁高寒缺氧,发病率高,病程缠绵,危害大。其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为气之源,同司气之出纳。实证病在肺,为外邪痰浊壅肺,肺失清肃;虚证病在肾,为肾不纳...  相似文献   

11.
宗修英教授从痰湿论治慢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修英教授认为 ,慢性肾炎虽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对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有关 ,但基本环节在于水湿痰浊稽留体内。1 痰湿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慢性肾炎临床常常表现水肿 ,一般认为其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脏虚损或外邪犯肺 ,肺气郁闭 ,宣降失职则调节水液代谢功能障碍。脾运不健 ,一则水湿泛滥而为水肿 ,一则清阳不升 ,精微不能归藏而下泄 ,出现蛋白尿 ;肾气亏虚 ,一则气化不利而见水肿 ,一则精关不固 ,精微失守而下泄尿中形成尿蛋白。病情迁延 ,正气衰惫 ,邪气留恋 ,水湿痰浊滞留 ,充斥三焦 ,清浊相干 ,即出现氮质血症、尿毒…  相似文献   

12.
探讨分析脂肪肝发病的中医病因及病机。脂肪肝属中医学的"胁痛""痰浊""痞满""积聚"等范畴,其发病多与酒食过度、情志不遂、贪逸少劳、先天禀赋、药毒、疫毒伤肝等诸多因素有关,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水湿不化,滋生痰浊,气滞血瘀,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胃胆肾诸脏,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系统考证,认为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膜性肾病"病名记载,按其泡沫尿、四肢浮肿、腰酸、乏力等临床症状,可归属于"尿浊""水肿""腰痛""虚劳"等病范畴。病因方面研究认为,内因多由禀赋不足、年老体弱、饮食不节或情志内伤等致正气亏虚;外因多由湿热之邪侵袭人体,内外合邪致病。该病的病因病机核心是脾肾两虚,本虚标实,以虚为主。盖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前者运化水湿,后者蒸腾气化,标实则以湿热(毒)为主。机体脾肾虚弱,则蒸腾运化不利,从而湿热(毒)之症状愈发加重,法当清热解毒、化湿治疗。治疗方面总结现代医家的治疗方法,采用单味药、中成药和专方治疗等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谢桂权 《中国医刊》1999,34(10):10-11
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因素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比普通肾病综合征治疗棘手的原因,关键在于其病因复杂,病理多变,病邪缠绵、难于祛除。影响本病难治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1 脾肾亏虚 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所有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都存在有程度不同的脾肾亏虚证候。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主运化水谷之精及统血。脾虚可致患者气血化源不足,湿浊潴留,而出现水肿、营养不良、血尿诸症。肾主水,司开合,主管人体水湿的排泄和精气贮藏。肾虚则气不化水发为水肿;肾失封藏,精气不固,蛋白精微漏泄则形成蛋白尿。因此,脾肾…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具有相似的中医、西医病因、病机和病理。基于此观点,笔者10余年来采用活血利水法为主,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取得较满意疗效。现论述如下:l血与水的关系1.l瘀滞与水湿瘀滞与水湿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及影响病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初起多为外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导致水湿内停,瘀阻脉络,久则邪毒、瘀血、水湿交结,损伤肺、脾、肾三脏。脾失健运、肺失通调水道功能及脾肾阳虚、阳不化气、气不化水,均可致水湿内停、溢于肌肤而成“水肿”。1.2血不利则为水 阐述了因虚致瘀,因瘀致肿的病机,而…  相似文献   

16.
健脾、补肾法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临床运用健脾法、补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如下论述: 1 脾虚、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的主要病机 慢性乙型肝炎病位在肝,最易影响及脾,终必及肾。 中医学认为肝属木,主疏泄和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肾属水主藏精。肝主疏泄,有助于脾之运化功能的发挥,肝病疏泄失常,脾最易受其影响,而致脾失健运。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早就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精血同源,精、血分别为肾肝所属,故日肝肾同源。且肝肾为母子之藏,肝病则易及于母藏——肾,即所谓“子病及……  相似文献   

17.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中若脾阳不足,或脾阴不充,或水湿困脾,致脾气运化失职,脾胃升降失调,则气血生化乏源,水湿转输失职,必将诸疾蜂起,百病丛生。故调  相似文献   

18.
五更泄,作为一个病名最早见于明代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宝元》,每于黎明前腹痛作泄,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多由肾虚命门火衰,火不暖土,阴寒湿浊内积所致。其病形成,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现从五脏入手,详细地论述病机,并结合7种病因提出了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总结刘建博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经验.刘建博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主要病位在肺、胃,并与脾、肝、肾密切相关.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等均可成为其病因.虽最终病理变化总不离"胃失和降,肺失宣降",但病机有脾虚痰湿、肝气犯胃、肾虚水泛之不同;可分脾虚痰湿证、肝气犯胃证、肾虚水泛证3型辨治,分别以健脾化痰、调肝...  相似文献   

20.
五更泄,作为一个病名最早见于明代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宝元》,每于黎明前腹痛作泄,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多由肾虚命门火衰,火不暖土,阴寒湿浊内积所致。其病形成,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现从五脏入手,详细地论述病机,并结合7种病因提出了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