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淋球菌耐药问题是性传播疾病防控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在我国流行的头孢菌素耐药克隆的出现使耐药问题更加严峻.为更好了解耐药淋球菌的流行现状,控制其进一步传播,本文将对耐药淋球菌的流行状况、一般耐药机制以及临床治疗和耐药监测的防治策略展开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淋球菌mtr系统的IR区基因突变与其多重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多传递耐药(mtr)系统反向重复序列(IR)区基因突变与淋球菌染色体介导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琼脂稀释法做淋球菌药敏试验,选择耐不同药物的菌株,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包含IR区的目的基因,然后对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2株敏感株及5株仅耐青霉素菌株无IR区基因突变,17株多重耐药菌株中,1株同时耐青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淋球菌有IR区碱基T/A,T/A插入,其余耐药株IR区均有碱基A/T缺失。结论 淋球菌染色体mtrR启动子区域的IR区基因突变会引起淋球菌多重耐药株的产生,增加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淋病奈瑟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目前,对所有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头孢类、环丙沙星及阿奇霉素的耐药性相继出现,给淋病的治疗带来挑战。淋病奈瑟球菌利用高亲和力金属获取系统,从环境中获取铁作为必要的营养物质,其生长和复制的成功依赖铁的获取,并优先在低铁条件下表达。随着头孢曲松耐药性的出现,开发安全和有效的淋病奈瑟球菌疫苗至关重要。转铁蛋白、脂寡糖、菌毛蛋白、奈瑟菌表面蛋白A和外膜囊泡是目前淋病奈瑟球菌疫苗制备研究的热点。这些潜在的候选疫苗值得注意的是转铁蛋白结合蛋白A和转铁蛋白结合蛋白B。本文系统综述了铁环境对淋病奈瑟球菌的致病力及疫苗开发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江苏省淋病奈瑟菌(NG)对氟喹诺酮的耐药状况、耐药基因突变型的分布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江苏省三个地区临床分离的95株NG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根据结果抽取部分菌株采用PCR法扩增gyrA基因的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根据所测MIC,95株NG对环丙沙星100%的耐药;60株通过测序分析,检测到gyrA的五种突变形式,以gyrA出现272位碱基C→T和283位G→A的突变型的MIC最高。结论在江苏省,NG对氟喹诺酮耐药严重,氟喹诺酮药物已不再适合用于临床治疗淋病。  相似文献   

5.
淋球菌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质粒在介导淋球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耐药质粒的接合、转化及消除试验,比较试验前后各菌株药物敏感性的改变。结果 耐药性淋球菌菌株通过耐药质粒的接合和转化,可将其耐药性传递给敏感的淋球菌菌株,而耐药质粒的消除可使耐药性淋球菌恢复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结论 质粒的介导在淋球菌耐药性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淋球菌mtrR调控区突变片段的体外重组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重组一段突变DNA片段,用其转染临床淋球菌株,产生特异位点-mtrR调控区突变的转染株。方法:采用基因剪接的技术,通过两步PCR反应完成DNA片段的体外定点突变,突变的EF片段用于后续淋球菌转染实验。结果:经重组的EF分子与淋球菌基因组DNA的相应片段并不完全匹配,测序结果显示,对应mtrR起始密码子上游第45位到第54位碱基之间有9 bp大小的片段缺失。结论:证实EF分子即为预期设计的突变DNA片段。  相似文献   

7.
淋球菌染色体mtrR基因突变对淋球菌多重耐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对淋球菌的染色体耐药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及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淋球菌mtrR基因的碱基序列,并做相应淋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具有青霉素耐药性的淋球菌毫无例外都有mtrR基因的单碱基突变,而耐壮观霉素的淋球菌在mtrR基因上有两个位点突变。结论 淋球菌染色体上mtrR基因的突变会引起淋球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增加淋球菌对脂溶性细胞毒因子如脂溶性抗生素、去污剂类脂肪酸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成都地区1991年、1996年各50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谱质粒谱进行分析,以便探讨耐药谱与质粒谱之间相互关系。以琼脂扩散法测定每株标本地十二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碱裂解加溶菌酶法对其进行质粒抽提。结果表明:1991年分离的淋病奈瑟菌标本主要以同时耐2种抗生素为主,耐药谱型24种,质粒谱型5种。1996年 标本主要以同时耐3、4种抗生素为主,耐药谱型34种,质粒谱型增加到19种,提示:不同时期分离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建立淋球菌opa基因分型方法,并对建立的实验室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资料验证。方法 采用PCR-RFLP建立淋球菌opa基因分型方法,opa基因多态性分析使用特定的Gelcompar软件。选取淋病患者26例,其中有三对患者两两之间具有明确的性关系,而其他患者之间无明确性接触史。研究用收集到的已知流行病学资料验证opa基因分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建立PCR-RFLP为基础的opa基因分型方法。26株淋球菌opa基因经过两种限制性内切酶(TaqⅠ与HpaⅡ)分别酶切后,发现两两之间存在明确性联系的3对菌株其opa基因被酶切后具有相同(100%)的长度多态性特性,而无明确性联系的菌株其opa基因被酶切后未发现具有类似相同的长度多态性。结论 实验室结果与患者所提供的性接触信息完全吻合。opa基因分型方法是一种较可靠的性网络调查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106株淋球菌中脂蛋白分型与环丙沙星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糖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值,PCR分别扩增淋球菌的gyrA、parC和脂蛋白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广州地区106株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95 3%,共有19个脂蛋白亚型,最常见的亚型是17c,有49株(46 2%).对环丙沙星耐药的101株菌中,所有菌株在gyrA基因对应氨基酸的第91和95位点上均发生了突变,而parC基因随着MIC值的升高发生位点突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在中低水平耐药组中,最常见的脂蛋白亚型是17c和14d,均有12株(28 6%).在高水平耐药组中,最常见的脂蛋白亚型是17c,有35株(59 3%),其次是14d,有11株(18 6%).结论:淋球菌脂蛋白亚型的分布存在地域性,与环丙沙星耐药程度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淋病奈瑟菌(NG,简称淋球菌)多传递耐药系统R基因(m trR)启动子区反向重复序列(IR)区基因缺失与淋病奈瑟菌染色体所介导的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以琼脂稀释法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临床敏感株采用自身配对法以次抑菌浓度法诱导筛选出对不同抗生素耐药的淋球菌株,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包含IR区在内的目的基因后,对扩增产物测序,并将其IR区基因突变与临床分离自然耐药株比较。结果8株敏感株及24株单独耐1种药物菌株及1株诱导的多重耐药株无IR区基因突变,7株诱导多重耐药菌株IR区有碱基A/T缺失,与自然多重耐药株两者相比较碱基缺失无差异。结论淋球菌染色体IR区基因缺失与单独耐一种药物菌株产生无关,IR区基因缺失参与了淋球菌多重耐药株的产生,人工诱导的多重耐药株与自然多重耐药株IR区碱基突变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淋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PNG基因与耐青霉素类药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淋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 2基因 (PenA)突变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 (PPNG)与耐青霉素类药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技术对 97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PPNG基因检测 ,并对 4例PPNG基因检测阴性、而抗生素药敏试验表明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的淋球菌菌株的Pen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97株淋球菌菌株中有 67株为PPNG基因检测阳性 ;而 4株PPNG阴性的耐药菌株的PenA基因序列均存在点突变。结论 PPNG所导致的耐药是淋球菌耐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来源 ;PenA基因突变是产生耐药菌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奈瑟菌表面蛋白A(neisseria surface protein A,Nsp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用PCR方法扩增NspA基因,将扩增的产物连接于测序载体pUCm-T上,并构建重组体pcDNA3.1(+)/NspA。以脂质体法转染RAW264.7和COS-7细胞,用RT-PCR检测NspA mRNA的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扩增的目的基因包括了全段NspA基因,长度约525bp。以脂质体转染RAW264.7和COS-7细胞后,用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表明,细胞可转录和表达NspA。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pA,并在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为研究此蛋白的免疫原性以及淋病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监测广州地区2000年-2003年分离的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为制定淋病防治策略和修改淋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耐药百分率、MIC50、MIC90和MIC均。结果:从2000年-2003年共检测396株淋球菌,耐药菌344株,占86.7%。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2001年的73.7%上升到2003年的93.6%,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的MIC50、MIC90和MIC均4年间增加了1倍。结论: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很高,且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不再适宜被推荐用于对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突变与淋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①纸片扩散法检测58株淋球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②E测定法定量检测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③PCR技术扩增gyrA和parC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序列并作测序分析。结果:①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同为敏感、中介、耐药者分别为2株、4株和39株。②环丙沙星MIC为敏感、中介、耐药分别为2株、17株和39株。③环丙沙星MIC为0.004-0.016μg/mL的2株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均未发生突变;MIC为0.064-0.094μg/mL的菌株仅发生gyrA单位点突变;而MIC≥0.25μg/mL的菌株均发生gyrA双位点突变。MIC≤0.25μg/mL的菌株无parC基因突变,而MIC≥1.0μg/mL的菌株除出现gyrA双位点突变外均同时发生parC单位点突变。④在发生突变的16株菌中,Ser91(TCC)→Phe(TTC)突变为15株。结论:①gyrA基因突变介导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低和中水平耐药,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水平耐药需要parC基因突变的共同参与。②gyrA基因Ser91→Phe的突变是导致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键突变。  相似文献   

16.
淋球菌营养型与耐药性及质粒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 为了解淋球菌的营养型、耐药性及质粒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重庆市收集的83株淋球菌进行营养型、抗生素敏感性和质粒检测.结果 83株菌共分为8个营养型,以Pro-型(51-8%)和Proto型(18-1%)为主.利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和壮观霉素的敏感性.青霉素耐药株占15.6%,四环素耐药株占70%,壮观霉素耐药株占1-2%.通过快速碱裂解法对其中的44株菌进行质粒检测,70%菌株含24-5Md质粒,80%含2.6Md质粒,66%同时含24-5Md和2.6Md质粒,16%未查到质粒.并发现Pro-型菌株中青霉素耐药株高于其它营养型(P<0.05),且含24-5Md质粒菌也显著高于其它营养型(P<0.05).含24-5Md+2.6Md质粒菌株中四环素耐药株更常见(P<0.05).检测到1株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经质粒消除试验证实其耐药性由4-4Md质粒介导.结论 本研究不仅表明了重庆地区淋球菌营养型、耐药性及质粒的分布状况,而且揭示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将对该地区淋球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淋病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表达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重组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基因重组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从淋病奈瑟菌WHO标准株E株基因组扩增出PorB基因片段 ,插入 pUCm T载体中 ,序列测定正确后 ,将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 pQE3 0中 ,进一步测序正确后在大肠杆菌M 15中表达。 结果 获得淋病奈瑟菌PorB蛋白基因 ,经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同源性高达 99% ;表达蛋白经SDS PAGE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大小一致 ;重组蛋白经Western印迹法鉴定 ,在 3 4kD位置有特异条带 ,PorB蛋白在宿主菌中高表达。结论 基因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的功能 ,并有可能用于淋病预防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8.
济南地区淋球菌耐药性检测及质粒谱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济南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质粒图谱。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种抗生素对148株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其中70株淋球菌的质粒图谱。结果检出PPNG占28.38%,TRNG占18.92%,环丙沙星耐药达98.99%,头孢曲松、大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质粒谱型主要有4.2kb+5.4kb(38.58%),4.2kb+7.4kb(20.00%),4.2kb+5.4kb+39.5kb(15.71%)。结论济南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维持在较高水平,头孢曲松、大观霉素是治疗首选;质粒图谱显示出地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