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8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别经足三里穴位注射(实验组)和臀大肌肌肉注射(对照组)维生素B1,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两方面来评价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完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按揉法对减少镇痛泵所致胃肠道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道术后应用镇痛泵患者48例,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于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穴位按揉加隔姜灸穴,每天2次,连续3~5d;对照组则接受胃肠道手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穴位按揉加隔姜灸穴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腹胀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 将290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45)和对照组(n=145),实验组术后心理护理、早期给予正确饮食、早期活动、腹部按摩、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维生素B1200 mg双侧足三里穴位封闭;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术后给予哌替啶50 mg肌注镇痛.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早(P<0.01),术后腹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后心理护理、早期给予正确饮食、早期活动、腹部按摩、有效镇痛、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等是避免和减少腹胀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方英  马兰 《吉林医学》2011,(17):3541-3542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于术后6 h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排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对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活动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减少,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提前,拔除胃管时间明显缩短,进食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活动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3例.治疗组于术后6h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排气.  相似文献   

7.
王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148-149
目的 观察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6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n=133)和对照组(n=133),实验组用维生素B1双侧足三里穴位封闭,并分别对两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产妇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两组比较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P<0.01),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提早16~20h.结论 维生索B1足三里穴位封闭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能明显提早肛门排气时间,利于术后恢复,利于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的方法治疗小儿腹部手术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患儿120例,按手术出室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按摩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按摩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当天开始实施穴位按摩(取穴中脘、神阙、足三里),每天2次,每次按摩约3~5min,连续3~5d;对照组只按腹部手术后常规儿科护理。比较两组小儿术后肠鸣音恢复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腹胀情况,应用药物或肛管排气的比率、舒适度情况。结果:按摩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摩组术后腹胀发生率及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比率及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按摩中脘、神阙、足三里穴位能促进小儿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防治了小儿术后腹胀的产生,增加舒适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活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减少,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提前,拔除胃管时间明显缩短,进食时间提前。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及穴位药熨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妇科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在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法加用认知干预及穴位药熨,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认知干预及穴位药熨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对老年人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胃肠外科收住的90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经皮穴位电刺激上巨虚、足三里两穴,每穴每次10 min,每天2次。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 h开始监听两组患者的肠鸣音,并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消化道症状等。术后1周评估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和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刺激法可以促进老年人胃肠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3个月为1个疗程,1a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1.74%,治疗组有效率为87.7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能升高患儿血清Iga、IgG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联合特拉唑嗪对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5例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特拉唑嗪组、穴位埋线组及特拉唑嗪组,每组25例,以临床疗效、尿痛和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IH-CPSI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特拉唑嗪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P〈0.01);与穴位埋线组及特拉唑嗪组比较,尿痛和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IH-CPSI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穴位埋线+特拉唑嗪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较分别单独使用穴位埋线法及特拉唑嗪治疗效果明显,穴位埋线+特拉唑嗪是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中药灌肠联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术后恢复时间、胃肠激素水平、腹部胀痛和胃肠反应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和恢复全流饮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5d,两组患者的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GIP)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后1d(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MTL、GAS、GI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d,两组患者的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后1d(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腹部胀痛评分、胃肠反应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914,P=0.048)。结论 中药灌肠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缩短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减轻腹部胀痛和胃肠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发展趋势及运用规律。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式,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5—2012年公开发表的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从处方选穴、埋线技术、疗效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其临床运用规律。结果和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方法,其临床应用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处方规律体现出分经选穴以调理脾胃为要,分部选穴多用腹部穴的基本思路。埋线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针具的改良更趋微型而少创痛,新型埋线材料的引入使该疗法的安全性不断提升。穴位埋线治疗本病具有近期疗效显著和远期疗效稳定的特点,与传统的针刺疗法及药物减肥比较,显示出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针刺治疗对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于杭州市中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0例,不行针刺治疗为常规组,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A组,针刺足三里、曲池为治疗B组,针刺足三里、尺泽为治疗C组,剖宫产术后所有产妇均行产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术后12 h行针灸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 h腹痛情况、术后胃肠反应情况以及治疗疗效。 结果 治疗前4组产妇的腹痛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A组的术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B组、治疗C组、常规组(P<0.05);治疗后治疗A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治疗B组、治疗C组、常规组(P<0.05),治疗B组、治疗C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4组产妇治疗后24、48 h腹痛情况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4组产妇治疗后48 h腹痛情况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24 h腹痛情况评分(P<0.05)。 结论 剖宫产后针刺足三里配伍上巨虚、曲池、尺泽均可促进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减少腹胀、腹痛、胃肠反应的发生,针刺足三里和上巨虚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太冲穴穴位埋线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4例患者分为观察及对照组各一半。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降压药治疗基础上,在太冲穴等穴位同时进行埋线,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组证候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太冲穴穴位埋线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虽然效果与西医一致,但对各项临床不适症状能减轻或去除,并适时提供中医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冷玲  刘云辉 《西部医学》2012,24(9):1768-1769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配合耳穴针灸对肥胖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肥胖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施用穴位埋线配合耳穴针灸,对照组用普通针刺,且不加耳针刺激,两组均按照辩证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取穴,疗程结束后,依据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耳针治疗肥胖症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耳针疗法有较好的减肥作用,能够有效影响内分泌,抑制食欲,促进脂肪的代谢,从而达到治疗肥胖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三里注射胃复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8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胃复安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术前、术后第1、2、3天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次肛门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胃动素水平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辅以足三里注射胃复安治疗可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效防止术后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relieve th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other discomforts due to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s,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plus acupuncture atZusanli(ST 36).12(92.4%)of the 13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showed recovery of normalperistalsis within 72 hours after operations,while that in 13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6.1%,indicating that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plus acupuncture at Zusanli(ST 36)may promote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intestin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