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胸痛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特征性表现,症状典型者常能迅速确诊,但无胸痛者常致误诊。现将我院1974~1994年间误诊的48例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55~82岁,平均74岁。全部病例皆无胸痛主诉,以其它症状为主诉就诊。心电图示:(1)急性期:24例,其中下壁10例、前侧壁6例,高侧壁2例,广泛前壁4例,后壁2例。(2)新近性期:14例,包括前壁6例,下壁4例,高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心脏专科门诊,一位来自京郊的老年病人诉胸骨后闷胀3天。他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询问中得知,他原有高血压,而测量时仅为108/75毫米汞柱(与患者年龄相比,此血压已偏低)。经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心肌梗塞。但从心电图表现推论,老人发生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大多数病人以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为主要表现。不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发生疼痛,在老年患者中尤其多见。现将我院近5 a来收治的54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无痛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是以血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动态衍变过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建立的。本院1995~2000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256例,其中无痛性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4.
5.
赵晓阳 《中国校医》1996,10(1):49-50
对我校55例心肌梗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我核心肌梗塞患者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携带分布情况和临床表现等,提出对高龄、高级知识分子中症状不典型、无病性心肌梗塞高发病率应引起特别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1对象与方法1979年初~1995年5月止,我校门诊及住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共55例(其中死亡11例)。心肌梗塞(AMI)的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其中凡无心绞痛症状却有心肌梗塞的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心电向量图、酶学测定、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者为无痛性心肌梗塞(PLMI)。2结果与分析55例中男性44例,女性11例。年龄41~7…  相似文献   

6.
我院内科自1996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以隐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病老年患者10例,现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73岁;病程:18小时~13天;病因:冠心病6例,高血压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气喘,休息后缓解及/或不能平卧,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上多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但有相当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程中缺乏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症状,仅表现为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低血压症状、心律失常等,部分病人甚至完全无任何症状,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此类患者也因此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8.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常无持续剧烈的疼痛,其原因可能与高龄病人植物经病变,痛阈提高,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脑动脉硬化,脑循环障碍使感觉迟钝而不能感知疼痛;严重并发症或其它症状掩盖了疼痛等因素有关,由于症状不典型,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无痛型急性心肌梗塞除休息、吸氧、心电监护、解除异常心理状态等常规护理外,还需注意以下方面。1 心理护理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因无剧烈疼痛,对疾病严重性认识不足出现不在乎心理,表现为不配合治疗,因此应让病人了解病情的严重性,同时安慰鼓励病人,使其保持平稳心理状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指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的一天到56天之内,再次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用于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阻塞,产生了过多的多肽类的致痛物质或者是代谢所产生的堆积物刺激了末梢神经,从而产生了痛觉,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部分冠状动脉因为供血不足而引发的病变。如果心肌梗塞后的患者经常性的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应该起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赵凤国 《健康必读》2008,7(2):30-30
本文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例,以探讨心肌梗塞后心绞痛(PMIA)的发生机理、促发因素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90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患者与130例非糖尿病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特点比较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梗塞部位弥漫,死亡率高,尤其是无痛性心梗发病率,死亡率主,且往往同时伴有高血压。本文也将两者的血脂进行比较,均高于正常,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典型消化性溃疡具有反复性、季节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痛,而部分患者呈无痛性。近年来,无痛性消化性溃疡呈增加趋势,因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已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现总结近5年中收治的98例无痛性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林建荣 《现代保健》2013,(22):26-27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以便达到优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心内科于2011年1-9月收治的89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观察总结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以此来具体分析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以便达到优秀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最大耗氧量、CI值、无氧阈值正常的人数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ST段压低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总良好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对照组患者胸闷与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过程中,可以在传统综合治疗的方法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胡立群 《药物与人》2014,(12):121-121
目的: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症状进行临床诊断,探究治疗方法,并对治疗的效果以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共计二百人,经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将二百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一百人,对照组患者按照我院常规的治疗方式,仅仅采用口服药物的方式,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量约为十粒;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我院常规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另外推荐患者服用补中益气丸,并且在患者进行服药治疗的同时,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检测.护理人员时刻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所护理的患者的发病次数、发病时间以及两次发病间隔进行记录.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我院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并不十分明显;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的基础上另外服用补中益气丸,经过治疗,患者的恢复效果十分明显.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补中益气丸的方式同时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有着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因其发病急、病情凶险,对人的生命造成较大危害,若不能及时确诊或处理不当,常死于心律失常、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对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大多不会漏诊,但对无典型症状,只能依靠典型的心肌酶生化及心电图的改变进行诊断的病例,临床上称之为无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112例,其中再发性心肌梗塞占15.18%(17/112)。本文仅就17例再发性心肌梗塞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并分析该院近5年2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0例患者随着年龄增高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几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发生心肌缺血的次数越多。结论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有其本身的特点,全面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阮文硕 《临床医学工程》2015,(12):1597-1598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痛性心肌梗死疾病(PL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的60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西药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实验组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肌缺血改善情况、溶栓成功率、血管再通率以及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年龄<70岁的患者其心肌缺血改善率、溶栓成功率、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年龄≥70岁的患者,而死亡率低于年龄≥70岁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将其分为:有痛组和无痛组两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观察患者的发病与时间段、心率、年龄与日常生活活动情况的关系。结果: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主要在休息睡眠时间发病,其心率与有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相比更加缓慢,且随着患者的年龄愈大,发病率愈高。结论: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特征上的差异,因此,对于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依据其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且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 (AMI)临床症状差异很大 ,笔者现将 3例无痛性AMI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女 ,5 2岁 ,主因心慌、气短、肩背部疼痛 2 0min就诊。听诊心率 90次 /min ,律齐 ,各瓣膜未闻及杂音 ,心界不大。即往有高血压史 2 0余a ,糖尿病Ⅱ型病史 5a。心电图提示 :下壁心肌缺血 ,口服硝酸甘油后 ,迅速缓解 ,再无其他不适之感。 10d后复查心电图 ,STv1~v3 呈QS型 ,STv1~v3 抬高 0 3mV ,TI ,avL低平。Tv4~v6倒置 ,诊断为急性前间壁AMI。查 :乳酸脱氢酶472U/L ,白细胞总数 :11 9× 10 9/L ,经扩血管抗凝 ,营养心肌等治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