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 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前外侧入路组, 每组35例。前外侧入路组给予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组给予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疼痛程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髋关节量表(Harris)、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跌倒风险、平衡感、10 m步行测试结果、骨生成指标[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 两组VAS评分、跌倒风险评分低于术前, 且前外侧入路组VAS评分、跌倒风险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 前外侧入路组OHS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 前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平衡感评分、10 m步行测试结果、OC及BALP水平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后外侧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4.27%, 5/35)高于前外侧入路组(2.85%, 1/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予以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hort-form health survey-36,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总分、SF-36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总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SF-36量表除一般健康状况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改善高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侧卧位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行侧卧位前方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HS评分、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脱位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占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具有出血少、疼痛轻、脱位发生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前外侧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手术方式分为甲组42例(行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乙组44例(行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的结果可见,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组患者置换手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好,对比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创伤更小、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髋关节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诊治的髋关节置换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前入路治疗,观察组55例行后外侧微创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7.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治疗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行前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直接前侧入路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组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4.74%, 36/38)高于对照组(78.95%, 30/38), 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观察组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16%, 5/38)和对照组(7.89%, 3/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置换术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观察对比两组置换术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Harris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置换术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置换术患者(P 0.05);研究组置换术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置换术患者(P 0.05)。结论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比较理想,能有效的降低在患者康复过程的不良反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及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比较,了解两种方式的各自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60例初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常规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同类指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切口后外侧切口全髋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以及住院时间的减少,是较为理想的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1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屈曲畸形角度(7.45±3.26)°、关节活动范围(66.58±8.45)°、疼痛评分(1.63±0.22)分、Harris评分(85.85±3.69)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参与本次研究,一共6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前提下,给予全面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状况。结果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Harris评分明显更高,P 0.05;和护理前对比,观察组护理后Harris评分明显升高,P 0.05。结论对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进行全面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实施延伸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98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住院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出院以后不实施院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组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延续性护理小组、建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档案、确定多元化延伸护理方式、完善髋关节置换术延伸护理内容。结果出院12个月时,观察组相关知识评分(90.11±4.24)分、依从性评分(2.31±0.22)分、Harris评分(92.24±8.33)分,高于对照组的(76.28±10.22)分、(1.67±0.53)分、(86.34±10.18)分,组间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9%,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加强延续性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行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微创小创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2%,对照组为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76例,随机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预后生活质量QLQ-C30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QLQ-C30评分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手术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整体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临床在推广中,应该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和经济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既要保证疗效,也要考虑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对照组(39例)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观察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优良率、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优良率较高,VAS评分较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总体效果好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给予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运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诊治的8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通过对所选的80例患者进行19~50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切口均为I期愈合,未见有假体脱位、感染、坐骨神经损伤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所得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Harris)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比对照组好,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与最后一次随访所得的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随访所得髋关节56例为优,18例为良,6例为可,优良率为92.5%。结论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应制定详细的计划,术后精细各项措施,可得到很好的疗效,但远期疗效需要不断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0)和观察组(循证护理,n=40)。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患者的拆线时间、尿管拔出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进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后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较高的疗效,但半髋关节置换术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前来就诊单、双序号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单)和对照组(双),每组46例。研究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SF-36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70%(4/4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6.09%(12/46)(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