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玉泉丸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口服玉泉丸方水煎剂,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 Alb)、24 h尿总蛋白(24 h UmT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Alb、24 h UmTP、ET明显下降,NO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泉丸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mAlb、24 h Um TP、ET水平,升高NO水平,具有减少尿蛋白,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活络法治疗脾肾两虚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足细胞糖萼蛋白(PCX)水平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03月—2022年02月收治的80例脾肾两虚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益肾活络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PCX水平、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24 h-upro、TP、Alb、尿PC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和治疗后,两组24 h-upro、TP、Alb、尿PCX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TP、Alb水平高于对照组,24 h-upro、尿PC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cr、BUN、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雪莲益肾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足细胞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92例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雪莲益肾方治疗。比较疗效、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中医证候积分、氧化应激指标、足细胞损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vs 78.3%,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足细胞损伤指标尿Nephrin和Podocin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雪莲益肾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和足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糖肾方治疗3~4期糖尿病肾病,评估糖肾方治疗3~4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对足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01月~2017年12月在泰州市中医院和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选取DN3期和4期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中药糖肾方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尿素(BUN)、肌酐(Cr)、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PB)、尿NAG酶、胱抑素C(Cys C)、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等指标。结果:尿液PCX水平与24 h UAE水平正相关。缬沙坦治疗3个月后24 h UAE、24 h UTP、PCX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 0. 01),糖肾方治疗3个月后24 h UAE、24 h UTP、PCX等指标也呈显著下降(P 0. 01),两组治疗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PCX可以用于DN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糖肾方治疗3~4期糖尿病肾病与缬沙坦疗效相当,对足细胞损伤的修复可能是糖肾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KD)氧化应激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5粒/次,3次/d,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肌酐(S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性,内皮素(ET-1)以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R)。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9%、69.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4周、12周的m Alb、24 h UAE、ACR及Scr均较同时间点对照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MDA、ET-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OD、GSH-PX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可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从而延缓DKD进展,可能与其调节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程度和保护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Ⅳ型胶原与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 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尿Ⅳ型胶原和尿微量蛋白(包括IgG、Alb、TRF、α1-MG、β 2-M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Ⅰ组尿Ⅳ型胶原(Ⅳ-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尿微量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Ⅱ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Ⅰ组,糖尿病Ⅲ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Ⅳ-C可作为尿微量蛋白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更敏感的指标,尿Ⅳ-C与尿微量蛋白联合监测可预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大黄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之上,予以黄芪当归大黄方为基础方的辨证加减中药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Hb A1c、尿白蛋白定量、尿酸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体重指数、Hb A1c、尿白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等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之上,予以黄芪当归大黄方为基本方的病证结合治疗,在减轻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稳定肾功能、改善脂质代谢等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酵虫草菌粉(CS-4)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发酵虫草菌粉(CS-4)联合厄贝沙坦]35例,对照组(厄贝沙坦)33例,用药12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及Scr、BUN的值。结果:治疗组降低UAE总有效率9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6%(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UAE及Scr、BUN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UA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E,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酵虫草菌粉(CS-4)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Scr、BUN,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健肾消肿饮(益肾宣肺饮)在延缓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CRF)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血清肌酐(Scr)在133~707μmol/L且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的CR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肾消肿饮(益肾宣肺饮)加西医基础治疗为中医治疗组(30例),以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为对照组(30例),通过2年的随访观察,主要以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延缓CRF进展的疗效。结果:(1)肾功能进展情况:治疗24个月时中医治疗组Scr水平下降,Ccr水平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12、24个月时Hb及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4个月后中医治疗组出现终点事件3例(10.00%),对照组为5例(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肾消肿饮(益肾宣肺饮)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延缓脾肾阳虚型CRF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评价疏利分消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IMN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中医疏利分消法治疗,自然分成中医组与非中医组(西医组),通过分别随访12~24月,分析两组的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共纳入164例IMN患者,其中中医组91例,西医组73例,两组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的24 h尿蛋白(24 h UTP)均显著降低,血浆白蛋白(Alb)均明显提升,其中中医组在减少24 h UTP、提升Alb方面优于西医组(P<0.05)。(3)中医组的缓解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但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中医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尿酸明显下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显著上升,而西医组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中医组和西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9%和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利分消法可显著降低IMN患者的尿蛋白,提升血浆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免疫抑制方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雷米普利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ramipril)对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年龄42岁~76岁.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尿蛋白和肾功能的不同再分为早期肾病组、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和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雷米普利(2.5 mg/d),连续应用12周.对照组不予上述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明显降低,其中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0.34±0.11)g/24 h下降到(0.24±0.09)g/24 h(P<0.01),尿白蛋白由(199±50)g/24 h下降到(148±35)g/24 h(P<0.01);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2.15±1.01)g/24 h下降到(1.66±0.86)g/24 h(P<0.01);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1.93±0.91)g/24 h下降到(1.68±0.81)g/24 h(P<0.05).结论:应用雷米普利对不同时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且早期应用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片对脾肾阳虚型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的中医症候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脾肾阳虚型CAPD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6例,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金匮肾气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钙、血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红蛋白(Hb)及SG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Alb、PA、SGA评分及i PTH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片可改善脾肾阳虚型CA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方治疗脾肾阳虚兼瘀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包括对照组29例、治疗组30例,共59例患者。两组病例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降脂抗凝药的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服昆仙胶囊,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汤剂活血利水方,疗程8周。观察患者治疗的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89.66%(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改善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方对脾肾阳虚兼瘀血型PNS有明显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尿蛋白的漏出,提升血淸白蛋白,改善其高凝状态和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疗效.方法:住院6 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4例)前列地尔10ug+0.9%氯化钠10ml日一次静注.丹参酮ⅡA黄酸钠60mg+0.9%氯化钠250mg日一次静点,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n=19例).两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方法不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相比显著减少,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肾病减少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膜性肾病(MN)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中药组,各组按相应剂量灌胃,于第4周末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留取肾脏组织,用免疫荧光、光镜、电镜来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time PCR法测Nephrin、Podocin mRNA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TP、Alb均明显降低而TC、TG、UTP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出现损害,肾组织中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UTP、TC、TG均明显降低,TP、Alb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损害较轻,肾组织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5)。贝那普利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络方可明显降低膜性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对膜性肾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基底膜的增厚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肾脏病理损伤,能够上调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 mRNA的表达,延缓膜性肾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药"消渴汤"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肾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养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0.04 g·kg-1·d-1灌胃)、消渴汤低(1.5 g·kg-1·d-1灌胃)、中(3.0 g·kg-1·d-1灌胃)、高剂量(6.0 g·kg-1·d-1灌胃)组,另取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药12周。12周末,检测空腹血糖(FPG)、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总蛋白(UTP),采集血清标本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采集肾组织光镜下观察肾脏HE染色病理变化,电镜下观察肾小球足细胞病理结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WB)检测肾组织中COX-2、LDLr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m ALB、UTP、FPG、血清TG、Scr、BUN水平、肾组织COX-2和LDL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消渴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Um ALB、UTP、FPG、血清TG、Scr、BUN水平、肾组织COX-2和LDLr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消渴汤呈剂量依赖性下调大鼠尿Um ALB、UTP、FPG、血清TG、Scr、BUN水平、肾组织COX-2和LDLr蛋白表达水平,肾小球系膜病变及足细胞损伤明显减轻,且高剂量组优于缬沙坦组(P 0.05)。结论:中药"消渴汤"可减轻D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提高肾功能情况,这可能与下调肾组织COX-2、LDLr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黄芪颗粒联合氯沙坦组45例和氯沙坦组45例,随访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炎症指标和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等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UACR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气虚表现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 0. 01),ELISA检测结果表示治疗组中TNF-α、IL-6、PCX表达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氯沙坦可以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和UACR,抑制TNF-α、IL-6表达,减少足细胞脱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上温下中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证候积分、尿蛋白定量、UACR、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可改善D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UA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值、eGFR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肌酐较前降低,eGFR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上温下中药可显著改善DN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益气通络方加减配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肾病科2015年02月~2017年02月DN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降压、降糖、降脂等治疗,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益气通络方+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缬沙坦治疗,8周为1疗程,1疗程后分别观察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血脂(TC、TG)含量变化;血浆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24 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及有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腰膝酸软[(1.33±0.64)分比(1.92±0.73)分,t=-2.321]、气短懒言[(1.28±0.71)分比(2.01±0.82)分,t=-2.543]、疲倦乏力[(1.03±0.54)分比(1.84±0.63)分,t=-1.972]、食少纳呆[(0.92±0.73)分比(1.36±0.25)分,t=-1.883]、面色昏暗[(0.85±0.21)分比(1.30±0.22)分,t=-1.702]、浮肿[(1.17±0.76)分比(1.83±0.82)分,t=-2.003]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大便溏、夜尿多、肢体麻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TC、TG、Scr、BUN、FBG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2.09±0.55)mmol/L比(2.87±0.74)mmol/L,t=-1.889]、BUN[(5.01±0.74)mmol/L比(5.88±0.63)mmol/L,t=-2.231]、FBG[(6.04±1.03)mmol/L比(7.15±1.20)mmol/L,t=-2.012]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G、Scr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Alb、24 h Upr、UAE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lb[(36.22±3.10)g/L比(35.12±3.08)g/L,t=2.01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 Upr[(1.62±0.18)g/d比(1.97±0.22)g/d,t=2.341]、UAER[(462.71±40.86)g/d比(502.67±44.38)mg/d,t=4.220]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45/50),对照组为78.0%(3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益气通络方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改善患者脾肾气虚的临床症候,可能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TC、TG、Scr、BUN、FBG和尿中24 h Upr、UAER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中成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5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整体疗效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在降低患者Scr,提高GRF,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