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收治的52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镇痛方法等一致。对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到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都对中老年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并且在术后疼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置换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半髋置换术,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对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全髋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优良率。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半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髋组手术优良率显著优于半髋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术式,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9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05%高于对照组7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16.67%,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较高的疗效,但半髋关节置换术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比较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失血量、手术耗时、卧床和住院时长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疗效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行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比较[(59.9±10.9)min vs.(60.1±11.8)min;(18.1±4.1)d vs.(18.2±3.9)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出血量[(40.8±11.6)ml]明显少于对照组[(75.6±10.1)ml],且下地、愈合时间[(10.3±3.8)d、(12.6±2.3)d]等均短于对照组[(40.5±7.8)d、(17.2±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的比例(69.2%)及总有效率(94.9%)均高于对照组(55.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术后恢复更快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颈骨折经全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置换组利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内固定组选择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的髋关节功能优于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卧床时间为(18.30±2.05)d,优于内固定组(48.37±5.62)d。结论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远期效果要明显优于骨折内固定术,能够缩短术后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骨折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式对患有股骨颈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股骨颈骨折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股骨颈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股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有股骨颈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术后接受抗骨质疏松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骨密度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5%,对照组优良率为80.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对照组(39例)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观察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优良率、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优良率较高,VAS评分较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总体效果好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给予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48例与B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VAS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势,适宜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术后引流量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13.6±19.3)分钟、出血量(432.1±32.7)ml、收缩压(136±37)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3±9.7)分钟、(213.5±28.7)ml、(123±29)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132、6.835、7.95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为(93.25±4.5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2.76±3.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98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173,P<0.05);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在相对年龄小、体质强、对髋关节功能有较高要求的人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兴山县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87例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对照组(n=42,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本院治疗的72例5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2例)和B组(半髋关节置换术组,40例)。术后随访56年,平均5.2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优先选择治疗高龄、预期生存期相对较短、活动能力要求不高、术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手术耐受力差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及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比较,了解两种方式的各自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60例初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常规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同类指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切口后外侧切口全髋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以及住院时间的减少,是较为理想的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予以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前来我院诊治的4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干预模式,对研究组患者行早期康复干预方法。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状况,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段VAS评分以及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周与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措施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上的应用,可减缩住院时间,强化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4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7例。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经静脉输液泵注射0.5 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经静脉输液泵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和3 d,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和3 d 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且可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2组,每组25例。观察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使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下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效果比骨折内固定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