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临床上常见的成人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nephropathy,SMN)。  相似文献   

2.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其特征性表现是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且伴有GBM弥漫性增厚[1]。MN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l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SMN),  相似文献   

3.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Ig G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可表现为不同程度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根据其病因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及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1],后者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  相似文献   

4.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其中约75%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MN尤其是IMN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Sangeetha等~([2])回顾性分析美国亚利桑那州2004年~2014年肾活检结果,发现MN占原发性肾  相似文献   

5.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25%~30%,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病理表现。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补体系统的激活造成足细胞损伤在膜性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对补体系统对IMN发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为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免疫荧光表现为IgG、C3为主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MN可继发于感染、自身免疫病、肿瘤、药物及重金属等;约75%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1])。约80%IMN患者表现为肾病范围的蛋白尿(3.5 g/d),国  相似文献   

7.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为特点,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年的肾活检资料显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比例从16.8%(2004年~2007年)上升至29.35%(2008年~2012年)~[1];其中约50%~  相似文献   

8.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基底膜均匀一致增厚、上皮细胞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病理特点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或大量蛋白尿。本病按病因可分为两大类: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病因不明,约占MN的80%,是导致中国成人NS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1]);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SMN),由某种特定的原因所引发,约占20%。  相似文献   

9.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0%。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差别较大,约40%患者在初诊的10年后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1])。病理上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2-4])。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和非特异性的减少蛋白尿~([5]),然而  相似文献   

10.
正膜性肾病(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该病据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家族性及继发性。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三分之一。该病自然病程差异悬殊,有自发缓解、持续蛋白尿、肾功能恶化等不同转归,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约30%的患者5~10年内进展至  相似文献   

11.
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  相似文献   

12.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MB)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MB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排除继发性因素及家族性因素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20%左右,通过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陈以平教授采用单纯中药方  相似文献   

13.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临床上以无症状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病因不明,继发性MN常继发于肿瘤、感染、药物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诊断为IMN之前须排除继发因素[1].MN是白种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最常见病因,约占25%~40%[2],在国内南京军区总院的单中心研究报道中,其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98%[3].  相似文献   

14.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1]。IMN临床上多以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为主要特征,通常需长期使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继发感染风险高。奴卡菌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常在细胞免疫缺陷患者中引起局限性或播散性化脓性感染[2]。但由于奴卡菌感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5.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临床上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男女的比例为2∶1。其病理特征包括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细胞侧出现免疫复合物沉淀(光镜)、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呈结节状改变(光镜)、GBM肥厚(电镜)以及上皮下致密沉积物(电镜)等[1]。  相似文献   

16.
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膜性肾病是一类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系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形成“钉突”。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类病因、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发展经过和预后都有所不同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MN患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部分患者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学诊断,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及家族性三大类。继发性膜性肾病约占25%,常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及药物等;目前仅有较少的家族聚集的膜性肾病报道,致病基因尚未明。临床中仍是以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常见。有研究表明其已是成年原发性肾病综  相似文献   

18.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不明者称为IMN。肾穿刺病理检查是诊断IMN的重要依据,但肾脏穿刺为有创性检查,临床急需寻找对IMN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的血清学标志物。Beck等[1]在IMN患者中发现的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PLA2R),  相似文献   

19.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1])。依据发病原因不同,MN可分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  相似文献   

20.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5%~40%。以往认为IMN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预后不一。近年研究发现IMN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轻人成为膜性肾病高患病率的重要人群[1]。本研究通过对晋东南地区青年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