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脑血管疾病患者,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深圳理邦经颅多普勒超声对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颞窗、枕窗、眶窗3个检查部位记录血流速度,脉动参数,分析频谱形态变化。结果 50例患者通过TCD检查发现20例短暂性脑血管缺血,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缺血性脑卒中,8例血管性头痛。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采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及早发现颅内血管病变并及时为治疗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对早期干预减少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CEUS)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在后循环缺血(PCI)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12月收入住院的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PC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两组均行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对两组后循环缺血病变血管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评估椎动脉颅外段斑块性质观察及对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对60例后循环缺血脑梗死患者动脉颅外段斑块性质观察易损斑块占85%,脑梗死组双内里椎动脉颅外段峰值流速(PSV)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有助于发现后循环缺血中患者后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快速、准确地评估PCI血管病变的分布,避免延误病情,在疾病早期作出正确诊断,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对脑血管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体检中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者3 815例,分析其TCD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及其它影像学资料,探讨TCD检测脑血管疾病的特异性、异常率及常见种类。结果多普勒异常875例(22.94%),多普勒声像未见明显改变2 940例(77.06%)。结论 TCD检测对某些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TCD健康体检的阳性率较高(22.94%);TCD可较灵敏地反映颅内大血管中的血流动力改变,能及时早期发现脑血管疾患,早期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说明健康体检TCD检查应该作为一项常规项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检测偏头痛患者颅内血管中的血流动力学测定分析及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CD技术对偏头痛患者110例颅内主要血管血流速度进行测定,并且对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大部分表现为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小部分表现为血流速度减低或不对称,而且伴有血流杂音及血流频谱异常。结论 TCD能敏感的反映偏头痛患者颅脑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偏头痛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采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组,并且选取同时收治的6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组,所有检查人群均予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的频谱形态以及血流速度,对比分析正常人群以及患病人群的组间的差异。结果高速血流病例基底动脉(BA)(95.68±4.58)cm/s、椎动脉(VA)(71.38±4.68)cm/s,低速血流病例基底动脉(BA)(40.28±4.11)cm/s、椎动脉(VA)(31.25±4.12)cm/s等指标对比正常组基底动脉(BA)(60.25±4.11)cm/s、椎动脉(VA)(46.35±3.58)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具有显著效果,且具有重复性好、无创伤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使用的TCD对于医疗人员所得出的诊断结果以及临床研究的价值。方法使用经颅多普勒检测60位已经确诊为脑梗死的病患的血流变化并与身体各项指标均正常的30位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结果使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血流变化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流表现通常以血流减慢为常见,但血流加快或者消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血流异常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的19.20%。并且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影像学检查所得出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市是一致的。结论经颅多普勒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病情恶化或好转及之后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具有实质性的帮助,但其在检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性。所以,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可以将TCD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观察组对象,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本次80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发生率为95%;观察组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及血流减低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可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使用颅多普勒和脑电图采取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率。结果出现脑电图轻度异常30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1例,检出率为67.67%。经颅多普勒检测出血流速快,管道狭窄30例、血流速低9例、血流速低并且管道狭窄8例,检出率为78.33%,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多普勒诊出短暂性脑缺血检测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TCD)检查获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与正常研究对象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探究AD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20例AD患者纳入AD组,同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同期与AD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0例正常健康人纳入对照组,通过TCD检查基底动脉和左、右颈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AD组患者基底动脉和左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右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D患者存在中枢血流动力学降低,提示中枢低灌注引起的缺血缺氧可能是促进A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颅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9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正常婴儿49例作为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3天后进行彩超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检查结果。结果在对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测的过程中,中度和重度患儿的检测准确率非常高,均达到100%。另外,通过两组新生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可见,研究组患儿的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RI)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颅超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简单无创,通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改变,为患儿的及时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灸、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吞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6例患者分为A组34例:常规治疗、吞咽训练早期联合高压氧;B组34例:常规治疗、吞咽训练;C组38例:常规治疗、吞咽训练联合高压氧及针灸治疗。三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进行洼田氏饮水评分、藤岛一郎吞咽障碍(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造影评分,并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结果 洼田氏饮水评分、VFSS评分显示,三组患者的吞咽障碍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F=24.45,P=0.00;F=17.70,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D检查结果显示,三组病变血管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流速度明显增加,阻力指数降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25例,接受高压氧治疗方式)和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治疗方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检查情况、治疗前后血浆变化、治疗前后GCS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情况相比于对照组更佳,观察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值相比于对照组更佳,观察组GCS评分数据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过程中,加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流生理参数进行较好的检测,使医师能实时了解患者脑部的血流状态,使医师能有效评估高压氧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能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救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精神分裂组,选取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体检组。两组均接受TCD与MRI检查。比较两组左右侧大脑后动脉(PCA)、左右侧大脑中动脉(MCA)、左右侧大脑前动脉(ACA)、左右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两组左右侧尾状核头、左侧小脑前叶、左侧小脑后叶、双侧丘脑脑灰质密度。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典型影像学图片。结果:健康体检组左右侧PCA、MCA及AC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精神分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左右侧V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组左侧尾状核头、右侧尾状核头、左侧小脑前叶、左侧小脑后叶、双侧丘脑脑灰质密度均大于精神分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CD检查可以判断患者与正常人群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差异,采用MRI检查可以判断患者与正常人群脑灰质密度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序贯住院于本院神经内科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48小时内每个患者均行TCD检查,随后并与其MRA检查做比较。结果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263条,其中MCA 140条,ACA 38条,PCA 41条,BA 21条,VA狭窄23条;而在采用MRA诊断方案时,其中的MCA、ACA、PCA依次为146条、36条、45条,BA 24条,VA狭窄27条。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为86.0%和96.5%。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查作为一个无创性检查手段,能够通过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筛查,可以早期诊断血管狭窄,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本院治疗95例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的患儿(感染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将其与5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比较后可知,感染组的CD~(3+)及CD~(3+8+)细胞比例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CD~(3+4+)及CD~(4+)/CD~(8+)细胞比例较健康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细胞值明显上升,可通过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判断患儿疾病情况,为临床诊断儿童尿路感染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尿路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患儿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紊乱情况,这是导致儿童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后循环血流异常的病变部位、类型及发生机制。方法:选择160例颅内外动脉严重狭窄或者是闭塞老年患者,经过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及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CWD),对后循环血流异常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60例患者检测的后循环动脉为800支,其中动脉血流异常为350支:35支狭窄血流、20支无血流、25支低流速低搏动、20支低流速高搏动、200支代偿血流、50支窃血频谱。结论:应用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血流异常的评估,有助于临床寻找后循环缺血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观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与MMSE评分,选取30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3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头颅CT、TED的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与正常老年人间,在CT异常率、TCD脑动脉硬化异常率、血流速度降低率及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病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明显脑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及脑供血不足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而血管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在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中起到综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40例,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入院的非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分型。结果研究组0级患者的比例高于参照组,分型5级的患者比例低于参照组,χ~2=9.803 9,7.912 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低于参照组,梗死面积增加也较为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研究组的NIHSS评分优于参照组,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分型与NIHSS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分型,可以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江门市新会区学龄前儿童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密度水平及临床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及医学影像检查人员完成所有儿童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检验工作。根据儿童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检测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待3个月后再次测量儿童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水平。记录3067例儿童两次检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水平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所有患儿首次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异常率为100%,经3个月干预后复检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异常率仅为1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首检及复检正常率与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67例儿童首次骨密度检测均低于江门市新会区正常水平,经3个月有效干预后三组骨密度均较首检均明显提高,且第2组、第3组儿童骨密度均达到江门市新会区正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本地区儿童骨密度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积极给予宣传教育提高家属配合检测积极性,对结果异常儿童积极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终达到降低本地区佝偻病发病率的目的,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气道反应性测定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和42例患有典型哮喘(CA)的病患,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接受身体检查的健康儿童30例,使用气道反应性测定仪器对病患进行检测。结果在Dmin、SGrs以及PD35等方面,三组病患的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A与典型哮喘患儿气道敏感性和气道反应性高于正常儿童,存在气道高反应。气道反应性测定可成为鉴别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