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糖尿病过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一个全球性威胁。据2015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预测,到203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5.92亿,而大约30%的1型糖尿病和40%的2型糖尿病最终进展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hathy,DN)。DN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全球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1]。DN的发生机制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 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尿mALB、Cystatin C、β2-MG及RB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AG采用对硝基苯酚(PNP)比色法检测,Scr由本院检验科采用OLYMPUS AU2700自动生化仪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G)评价各项生物标记物的敏感性.结果 病例组中50例患者的各项指标测定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ROC曲线、诊断试验结果显示:病例组中尿mALb、Cystatin C、β2-MG、RBP及NAG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血肌酐(Scr).尿mALb、Cys-tatin C、β2-MG、RBP、NAG及Sc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6、0.976、0.929、0.917、0.882、0.710,95%的可信区间分别是0.970~1.000、0.970~1.000、0.852~0.961、0.832 ~ 0.979、0.772~0.955、0.715 ~0.806,联合以上5种尿液标记物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1,95%的可信区间是0.972~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不同尿液标记物均显示了较好的敏感性,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联合多种尿液标记物检测对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的标记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肾损害是糖尿病(DM)的严重合并症。Ⅰ型和Ⅱ型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达20~20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即预示着将出现肾脏和心血管并发症且预后不良。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伴微量蛋白尿的Ⅰ型DM患者的糖尿病肾病(DN)的进展,严格的控制血压(特别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降低微量白蛋白尿。因此如果在微量白蛋白尿之前发现DN并进行干预治疗,则可以逆转DN甚至防止DN的发生。我们对目前认识到的肾损害标记物作一综述,并评价它们作为DN早期标记物的可能性。一、肾小球功能不…  相似文献   

4.
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糖尿病患病人群的增多,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患病率也在快速的增加。Collins等[1]调查显示2010年世界成年糖尿病患者大约有2.85亿,到2030年该数字将到达4.39亿。相关文献表明[2],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在快速增长,且为主要增长国家之一。DN患者一旦进展到大量蛋白尿阶段,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加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但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肾小管损伤与DN中肾脏功能的恶化关系密切,而microRNA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衰老等多种调控机制参与了DN发展中的肾小...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代谢异常引发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目前约25%~40%的糖尿病患者会进展至DN[1],甚至在欧美国家,DN已经成为肾脏替代治疗的首要病因[2],而在我国DN也逐渐替代原发性肾病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正处于逐年升高趋势中,在此基础上,DN的发病率也会不断增加。微量白蛋白尿是DN的最主要的表现,并且它也被作为早期诊断DN的重要依据而广泛应用。然而有部分研究发现[3,4],存在部分DN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会自行缓解消失的现象,部分无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可以出现晚期肾脏病理改变,甚至部分肾脏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损伤及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损伤及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1].DN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以及肾血管的病变[2].长期以来认为DN主要是肾小球病变,而其他病变是肾小球病变的继发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肾小管病变在DN的早期就可独立于肾小...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对DN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肾小球病变,而对糖尿病状态下占据整个肾脏体积几乎达90%的肾脏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的研究却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填精通络方(TJTLF)对链脲左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肾结扎+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DN大鼠模型,并用中药TJTLF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大鼠尿液β_2微球蛋白(β_2-M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含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肾小管细胞结构及肾小管损伤指数变化,比较干预前后大鼠肾小管损伤情况。结果:DN模型组大鼠肾小管腔内可见脱落细胞碎片,部分肾小管空泡样变性;尿液β_2-MG、NGAL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TJTLF干预后,大鼠肾小管损伤指数降低(P0.01),尿液β_2-MG、NGAL含量降低(P0.05)。结论:TJTLF能够减轻2型DN大鼠的肾小管损伤,对肾小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2型糖尿病组);将2型糖尿病组再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56)、微量白蛋白尿组(n=58)、大量白蛋白尿组(n=53),其中51例患者进行了肾活检。5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尿液中NGAL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分析尿NGAL水平与肾功能相关指标[尿NAG、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eGFR]及肾组织损伤病理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NGAL对DN肾小管间质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效能,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方法。 结果糖尿病患者尿NGAL水平较非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尿NGAL水平与尿NAG、ACR呈正相关(r=0.528, 0.578,P<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637,P<0.001);尿NGAL水平与DN肾小管萎缩与间质纤维化(IFTA)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52,P<0.001);尿NGAL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68),特异度94.7%,敏感度71.9%。 结论尿NGAL是评价DN肾小管间质损伤理想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W)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组织中Smad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TW灌服DN模型大鼠,生化检测实验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Leica Qwin 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肾组织Smad2表达。结果:TW能够降低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2的表达及24 h尿蛋白、Scr、BUN,升高Alb,减少肾小球直径及肾重,改善肾脏病理,与模型组相比,P〈0.05或P〈0.01。结论:TW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2的表达,而具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依靠尿细胞学及膀胱镜检 ,活检或经尿道切除可最终确诊。尿细胞学的特异性较高 ,达 95 .7% ,但敏感性仅 49.1% ,尤其在低分级肿瘤方面敏感性差。作者综述了Medline有关尿路疾病尤其是膀胱癌的尿中其它标记物的文献 ,比较各种标记物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其中多数文献是有关膀胱癌的标记物 ,包括 :BTA、NMP2 2、BLCA 4、FDP、端粒酶、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酶、FCM、细胞角蛋白等。基底膜蛋白抗原BTA :肿瘤细胞分泌蛋白酶分解基底膜而释放到尿中 ,最初的定性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 ;BTAst…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尿液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世界范围内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美国居男性第四位,女性第十二位,死亡率男性列第七位,女性第十五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膀胱癌生物学标记物(bladder cancer biomarkers)是膀胱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关生物学活性物质,随尿液排出体外。检测膀胱癌生物学标记物,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虽然在临床上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仍然是膀胱癌诊断和监测的金标准,但尿液生物学标记物正日益受到重视,新的标记物不断被发现并在临床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ederal drug and food administration,FDA)已经批准了4种尿液生物学标记物用于膀胱癌的临床诊断和(或)监测,更多的标记物还在研究当中,其中一些有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损伤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证实线粒体损伤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1-2].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生存和发挥功能的重要细胞器,它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产生机体内大部分ATP,在形态上通过不断的分裂和融合,从而维持动力学平衡,并且是机体内活性氧(ROS)生成的主要来源,在细胞凋亡及机体生长和衰老等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3].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0~40%。200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相关医院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病患者回顾分析发现肾病的发生率为34.7%,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DN的临床特点:①慢性渐进的自然病程:病程迁延长达数年、数十年或更长;②发病十分隐匿:早期无症状,若不检查尿液很难发现肾脏的病理变化,亦不会去预防,因此易失去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③预后十分严重:早期DN一旦恶化发展至临床DN或终末期DN,就会危及生命。早期预防可以逆转病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庆大霉素性肾小管损伤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大霉素性肾小管损伤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李海浪,徐虹肾小管是肾脏中功能活跃的组织,易受缺氧、毒素、免疫等各种因素的损伤。为了提高对急性肾小管损伤的诊断能力,我们利用庆大霉素造成大鼠肾毒性肾病模型,建立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尿近曲小管刷状缘微绒毛抗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H_2S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给予C57BL/6J小鼠STZ(50 mg/kg×4 d)腹腔注射和高脂饮食制备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两组:STZ+GYY 4137组(H_2S组)给予20 mg/kg GYY 4137腹腔注射,STZ+生理盐水组(DKD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另外取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2周后,观察各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情况、肾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给予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高糖(25 mmol/L)刺激并H_2S预孵,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KD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增加,H_2S治疗后小鼠尿白蛋白减少;DKD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增殖,H_2S治疗后小鼠肾小球系膜增殖改善;DKD组小鼠肾组织凋亡增加,H_2S治疗后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减少;H_2S产生酶胱硫醚β合成酶、胱硫醚β裂解酶、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在肾脏表达,其中糖尿病小鼠仅胱硫醚β合成酶减少,胱硫醚β裂解酶、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无改变。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在高糖刺激下cleaved-caspase-3增加,H_2S预孵降低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改善细胞凋亡。结论 H_2S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减轻肾小球系膜增殖,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aspase-3活性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