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血管病变是引起慢性肾脏病(CKD)死亡的首位原因。B-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评价心衰及反映心脏功能较好指标。我们检测了61例CKD3-5期患者血清BNP、Hcy,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β-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慢性肾脏病(CKD)35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本组77例CKD患者,按NKF-DOQI指南分为CKD3期(A组)17例,CKD4期(B组)21例和CKD5期(C组)39例。正常对照组30例,观察各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血清BNP、Hcy等变化。同时,将77例患者根据Hcy数值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观察其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B、C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BNP明显升高,B组与A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各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Hcy正常组比较,Hcy升高组发生CVD明显增加,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显示,BNP和Hcy可作为慢性肾衰竭早期心血管损害的指标之一,BNP,Hcy与CVD发生及病死率的关系密切,BNP、Hcy越高,CVD的发生率越高,病死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传统观点认为动脉硬化与高血压有关。然而,部分IgA肾病患者,尽管血压正常,但仍有动脉硬化的改变。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比较血压正常、伴有和不伴有动脉病变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正常血压IgA肾病患者肾内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无高血压病史,肾活检前血压<140/90mmHg。动脉病变的定义为活检肾组织光镜下见动脉壁增厚和(或)动脉玻璃样变。符合标准的105例患者,根据动脉病变的有无分为两组,有动脉病变组52例、无动脉病变组53例,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肾脏动脉病变的半定量分级标准:0:无损害;1:<25%;2:≥25%,<50%;3:≥50%。统计学方法: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指标作为多因素分析的入选指标,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无动脉病变组比较,动脉病变组肾活检时的年龄、血肌酐、血尿酸、尿蛋白定量、尿NAG酶、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显著增高,尿渗透压显著下降。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肾活检时的血肌酐、尿渗透压、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是正常血压IgA肾病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动脉病变的程度与血肌酐、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与尿渗透压呈负相关。结论:血压正常IgA肾病患者的肾内动脉病变,主要与年龄、血肌酐、血尿酸增高等因素有关,常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5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肾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分组:CKD组为3~5期CKD住院患者共51例;健康对照组为22例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另将CKD组按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分为高tHcy组(血清tHcy≥15μmol/L)和非高tHcy组(血清tHcy〈15μmol/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检测tHcy;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预测方程(MDRD简化公式)计算。结果:CKD组GFR水平为(14.8±12.99)ml·min-1·1.73m-2;血清hs-CRP水平为(3.31±3.50)mg/L;tHcy水平为(23.25±13.11)μmol/L。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为(0.95±0.84)mg/L;CKD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K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GFR无相关性;高tHcy组和非高tHcy组相比血清hs-CRP水平无差异(P〉0.05),CKD组血清hs-CRP与tHcy水平无相关性。结论:3~5期CK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尚不能认为CKD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导炎症反应发生;3~5期CK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肾功能减退程度并不平行,3~5期CKD患者微炎症状态这个复杂过程中有多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5.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2]。在我国,CKD患病率高达10%以上。识别并防治CKD的危险因素对于改善CKD发病率及进展、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KD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老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血脂异常等,作为非传统危险因素之一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4]。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不同时期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的浓度,为临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CK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左心室肥大(LVH)的关系。方法64例早期CKD患者分为3组,即A组[eGFR≥90ml·min^-1·(1.73m^2)^-1]31例;B组[eGFR60~89ml·min^-1·(1.73m^2)^-1]22例;C组[eGFR30~60ml·min^-1(1.73m^2)^-1]11例。另设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N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浓度,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结果①A组血浆Hcy与N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血浆Hcy显著高于A组和N组(P〈0.01);C组血浆Hcy显著高于B组(P〈0.01)。CKD组高Hcy(〉12μmol/L)比例为39.06%,是N组的3.26倍。②A组、B组和C组各期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均较N组显著增加。③血浆Hcy与LVPWT显著正相关(r=0.400,P=0.000),与LVMI、LVDd、IVST无相关性。结论早期CKD即出现高Hcy血症,随肾功能进展而加重;血浆Hcy与早期CKD的左心室肥厚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肾血管病变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1日~2013年10月1日在我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105例LN患者及我院体检中心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5例LN患者分为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两组血清Hcy水平差异,并对血清Hcy与LN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5例LN患者血清Hcy水平为(13.83±6.37)μmol/L,而健康对照组为(8.78±3.1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105例LN患者中无血管病变组48例,占45.7%;有血管病变组57例,占54.3%。其中动脉硬化型27例,免疫复合物型17例,非炎症坏死型6例,血栓性微血管病5例,血管炎型2例。无血管病变组血清Hcy水平为(10.15±3.07)μmol/L,而血管病变组血清Hcy水平为(16.91±7.0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通过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与血肌酐、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与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与LN患者肾组织血管病变密切相关。Hcy水平与血肌酐、血压存在正相关。积极控制血清Hcy水平,对预防肾脏血管病变可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甲硫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在体内由甲硫氨酸转甲基后生成,在维生素(Vit)B6、VitB12及叶酸的参与下进行代谢,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生自由基、降低一氧化氮、激活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破坏凝血与纤溶平衡,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  相似文献   

10.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既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SLE患者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SLE患者高凝状态有关,且与狼疮病情活动密切相关[1].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LN病理类型之间关系研究尚未有报告.本研究测定了105例LN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并对Hcy与LN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CKD)是2001年由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首次提出。CKD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很大比例的CKD患者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而接受肾脏替代治疗。CKD进展的损伤机制十分复杂,其特征主要是由于各种初始原因触发了肾脏纤维化的过程,最终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肾活检时IgA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临床及牛津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4年08月~2019年03月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且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81例.根据Hcy水平是否大于15μmol/L分为Hcy正常组和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肾功能水平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点,探讨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的CKD住院患者509例,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采用GEVivid7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仪记录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参数。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KD患者509例,其中CKD 1期102例(占20.0%),CKD2期107例(占21.0%),CKD3期114例(占22.4%),CKD4期97例(占19.1%),CKD 5期89例(占17.5%)。随着CKD患者肾功能水平的下降,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逐渐升高(P0.05),而24 h平均舒张压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CKD 4期和5期患者的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明显高于CKD 1~3期患者(P0.05),而白昼平均舒张压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CKD 4期和5期患者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y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ay sy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ight sy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nSSD)明显高于CKD 1~3期患者(P0.05),而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ia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24h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ay dia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ight dia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nDSD)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CKD患者非杓型血压的比例随肾功能下降逐渐升高,CKD 1期患者的非杓型血压比例为54.1%,而CKD 5期患者的非杓型血压比例甚至高达85.6%。LVMI异常的CKD患者的24hSSD及dSSD高于LVMI正常的CKD患者(P0.05),而nDSD,nSSD,dDSD,24hDS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CKD患者肾功能下降及平均血压水平升高,血压变异性增加,血压昼夜节律减退,非杓型血压比例增加。控制血压水平及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对CKD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慢性肾脏病( CKD)肾脏替代治疗前患者动态血压特征,分析相关参数尤其是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 LVH)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住院的非透析原发性CKD患者127例,按其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水平分为早期组[CKD1~3期(n=95,Ccr≥30 ml·min-1&·1.73 m^-2)]和晚期组[CKD4~5期(n=32,Ccr﹤30 ml·min^-1·1.73 m^-2)]。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行动态血压监测( ABPM),超声心动图检测LVH有关指标,分析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尤其是血压变异性( BPV)与LVH的关系。结果:(1)与早期组相比,晚期组24 h、昼间、夜间舒张压变异性( mDBPV,dDBPV,nDBPV)和24 h收缩压变异性(mSBPV)均减小(P﹤0.05);高血压和反杓型血压发生率均升高(P均﹤0.05);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升高(P均﹤0.05),LVH发生率升高(P﹤0.05)。(2)与非左心室肥厚组( non-LVH组)相比:左心室肥厚组( LVH 组)高血压和反杓型血压发生率升高( P 均﹤0.05);但BPV各指标变化不显著( P均﹥0.05)。(3)与非高血压组( non-H组)相比:高血压组( H-组)LVMI值和LVH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4)与非反杓型血压组相比,反杓型血压组 LVMI 值及 LVH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年龄、mSBP、mDBP、dSBP、dDBP、nSBP和nDBP均呈正相关( P均﹤0.05),与Ccr、mDBPV、nDPS和nDPD 均呈负相关( 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cr和nSBP进入回归方程y=51.772-0.289x1+0.526x2(y=LVMI;51.772=常数,t=3.616,P=0.000;x1=Ccr,t=-5.984,P=0.000;x2=nSBP,t=5.181,P=0.000)。结论:随着肾功能减退,CKD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升高;血压昼夜节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CRF患者60例(其中30例进行血透,30例非透析治疗)和90例健康对照组及20例脑梗死对照组,测定其Hcy、肾功能、血糖、血脂、肝功能,及透析组患者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 8周前后Hcy水平.结果:CRF患者血浆Hcy水平非透析组为28.33±14.27,透析组22.72±15.2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65±3.82(P<0.01).伴有心脑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水平39.19±14.79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水平18.07±6.10(P<0.01).相关因素分析,Hcy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透析组患者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 8周前后Hcy水平分别为22.72±15.2,11.86±7.15(P<0.05).结论:CRF患者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血浆Hcy水平的升高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可以减少Hcy水平,从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病理分期胃癌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血清Hcy与胃癌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的胃癌患者138例,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第七版胃癌分期指南分为4组:Ⅰ期(n=34)、Ⅱ期(n=33)、Ⅲ期(n=58)、Ⅳ期(n=13),并以同时期入院的良性胃疾病患者为对照(n=90),比较良性胃疾病与胃癌及各分期间Hcy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分析Hcy与胃癌不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单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结果:良性胃疾病患者血清Hcy水平(12.31±3.22)μmol/L,胃癌患者(16.19±4.84)μmol/L,胃癌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Hcy水平随胃癌临床分期增高逐渐升高,其中I期(13.94±4.07)μmol/L,Ⅱ期(15.49±4.09)μmol/L,Ⅲ期(17.10±4.79)μmol/L,Ⅳ期(19.81±5.77)μmol/L,各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证实,血清Hcy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503,P<0.001)。在校正了其他胃癌危险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仍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8,P=0.003)。结论:血清Hcy水平与胃癌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伴随临床分期进展Hcy水平明显升高,对判定胃癌病情发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及尿Col-Ⅳ与LN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和降解基本平衡,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而不会引起肾小球的病理改变,该过程失衡会导致肾小球组织结构的破坏[1].一般而言 ,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数量、形态和位置相对稳定,合成基质的能力也较小,但当损伤因子和有害物质[2]刺激系膜细胞,使其活化增殖时,就合成和分泌大量基质成分,包括Ⅳ型胶原(Col-Ⅳ)和层黏连蛋白(LN),降解减少,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局部突出的病理改变是固有细胞的损害和纤维化,纤维化发生的物质基础是异常的ECM积聚.为此,我们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及尿Col-Ⅳ、LN进行了检测,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肾损伤(AKI)后部分患者会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ESRD),研究表明AKI的病死率高达50%~79%,幸存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的比例是35%~71%,也有研究证实5岁以下AKI患儿成年后发生慢性进展性肾病的比率比正常人高^[1]。在AKI进展为ESRD的病理生理机制中间质血管的作用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并探讨血压变异性参数特点.方法 收集首次治疗的伴有高血压及蛋白尿的CKD患者70例.测量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检测结果,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并记录参数.根据GFR将患者分为CKD1~2期组和CKD3~5期组.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以下3组:Ⅰ组<1.0 g,Ⅱ组1.0~3.5 g,Ⅲ组>3.5 g.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参数,并探讨监测结果与肾功能及蛋白尿的关系.结果 随着患者肾功能恶化,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等指标明显升高(P<0.05),且与GFR成负相关,白昼收缩压是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Ⅲ组的白昼舒张压(92.94±15.32)mm Hg明显高于Ⅰ组的(85.25±8.64)mm Hg(P<0.05).白昼舒张压与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0.257,P=0.032).所有患者舒张压变异性均明显高于收缩压变异性(P<0.05).结论 本研究样本中收缩压与肾功能恶化明显相关,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GFR下降及蛋白尿有关,舒张压变异性应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