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不同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患者给予早期气管插管,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及时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复苏前后血气指标以及心肺复苏成功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改善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气道开放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恢复窦性心律率、成功插管率、出院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以增加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以及存活率,有效不避免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应用不同气管插管时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气管插管,对照组给予及时气管插管,总结不同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75%;对照组心肺成功率为40%,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急救过程中,给予早期气管插管具较好疗效,可提高患者的复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医务人员实施紧急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由麻醉师行气管插管,试验组患者由急诊医务人员实施紧急气管插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就诊至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务人员实施紧急气管插管有利于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脏停博患者96例,按照心肺复苏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法,观察组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建立通气时间以及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升高,建立通气时间以及自主心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通气法比较,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便携式心脏复苏机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心搏骤停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心肺复苏机行胸外按压,对照组患者采用徒手胸外按压,统计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心脏停搏时间及病因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经心肺复苏机复苏(观察组)成功21例,复苏成功率29.16%;经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对照组)复苏成功8例,复苏成功率10.8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心脏复苏机在抢救心搏骤停患者时能做到快速、准确、稳定,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救治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临床应用效果好于徒手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一种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有效的辅助呼吸的方法,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心脏骤停并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施通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和球囊辅助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气管插管通气法和球囊人工通气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通气法后的建立通气时间、血氧饱和度、一次插管成功情况和心脏复苏成功情况。结果:球囊辅助组的建立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心脏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5.83%,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的62.50%和5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实践过程中,与气管插管方法相比较,采用球囊辅助呼吸方法的整体复苏效果优异,是临床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可靠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院前心脏停博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进行复苏,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法进行复苏,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及复苏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几率37.50%优于对照组21.87%,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面罩通气法较气管插管通气法疗效更佳,且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依据治疗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肺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下实施心肺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53.1%,低于研究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68.8%,低于研究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且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及脑功能,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及时接诊对危重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68例危重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接诊)、观察组(及时接诊),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37%,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74%、7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休克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配合及时接诊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院前急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救中心行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喉镜插管,观察组给予可视喉镜插管,对比两组患者插管中和插管后的血氧饱和度(SpO_2)、插管时间和插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中、插管后的Sp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气管插管中应用可视喉镜可以减少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心跳骤停抢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复苏,观察组给予纳洛酮复苏。比较患者β-内啡肽水平同正常水平的差别,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结果心跳骤停患者β-内啡肽水平高于正常体检人员,观察组的β-内啡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苏成功率为25.00%,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45.00%,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跳骤停患者通过纳洛酮复苏可提高复苏成功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院内心肺复苏后近期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均施行院内心肺复苏抢救,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自主循环恢复超过20分钟作为近期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分析心肺复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苏成功70例,复苏成功率46.7%,初期复苏成功患者经全力抢救仍然死亡58例,12例患者存活出院,总存活率为8.0%。结论在院内心肺复苏抢救中,患者基础疾病情况与心肺复苏成功率有直接关系,在开展心肺复苏过程中也应针对患者基础疾病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MIST)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对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诊治的60例NRDS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注入PS治疗,观察组给予MIST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插管的成功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其再次插管率为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P 0.05);观察组患儿首次插管时间以及无创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 0.05),总吸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差不大(P 0.05);观察组患儿早期败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气胸、支气管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儿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MIST治疗NRDS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插管成功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 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综合处理,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Bi 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呼吸、心率变化及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再入院次数等。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RR、HR、Pa CO2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H值、Sa O2、Pa O2均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更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6个月中再入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 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减少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心肺复苏后采取溶栓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成两组,治疗组12例在心肺复苏后使用尿激酶120万~200万U、链激酶150万U静注治疗或rt-PA 50 mg溶栓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复苏,并给予血管活性药、抗凝、抗休克和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两组的存活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急救存活率为83%,有17%死亡。对照组患者在48 h内无存活病例。两组的急救存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心肺复苏后使用溶栓治疗的效果比较好,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帝视内窥镜引导全麻患者经口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采用帝视内窥镜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34例,采用普通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成功情况及插管所用时间。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插管成功率为97.1%,插管所用时间为(35.2±20.9)s;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患者为33例(97.1%),两次插管成功患者1例(2.9%),成功率为100%,插管所用时间为(45.2±19.9)s,观察组的插管成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插管时间较短,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帝视内窥镜在引导全麻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上具有成功率高、合并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一种可行的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心肺复苏中使用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86例我院2010.6~2013.6期间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需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单用肾上腺素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在使用肾上腺素后3 min,加用血管加压素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心肺复苏后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平均为(10.6±3.1)min,好于对照组患者的(18.5±4.3)min,P0.05;而1 h、24 h及出院后存活率发现,观察组分别为83.72%、51.16%、41.86%,好于对照组的65.12%、32.56%、18.6%,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肾上腺素与血管加压素联合使用,效果显著,复苏情况更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手法辅助可视型内窥镜(帝视内窥镜)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分级Ⅰ或Ⅱ级的全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n=30):单手提下颌组(对照组)和双手托下颌组(观察组)。对照组由单人提下颌手法辅助帝视内窥镜引导插管;观察组由助手双手托下颌手法辅助帝视内窥镜引导插管。记录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以及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插管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操作者拇指留有患者齿印,但无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2例牙龈出血,观察组均无口腔牙龈出血,两组患者术后咽喉部痛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手托下颌手法辅助帝视内窥镜经口气管插管,可以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损伤,且在困难气管插管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插管类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2/2015-02新疆克拉玛依第二人民医院行气管切开插管器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观察组接受吸痰式气管切开插管,对照组接受普通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VAP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8.16%)低于对照组(32.65%),观察组病死率(4.08%)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吸痰式气管切开插管的方式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VAP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