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用于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抽取行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应用优质护理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比参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促使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组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总时间、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可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术后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一般组患者实施护理,在一般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实施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一般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一般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9±2.5)d,短于一般组患者的(31.6±2.9)d(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气道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PRE)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TF)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 抽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96例老年IT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 研究组采用PRE。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分、髋关节肌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个月, 研究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屈曲肌群肌力、伸直肌群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5%, 3/48)低于对照组(22.92%, 11/48), P<0.05。结论老年ITF患者内固定术后采用PRE效果显著, 能明显缩短下床活动、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髋关节肌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心得。方法将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的68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服务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全面护理服务组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平均耗时、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手术并发症率。结果全面护理服务组满意度、髋关节功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平均耗时、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手术并发症率对比常规护理服务组有优势,P 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和全面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依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全面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护理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17.13±3.51)d,短于对照组(22.39±3.49)d(P 0.05);研究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P 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全面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利于改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探讨其在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29例患者,其中一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68例),另一组给予常规护理(61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管放置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评估2组患者清醒后2 h,术后24、48小时及首次下床活动时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方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及肿瘤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术后胃管放置时间[(1.3±0.5)d:(2.3±0.6)d;P=0.000]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1±1.0)d:(4.4±5.4)d;P=0.016]均显著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0.9)d:(4.1±1.1)d;P=0.004]和开始进食时间[(1.8±0.7)d:(4.2±1.1)d;P=0.000]均显著提前,术后住院时间[(13.6±4.3)d:(18.7±8.9)d;P=0.000]显著缩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13.2%,9/68)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27.9%,17/61)(P=0.039)。麻醉清醒2 h和术后24、48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加速康复组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胃管放置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明显提前。同时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个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实施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1周,两组V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个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及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理想,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采取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采用Harris评分工具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手术患者,平均游离腓骨时间(16.12±2.34)min,平均单髋手术时间(84.26±4.79)min,平均手术出血量(132.56±10.25)ml,平均(髋部)切口长度(7.44±1.09)cm,平均住院时间(8.10±0.38)d。术前Harris评分为(66.42±4.71)分,术后(87.36±5.24)分,术后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4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均实施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10.08±1.31)h、(10.03±1.05)h、(6.24±0.62)d,与对照组患者的(17.42±2.35)h、(21.65±3.63)h、(9.76±1.41)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0%)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拟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的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效果分布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分布和总满意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侧卧位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行侧卧位前方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HS评分、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脱位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占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具有出血少、疼痛轻、脱位发生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颅脑外科手术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集我院78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之上开展临床路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13.2±2.7)d、卧床时间(8.5±3.1)d、满意率评分(95.7±6.6)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减低术后并发症率,提高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股骨头置换术中使用个性化舒适护理对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7月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手术配合方案和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使用个性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效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分别是(12.8±3.1)d、(18.5±2.8)d和(49.8±3.6)d。不良症状发生率为33.33%;患者满意率为57.14%,有23.81%非常满意。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分别是(10.4±3.8)d、(12.9±3.7)d和(40.8±2.8)d;不良症状发生率为9.52%;患者满意率为95.23%,有61.90%非常满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个性化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恢复效果,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不良症状出现的概率,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微创减压植骨生物陶瓷棒植入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其均接受微创减压植骨生物陶瓷棒植入治疗,对不同疾病分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疾病分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12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微创减压植骨生物陶瓷棒植入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对其预后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观察,采用双色球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普通护理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分析优质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优质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优质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患者施以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可知,优质护理组患者Harri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且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0%)远高于普通护理组(7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坏死的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手术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后SAS、SDS及VAS评分分别为(26.0±2.3)、SDS(28.5±3.1)、VAS(1.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PSQL分别为(2.1±0.4)d、(30.2±7.6)h、(2.7±1.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满意率(100%)和对照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的实施,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预后,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常规组(45例,应用常规护理)、快速组(45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研究对比常规组和快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快速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更短,满意度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预警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88%,平均住院时间(16.42±0.72)天;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57%,平均住院时间(21.53±2.07)天;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性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积极预防作用,短患者住院时间,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