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致病菌谱及其药敏特点,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于2014年0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PDAP病例183例次,统计分析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透出液致病菌分布与药敏、治疗转归情况。结果:透出液致病菌培养阳性率70.49%,共分离出132株病原菌,其中G+球菌83株,G-菌44株,G+杆菌4株,真菌1株。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高。G-菌对厄他培南与阿米卡星敏感;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高,分别为83.33%、81.82%和60.00%。PDAP总治愈率为80.33%,真菌组退出率最高达100.00%。PDAP总死亡率为2.19%,G-菌组死亡率7.5%,G+球菌组死亡率1.23%。结论:本中心透出液培养阳性率偏低,需进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感染原因及致病菌菌谱、耐药性变化,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近5年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一般情况、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疗效及转归。结果:96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常见的感染原因是不规范操作(28. 1%)及不洁饮食(41. 6%)。培养菌株65例次,其中G+菌31例次(47. 7%),G-菌25例次(38. 5%),真菌8例次(12. 3%),分支杆菌1例次(1. 5%)。本中心最主要的致病菌是G+球菌,以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多见,而G-菌感染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无耐药,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72. 7%。G-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无耐药,对阿米卡星(5%)、头孢他啶(5. 2%)及头孢替坦(5. 5%)低耐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3. 33%。真菌对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无耐药。G+菌、G-菌、培养阴性腹膜炎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8%、86. 4%、92. 1%。结论:革兰阳性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腹透液培养阴性的腹膜炎患者治愈率高、预后较好。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高,经验治疗宜首先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腹膜炎经验治疗可选用氨基糖甙类、头孢他啶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中心就诊的180例327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202例次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61.77%.革兰阳性球菌154例次,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3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60.89%;革兰阴性杆菌38例次,其中大肠埃希菌11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5.45%;真菌10例次,其中假丝酵母菌7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3.47%.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为3.25%,其次为莫西沙星,为5.19%,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2.99%、35.71%、45.45%,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4.42%.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0.53%,其次为头孢他啶,为23.68%,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匹美、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6.32%、28.21%、36.8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达50.00%.重复感染54例,共114例次,72例次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1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3例次,占87.50%,革兰阴性杆菌9例次,占12.50%,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本中心CAPD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接触污染是导致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仍然是腹膜透析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或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1].我们回顾性分析本院腹膜透析中心近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资料,了解PDAP菌谱和耐药状况,为PDAP提供用药参考.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6年11月至2011年2月本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90例腹透患者为对象,共31例次发生腹膜炎,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2 ~72岁,平均(44.0±13.6)岁,连续腹透龄为(17.7±13.2)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3例,狼疮肾炎2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2例,紫癜性肾炎1例,梗阻性肾病1例.收集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腹膜透析时间、临床症状、透析液常规、致病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等,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腹膜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5月01日~2016年12月31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84例(155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腹膜炎相关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55例次腹膜炎中,致病菌培养阳性117例次,阳性率为75.48%,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6例次,革兰氏阴性菌24例次,真菌感染7例;革兰氏阳性菌中最多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2.09%,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多者为大肠埃希菌,占37.5%;真菌感染7例次,包括近平滑念珠菌4例,罗伦特隐球酵母2例及白色念珠菌1例。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对头孢噻肟、呋喃妥英、利奈唑烷敏感,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3%、1.9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4%、4.17%、4.17%,4例患者死亡,12例转血透治疗,2例拔管后重新置管。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炎的主要原因,占41.3%,主要为G+菌感染,28.4%原因不清楚,10.3%为腹泻引起腹膜炎。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多为操作源性感染,推荐万古霉素作为革兰阳性菌的经验性用药,丁胺卡那霉素可作为革兰阴性菌的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感染细菌谱变迁及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收集2012至2021年十年间我院发生的342例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前、后五年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分析不同细菌类型临床特点。 结果本研究中腹透液培养共有159例次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G+)菌的占比最高,但比例随时间逐渐下降,而革兰氏阴性(G)菌比例随时间逐渐上升,后五年较前五年高(P<0.05)。G菌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后五年较前五年占比更高(P<0.05)。与G+菌组相比,G菌组患者的透析龄更长,住院费用更多,合并插管出口感染更多,因感染拔管比例更高。G菌组患者的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腹透液的多形核细胞百分比也更高(P<0.05)。后五年细菌耐药率增多,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 结论G+菌仍是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但在后五年占比较前五年下降,而G菌占比逐渐上升,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细菌的耐药率后五年较前五年高。相比G+菌组,G菌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8.
<正>腹膜透析(PD)作为终末期肾病(ESRD)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方式,目前临床应用已越来越普及,随着2013年国家卫计委"天使展翼"项目的启动,及发达国家PD优先的观点在中国的传播,PD可能会成为我国ESRD患者首选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案,但PD相关性腹膜炎依然是目前PD技术失败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PD相关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及耐药性发生了变化。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协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病常见治疗手段之一,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是腹膜透析(PD)常见并发症,也是PD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积极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对提高导管留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PDAP患者的病原体谱和耐药性不断发展~([1])。ISPD(2016)建议,应在标准PD中心对PDAP患者进行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定期监测,并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2])。  相似文献   

10.
11.
正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而知晓率低,Zhang等~[1]曾报道我国成年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估计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约1.2亿,而慢性肾脏病最终均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则需肾脏替代治疗。目前大多数ESRD患者仍选择血液透析做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但随着腹膜透析(PD)技术的发展及PD可更好的保护残余肾功能,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会选择PD做为ESRD的替代治疗方式,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致病菌和耐药性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中心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72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及预后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9例次培养阳性,共培养出58株致病菌,包括G+菌38株(65. 52%)、G-菌16株(27. 59%)和真菌4株(6. 9%)。G+菌中最常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G-菌中最常见大肠埃希氏菌。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均耐药率为0。G-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耐药率为0。培养阴性、单一G+菌、单一G-菌、单一真菌、混合感染腹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78. 26%、88%、92. 86%、0%、57. 14%。真菌性腹膜炎的拔管率为100%。结论:G+菌仍是我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真菌性腹膜炎预后差,及时拔管并积极抗真菌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的分布和预后特点,以指导临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72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中青年组(<65岁),将老年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以及预后情况与中青年组相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 结果43例患者(老年组22例,中青年组21例)发生72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老年组38例次,中青年组34例次),共培养出58株致病菌,老年组31株(包括G菌19株,G菌11株,真菌1株);中青年组27株(包括G菌19株,G菌5株,真菌3株)。老年组的主要致病菌为G菌(61.29%)。老年组的表皮葡萄球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9.03%与3.70%,P=0.028)。老年组G菌和真菌的发生率与中青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腹膜炎的治疗转归(治愈率、拔管率、死亡率)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P=0.066,P=0.279)。Kaplan-Meier分析显示老年组的总体生存率并不低于中青年组(P=0.282),而老年组的技术生存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07)。 结论老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分布与中青年患者有所不同,与他们更容易出现接触污染有关。老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总体预后并不比中青年患者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致病菌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我院腹膜透析中心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1)203例次PDAP培养阳性率为59.1%,共培养出致病菌124株。124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68株,占54.8%;革兰阴性杆菌28株,占22.6%;革兰阳性杆菌12株,占9.7%;奈瑟茵属5株,占4.0%;真菌11株,占8.9%。其中耐药菌株54株,包括多药耐药菌50株,泛耐药菌4株,本中心PDAP患者尚未培养出全耐药菌。(2)药敏结果: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性较高的前3种药物为:利奈唑胺100%,莫西沙星95.8%,万古霉素95.2%。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较高的前3种药物为:阿米卡星85.7%,亚胺培南82.1%,左氧氟沙星75.0%。(3)转归:PDAP患者总治愈率为77.3%。结论PDAP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导致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药物减少,临床医牛府采取多种措施延缓致病菌耐药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特点与血清降钙素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38例次,其中腹膜透析液细菌培养阳性97例次,根据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比较2组之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等的差异性及与致病菌的相关性。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透液培养阳性97例(70.29%),其中革兰阳性菌(G~+)51例(52.58%),以表皮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G~-)46例(47.42%),以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为主。2组间在年龄、透析时间、季节性等一般资料间无差异(P0.05);血清降钙素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以G+菌感染为主;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区分G~+菌与G~-菌感染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致病菌谱和耐药率变化,以及致病菌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1至2005年本院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并与1990至2000年109例次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1)致病菌谱分布:2001至2005年收治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145例共206例次,培养阳性108例次(52.4%),培养阴性率从1990至2000年的60.6%下降至47.6%(P < 0.05)。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发生率从25.6% 上升至39.8% (P > 0.0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发生率从4.7%上升至26.9%(P < 0.0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为22.2%。革兰阴性(G-)杆菌腹膜炎的发生率从44.2%下降至34.3%(P > 0.05);铜绿假单孢菌与大肠埃希菌腹膜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4.0% 比 3.7%,P < 0.05)。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30.2% 比 17.6%,P > 0.05)。(2)耐药率分析:对于G-杆菌,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10.3%)。(3)转归:与1990至2000年相比,总体治愈率从68.8% 上升至73.9%;导管拔除率从19.2%下降至14.3%;病死率从10.1% 下降至5.4%。真菌性腹膜炎退出率为100%,显著高于G+球菌G-杆菌性腹膜炎(P < 0.01)。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所致退出率为44.4%,显著高于非铜绿假单孢菌的细菌感染(P < 0.01)。结论 与1990至2000年相比,近5年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培养阴性率显著下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有所下降;感染性腹膜炎治愈率有所改善。真菌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所致腹膜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致病菌谱、药敏情况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及未发生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龄(<1年组,1~3年组,>3年组)、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组、初中及初中以上组)、培训者工龄(<5年组,5~10年组,>10年组)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临床资料;同时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致病菌谱、药敏等临床资料及转归情况。 结果501例CAPD患者中,87例患者发生106例次腹膜炎,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66.8病人月。透析龄<1年组,1~3年组,>3年组的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8.8%(21/112)、24.0%(56/233)、6.4%(10/15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P<0.001);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患者腹膜炎发生率(29.1%,59/203)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12.4%,37/298)(χ2=21.60, P<0.001);培训护士的工龄<5年,5~10年和>10年组,腹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5.4%(51/201)、15.4%(23/148)、8.6%(13/15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P<0.001)。腹膜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26.89±5.16)g/L]显著低于非腹膜炎组[(34.58±6.27)g/L;t=-8.8,P<0.001]。腹膜炎患者透出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58.3%(56/96),革兰阳性菌比例为78.6%(44/56)。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5.5%(5/11)。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的经验用药有效率为65.9%(70/106)。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共21例次,66.7%(14/21)复发,33.3%(7/21)拔管。 结论本中心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与患者透析龄、文化程度、培训者工龄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且复发率和拔管率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致病菌谱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中心2010年01月—2019年12月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236例患者中发生PDAP的腹膜透析透出液病原学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331例次PDAP腹膜透析透出液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193例次,培养阴性138例次,阳性率58.51%,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菌)136株(70.47%),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G-菌)42株(21.76%),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15株(7.77%)。G+菌对青霉素、头孢唑林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0.16%、62.50%、38.28%,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99.22%、99.15%、98.65%。G-菌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8.57%、29.03%、25.00%;对莫西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为1...  相似文献   

20.
<正>腹膜炎是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居家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导致患者退出CAPD。我们通过对本腹透中心近5年来所发生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