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前来就诊单、双序号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单)和对照组(双),每组46例。研究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SF-36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70%(4/4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6.09%(12/46)(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42例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内固定治疗(A组),45例患者行PFNA内固定(B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方法的操作简便、固定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额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了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则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的功能评估情况、关节疼痛程度、手术耗时、需要输血的量和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评估情况、关节疼痛程度、手术耗时、需要输血的量和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手术选择当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其虽然手术耗时较长,输血较多,但可缩短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且可更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骨折牵引治疗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给予骨牵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对55例患者进行走访调查,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优秀29例,良好14例,愈合优良率为78.18%;有8例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病率为14.55%。结论骨牵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病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周和术后12周,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康复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加快患病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患者对治疗效果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对照组(39例)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观察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优良率、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优良率较高,VAS评分较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总体效果好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给予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髋关节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诊治的髋关节置换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前入路治疗,观察组55例行后外侧微创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7.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治疗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行前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老年髋部骨折护理工作中运用Orem自理模式的价值,在提高护理质量、效率的同时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总计100例。治疗期间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对照组、试验组各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照组老年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老年患者配合Orem自理模式。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后组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疾病知晓、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老年患者的压疮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疾病知晓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指标比较P<0.05。结论Orem自理模式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促进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螺钉内固定组(37例)、股骨头置换组(45例)及全髋关节置换组(4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价术后满1年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螺钉内固定组和股骨头置换组(P<0.05),股骨头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螺钉内固定组(P<0.05)。螺钉内固定组患者早期褥疮、晚期骨折不愈合及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和股骨头置换组(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全髋关节置换组和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接近显著(P=0.060),提示有一定差别。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螺钉内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65~80岁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根据其年龄、骨折类型、身体耐受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活动能力要求较高及预计生存期较长的老年患者,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其效果优于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髋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38例老年髋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分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治疗方案等情况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并整理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78%(16/46),髓内钉固定组为32.61%(16/46),保守治疗组为58.70%(27/46),人工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61%(38/46),髓内钉固定组为84.78%(39/46),均高于保守治疗组[71.74%(33/4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髋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具有较多的高危因素,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制订治疗方案,治疗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分析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方法,40例)与对照组(应用尪痹片常规药物治疗方法,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评分(VAS)、骨性关节炎功能评分(JOA)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32/4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骨性关节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骨性关节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固定组和置换组。固定组采用内固定治疗,置换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股骨颈骨折功能优良率;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压疮、深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换组股骨颈骨折功能优良率高于固定组,P0.05;置换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固定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固定组,P0.05;置换组术后压疮、深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固定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应用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抽取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SH组和PFNA组,每组102例。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肢髋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 DHS组与PFNA组骨性愈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DHS组髋关节功能优良89例(87.25%),PFN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98例(96.08%),PFNA组髋关节功能优于DHS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混合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混合组(A组)和骨水泥组(B组)两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B组予以骨水泥固定方案,A组则采用非骨水泥固定髋臼+骨水泥固定股骨柄方案。术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记录其假体松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1年内,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评分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年,A组优良率为88.9%与第1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69.4%,较治疗后第1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时发现,A组假体松动或脱位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B组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予以混合式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假体松动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治疗对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就诊的时间顺序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制剂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和热敷,配合牵引、功能锻炼等辅助治疗手段。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Harris评分上升的幅度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上升的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手段相比单纯中药制剂治疗,疗效更好,能有效的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股骨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IFF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FNA固定62例(PFNA组);DHS固定56例(DHS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疗效、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优良率为87.10%(54/62),DHS组为82.14%(46/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DHS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FNA及DHS固定对老年IFF均有显著疗效,但PFNA的适用范围更广,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髋臼横行骨折患者应用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髋臼横行骨折患者50例,对其进行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治疗后患者髋臼复位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5小时,平均出血量为950ml,根据matta复位,25例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4例复位不满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0%。结论对髋臼横行骨折患者采取髋臼前后柱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3D打印在老年髋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5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29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复位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髋关节功能.结果 研究组手术复位优良率略高于参照组(1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76例,随机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预后生活质量QLQ-C30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QLQ-C30评分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手术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整体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临床在推广中,应该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和经济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既要保证疗效,也要考虑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27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4例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13例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7.62±5.61)d]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