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低血压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时相对血容量的改变,并与血压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研究相对血容量对预测低血压发生的价值.方法 挑选维持性血液透析者61例(透析龄≥1个月),持续在线监测相对血容量,每30分钟测定血液和心率.记录140次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次数及相对血容量的数值.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相对血容量与收缩压之间无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17).发生低血压时,患者相对血容量变化差异显著.在21例患者中,49例次相对血容量与收缩压呈线形相关.结论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所能耐受的血容量下降程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但个体内变异不大,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血容量监测有助于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以及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钠递度透析改善透析低血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透析是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但是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发生许多并发症。低血压是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1] ,其发生率 30 % ,有报告高达到6 0 % [2 ] ,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其原因[3 ] 多与大量脱水所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肌酐、尿素氮等物质被迅速清除 ,血浆渗透压降低 ,血管再充盈不足 ,血管收缩性降低以及尿毒症患者水钠潴留所致的心功能受损有关。本文旨在探讨钠递度透析在改善透析低血压中的作用。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 14例。其中男 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容量监测对评估透析患者干体重,以及防治透析过程中与低血奢量相关不良反应和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作用。方法 对14例规律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先、后按标准透析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两种方式进行血透治疗,观察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血压,体重,超滤量和临床合并症,结合相对血容量曲线图,评价血容量监测对评估干体重的作用,以及防治透析过程中与低血容量相关不良反应和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作用。结果 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能有效地评估干体重和下调干体重;有效地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等低血容量相关不良反应;在下调干体重后高血压得到改善。结论 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能够有效地评估干体重和调整干体重,对防治透析过程中容量相关低血压和高血压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也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ESR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调查研究显示,2014年我国ESRD的年发病率已经达到300/百万人,预计到2020年,患病率将上升至1 200/百万人[1]。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维持性血液透析已经成为ESR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虽然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生存年限不断延长,但是绝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会并发心血管疾病事件而危及生命。其中,透析中相关低血压的发生率在一般透析患者中占30%~40%[2]。目前临床上对于透析中相关低血压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或药物  相似文献   

5.
透析中低血压( IDH )是指血液透析中收缩压下降大于20 mmHg或收缩压小于 90 mmHg 或平均动脉压降低大于10 mmHg,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低血压症状[1] ,其发病率高达25. 0% ~50. 0%,是透析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2].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血透患者透析低血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6月-2015月6月行血液透析的52例透析患者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结果:52例患者共透析2 130例次,其中发生低血压172例次,发生率为8.0%,低血压发生原因: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性和自主神经功能、透析中进食、透析超滤过多、透析前及透析中服用降压药、重度贫血、严重低蛋白血症。结论:探讨低血压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改善透析中低血压,提高透析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透析液温度对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及能量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透析液温度对血液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8例稳定的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病人在透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用两种不同温度的透析液(36℃,37℃),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容量变化,体温,血压,心率及能量平衡情况。结果 低温透析液(36℃)与标准透析液(37℃)相比,透析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稳定,能量传递及能量传递率增加,出现低血压症状的病人减少,而血容量变化相同。结论 低温透析有利于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一项有效、重要的措施。低血压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20%-40%[1]。频繁发生透析低血压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风险、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2]。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透析高危患者是指合并糖尿病、肿瘤及心功能不全的老年透析患者[3]。这些患者自身调节能力差,导致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普遍增高[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食时间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经常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9例(289例次)按不同进食时间分为禁食组(109例次)、透析2h内进食组(88例次)及透析3h后进食组(92例次)。禁食组治疗前常规进食,治疗开始后全程禁食禁饮,透析结束后再进食;2h内进食组透析开始1.5~2.0h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3h后进食组透析开始3.5h左右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结果三组进食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差、相对血容量、超滤量以及最低MAP,以及三组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h后进食组各指标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三组发生透析相关低血压者提前终止透析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应选择在透析1.5~2.0h进食,有助于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可调钠透析对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血压和失衡综合征是血液透析的两个主要并发症。低血压的发生与脱水过多过快导致血容量下降有关 ,而与总体液量下降或细胞内容量下降无关。国外有学者报道 ,血容量下降超过 15 %时极易发生低血压 ,其发生率高达2 5 % 〔1〕。失衡综合征的发生与溶质迅速清除 ,酸中毒的纠正导致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形成的渗透压梯度及脑溶液急剧变化有关 ,多在透析过程中或结束不久出现〔2〕。我院从1999年开始使用可调钠透析方法 ,使上述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大为降低 ,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例慢性透析患者透析时间 1年~ 8年 ,其中男性 8名 ,女性 2名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对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患者的血压维持作用。方法选择尿毒症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患者15例,垂体后叶素12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于血液透析开始时以0.06~0.08U/rain的速度从透析管路静脉端输入。测定用药前连续两次透析治疗和每次用药透析治疗前、透析2h和透析后的血压、心率、血流量、超滤情况变化;用药透析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血常规,行心电图检查。有5例次用药透析前后心脏彩超测定心输出量(C0)。结果用药的28例次透析治疗中,透析2h的收缩压(SBP)及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透析前,血流量显著高于用药前,能较好地完成超滤,C0下降显著,1例患者出现腹痛。结论在血液透析中以0.06~O.08U/min的速度输注垂体后叶素,可升高慢性低血压患者透析中MAP,不良反应少,但不适于在冠状动脉病、急性心力衰竭及低血容量等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12.
KDOQI临床实践指南推荐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前目标血压〈140/90 mm Hg,透析后目标血压〈130/80 mm Hg,这一目标血压,并没有直接的循证医学依据,只是基于非透析人群的数据拓展而来[1]。相反,有报道血压正常或偏低血透患者的死亡率更高[2]。本文回顾性研究我院中老年血透患者中,血压正常的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替代方法之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低血压。反复发作的低血压不但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而且会影响血液透析的充分性,降低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1]。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程中的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40%。IDH直接影响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增加透析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钙离子浓度1郾25mmol/L透析液(DCa1郾25),及盐酸米多君对血透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透前或透后高钙血症的血透患者的透析液从DCa1.5换DCa1.25,如为出现低血压则透前停服降压药;如仍低血压或原透前未服降压药者给予盐酸米多君2.5mg或5mg。观察不同钙浓度透析及加用盐酸米多君后血压和血容量变化。所有病例检测超声心动图,以及立卧位血压和持续握力试验用以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共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54.4±14.2)岁,透析龄(33.04±30.1)月。换用DCa1.25后,9(42.9%)血例压稳定,例10(47.6%)透析中出现头晕、出汗或抽搐伴随低血压;1例仅下肢抽搐;1例心前区不适。低血压组立卧位血压实验阳性者比例显著高于血压稳定组(50%比0%,P<0.05),而超滤率、白蛋白、血红蛋白、并发症、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及左室肥厚比例均无显著差异。低血压组的10例患者中,停服降压药仍低血压或原未服药者共例,透析前530min予盐酸米多君2.5或5mg。DCa1.25透用析时血容量较DCa1.5明显下降[(81.6±2.09)%比(86.18±2.38)%,P<0.05),盐酸米多君可提升单用DCa1.25透析时血容量[(85.96±3.10)%,P<0.05]。结论本组使用DCa1.25的患者中约50%出现低血压,与其自主神经功能低下有关。出现低血压者可停服透前降压药,无效者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食时间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经常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9例(289例次)按不同进食时间分为禁食组(109例次)、透析2h内进食组(88例次)及透析3h后进食组(92例次)。禁食组治疗前常规进食,治疗开始后全程禁食禁饮,透析结束后再进食;2h内进食组透析开始1.5~2.0h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3h后进食组透析开始3.5h左右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结果三组进食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差、相对血容量、超滤量以及最低MAP,以及三组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h后进食组各指标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三组发生透析相关低血压者提前终止透析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应选择在透析1.5~2.0h进食,有助干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的增多,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群也在逐年增加,血液透析也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据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我国透析患者人数还将以20%~30%的速度增长[1]。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透析存活时间得以延长。然而,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了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而高血压病是导致心脑血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MHD患者普遍存在动脉硬化、血管容量波动、血压感受器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血液透析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实施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并与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比较.结果 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实施后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激素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两种透析方式下患者透析2 h、3 h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能较好地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调整透析流钠浓度和超滤方式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血容量监测结合可调钠曲线,可调超滤曲线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 维持性血透患者10例。治疗组采用容量监测结合可调钠曲线,可调超滤曲线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血容量监测结合常规血透自身对照。观察治疗过程血容量变化(△BV),血压情况,透析前后血钠水平,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及口渴感。结果 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超滤前后血容量变化与超滤量明显相关(r=0.4883);两组透析前后血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透析间期口渴感无明显加重。结论 血容量监测结合可调钠曲线,可调超滤曲线治疗能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并减少了传统单纯高钠透析所带来的副作用,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干体重。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是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 ,是指在透析过程中收缩压降低 2 0mmHg ,或更多 ,或降低至10 0mmHg以下 ,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 ,其发生率为 2 5 %~ 5 0 % 〔1〕。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 ,导致透析不充分 ,影响存活率 ,并增加护理工作量。1 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机制1.1 有效循环容量不足和溶质清除过多过快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 超滤脱水过多过快是导致透析患者有效循环容量不足的常见原因。透析脱水速度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 (0 .2 5ml·kg-1·min-1) ,总量超过体重的 6 %~ 7%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对42例血液透析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实施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并与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比较。结果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实施后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激素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两种透析方式下患者透析2h、3h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能较好地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