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随机筛查南京地区献血者标本,筛查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WB)和核酸检测进行确认。结果 25 007例献血者血液标本共有5例经ELISA筛查HTLV-Ⅰ/Ⅱ型抗体阳性,初筛阳性率为0.02%,经确认5例标本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提示南京地区属于HTLV感染的非流行区或低流行区但仍需继续监测,为制订输血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金华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TLV感染状况,探索适合HTLV的筛查方式,为本地区血液安全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筛查105 310名金华地区的无偿献血者血清标本中的HTLV抗体。双孔复试确定为有反应性标本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金华市无偿献血人群中ELISA法检测105 310份无偿献血者的标本,有反应性标本65份,采用WB确证4份标本为阳性,阳性率为3.8/10万。HTLV抗体在不同人群中分布存在差异,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6/10万,女性7.3/10万,女性高于男性(P0.05)。在18—30岁组、31—42岁组和43—55岁组HTL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5/10万、11.3/10万,随着年龄的增加,HTLV抗体阳性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P0.05)。确认阳性的献血者均为金华地区本地人。在文化程度分布上,大专及以上组HTLV抗体阳性率为2.2/10万,大专以下组为5.0/10万。确认阳性的献血者也均为初次献血者(P0.05)。ELISA筛查特异性为99.87%,确认实验阳性标本S/CO比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0.675,1.909,确认实验阴性标本S/CO比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562,0.180,确认实验不确定标本S/CO比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288,0.123。确认阳性标本的初筛检测值(S/CO)与阴性和不确定性标本的初筛检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结论金华市无偿献血者人群中存在低HTLV流行,为确保输血安全,有必要对本地区献血人群继续开展大规模的抗HTLV-Ⅰ/Ⅱ筛查。ELISA筛查特异性较高,正确判读非感染率较高。S/CO初筛检测均值对初筛实验和上报人员均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检测结果,为本地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双抗原夹心)对河北省血液中心2016年9~12月采集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初筛反应性标本再进行双孔复试。复试阳性标本送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做相关附加试验。结果石家庄地区41 000人份献血者标本中初筛阳性标本25例,经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确证阳性1例。该试剂假阳性率为0.06%。对献血者进行追溯,确认该献血者为无症状固定献血者,已有4次合格献血经历。结论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属于HTLV-Ⅰ/Ⅱ感染的非流行区或低发区。采用ELISA法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其结果假阳性率低,适用于大规模血液筛查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16年3-12月40 874份在中山地区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进行HTLV抗体筛查,筛查呈反应性的标本进行双孔复查,复查仍阳性的标本使用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检测阳性的标本使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证,确证阳性的视为感染。结果中山地区40 874份无偿献血者中HTLV抗体ELISA检测阳性21例,ELISA检测阳性率为0.05%,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5例,WB确证阳性1例,感染率为0.002 4%。结论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降低输血感染HTLV,有必要对中山地区的初次献血者进行HTLV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地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TL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2016年3月—2018年4月广州血液中心635 456名献血者中ELSIA初筛阳性的129例标本进行抗-HTLV筛检,对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均为阳性的标本经RT-PCR或WB法检测确证并通过巢式PCR扩增确定其HTLV分型。结果 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筛查-HTLV均为阳性标本33例;经RT-PCR或WB法检测确证为HTLV-1型标本9例,阳性率为1.4/100 000(9/635 456)。巢式PCR扩增出gp46及LTR序列的8例标本均属于HTLV-1A亚型,其中1例为日本人种亚群,其余均为世界人种亚群。结论广州属于HTLV低流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仅存在HTLV-1的感染其分型主要为HTLV-1A中世界人种亚群及日本人种亚群;献血者的HTLV常规筛查可有效杜绝HTLV的经血传播,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ELISA检测试剂和Western Blot(简称WB)确认试剂的关系,分析HTLV检测试剂的质量水平。方法通过WB确认试剂对156份ELISA初筛阳性的人血清标本进行HTLV抗体的检测,使用TG-ROC分析方法来选出ELISA最佳CO值(阈值),以2×2列联表分析这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用McNemar检验评估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综合评价HTLV检测试剂质量水平。结果 156份ELISA初筛阳性的人血清标本经过WB进行确证后仅有40份为阳性,其余116份为阴性。TG-ROC分析结果得出该ELISA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5%和45.7%,McNemar检验也表明ELISA与WB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整阈值,能使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达到88.8%(参数法)。比较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得到曲线下面积为0.923 5(参数法),两者的结论基本一致。结论虽然该ELISA试剂结果与WB结果有差别,但是通过调整阈值,可以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继而增加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江苏地区(南京、苏州、徐州)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I/II)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对2016-2019年江苏省四家血站(江苏省血液中心、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苏州市中心血站、徐州市中心血站)共408 262例无偿献血者样本进行HTLV-I/II抗体ELISA筛查,将初筛阳性样本统一送至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确认。结果:经HTLV-I/II抗体ELISA筛查共检出阳性82例,初筛阳性率为0.20‰(82/408 262),经确认,HTLV-I型阳性3例,确诊阳性率为0.74/100 000(3/408 262)。3名HTLV-I阳性献血者均为育龄期女性重复献血者。结论:江苏地区属于HTLV低流行区域,制定合理的HTLV血液筛查策略可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该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方法随机筛查苏州市地区的无偿献血人群血清标本。双孔复试确认为有反应性标本再采用免疫印迹法(WB)及核酸试验方法(PCR)进行确证。结果 ELISA法检测25 624份无偿献血者的标本,有反应性标本6份,采用WB及PCR确证1份标本为阳性,阳性率为0.003 9%。结论现有数据提示苏州市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为HTLV-Ⅰ/Ⅱ感染的低流行区域或非流行区域,目前对开展HTLV筛查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为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建议苏州地区对预防血液传染HTLV-Ⅰ/Ⅱ策略是对血制品坚持进行滤白处理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合肥地区献血者HTLV的血清学流行情况,为该地区血液安全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产或进口双抗原夹心法ELISA试剂分别筛查献血者血液标本,初筛反应性标本进行双孔复试,复试反应性标本利用蛋白印迹法(WB)进一步确认。结果 9 964份献血者标本共筛选出4份反应性,占0.04%;经确认3份不确定,1份阴性。结论合肥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的血清学筛查阳性率,有必要扩大监测量及进行抗-HTLV确认和追踪研究,为是否将HTLV纳入当地献血者血液筛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技术在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中的临床应用,减少假阳性,避免误诊。方法将ELISA法检测出的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78例,用免疫印迹法(WB)和TPPA法进行确认实验。结果ELISA法检出阳性78例,WB法确认阳性68例,假阳性率12.82%;TPPA确认阳性69例,假阳性率11.53%;ELISA法假阳性的SCO值与真阳性的SCO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WB法与TPPA法确认的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老年人梅毒检测的准确性,对ELISA法检测的阳性标本,结合临床表现与病史,对有疑问的标本,用WB法进行确认,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在厦门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的特点.方法 采用ELSIA方法自2004年2月起对来夏门市中心血站献血的全部献血者131 823人做抗-HTLV-1/2筛检,对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经巢式PCR、Taqman MGB探针及WB法检测确认并确定HTLV亚型.结果 在5年1个月的时间里,ELISA法初筛抗-HTLV阳性58例;经巢式PCR或Taqman MGB探针检测确认为HTLV-1阳性的标本24例,阳性率为0.02%(24/131 823).分析其中16例阳性标本的gp46序列发现其都属于HTLV-1A亚型,其中15株序列属于世界人种亚群,另外1株属于日本人种亚群.结论 厦门市无偿献血者中存在HTLV感染且感染者均为HTLV-1型,以世界人种亚群为主,并有少量的日本人种亚群;对献血者的HTLV筛查可有效杜绝经输血传播HTLV,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舟山海岛地区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感染情况,为血液安全筛查策略提供资料。方法采用ELISA方法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筛查阳性者进行WB、荧光定量PCR或巢式PCR确认。结果 29 810份舟山本地户籍献血者标本检测HTLV抗体阳性1份,阳性率0.003%;调查感染者直系亲属,其父母均为HTLV阳性。结论舟山海岛地区献血人群有低比例的HTLV感染,且各种感染途径均可能存在,鉴于HTLV经血传播的危害,建议在特定地区的血液安全筛查策略中增加HTL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无偿献血者HTLV-Ⅰ感染率及1株病毒株膜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了解厦门市无偿献血者HTLV Ⅰ感染的阳性率、来源及基因特点 ,为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开展检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厦门市无偿献血者进行抗 HTLV血清学检测 ,初筛阳性标本经WB方法确认 ,并用PCR扩增确认的 1株HTLV Ⅰ部分env片段 ,全自动测序仪测序 ,分析该株HTLV Ⅰ与HTLV Ⅰ各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氨基酸的差异性。结果 厦门市无偿献血人群HTLV Ⅰ感染率为 0 .0 1% ,该株HTLV Ⅰ的部分核苷酸序列(5 0 31~ 6 344 )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结论 在厦门市无偿献血者中发现的 ,该株HTLV Ⅰ来源于我国江西省 ,其核苷酸序列与现有报道病毒株序列存在较大差异 ,提示可能与其他病毒株有不同起源 ,随着国产血清学检测试剂质量的提高 ,有必要在部分地区的无偿献血人群中开展HTLV Ⅰ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在山东省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记(western blot,WB)法和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技术,对山东省献血者58 395份标本进行HTLV感染调查。结果在58 395例献血者中用ELISA法检出31例呈抗体阳性,用WB法进行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阴性,NAT确证病毒阳性为2例,HTLV阳性率为0.003 4%。结论山东省献血人群中存在HTLV感染,输血安全存在隐患,核酸检测为WB检测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水波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274-1275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筛查2008年湘潭地区的无偿献血人群血清标本830份。初筛阳性者用双孔试验确认,仍为阳性者采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结果】湘潭地区830份献血标本中初检有5例HTLV-Ⅰ/Ⅱ抗体阳性,经双孔复测,全部结果为阴性。【结论】本次调查的无偿献血人群中没有HTLV-Ⅰ/Ⅱ感染者,可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HTLV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贵州省黔南地区人群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Ⅱ(HTLVⅠ/Ⅱ)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贵州省黔南地区一般人群7 280例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用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经检测有6份标本初检阳性,但经WB确认均为阴性。结论本调查未发现HTLV(Ⅰ/Ⅱ)抗体阳性,要进一步了解感染及流行情况有必要加大调查范围和相关疾病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宝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TLV流行现状。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016年3月1日—2019年2月28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99 782份,ELISA阳性标本送广州市血液中心进行化学发光和PCR检测,以进一步确证。结果 ELISA初筛抗-HTLV阳性率为0.022%(22/99 782),其中经化学发光和PCR确证阳性2人,确证阳性率约为0.002%(2/99 782),确证阳性献血者2人均为非深圳户籍。结论深圳宝安地区属于HTLV低流行地区,在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下,为减少人力与财政的浪费,可采取滤白与针对性血液筛查相结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珠三角局部沿海地区献血人群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的感染状况,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今后制定地区性血液安全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站无偿献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方法进行初筛,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双孔复查,对复查阳性的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化学发光法阳性标本进行蛋白印迹法(WB)和病毒核酸检测法(PCR)确证。结果 2016年3月—2019年3月共筛查92 047例无偿献血样本(未剔除重复献血者样本),发现酶免初筛阳性标本34例,其中化学发光阳性5例(不存在酶免及化学发光重复阳性病例),蛋白印迹法及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结论广州市番禺及南沙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是HTLV感染非流行区,综合考虑血液安全和经济成本效益,降低HTLV经血传播风险,血液可采用滤白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抗-HIV抗体的结果,探讨抗-HIV抗体ELISA法筛查阳性标本的平均值S/CO值与确认实验结果的关系,并阐述ELISA可能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及WB法不确定的原因。方法对54例经ELISA法筛查抗-HIV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WB法确认,并分别统计不同S/CO水平标本的确认结果和不同确认结果标本的S/CO值间的差异,分析确认阳性和不确定标本的WB反应条带。结果 54例初筛阳性标本经WB确认30例为阳性,两者符合率为55.56%。确认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13.448。确认阴性与不确定标本S/CO平均值分别为3.550和4.490。WB法不确定标本最常见的反应条带为gp160,其次依次为p24、p66和p51。结论筛查实验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抗-HIV抗体报告必须以确认结果为准。初筛实验高S/CO(≥6.0)预示抗-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大,但低S/CO值的标本也可能确认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北京地区2 01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筛查HCMV-IgG,HCMV-IgM,HTLV-Ⅰ/Ⅱ抗体。初检阳性标本进行双孔复检,两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标本判定为ELISA结果阳性,HTLV阳性样品经巢式PCR检测核酸进行确认。结果 北京地区2 010例无偿献血者中HCMV-IgM和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2.19%和92.59%,ELISA法初筛抗-HTLV阳性1例,巢式PCR确认结果阴性。结果 通过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显示,无偿献血者HCMV-IgG阳性率男性低于女性(χ2=5.88,P<0.05),18~2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HCMV-IgG和HCMV-IgM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段(χ2=16.51,21.52; 均P<0.05),大学生HCMV-IgG阳性率低于其他职业献血者(χ2=14.20,P<0.05),而献血者教育程度与HCMV-IgG和HCMV-IgM阳性率无关(P>0.05)。结论在该次调查中,北京地区2 010例无偿献血者中未发现感染HTLV的病例,而HCMV感染率与性别、年龄、职业相关,与教育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